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都市小说 > 我家皇后又作妖 > 第126章 恩怨与杀戮
  荣安扯笑的眼里伤感蔓延,连虞博鸿都察觉了。

  然而荣安的伤感并不仅仅是太子这方面,还因朱承熠。

  前世她关于朱承熠的记忆并不多且久远。无非只是几场宫宴上远远见过那人。

  然而“燕安王”这三个字,却纵是她一个后宫妇人,前世听到那三个字都是复杂到唯有叹气

  当今皇上对燕安王的态度和决策荣安知道的不多,但太子那里,她却很清楚。

  燕安王虽名义塞王,可随着势力的发展渐渐又近乎于历史上的藩王,哪怕再安分,随着血缘亲属关系日渐淡薄,总会让在位者越发在意。

  太子一直是坚定站在撤藩位置上的。现皇帝在位时并未就撤藩有过多少实质性作为。但朱承熠,确实就似一个质子的存在,被留在了京中。后来,包括他的亲妹妹,长宁郡主也被召进了京中,嫁入了京中,这些都无疑是一种控制

  然而在朱永昊登基不久,他对燕安王的行动便展开了。

  只可惜前世的荣安到底只是一深宫后妃,她知道的,确实少得可怜。而家族的信息也都只会传达到荣华手上,能到达她耳里的,要么是道听途说,要么是后妃们和奴才们之间的闲聊

  她记得,似乎是突然说朱永昊接到了密报,指向燕安地之所以多年来战事不断,正因燕安王与鞑子间有协议,拿接连不断的战事换取他塞王和塞地的价值。而这一条,事实从本质上便已违背了太祖爷加封塞王以求驱除鞑虏的本意这一条,已足够成为了朱永昊以求撤藩的基础。

  密报里又说借着不停的战事,燕安地一直在偷偷扩充实力兵力,积攒财力,更使得朝廷忌惮局势不但每年对燕安地的政策越发放宽,还就贴补一而再地扩大着这一条,不得不让人深思燕安王的目的,即便不说是造反,但从长远看,确会威胁到大周的长治久安,所以必须立马阻止眼下燕安地如此发展。撤藩的必要性也有了

  然密报里还提到,就连燕安之地那扩大的地盘也是偷偷在鞑子难熬的严冬以输送物资为代价换取的。此外,燕安王为了进一步敛财,还以地形优势遏制住了与西域通商路上的几大要塞,不但收取过路费保护费,更私开市场赚取高昂差价如此,罪名也已就位。

  而这一密报的来源,正是与燕安地久战不停的鞑子朱永昊的龙案上不但有燕安王与蛮部联络却被截获的通信,也有蛮部奸细招认的供词如此,一部分证据也有了。

  荣安之所以对这封密报记忆这般清晰,正因当时这事闹得极大,几乎到了举国愤慨,人人怒骂的地步。她清晰记得当时就是后宫众嫔妃围坐一起时,也都无不个个怒骂和诅咒燕安王如此,民声基础也有了。

  如此这般,自然要查。

  朱承熠的证词自是无用的。皇帝一道圣旨,封了包括兄长兴王在内的三大巡察使,进入燕安地调查。然而在边境上,一行千人却遭遇了箭雨刺杀。一千人,无一生还。其中包括了兴王。

  兴王不仅是堂堂王爷,更是先帝和先元后唯一的血脉,他死了,打的就是皇室的颜面,朝廷的颜面。

  此外,他还是皇上最敬重的兄长啊

  举国大怒。

  动机上,非燕安王莫属。时机和地点上,正好两地边境,把控的刚刚好。再早一点晚一些,再进十里退十里,都不合适。而有能力做到全歼的,还是只有燕安王。

  一番排查,总算有了线索。射杀众人的箭头卸下后,是三叉尖口,刚好能完美匹配上燕安王部下的箭头。

  如此,最直接的证据有了。

  动手的导火索也齐全了。

  由于三大巡察使包括了当今王爷,御史清流和一代老臣,死伤又尤其巨大,手段尤其残忍,所以群情激愤,上至皇帝下到平民,无不声讨燕安王。就是后宫也展开了好几轮的资助。荣华还大手一挥,直接捐了令荣安目瞪口呆的三千两白银作为表率

  朱永昊“顺应民意”,一纸清塞檄文下发。大军开拔。

  然而,燕安之地却也揭竿而起了。

  一因所有罪证燕安王皆不认,他不甘不愿被冤枉,他愤恨痛苦。二为燕安地百姓,为了燕安地官员,为了燕安地长治久安,他不得不反抗。

  然而还有最重要的,则是燕安王世子,即朱承熠也在那千人之中死了

  朱承熠是燕安王唯一嫡子,王位的继承人,却这么荒唐死了

  燕安王怒不可遏,也散布了讨伐檄文。声称如此悲剧,分明是现皇帝自导自演,口口声声被迫害,实际是为了以正义姿态撤藩,事实真正违背太祖遗愿,残害血脉的正是现皇帝

  然而大周上下处于受害者位置,燕安王的说辞被看作了垂死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狡辩和栽赃。

  至于朱承熠的死,朱永昊只轻描淡写解释到

  朱承熠是自己主动要求加入巡查队的。巡查队身负使命,又有风险,他之所以答应朱承熠,既是念在亲属关系上,希望之有将功补过之心,又希望以朱承熠的身份来保护巡查队顺利进入燕安地。哪知他尚未公布此消息,队伍还没完全进入燕北之地,便遭了暗杀可见是天意

  事实从燕安王发布檄文那一刻便已经输了。不管先前所有证据的真假,此刻的他已是板上钉钉的谋反罪。

  就这样,朱永昊得偿所愿,终于站在了最完美的位置用最适合的借口发动了这次战争。

  他,顺应天意,响应民意,众望所归

  当时的征北大将军,正是朱永昊最信任且倚靠的虞博鸿。

  历经了七个月又十八天,大周军赢了。

  然而虞博鸿回信里却并不是很高兴。

  后来他吐露之所以这场战争得以迅速推进和收场,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与燕安军多年不死不休的鞑军反戈一击之缘故。燕安军被前后夹击,插翅难飞,焉有不败之理

  然而就这一点,当时的说法,是燕安军多行不义必自毙。完全弱化了鞑军这莫名其妙的出击。

  若没有多年后再起的战事,包括荣安在内的大周人还真得以为燕安军皆是混吃等死,败絮其中的酒囊饭袋【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