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玄幻小说 > 大宋风华之天下谁人不识君 > 十一 莫问杨花动柳枝
  “这么大的口气,赵知县好大的威风。”一走进大堂,来人便喝斥道。

  赵前斜眼看向他,似乎不以为意。

  蔡有兴忙走下来迎道:“大人请上座。”韩琦有些发愣地站在原地,但他是聪明人,这案子本就是朝廷交给蔡有兴去办,今日决案,他自然不能将风头抢在前面。思及此处,他不禁看向了范仲淹。只是不知对方,是否还对他有印象。

  范仲淹看了看蔡有兴,俄而看向韩琦,颔首一笑。韩琦撞上他的目光,点下头,以示回应。

  “蔡大人不必客气,今日你是主审官,本官只是前来听审,继续吧。”言毕站在了堂下一侧,蔡有兴不敢怠慢,走过去站在案后,再次敲下惊堂木——

  “案犯赵前,贿赂官员,谋财害命,今证据确凿,判秋后问斩。至于你,钱多益,你的做法与谋财害命有甚区别,给我一并收监问斩!李四,收受钱财敢作伪证,几害几人性命,现将你所有家产收没,赔赠于海家,也算是帮你还上之前的欠债。你服不服?”

  李四哭着倒地,“小民不敢了,小民不敢。”

  钱多益心有不甘地瞪向韩琦,韩琦抱起手臂,不屑一顾。

  赵前站起身指着蔡有兴道:“蔡有兴,我看你敢?”

  “哼,草菅人命,枉配你一身官服。来人,给我扒下来!”

  “你敢得罪参知政事吕夷简吕大人吗?”赵前威胁道。

  蔡有兴握紧手中的惊堂木,如芒刺背。他背后那棵大树竟然是吕夷简!

  他当然不愿意,但转头看向大理寺派过来的那人,范仲淹蓦地冲其笑了笑。

  得罪人总比得罪法来得慢些,事已至此,由不得他了。

  “愣着做什么,还不动手?”蔡有兴对衙役不耐烦地呵道。

  赵前后退几步,有些慌了分寸,却仍叫嚷道:“若被我表舅知道了,你们一个个吃不了兜着走!”

  蔡有兴心下火起,正要发怒,范仲淹却突然开口道:“只怕你再也不会有什么表舅了。”

  赵前疑惑地看向他。

  范仲淹不紧不慢地从袖口里抽出一封信件,举起来示给众人,徐声道:“当初翻到这起案子的卷宗时我就料到,必有狗仗人势之宵小,行狐假虎威之龌龊。这么一件简单的铁案三年内竟被你肆意玩弄于鼓掌之中,早在来这里之前,大理寺便已收到吕夷简大人的吩咐:此案震动朝野,一经查证,依法照办,不容姑息。”言毕将信件一把扔到赵前脚边。

  赵前失措地拆开来看,果然是他那位表舅的手书,不禁两腿发软。

  蔡有兴深呼一口气,直了直身板,一手叉腰,一手敲下惊堂木,挑眉道:“结案。”

  海之水,刘三,卢金山三人如韩琦所言安排,衙门口的百姓一时欢呼雀跃。

  午间时,一声轰雷,倾盆大雨骤然而至,全城百姓敲锣打鼓地庆贺着。

  范仲淹回到了驿馆暂歇。见雨来,走到窗前,听着窗外的热闹声,抱臂而立,神思在外,沉默不语。

  ——

  “此事既然吕大人说依法照办,你就别再深究。”

  “可是大人,若背后真有人仗着朝中重臣的官势胡作非为,那么那个人自然也……”

  “好了希文,少说话。此番你去的目的,就是确认谁当被绳之以法。剩下的,你无须过问。”

  “涉事其他官员呢?”

  “没有证据的事情,不要妄加猜测。以你现在的能力,先做你能做到的事。”

  ……

  这场雨足足下到第二日的黎明时分。

  阳光驱散朦胧的水雾,还原了这座江左小城原本的生气。横跨当空的七彩霓虹若隐若现。

  着一身青色儒服,负手身后,一人独自漫步在街边。

  青石板铺过的地面尚未干,到处残留着小水坑,参差不齐地倒映着屋角闾巷。

  几个调皮的学童一路踢着鞠球乱跑,完全不顾身上被溅的污泥。

  一脚飞球,正巧落在了那人脚下,童子们纷纷朝那人跑了过去。

  范仲淹将球踢回给他们,笑着道:“蹴鞠再好玩,也不如读书好玩。再不进学堂,当心夫子罚站。”

  童子们顿时朝他扮起鬼脸,抱起球咧嘴笑着跑向学堂。

  韩琦站在不远处,饶有兴致地望着这边。

  一边的手下上前道:“公子,文公子还在等你,该走了。”

  韩琦收敛神色,嘴角微扬,转身离开。

  酒楼,二楼雅间内。

  文彦博是一早赶来梅州的。用他的话说就是——

  “亏我一早从兰州策马奔来,想着恭喜你解决一桩麻烦事,竟然叫我在这里等了你半个时辰。”

  “好歹你也是在县衙里做事了,怎能把案子叫做麻烦事呢?”

  “没记错的话,某人给我写的信里面,似乎就是如此形容。”

  文彦博为自己斟满酒,一手执杯,戏谑地看着自己的朋友。

  韩琦早换上了一身锦缎服,修长的手指随意翻转着手中的折扇,玩味的眼神中透出一股子出身大户人家的贵公子气。

  “还记得两年前破获你叔叔案子的那个人吗?”

  “记得。怎么,你见到他了?”

  韩琦笑而不语。

  文彦博意外,“因为这个案子?”

  韩琦点点头。

  “此案若非他在翻阅中发现端倪,估计又要不见天日了。”

  “看来他就是你们的蔡知州口中那位‘眼亮的’的了。”

  韩琦一手持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打在手中。

  俄而说道:“不知为何,我总觉得,我们还会有再见之日。”

  洛阳城,富弼家中——。

  “哥哥,哥哥?”富小婉提着一篮子花果开心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富弼正在院子里收拾新摘回来的瓜菜,见她笑得开心,问道:“何事让我们小婉姑娘一大早就面带桃花?”

  富小婉将手上的篮子炫耀给他看,“一大早我跟东街的几个姐姐玩斗草,这是赢的。”

  富弼捏捏她的脸。

  “我去做饭了。”富小婉放下篮子,几步蹦跳着进屋子里去了。

  富弼低头继续张罗自己的活计,一边的小凳子上放着一本书。

  “富哥哥,我阿婆又来麻烦你帮她代写家信了。”一个约摸五六岁的小童扶着一位瞎眼的老妇人在门外喊道。

  “小九,余大娘,快进来吧。”富弼边打招呼,边走进屋内去取笔墨。

  老妇人感激道:“又要麻烦你了。”

  叫小九的男童正要扶着老人坐在一边的凳子上,瞥见了上面的书,忙将其拿开,放置一边的石桌上。

  富弼将笔墨纸拿出来就石桌子边坐下,应道:“大娘,您可以说了。”

  小九趴在石桌上看着他们,余大娘口中念及每一句话,富弼一字不落地飞快写下。

  见他写完,小九两手撑着脑袋道:“富哥哥,他们都说你是洛阳城里的大才子,娘亲说才子应该去做官。”

  富弼笑笑,将信收好递到老妇人手中。

  “才子要不要去做官我不知道,昨日我教你写的那几个字练得如何了?”

  小九在院子里随意找了根小树枝,跑到他跟前,有模有样地说道:“请夫子检查。”

  富弼随口道:“那就先写,‘德不孤,必有邻’。”

  不一时又有几个小顽童跑了进来,一个个凑热闹般跟着要写要念。

  “富哥哥,我可以背一首夫子教给我们的诗给你听。”一童举手道。

  富弼坐的端正,洗耳恭听。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一小童抢答道:“是当今天子的爹写的,教导百姓要多读书。”

  “对,爹说读书可以做大官,做官就不会饿着了。”

  “你就知道吃。”

  “他说的没错啊,我娘也说了,读书了才可以做官,做官了就啥都有了。”

  富弼看着他们几个互相斗嘴闹着,摇摇头笑道:“读书的目的,非是一定要做官。但若想做官,就必须要读书。”

  “那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富小婉站在房门口看向这边,一时间沉默不语。

  众人散去,吃饭时,富小婉目不转睛地盯着富弼。

  “怎么了,这么看我?”富弼端着饭菜问她。

  “哥哥可还记得小时候对爹娘立过的志向?”

  富弼刚夹起的菜一瞬间掉回了盘子里。

  富小婉叹一口气,拿起筷子开始吃饭。两人一时不作声,只有碗筷碰撞的声响。

  片刻后,只听外面有人喊道:“富公子,有你的信。”

  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洒落了一大片斑驳的影子。淙淙的流水声更迭在春夏秋冬当之中,昼夜不歇。

  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坐在河岸上的人陷入回忆中:

  “小婉,范大人的信,他要成亲了。”

  富小婉拍手称贺,“太好了,我们一定要去。”

  富弼点点头,“只是,我们给大人准备什么贺礼好呢?”

  “这个交给我好了。”妹妹拍拍胸脯道。

  数日后。

  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红绸高挂,范仲淹携新妇李纯音在众人的贺喜声中喜结连理,其热闹自不必说。

  王焕之见富小婉也来了,主动上前与之搭话,富小婉总是红着脸看他。

  纷杂的喧闹声充斥在周围,富弼抱着两只在脖子上系着红结的活雁,走向正在迎送客人的范仲淹。

  “你来了。”范仲淹笑着等他走近。

  富弼将两只活雁捧到身前,笑道:“大雁南来北往,有顺乎阴阳之意。祝大人与夫人,合欢百年。”

  “刚听夫人说小婉绣了两块刺有鸳鸯的枕帕,你又何必再费心思呢。”

  “大喜之日,添贺之美不嫌多。”

  范仲淹请人接过,继续看富弼道:“上次我与你说的事,你考虑的如何了?”

  “哈,时机若到,彦国自然会追随大人身边。”

  范仲淹拍着他的肩膀,笑着点点头。</p>【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