“那怎么给臣妾传话的宫女当夜就出事了?臣妾的贴身丫鬟,也不可能会去放火!臣妾都晕死过去了,不可能会让她去放火吧?”沈翊燕较真的目光直勾勾地看着真王。</p>
真王已经是强忍着脾气了,勉强保持着冷静,说道:“那个宫女被割舌头,是连护送着皇祖母、母后她们去避暑山庄的禁军都查不出来的,连禁军都查不出来是谁做的事情,你要如何追究?”</p>
连皇禁军都查不出来的,这可不是光彩的事儿。遮掩过去就算了,难道还要昭告禁军是吃素的吗?就算是都知道这事儿有鬼,知道这事儿肯定是有人去杀的,可这能说出来嘛?</p>
沈翊燕不得不吃下这个哑巴亏,可哪里服气?“可臣妾陪嫁丫鬟的事儿呢?就算是再给她一百个胆子,她也是不敢纵火的——更何况是在避暑山庄上!”</p>
真王深深呼吸,道:“她是被康王亲自抓住的,她要不是去放火的,跑去外臣女眷住的地方做什么?被人看到的时候,她跑什么?人证物证俱在,你觉得还有什么能解释的机会吗?”</p>
沈翊燕知道这是解释不通的,可是她相信陪嫁丫鬟,不代表别人就信。</p>
沈翊燕纵是想给被赐死的丫鬟洗清罪名,可也是有心无力。</p>
“好了,现在都已经这个样子了,还说那些事儿有什么用?”真王道,“你好好养伤,好好带着荣儿,现在没什么是比这个两个更重要的了。”</p>
沈翊燕抿嘴,不语。</p>
马车不疾不徐地往真王府走。</p>
天色阴暗,像是要下雨一般,夏风又炎热,这会带着湿润的雨气,风变得又湿又热。</p>
昨儿傍晚沈奇文触怒皇上,被罚闭门思过,且皇上有意给沈奇文降官的消息不胫而走。</p>
甄安郡主听闻这个消息便急得不行。要不是天色已晚,宫门下钥了,甄安郡主估计会趁夜进宫。不过甄安郡主也冷静不下来,第二日一早就进宫去了。</p>
甄安郡主求见皇帝的时候,皇帝正好无事,虽然知道甄安郡主是为了什么而来,本来不想见,可转念一想甄安郡主的身体,还是只能让她进来了。</p>
甄安郡主的确是来求情的。</p>
可是皇帝不愿意松口。平时对沈奇文多有纵容,他这次还非要把人禁足降官不可。甄安郡主想以从前沈奇文的功劳做情面,可惜皇帝就是半点不松口。</p>
沈双玉是在吃中午饭的时候知道这个消息的。</p>
“禁足?降官?”</p>
沈双玉惊讶,声音沙哑。</p>
昨儿沈奇文晕倒时候,皇帝还亲自陪在身边,那神情分明是担心。能让帝皇露出担心表情的人屈指可数,怎么今日就这样了?</p>
而且……</p>
她昨儿还为此事跟皇帝僵着,因此在烈日下跪了一个时辰不止,皇帝转头就把沈奇文给禁足了?</p>
皇帝的脾气可真是跟这个天儿一样,六月的变就变。</p>
沈双玉脸色沉了沉,吐出口浊气,看着自己披着薄毯子的双膝。</p>
沈双玉特地去了沈家,结果沈家被封了,连禁军都出动了。还是如上次一样,吃了个闭门羹。</p>
马车在城中走了两条街,回来之后,羿四跟羿九两人也回来了。</p>
果不其然,又有暴仕在沈家。</p>
沈双玉停了一次早朝,再次去早朝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中了。</p>
有御史参了沈奇文一本,说沈奇文目中无人,几次三番顶撞皇帝……总之是罗列了数条罪名,侃侃而谈。</p>
若是从前,皇帝总是会站在沈奇文那边,纵使是对沈奇文语气不好,当朝说两句也就过去了。</p>
可是这一次,皇帝点头了,还说:“沈奇文的确目无王法。”而后,又在后边加上了一句:“不堪担任户部侍郎一职。”</p>
“户部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沈奇文坐于侍郎之位,却无丝毫政绩。皇上,这等庸才,不足以坐在侍郎之位上!请皇上给他降职!”御史道。</p>
文涛文太傅冷眉一扫,“当日沈奇文是丞相跟老夫一同看好之人,奇文也真乃不辜负其姓名,难得的奇才。在你口中竟成了庸才?老夫看你才是庸才!”</p>
“才不才的……”真王笑笑,“才不才的先放到一边暂且不说,关键是沈大人目中无人,几次三番顶撞父皇,毫无规矩。既是有才之人,依儿臣看,不如放到下边去历练历练,也是学规矩。等什么时候,沈大人懂规矩了,再什么时候把人给调上来……”</p>
康王不语。</p>
他都求娶了沈双玉了,父皇也已经同意了,就差下圣旨了,在这个节骨眼上,沈奇文要降官?</p>
皇帝笑了笑,“真王说的有理。那真王说说,哪个地方给沈奇文学规矩比较好啊?”</p>
真王得意地勾了勾嘴角,出列禀报道:“回父皇话,儿臣听闻,前太仆寺寺卿辞官归田了,因而太仆寺有空缺,不如让沈大人过去试试?”</p>
其实真王会这么说,也是因为他听说了皇帝本来就有要沈奇文去太仆寺的意思。</p>
真王此话一出,满朝哗然。</p>
文太傅气得胡子抖了抖,“如此有才之人,要把他派去太仆寺?这怎么能行?”</p>
皇帝看了看文太傅,臣妾道:“朕便准了。”</p>
文太傅一愣,胡子抖了抖,“皇上?!”</p>
皇帝没有理他。</p>
真王又道:“父皇,儿臣听闻,另一位沈大人也是顶撞了父皇,此种风气不可长,父皇不若一起给个惩治,也好正正风气。”</p>
另一位沈大人也就是沈双玉了。</p>
她沉默地站在百官之中,沉默地听着皇帝将交给她的秋闱之权,分了一大半给真王。而她则只需要安排好女子秋闱之事——沈双玉没有半句不满地应下。</p>
京中的木器铺子大大小小共有十数间,前两日都同一时间接到了一个图纸。是要做类似于车厢的木厢子,之所以说是“类似”车厢的木厢子,是因为这木厢的尺寸很大,而且木厢子并非是用帘子遮住,而是有一扇门——足以让一个弱冠男子弯腰即可进出的木厢。</p>
</p>
</p>
推荐:</p><style>.reend a{font-size:15px;color:#396dd4;padding:0 10px}</style>【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