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当前历经四朝,几乎和所有朝代的发展趋势一样,初期严厉、简朴,百业凋敝,一切方兴未艾。一旦步入中期,一切就开始慢慢地发展变化,贾琮穿越这个时空十年左右,历经两朝,到此时的经济文化,也逐步呈现出了繁荣的苗头。
《贾琮图解新易经》和《贾琮图解新皇帝内经》,首先是由京师西城西小市的山海书社、燕社共同联名发出的。
燕社的幕后下野大佬赵北斗,已经被大家默认为是和贾琮同一阵线的,因为他们姻缘巧合阴差阳错地站上了当初豫亲王也就是当今弘德皇上的队伍。
贾琮虽然静静坐在京城西郊铁槛寺的灵堂蒲团,但是,西小市、东小市、神都各家书坊,包括江左盟、兰社等各家地方,以及贾府、四王八公等处,却都因为他而渐渐起动了风云。
贾府,众兄弟姐妹守孝闲住。
经过山海书社的工人们的“套色印刷”、“匠体字”雕刻,一本《贾琮图解新易经》的两讲内容,以极高的效率,人手一本地呈现在众兄弟姐妹手中。
看着手中毫无艺术观感但是机具效率的匠体字,贾探春微微皱眉,闻着纸面上楮树和竹子混合的味道,心情才稍稍开朗:“怎么琮弟这回书也是以通俗小说的口吻去叙述的?”
秋爽斋内,众人聚集,贾探春说出自己的预见:“而且造价一直廉价,这样不利于琮弟的文宗之位向上发展啊。”
书中的插图不少贾惜春的功劳,而且整理、改编等繁杂工作也经过了李纨、妙玉、贾探春、贾迎春等人手中,让她们的所学终于有用武之地,所以众人对于贾琮的这一次出书怀着的期待前所未有。
“三妹妹,匠体字是呆板,纸张也廉价,依我看,能赚点钱也是好的,哪能事事顾及并称心如意呢?”贾迎春性子淡淡地坐在蒲团上,无可无不可。
“就是,反正不枉我白费一番辛苦就行了。”贾惜春摇摇因为长期绘画而发酸的手腕:“琮哥哥长期以来便是致力于比较通俗的出版印刷书籍的。只是上回的洋人书籍《哈姆雷特》等反响不是很大。”
“我觉着这一回的《易经》讲得很好啊,通俗易懂,他说《易经》是天地包括一切万物的解释源泉,又包含养生、催人奋进之道,这种做法可是利己利人的,世人看了,也不白学。”贾惜春貌似挺维护宗族支脉比贾探春还远的贾琮。
薛宝钗与李纨妙目对视一眼,虽然夫妻守一样的孝,但薛宝钗时常表现出在此期间绝不与贾琮亲近的模样,也时常往来家庙宗族之间,借口亲自办丧葬守孝大事。如此一来,为公公或者婆婆办过丧葬守孝大事的正妻可是在“三不去”之内的,纵使犯了“七出之条”,也绝不能休。像当初的姑舅表姐王熙凤就没有这样的“好福分”了。
想起这些,薛宝钗顿时觉得胜券慢慢在握,形势越来越有利于自己,况且贾赦这种挥霍荒淫无度的公公一死,又省了她这儿媳多少麻烦担忧疑虑,她不点而红的唇角不禁微微一笑:“我觉着啊,琮弟是在做他说的‘文化普及’,第一咱们书社的书不贵,第二通俗文本,看得懂的人就更多了。”
李纨也正想说此话的,似乎她们和贾琮有过肌肤之亲、身体心灵皆相通的聪慧美丽的女子,都更了解贾琮一些。
但薛宝钗说了,李纨不免心下惴惴,眼神迅速慌乱了一下,由于她在此期间还和贾琮那个冤家在水仙庵有过一次美妙的“邂逅”的,看众人眼神正常,李纨暗暗嗔怪实是自个儿心中有鬼才会这么乱想。
想到那些,李纨既佩服贾琮的“大定力”,真的不再找女人了,又不免有一股幽怨之情,心道:“这男人还真是狠心!”
思来想去,李纨赶忙定神收心,自己怎么变化这么大?贾琮现如今的做法才是真对真保险的,自己真不能在此期间和他犯错,以后再寻机会就是了,唉,都是贾琮害的!
平和明亮的眸子逡巡婉转在《贾琮图解新易经》的两讲目录“《易经》是一本什么书和“《易经》的一般概念和常识”上,李纨笑道:“都说通俗出版物不能登大雅之堂,然而《西游记》、《三国演义》却影响从上到下、深远广泛。听说很多外面的人都在讥讽嘲笑,说琮弟这种书籍连自己的文宗之位都难巩固,遑论更进一步?”
“可是福祸相依,我想,琮弟怕是所图不小呢。也多亏了他多年来的文治武功,庇佑咱们府上,皇上念他恩情。我的兰儿在家待劾,至今还没有什么祸事。”李纨最后的表情心有余悸,贾兰是她最后的依靠,或许……还有那个小冤家吧……
“珠大嫂子眼光见识都不浅呢。”薛宝钗心里暗道。
倒不是贾探春等众姐妹不支持贾琮,而是这片土地上历史以来影响深远的无不是高深而能自圆其说的大作,诸如朱熹注解四书、王阳明心学封圣。
而贾琮这种通俗出版物,大家都以为:贾琮只是闲着没事干,随便赚点钱玩玩罢了,不赚钱也无所谓……就是这种心态和事态,价值与意义都不大……
“太医院王太医也不敢苟同夫君的‘立言’吗?”薛宝钗淡淡问道。
“好像是,我们也不大出门,只是叫下人采办传进来的。”李纨道:“那个王太医昔年常来咱们府上看病,那时是六品服色,太医院院判,老祖宗问过,他叔祖是王君效,世代学医,现今该是升为太医院最大的正五品院使了吧。他毕竟皓首穷经钻研这个,琮弟的《图解新黄帝内经》不入他法眼也可以理解。”
薛宝钗点点头,朝廷并未怪罪贾琮,他们都安下心来,至于这些事,她们很少有人认为是大事,无聊玩玩也好罢了,也让她们开心一些,有事可做。薛宝钗这回又非常小心谨慎,只教亲信下人去铁槛寺传话或听候传唤,她自己反而去了净慈师太住持的水月庵,毕竟都是贾府家庙,而且,水月庵只有姑子,这样流言就绝不会有了。【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