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套成立军民府,你要怎么做?”
盛应期在辽东想要干大事。
但盛应期知道,想要在辽东干大事,没时间和辽东这边的官员争执。因此盛应期来到辽东之后,办法就是把辽东官员绑在自己身上,大家一起干大事,一起立功。
好在周金此人也是一个有想法的官员。能够被杨一清高度赞扬,周金的军事想法是很出色的。所以盛应期和周金也算是一拍即合。
都想要立功,然后回京。
而且辽东开省才几年时间,此地的实力派也集中在了卫所当中。地方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派系,所以对于盛应期的掣肘不明显。
所以盛应期是给与辽东左布政使周金很高的礼遇。
对于周金的提议,盛应期没有反驳,反而是全盘接受。然后和周金商量一下,以两个人的名义,给朝廷上疏。表达了他们的意见。
公文来往,加上朝廷批准,中间还需要时间。
不过盛应期已经开始准备。
因为盛应期知道,朝廷一定会批准。毕竟自己刚刚来到辽东,这才是第一个提议,朝廷不可能驳回来。一旦驳回来,那么盛应期这个蓟辽总督还有什么脸面领导辽东。
朝廷也会理解这一点。
不会不给盛应期这个刚刚上任的蓟辽总督面子。
所以盛应期找来了底蕴,想要跟他谈谈。如果是换成其他人,让他从辽阳知府成为辽河套军民府知府,心中不一定愿意。虽然军民府知府,品级比普通知府高了半级。
辽阳知府是正四品,军民府知府是从三品。
权力也不一样。
普通知府是管民政的,手中没有兵权。能够调动的,也只有官府衙役,偶尔需要的时候可以要求巡检司的协助。但军民府知府不一样,那可是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一把手。
甚至需要的时候,可以带着自己军民府下面的军队,跳出自己管理的军民府,到其他地方打仗。因为最初的军民府是为了安抚那些土司建立的。
土司在自己的领域之内,军队、行政、司法都是一手抓的。
朝廷有时候打仗,需要征调土司军队。那么土司军队必然是要跨境打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朱元璋在的时候建立了军民府。既是可以安抚土司,需要的时候还可以使用土司军队。
后来姚镆在贵州开始实行另类的军民府。
是为了防备强大的土司。
特别是毕节军民府和平越军民府,那就是为了加强实力,准备威慑地方土司的。
也就是说军民府知府权力很大。
可就算是如此,一般官员是绝对不会放弃辽阳知府,选择担任河套军民府知府。因为辽阳可是辽东政治、经济、军事核心,整个城市是辽东最大的城市、经济最好的城市,也是最安全的城市。担任辽阳知府,生活没问题,安全没问题,舒舒服服可以做知府。
相比起来,辽河套军民府不一样。
作为在辽河套地区新筑的三个城市为主的军民府,这里很是荒凉,生存条件很差,人口也很少。更重要的是,彰武直接面对朵颜三卫。朵颜卫的老巢大宁离阜新六百里左右,离彰武七百里左右。
看起来不近,但是在草原上,这个距离一点都不远。
因为大宁只是朵颜卫的老巢,朵颜卫围绕着大宁,方圆几百里都是他们的放牧基地。如果需要的时候,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攻击彰武,都不需要一天时间。之前朵颜三卫没有多少精力管辽东的事情,但不代表朵颜三卫就真的不在意辽东。
等草原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彰武必然会是朵颜三卫首当其冲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哪个官员愿意来。
这里的气候和中原地区不一样,而且随时有可能出现危险,大部分官员来这里就是发配的。
但底蕴不一样。
底蕴听到盛应期想让自己去辽河套,反而是兴致勃勃。
听到盛应期的问题,底蕴立马道:“盛总制,辽河套新打造的三座城市互为犄角,选择的位置非常好。三个新城之间,大约都是一百里的距离,也就是一日行程。这样的距离,可以随时支援对方。只要稳住了这三个城市,朝廷就能够稳定辽河套地区的统治。”
新民、阜新、彰武,他们之间的距离非常适合防御。
彼此之间都是大约一百里左右。
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如果是强行军,都是一日之行程。也就是说援兵可以在一天之内支援。
李承勋在这方面眼光很是独到。
他可不是随意筑城的。
底蕴继续道:“不过防御漏洞也不少,且隐患也很多。辽河套地区以前人迹罕至,后来慢慢的有一些小部落开始在这里放牧。不过这里的条件,只能是一些小部落放牧,没有给大部落放牧的草原。虽然已经筑城,但对于此地的了解,我们还不如以前在这里放牧的草原部落。这些草原部落多年在这里放牧,因此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而我朝放弃此地百年时间,对于这里很多情况并不熟悉。这是第一个大隐患。”
“第二个隐患就是,辽河套地区已经是过了辽长城,没有了辽长城的防御。一旦碰到草原骑兵,那就是真正的面对面拼杀。在这方面我朝军队目前是落于下风。这样直接影响这三座新城之间的联系。”
“第三个隐患就是,虽然三个城市之间距离不长,但也有百里。因此我们要注意草原部落袭击支援的军队。草原部落常常使用这样的方法。看起来是攻城,但主力部队却在袭击支援的部队。”
“第四个隐患是,如何迁移人口到这些新城。辽东目前开荒如火如荼,对于很多新迁移来的人来说,他们在辽东并不缺什么。只要根据朝廷部署开荒种地,就不会饿肚子。对于他们来说,让他们去危险的新城,没有多少动力。结果新城建立有段时间,但除了朝廷派驻的军队之外,很少有百姓入住新城。如果没有人口迁移新城,那么这些新城只能是军队驻扎的地方,不会有更大的作用。”
盛应期看着侃侃而谈的底蕴,心中明白底蕴这已经是跃跃欲试。
要不然也不会想的这么仔细。
盛应期还真是想对了。底蕴对于去辽河套任职,真的是跃跃欲试。不仅仅是简单的跃跃欲试,他想要在辽河套建功立业。在辽阳有些政绩算什么,只要是有能力的官员,都能够做的七七八八。底蕴认为自己在辽阳的政绩虽然不错,但并没有完全施展自己的才华。
底蕴一直被人嘲笑文采不行,是不服气的。
所以一直想要做一番事业。
现在正好有了机会。底蕴虽然是读书人出身,但他却要给朝廷开疆扩土,让所有人看看自己的能力。
“那你认为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隐患。”
“第一,兵贵神速。在朵颜三卫主力在大宁西边的时候,在这三个城市中间建设必须的军事堡垒。下官还没有去仔细观察过辽河套地区,并不清楚应该在哪里设立军事堡垒。但按照下官的想法,每个堡垒大约需要三十个人到四十个人,存有足够的粮食。几个堡垒之间,隔一个建设大的军事堡垒,安排三四百人左右。平时可以抵御一些小部落的侵袭,需要的时候可以短时间之内聚集部队。只要我们动作够快,不需要两年就能够完成这个工程。到时候草原部落就再也不能随便进入辽河套地区。”
对于辽河套地区,盛应期也不是很熟悉。
虽然看了一些资料,但和实际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大明朝不管辽河套快百年时间,也没有多少资料留下。
因此盛应期看向了旁边的杨镇。对于辽河套最熟悉的就是杨镇了。大明朝对于辽河套是失去了管理,但杨镇他们和朵颜三卫作战多年,地点就是在辽西走廊和辽河套地区。杨镇立马道:“底知府说的这些,是有办法完成的。太祖高皇帝开国之后,派兵驱逐蒙古人,打下了辽东。当时广宁后屯卫就是控制新建的阜新一带,辽河套南部就在广宁后屯卫的地盘。为了保卫辽西走廊和辽河套地区,朝廷在这一地带修筑了辽东边墙。采取的是依山因河编木为墙,或以木石交构作沟墙,有些地段挖深壕,山岭地区多以山险为边,以封堠传报军情。后来蒙古侵袭辽东越来越严重,几次都是几万兵马出动。”
“因为蒙古部队侵袭力度越来越大,为防蒙古侵袭辽东,朝廷利用山势与河流,沿防区边界扩建了原来的辽东边墙。这道边墙东起彰武新城东北,西至阜新新城,全长八十多里,总共设了十三个墩台。这些墩台以彰武高山烽火台为中心台,向西北方向分布。沿边墙建了四座边堡。其中最大的边堡南北长五十丈,东西宽八十丈,城墙坍宽五丈,高一丈半。这些边堡平时不仅可以屯兵储粮,还能够作为驿站。朝廷靠着这个边墙,抵御蒙古部队,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永乐年间朝廷撤了广宁后屯卫,把广宁后屯卫迁入义州,放弃了原来的卫所。没有了广宁后屯卫之后,朵颜三卫在辽河套地区是如入无人之境,之前建设的边墙、墩台、边堡都没有任何用处。百年过去,当年建成的边墙受损严重,大部分已经消失不见,只能看到一点点的痕迹。但仔细寻找,应该有当初边墙的设计路线。现在只要按照这个路线,重新修整辽东边墙,应该比设立几个堡垒有用。”
杨镇立马告诉盛应期。
辽河套地区原来是大明朝控制的。只不过朱棣时代开始,朝廷已经是负担不起军饷,开始往内地伸缩。奴儿干都司没了,辽河套地区也没了。
因此早年在这里的辽东边墙就没用了。
甚至很多已经风化干净,连痕迹都找不到。
但这就是一个基础。
当年大明朝就是靠着边墙,抵御强大的北元部队的。当年北元虽然被朱元璋赶回草原,但实力还是很强。动不动就能够出动几万骑兵。
但是看看现在,目前鞑靼部落最强大的土默特部落,一次性能够调动多少部队?两万部队几乎是土默特部落的极限。其他部落实力比土默特部落还差,能够拿得出一万骑兵的,都是草原大部落。
应该说现在的蒙古部落实力也不弱,只不过因为四分五裂,无法聚集足够的实力。
“杨总兵,你最好找到当年的设计,要不然我们还要重新勘探。找到原始资料之后,我们一起制定一份重修边墙的计划。然后送报给朝廷。修筑边墙可不是小事情,需要的资金也不少,我们辽东是负担不起的,必须要得到朝廷的支持。”
“是。”
“底知府,你继续。”
“第二,要想吸引更多人口去新城居住,必须要给他们足够的好处。下官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廷可以免了去新城开荒种地的农民五年的税收。与此同时还要给他们一个保证,开荒的土地就是属于他们的,是朝廷承认的民田。且第一年朝廷可以发放给他们足够的口粮和种子,让他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开荒种地。彰武新城,不需要多少人口,只要能够吸引三到五万人,那就是成功的。阜新和新民,也是一样。下官的目标是辽河套地区能够安置二十万人口。”
“这个可以。军民府刚刚成立,需要一些特殊政策。你把这个写出来,辽东税务司快要成立,我拿着这些亲自和税务总司那边协调。你继续说。”
“第三,下官想在彰武新城开马市。”
盛应期笑笑,道:“彰武新城开马市,沈阳聂知府可要骂娘了。”
彰武的地理位置很好。
直接凸出来。
但彰武要是开马市,那么直接抢的是沈阳的生意。底蕴摇头,道:“随着把辽河套地区纳入辽东,再建立沈阳军民府,其实这都在加强沈阳在辽东的地位。沈阳地理位置好,战略地位很是重要。往西是辽河套,往东是抚顺,往北则是铁岭、开原,往南是辽阳。辽河套未来要防备朵颜三卫,铁岭、开原既要防备朵颜三卫,还要防备北面的科尔沁部落,以及东北部的女真部落。抚顺是辽东直面女真部落最大的城市。沈阳坐镇中间,和这些地方距离都不远,这样的地理位置已经决定沈阳未来在辽东的地位。下官相信聂知府目光远大,不会在意马市这点东西。”
盛应期看向底蕴,是非常赞赏的目光。
底蕴说的正符合盛应期的想法。
盛应期来到辽东之后,对于辽东进行了一番分析。分析之后,盛应期已经做了好多计划。其中一个计划就是,慢慢的把沈阳变成辽东中心城市。
底蕴说的很对。
沈阳的地理位置非常出色。
辽东的中心城市从辽阳变成沈阳,其实就是朝廷对于辽东的控制更进一步的表现。因为沈阳在辽阳北面,表示朝廷的控制中心往北移动。因此控制了沈阳,往北可以支持铁岭和开原,往西支持辽河套,往东支持抚顺。
可以加强这些城市的实力,让他们进一步辐射周围的部落。
没想到底蕴一下就看出来了。
“行,这个我直接答复,答应你的要求,彰武新城可以开设马市。不过有一点你要记住。开马市归开马市,彰武新城千万不能有事情。这是朝廷好不容易新筑的新城,要是在你手中丢了,你应该知道后果。”
“下官明白。下官到了彰武新城之后,会把彰武新城分为内城和外城。马市就在外城进行,且规定马市的时间。每次马市的时候,一定让所有人提高警惕。”
“具体怎么做,我是不管的。你只要记住一点,马市可以开,钱可以挣,但彰武新城不能有事情。只要彰武新城没事,那么你做什么事情,我都可以睁一眼闭一眼。”
“谢盛总制。”
底蕴真的是喜欢在盛应期手底下干活。
盛应期给下属充分的尊重,也给充分的信任。而且更重要的是,盛应期不是没能力的外行,相反比谁都精明,什么都懂。不过虽然什么都懂,却不会随意的插手。
这样的领导,底蕴真的太喜欢。
比之前的辽东左布政使蒋瑶,更让底蕴喜欢。倒不是说蒋瑶有问题。而是蒋瑶虽然也有能力,但是人太耿直,太强势,他们这些下面的官员面对蒋瑶都是战战兢兢。相比起来盛应期就没有蒋瑶那样盛世凌人,让人感觉到害怕。
虽然盛应期的政治节操被人诟病,但底蕴理解盛应期。因为底蕴虽然小时候颇有天才之名,但等到他考上进士都已经是三十四岁,科举成绩也不好。因此官场开局并不是很好,在基层也是受苦了。后来又得罪了权贵,让他在地方的日子过得更困苦。后来底蕴进入六科,也不怎么受待见。
首先就是底蕴科举成绩不好,因此清流并不是很看得上他,甚至嘲笑底蕴的文采。要不是皇帝喜欢底蕴,底蕴根本没有机会担任辽阳知府。
正因为经历了这么多,底蕴理解盛应期。
政治变色龙,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只是溜须拍马,没有任何能力,那么底蕴肯定是鄙视。但盛应期是真的有能力,因此底蕴反而是同情盛应期。
“底知府,辽河套未来会是我们征讨朵颜三卫的前沿基地。你身上的担子很重。”
“下官定不负所托。”
“你回去,做好准备。还有如果有一些你欣赏的官员,可以给我报上来。有些我可以批准。”【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