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字希文,是吴县人。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于是定居吴县。他父亲范墉早年在吴越为官,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端拱二年,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淳化元年,其父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因为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
范仲淹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为家境贫寒,他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成年之后,范仲淹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
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范仲淹却从不叫苦。有个同学把范仲淹的情况告诉了自己的父亲,他父亲大为惊讶,说道:;你这个同学不是平常人,今后一定会有出息,你给他带点吃的吧。同学就带给范仲淹一盒子好吃的。范仲淹盛情难却,只好收下,却一口也没吃。
过了几天,同学又来看他,发现送他的食物没有吃,已经坏掉。于是非常生气地问他道:;家父知道你生活清苦,特意让我带给你这些饭菜,你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道:;我很感激你们,但是我过惯了苦日子,如果吃了这些饭菜,怕是以后再也吃不了苦的了。他的同学大为感动和敬佩。
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中了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鉴于已有朝廷俸禄,范仲淹便把母亲接来奉养。范仲淹以治狱廉平、刚正不阿,升为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他归宗复姓,恢复范仲淹的姓名。
他想归宗复姓的时候,吴县的范姓族人却害怕他回来分财产,不肯接受。范仲淹说他只想认祖归宗,不要财产,族人们这才答应。然后,他又向朝廷上书请求恢复范姓,朝廷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他才恢复范姓,取名仲淹。
天禧五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监督淮盐贮运及转销。西溪濒临黄海之滨,唐时李承修筑的旧海堤因年久失修,多处溃决,海潮倒灌、卤水充斥,淹没良田、毁坏盐灶,百姓苦难深重。于是范仲淹上书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
天圣五年,范仲淹为母守丧,居南京应天府。当时晏殊为南京留守、知应天府,闻范仲淹有才名,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范仲淹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创导时事政论,每当谈论天下大事,辄奋不顾身、慷慨陈词。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即由范仲淹倡导开始,书院学风为之焕然一新,范仲淹声誉日隆。
天圣六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万言的《上执政书》,奏请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宰相王曾对万言书极为赞赏,晏殊也在枢府,王曾便极力推举范仲淹,晏殊面圣陈述范仲淹既往政绩。
赵祯于是征召范仲淹入京,任为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赵祯十九岁时,准备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范仲淹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家礼与国礼,就上疏道:;皇帝有事奉亲长之道,但没有为臣之礼;如果要尽孝心,于内宫行家人礼仪即可,若与百官朝拜太后,有损皇上威严,谏言赵祯放弃朝拜事宜。上疏奏报内廷,没有获得答复。范仲淹又上书太后,请求还政。
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惊失色,批评他过于轻率,不仅有碍自己的仕途,还会连累举荐之人。范仲淹据理力争,并回写一封长信,详述自己做法的缘由,申明自己的立场:;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结果,他果然被贬出京。
翰林学士宋绶,上奏说军国大事,除了拜任辅臣之类的大事由皇上禀请太后裁夺之外,其余的应该由皇上自己处理。这话又触犯了刘太后,于是宋绶也被外放担任应天府太守。
赵祯改元明道,他的生母李氏病情加剧,才由顺容进位到了宸妃。她自赵祯被刘太后所强占,始终不发一言,平时安分守纪,没有表示过任何怨言和不满。宫中的人都忌惮刘太后,没有人敢泄漏这些仙家情。所以赵祯长大之后,依然以为刘太后就是自己的生母,并不知道自己是李氏所生。这位李氏就是;狸猫换太子里的李妃了!
李宸妃是杭州人,父李仁德,为左班殿直。她在父亲过世、继母携子改嫁后,削发为尼。后来刘娥在寺中发现她美貌出众,便带她入宫当自己的侍女。赵恒宠爱刘娥,想立她为后。但是由于刘娥家世并不显赫,又没有生下一个皇子,群臣不服。
赵恒和刘娥正苦恼的时候,李氏梦到仙人降生为自己儿子。赵恒与刘娥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办法。于是让李氏侍寝,不久果然怀孕。李氏随赵恒临砌台,鬓上玉钗不慎坠落。赵恒暗暗祈祷:如果玉钗完好无损,必为男孩。侍从拾起钗,果然完好无损,赵恒甚喜。
不久,李氏果然生下一个皇子。赵恒对外声称是刘娥所生,取名赵受益,封刘娥为德妃,李氏只被封为崇阳县君。后来,李氏又生下一女,晋封为才人。进封婉仪。赵祯即位,刘娥被尊为皇太后。刘太后晋升李氏为顺容,迁往永定陵守陵。
刘太后命刘美、张怀德访其亲属,其弟李用和,补三班奉职。赵祯虽为李氏儿子,然而赵恒将之归于刘娥名下,并与杨淑妃一同视养。李氏也毫无怨言,终其一生,没有以自己是天子之母而自傲。
李宸妃死后,刘太后想按一般的宫人礼仪治丧,移棺到外面。吕夷简单独上奏道:;听说后宫有嫔妃去世,怎么没有接到治丧的圣旨?刘太后矍然不悦地说道:;宰相要干预宫中之事?吕夷简答道:;臣是宰相,事无大小,自然应该知道。刘太后很不高兴,怒容满脸说道:;你是想离间我们母子吗?
吕夷简不慌不忙,毅然答道:;如果太后不顾念刘氏的安危,臣自然不敢多言。如果太后想让刘氏未来得到平安,宸妃的葬礼,不能简单了事。刘太后本来就是一个聪明了,听了这话,不禁点头。有司奉了太后的意旨,只是说本年岁月,不利就葬。
吕夷简道:;安葬既然不利,那么收殓应当加厚。宫中都要举哀素服,择地暂时安放殡棺,难道也不可以吗?刘太后于是对吕夷简说道:;卿且退,我知道了!说完就走了。内侍押班罗崇勋想跟随进去,吕夷简将他扯住,说道:;且慢!烦请上奏太后。宸妃当用皇后的服装成殓,还要把水银满盛棺内。以后不要说我绿夷简没有提到,导致后悔莫及。罗崇勋答应,进去禀告了刘太后。刘太后下令照办,停柩在洪福寺中。
不久,宫中失火。刘太后下诏群臣,直言朝廷过失。殿中丞滕宗谅、秘书丞刘越,都请刘太后还政于赵祯,已赎天谴,却如泥牛入海。次年春季,刘太后想穿戴天子的冠冕,入祭太庙。参政薛奎进谏道:;太后如果穿皇帝服装,要用什么样的拜礼?
刘太后不听,竟然戴着仪天冠,穿着龙袍,备齐车驾,到太庙主祭。皇太妃杨氏,皇后郭氏随从。刘太后行初献礼,拱手上香,皇太妃亚献,皇后终献。礼毕,群臣上太后尊号,称为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祭毕归宫,刘太后很快得病。
赵祯为她征召天下名医,进京诊治,终归无效,一月以后去世。刘太后临朝十一年,政令严明,恩威并用,左右近侍,不稍假借,内外赐给,也有节制。三司使程琳,曾经献上武后临朝图。刘太后把它丢在地上,说道:;我不作有负祖宗之事。
漕使刘绰从京西回都,上奏道:;在庾的储粟,有羡余粮千余斗,乞求交付三司!刘太后是道:;你认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吗?他四人曾经进献羡余了吗?刘绰惭愧而退。到了太后晚年,稍微重用了外家。宦官罗崇勋、江德明等人这才乘机窃权,所有被服冠冕等事情,大多由罗、江怂恿出来。
到了刘太后弥留之际,口不能言,还用手牵扯着自己的衣服,似乎有话要说。赵祯在一旁瞧着,不明所以。送终以后,赵祯出来询问群臣。参政薛奎立即答道:;太后的意思,想必是因为穿着帝服。如果再用此服,如何见先帝于地下?赵祯这才反应过来,于是改用后服收殓。
因为刘太后的遗嘱,赵祯尊杨太妃为皇太后,同议军国重事。【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