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寒门祸害 > 第十三卷 天下风云起漠北 第2368章 万国来朝之圣儒伐林
  南直隶太平府。

  一辆高大的马车沿着新修的官道缓缓行驶旁边是正在忙碌春耕的百姓正是显现着一个美好的田园风光。

  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跟着铁靶后面拾着从地里刨出来的杂草前面一个身穿布衣的年轻人扶着铁靶显得像模像样地驱赶着牛车。

  “够了够了县尊翰林大人你且歇一歇由老汉来吧!”一个老汉从田埂中走过来眼睛带着歉意地道。

  龙乾是朝廷外放的第一批翰林知县而今上任当涂知县已经两个多月今日放下县衙中的事务专程到这城外参与这一场春耕。

  经过这一番忙碌他的额头亦是已经渗出汗珠子倒亦不再继续逞强便是将铁靶的扶把交回老汉。

  “老黄走!”老汉虽然已经年近五旬但身子骨硬朗扶着铁靶的扶把便是用鞭子驱赶着黄牛道。

  龙乾用衣袖擦掉额头上的汗水便走到一旁的田埂休息而一旁的蓝衣侍女从食盒取出包子和清水。

  那个一直帮着拾田里杂草的小女孩跟着龙乾一道走向田埂只是看到龙乾这边取出食物却是不好意思再过来。

  只是她的眼睛已经看到那一盘雪白诱人的包子却是忍不住咽了咽吐沫那双腿亦像是长在地里了一般。

  龙乾洗了手后对着小女孩招了招手热情地招呼道:“小恬快过来我这里有好吃的肉包子!”

  小恬扭头望向自己的爷爷老汉望了一眼自己的孙女便是轻轻地点头道:“县尊老爷不是坏人你去吧!”

  龙乾知道小恬的双亲已经过世而今跟着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先是帮着这个乖巧的小女孩洗了手接着将一个肉包子递给了小恬同时让侍女给老汉送去了两个肉包子。

  小恬闻着肉包子所散出的香味, 在看到爷爷已经开吃的时候, 便是再也忍不住朝着肉包子咬了一口。

  春光明媚, 在这片天地间都是忙碌的劳作身影不断有春燕穿梭其中远处的黄牛时而发生“哞”的长音。

  “这肉包子真的太好吃了, 我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小恬将肉包子咽进肚子却是突然激动地说道。

  龙乾的情绪受到了感染, 只是微微感到诧异地扭过头询问道:“你从来没有吃过肉包子?”

  “肉包子要三文钱一个, 三文钱都够买一、两斤米了, 而且家里的钱都得留着缴税我们是吃不起的!”小恬的眼睛闪着一抹晶莹, 显得十分懂得地解释道。

  龙乾的心头不由得一酸看着这个身穿破烂但乖巧的小女孩隐隐间感到林阁老安排他们翰林院外放知县的深意。

  纵使他们翰林官有再高的学问, 只是他们如果不能给百姓带来好日子, 不能让这些底层的百姓填饱肚子, 那么将来确实不能很好地治理好这个国家。

  当年他听过徐阶的讲学, 却是不得不承认徐阶的学问很高但这种人当政却想要实行“加征三年”。

  如今看来, 治国之人确实不能光看才学像徐阶这种人一度被誉为贤相但所做之事却比严嵩还要可恨。

  龙乾这一刻领悟到作为父母官的那份沉甸甸的使命, 伸手摸着小恬的脑袋许诺道:“现在朝廷已经实行摊丁入亩今后你们家里的税会少上许多, 你们家的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我的任期只有三年三年后就要返回京城, 但我在这期间一定努力让你们家能吃得起肉包子!”

  “嗯好!”小恬仰起起脸望向龙乾, 便是重重地点头道。

  虽然以前爷爷一直骂着当官的只是看着龙乾的这一双眼睛她觉得这个知县老爷跟以前的官员不同一定能让她们家过上好日子亦能逛街的时候买上三个肉包子。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正是这时一辆插着旗帜的高大马车从官道由远而近马车里面传出一个洪亮的老者声音。似乎看书看到兴起之时在马车里面陶醉地朗诵起来。

  小恬好奇地扭头朝向那辆古怪的马车龙乾却是突然蹦起来然后跑到路中央拦住了马车的去路。

  马夫正想要进行呵斥这个拦路之人只是认清这个身穿布衣的年轻是当涂知县便是将吐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车中可是钱老先生?”龙乾朝着马车施予一礼便是直接开口询问道。

  钱德望身穿一身漂亮的红衣绸缎腰间挂着香袋和玉佩须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手里捧着一本古籍。

  正是陶醉在这篇治国名篇中发现马车突然间停了下来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却是知道自己的诵书之声已经引来了崇拜之人。

  钱德望通过侍女揪开的帘子看到身穿布衣的龙乾眼睛不由得闪过一抹失望便是故意打趣地道:“龙知县你怎么这一身装扮莫非被朝廷削了官职不成?”

  “本官还是当涂知县, 今日忆得林阁老的教诲, 每逢春耕当下田耕作感百姓劳作之不易。今日一番尝试确实是受益良多, 比在家读书要胜百倍!”龙乾并没有恼怒, 而是十分坦然地道。

  钱德望看着手里拿着的书顿时脸色一沉地讥讽道:“堂堂翰林要下田耕种跟粗陋之人为伍这事老夫管不着!只是老夫正在感悟治国大道你如此孟浪逼停老夫的马车此等行径可是有失君子之风若无要事便让开去路!”

  “钱老先生本官今日确实非君子!只是本官既是当涂知县自当恪尽职守还请您将拖欠县衙二十两杂税银缴清!”龙乾迎着钱德望的目光当即便进行讨要道。

  随着朝廷在正月颁发摊丁入亩的法令两京十三省各个衙门自春节开始便开展征收工作而当涂县自然不例外。

  得益于刁民册的施行而今很少有官绅敢于隐匿田亩故而当涂县按着田册的田亩数对各家各户进行征收杂税即可。

  只是到了地方龙乾才发觉地方官员的不易。

  尽管这是朝廷的法令但那帮官绅尽管一直口口声声爱国爱民但要从他们身上多征税银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

  谷谻

  虽然有很多官绅和富户能够理解这是朝廷的一项善政但亦是不乏钱德望这种自私自利的伪君子至今都不肯缴纳新政所需要缴纳的杂税。

  龙乾原本就不是一个轻易妥协的人而今更是感受到小恬这种普通家庭的艰辛故而更是坚定地向这些官绅追缴赋税。

  正是如此哪怕面对这位是当世有名的大儒他亦要替当涂县的百姓讨要这一笔拖欠的杂税银。

  钱德望的青筋冒起却是没想到龙乾竟然当众追税当即便是冷冷地回应道:“当真是可笑至极!这摊丁入亩分明就是劫富济贫养恶民此等恶政吾辈岂会就范亦亏你堂堂翰林竟窥不得其中的祸端!”

  “钱老先生这是大明朝廷今年正月所颁布的法令你当真不肯缴税吗?”龙乾并不想跟钱德望争辩却是沉着脸质问道。

  钱德望的嘴角微微一扬却是带着几分戏谑地道:“龙知县你的顶头上司太平知府都是我的徒孙莫非你还能将我关到县牢不成?”

  “你坐拥几千亩良田可谓是富甲一方。今不过是区区二十两税银若是你多出一些下面的百姓便能吃上一个肉包子你当真不明白这个道理吗?”龙乾知道钱德望正是依靠着太平知府这个靠山才无法无天但还是忍着怒火指着正在耕作的百姓质问道。

  钱德望懒得瞧一眼正在劳作的百姓却是十分自傲地道:“道理?你亦不过是一个毛头小儿纵使是要论治国大道哪怕林若愚都不及老夫百一!今摊丁入亩实则滋生恶民我钱德望定然不会助纣为虐你休要在老夫面前自取其辱!咱们走!”

  说到最后钱德望亦是不打算再搭理龙乾对着前面的马夫直接吩咐一句而后便端坐在那里闭目养神。

  龙乾并没有再行阻拦便是拉着跟过来的小恬闪身到一边。

  只是他看着这辆远去的高大马车却是再也没有一丝对这位大儒的敬仰反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鄙夷。

  平日读得最多的是圣贤书嘴里说得最多的忧国忧民只是现在仅是要这种人多承担一点赋税结果就像是要割他们的肉一般。

  却不知是这位大儒是当真无知还是真的如此的盲目自大竟然以为他比林阁老还更懂治国当真是当世第一大笑话。

  “知县老爷他真的不用缴税吗?”小恬看着远去的马车显得十分好奇地道。

  龙乾的眼睛显得无比的坚定对着那辆远去的马车道:“没有人不用缴税他钱德望亦不能例外!”

  钱德望返回太平府城家里仅是休整一夜次日一大早便朝着南京城而去正是打算给那位祸国殃民之人致命一击。

  虽然他师从王阳明而今亦是已经门生满天下。只是他所创的学说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特别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迷信林晧然那一套实干兴邦的理论致使他的影响力明显下降。

  不论他将自己的学说吹得如何天花乱坠只是现在年轻人深受林晧然那套实干精神的蛊惑致使他的学说都已经遭到年轻一代的质疑。

  像这位从京城下来的年轻翰林还是遵循林晧然的那一套却是连读书人的体面都不顾竟然亲自到田地中耕种。

  有鉴于此他知道一定要将林晧然给弄下来既要推翻林晧然那一套歪门邪说亦要借此机会向世人正名。

  天下人都知道林若愚做了多少政绩但殊不知他钱德望学富五车却是真正能够救国救世之人缺的不过是一个机会罢了。

  所幸这世间拥有大智慧的人不少跟他同样想要扳倒林晧然的人并不在少数。

  只是林晧然的权势确实太大了又仗着在北边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整个朝堂根本没有能够威胁到林晧然的人。

  不过华夏千百年来的政治斗争早已经指明了道路所有臣子的权力其实源于皇家而要除掉林晧然只需鼓动皇家出手即可。

  经过数月的等待以及对林晧然等人“犯罪证据”收集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个千载难逢的进攻时机。

  钱德望当日便乘坐马车进了南京城先是跟事先相约的几位好友相见接着召集一帮有功名的士子然后便一起联名上疏。

  只待这道联名疏在京城闪亮登场这世间都知晓大明有一位他忧国忧民的大儒钱德望至于那位名满天下的林若愚的好运亦该到头了。

  北京城仍旧呈现着世界第一城的风貌。

  各国使臣汇聚于此今日又有一个使臣团走进了北京城只是看到这支队伍出现的时候很多百姓和士子纷纷顿足观望。

  这支使者队伍身穿着统一的武士服饰脚踏着木屐腰间别着一把长刀发型是古怪的月代头正是傲然地走进了京城。

  “倭人?”

  “这有什么害怕的倭国现在亦是臣服我们大明!”

  “当年倭寇闹得那般厉害其实是很多海盗冒充所致!”

  京城的百姓对当年东南倭乱自然还有印象现在看到一帮倭人走进北京城一些人不由得一阵发怵只是更多百姓慢慢冷静下来。

  且不说东南倭乱早已经平息而今他们大明的军队已经变得越发强大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些倭人。

  不管是面对蒙古人还是这些发型古怪的倭人只要林晧然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那么这些人通通都是土鸡瓦狗。

  只是在看到这帮倭人入城的时候一直静坐在对面茶馆喝茶的几个人却是匆匆离开。

  谁都没有想到林晧然邀请南洋诸国亦罢此次竟然还请来了倭国的使者。若是这种事情放在在以前这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甚至都可以扣上“通倭”的罪名了。【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