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望族 > 第二百三十四章 金风玉露(三)
  就凭杨家那几个孩子,杨廷和的长相也不会是歪瓜裂枣。沈瑞在见到真人前,由子推父也猜测过杨廷和的外貌,不过见到真人的时候,依旧是大吃一惊

  有王华、王守仁父子的儒雅俊秀在前,杨廷和的外貌再好,也不至于让沈瑞吃惊的地步。他吃惊的是,这未来的权臣,周身气质让人熟稔,就像是他大学时的班导。

  杨廷和已经年过不惑,不过看着如同三十来许人。要不是留着短须,将他与王守仁放在一处,说年纪相仿也差不离,可实际上两人差了一旬。

  这种年轻,不单单是相貌的年轻,而是给人的感觉。

  久在官场的人,身上总是不自觉地带了官威与阴郁,然而杨廷和身上尽显温文儒雅。

  他穿着半新不旧的儒衫,看上去像个夫子,而不像是官员,这种感觉十分温煦可亲。

  王华、王守仁父子气度也儒雅,可却有高山白雪的感觉,让人仰视,同杨廷和这种邻家夫子的感觉截然不同。

  沈瑞在观察杨廷和的时候,杨廷和也望着眼前少年。他尽管面上如沐春风,可双眼烁烁,心中也有了计较。

  作为十一岁过院试、十二岁举与乡的牛人,杨廷和的少年时期就不同与常人。因此,对于沈瑞的内敛与稳重,杨廷和丝毫不觉得不妥,反而觉得此子行事不轻浮。

  不用与旁人比较,只同自己儿子在一处,就将傲气难掩的杨慎超了一头去

  杨廷和心里虽有些不是滋味,可也不得不承认,与沈瑞的内敛相比,自家长子尽管也绷着脸,可像个装大人的孩子。

  沈瑞这样内敛性情,颇对杨廷和的胃口,可杨廷和自身才学不俗,待与沈瑞彼此见过后第一件事便也是考校沈瑞的学问。

  沈瑞重生大明已经整四年,除了守灵的那一个多月,其他时间全部思都在四书五经上,自然不会被杨廷和问住。

  不过这些四书五经里死记硬背的东西,实不算什么。杨廷和就指了指书案,随口出了一个题目,让沈瑞写一首试帖诗。

  沈瑞面上不动声色,嘴里却有些发苦。

  这几年他在时文上使劲,算是摸清了八股的规律,不管是要花团锦簇的,还是要平时有务的,都能提笔而就。可是试帖诗这里,只能说勉强,却说不上好了。毕竟作诗需要灵气,沈瑞只能算是个读书人,并不是诗人。

  他自己动手磨了墨,沉思了一盏茶的功夫,而后提笔请了一首五言试帖诗,而后撂下毛笔,对杨廷和躬身,面带羞愧道:“小子露怯,先姨父教正。”

  杨廷和接了诗稿,入眼便是笔走龙蛇,只觉得是一手好字,不过再品内容,就有些面上发僵。

  这试帖诗的内容,只能算是平平。或许对于一个十三岁少年来说,一刻钟一首试帖诗,这样的急才算是不俗,可沈瑞不是一般人,他有个名誉京城的老师。

  就算他学文时间短,比不得王守仁,可就诗才来说,比杨慎还差了一等,就有些说不过去。

  杨廷和心中,隐隐地有些失望。

  沈瑞知晓自己不足之处,见了杨廷和如此反应,就有些讪讪。

  杨慎满心好奇,挪到杨廷和身后,去探看诗稿上的内容。

  杨廷和已是神色恢复如常,将诗稿撂下,道:“文字用的正,字甚雅”

  对于诗文内容,他却没有评判,而是问道:“听何学士云,你师从王伯安,何时入王伯安门下?”

  沈瑞老实回道:“小子弘治十年腊月,拜在老师门下,与老师读书。”

  王守仁是弘治十二年进士,杨廷和在心中算了算时间,沈瑞同王守仁学习的时间,最多大半年,就心下稍安。

  王守仁少年时,就因才学卓越誉满京城,只是因性子轻浮狂妄,才在仕途上不如意。如今沈瑞言行稳重,杨廷和倒不怕他步其师后尘,就怕其读书资质不足。

  杨廷和自己科举出身,如今兄弟子侄都是读书为业,他自然也希望以后的女婿走科举仕途。

  毕竟在读书人眼中,科举入仕才是正途。

  杨廷和之所以考虑这门亲事,不单单因沈瑞是尚书之子,还因他是王华的徒孙。

  杨廷和年岁虽比王华小,可实际上比他还先入仕,只是一个是同进士,一个是状元,境遇不同。

  与朝中阁老对王华的忌惮与压制不同,杨廷和本人是极敬重王华。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在读书人眼中,能中状元的人,还是有才学过人之处。

  杨廷和在这里与沈瑞闲话家常,杨慎在旁边,眼神不由自主地落在书案上,看着看着眉头紧锁。

  沈瑞这试帖诗,他在心里默念了几遍,都觉得平平,并无出彩处。

  名师高徒,沈瑞平素言行亦不俗,为何做了这勉强尚可的诗文?

  是一时文思不畅,还是故意中庸?

  杨慎心中不由生出怒意,望向沈瑞的目光就有些不善,以为他是因不满意这门亲事才如此。

  即便有了功名,到底年岁在这里,才有这样的猜测。

  婚姻结两姓之好,即便两家还没有正式过帖,可既已经到了“相看”的时候,哪里是小儿一句话就能否了的。

  杨廷和那里,已经聊到弘治十二年春闱之事。话里话外,不过是想要知道王守仁既在京城,那尚未进京的沈瑞随谁读书?

  杨廷和虽没有表现出来,不过沈瑞也感觉到了他对于读书举业的重视。

  不管沈瑞是谁家公子、是谁的学生,要是科举无望的话,这门亲事应该都会不了了之。

  谁让大明官场之上,勋贵荫官都是摆设,只有正牌子科举出身的,才能青云直上。杨廷和这也是爱女之心,看得不是当下。

  沈瑞虽对着九岁的杨恬儿会觉得恶寒,可心里却是乐意结这门亲的。

  说现实也好,识实务也好,与杨家结亲,使得沈家站在东宫党人这一边,未来二十年无忧。至于二十年后,沈瑞正值壮年,就不会像现下这样被动。

  因此,沈瑞就没有谦虚,直接将沈理搬了出来。

  要说杨廷和给人感觉温煦平和,那沈瑞的假面就是“少年持重”、“质朴纯良”。

  沈瑞带了几分腼腆道:“小子幼时顽劣,九岁始读书,有幸拜在老师门下……老师当年返乡后,小子从六族兄习文,而后三年。只是小子资质鲁钝,不及六族兄万一……”

  杨廷和听到这里,心下一动:“你口中六族兄,可是前几年丁内艰的沈学士?

  沈瑞点头道:“正是六族兄……”

  杨慎在旁听着,心中酸的直冒泡了。

  杨廷和望向沈瑞的神色柔和下来,他与初见沈瑞时的毛澄一样,在失望过后又觉得惊讶。

  读书人家子弟,三、四岁启蒙都有的,读书十年应童子试是寻常。可沈瑞九岁开始读书,四年的时间有如今这样的成绩,足以证明读书资质远超常人。

  就是杨廷和自己,要是也同沈瑞这样只读四年书,也不能说自己会比沈瑞强。

  对于沈瑞的科举仕途,杨廷和不再担心。

  沈家大老爷、二老爷都是进士,沈瑞的族兄是状元、师公是状元,这样群策群力之下,还供不出一个进士来?

  只是既然有沈理的教导在前,沈家之前提前的理由就有些站不住脚。

  杨廷和能历经四朝、为两朝首辅,自然是比于心窍。

  稍一思量,他便悟出沈尚书不欲嗣子继续从沈理读书的缘由,不过是避讳谢阁老。

  他望向沈瑞,目光中到了多了几份趣味。

  都说名师出高徒,沈瑞有那样的老师、那样的堂兄,会走到哪一步,他心中也有些好奇。

  他又看了眼杨慎,决定以后对长子的课业督促的更严些。虽说现下杨慎先一步过了院试,可再过几年乡试上未必能强过沈瑞去……

  沈瑞与徐氏用了午饭才从杨家回来,大老爷已经等得有些急了。

  虽说他有心结亲,可也晓得“家有贤妻男人不遭横事”的道理,对于未来儿媳妇的品格,大老爷还是颇为关注。

  沈瑞先对大老爷、徐氏回禀了与杨廷和对答的细节,随即就回九如院去了

  这次与杨廷和的见面,他面上没什么,可还是很伤自尊。之前的毛澄,现下的杨廷和,都是如此。

  现下沈瑞年岁还小,还能用读书时间短来应付旁人,也能用这个借口自欺欺人,再过两年可没脸再用读书时间短来遮羞。

  拿着《四书集注》,沈瑞咬牙切齿。

  对于后世应试教育小二十年熬出来的人,沈瑞对于自己的科举之路计划的好好的。十五岁之前应童子试,二十岁之前中举人,三十岁之前,中二甲进士入仕途。

  可是现下,顶着个名师弟子的名头,压力很大。要是他这样按部就班走下去,在旁人眼中就沦为庸才了……

  沈瑞终于明白毛迟的感觉……

  正房,大老爷迫不及待地问道:“杨家大娘子人才如何?”

  “十分相貌,言谈也爽利,是个大方的小娘子,配得起二哥……”说到这里,徐氏有些踌躇:“只是杨家庶子女太多,三子一女都是同母所出,其中庶次子比杨家大娘子还年长半岁。”

  大老爷皱眉想了想:“杨介夫行事周全,不会乱了嫡庶,即便有内宠,也不过是小节。”

  徐氏道:“杨家大哥带了傲气,不过十三岁能过院试,足以自傲……”

  大老爷淡笑道:“其他人家要是有这样出色子弟,早已宣扬开来,杨家老大却是外头不显,杨介夫是个明白人……”

  〖【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