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院长窥探出李甜的羞涩,没再提做媒的事。
两人在院长室随便聊着。从学员的变化,到院里的活动,再到老人家的事,这样的聊天不同于往常的咨询,脑子很放空,感觉也很舒服。特别是得知周院长的女儿在国外定居,不久她也要过去的时候,李甜替老人家感到欣慰。
以前在院的时候,李甜就知道老人家对女儿可谓一片苦心,老公病逝时女儿才读小学五年级,后来女儿这一路求学谋职,都是她鼎力支持,现在人到晚年,女儿又争气又孝顺,也算是老有福报了。
不知不觉到了十一点。活动室那边陆续有学员走出,看来是活动结束了。
“我去叫陶老师,你就在这儿等一下。”
周院长满脸喜悦地说。
这让李甜刚刚松弛的神经,突然又紧绷起来。
不一会儿,周院长就将陶老师带到了院长室,介绍完采访的事后,周院长借故学员那边有事先行离开,将房间留给他们两人。
周院长一走,李甜当然是更加紧张。
眼前的这个男孩,肤色白皙,国字脸,大眼睛,厚嘴唇,和郭佳沫真的很像,特别是这会儿定神看,发现他和郭佳沫一样,左眼下方竟都有一枚滴泪痣。
不过,再细看,却又觉得比郭佳沫更加俊朗。
当年郭佳沫顶多一米七二,而眼前这个陶老师至少有一米七八,头发也不同,以前的郭佳沫是学生平头,而现在的陶老师的头发显然烫过的,极其有型,再看嘴唇,李甜记得郭佳沫的唇色很浅,一看就是那种身体不怎么好的人,而陶老师的唇色却很深,红的发亮,如果不看人单看唇,肯定会以为是哪个女孩子抹了艳丽的口红。
至于着装,白衬衫和牛仔裤,看上去并不怎么起眼,可配的却是一双橙□□眼鞋,一尘不染的鞋子,一看就是注意形象,热爱生活的主儿。
如此说来,就算皮肤和五官相似,但定精一瞧,显现出的精气神却是迥然不同。如此说来,上个星期二,他是因为病了发烧才看起来脸色苍白,略显虚弱的。
“你好,请问,你,是要采访我吗?”
被李甜傻傻地盯着,陶远鸣明显有些不适应,结结巴巴地问出了声。
镇定。李甜突然闪回神来。心想,完了,刚才自己看了他这么久,陶老师该不会,也像周院长一样,认为她看上他了吧?怎么办?一瞬间,她心里慌乱不已,不知如何应对。从事心理学工作以来,要说,这还是她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
为了掩饰自己的慌张,李甜下意识将面前一杯刚才周院长给她倒的水一饮而尽。然后,子弹发射一般说了几个字。
“是,是的。我要,采访你。”
语气生硬的让她自己都感觉害怕。怎么会这样?这样的状态明显不对。一定还是因为太过紧张。眼看的这个男孩,已经证实了不是郭佳沫,既然不是,她采访什么呢?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她好想逃,逃的越远越好,可自己内心又有一个声音喊住她不让,她内心一千遍的告诉自己要平静,可是怎么也平静不了。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她到底该如何面对?
“李小姐,你,请采访吧。”
李甜错综复杂的思绪,再次被陶老师的问话打断。看来真的不能再这样胡思乱想下去。她必须抛开杂念,将眼前的这出“戏”演下去。好吧,她咬了嘴唇,回到现实中。
“是,是的。请坐。”一出口,竟还是结结巴巴。
见陶远鸣拄着拐杖不方面,她起身礼貌的帮他将椅子拉开。然后趁其落座的工夫,背过身,默默的深呼了一口气,并再次用尽全力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这一次,思绪终于可以不在神游。
“不好意思,我刚才正在想一个案例,有点走神。”李甜找了个由头,尴尬一笑,以此掩饰刚才的异常。
“没事,干你们这行,估计经常这样。”陶远鸣不以为然,轻松接话。
“也还好,只是最近比较忙。”
李甜一旦回到状态,对答也就变得简单起来,很快,她便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聊了几句美容院心理咨询的事后开始进入正式采访。采访中有一半是好奇,当然也有一半是装模作样,比如她问陶远鸣,当年为什么会选择音乐?为什么会到福利院来当志愿者?当志愿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陶远鸣可不是个木讷的人,他思维敏捷,谈吐不凡,这些问题,很快轻而易举的答完。
没有办法,李甜只好又追加问题。
“不好意思,我,觉得你的名字很特别。有什么典故吗?”
“陶远鸣?!”陶老师呵呵一笑,“我妈妈很喜欢陶渊明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状态,刚好又姓陶,再加上我一出生哭的又特别响亮,感觉很适合唱歌,就起了这个名字。”
李甜一笑,继续问,“请问陶老师是哪里人?”
“我老家是云南的,中学后去了湖南,读大学到了湖北。
可能是觉得气氛不错,李甜突然转化话题,问,“陶老师家里还有其他兄弟姐妹吗?”这话一出口,感觉有点突兀,于是忙又加了句,“我的意思是,你当志愿者是不是受家人的影响,又或者影响了你的家人,我打算除了写个人外,还想写一下家风。”
“没有,就我一个。”陶远鸣很快给出回答。
“哦。好的。”李甜尴尬的低语。
刚刚建立的愉快氛围,似乎在瞬间给破坏了。她不得不有意将话再次拉回到当下。有意的提了提气,“请问,你觉得这些学员们学的怎样?学唱歌后都有哪些变化?”
陶远鸣一笑,说,“学的很好啊,这些孩子们都挺聪明,一教就会。至于变化吗?当然是更加开朗了,歌唱本身就是件快乐的事,让人忘记烦恼,忘记伤痛,何况又是这么一家子人一起唱,就更加快乐了。另外,他们唱的歌中,多半是励志歌曲,像《阳光总是风雨之后》、《隐形的翅膀》,等等这些歌在唱的时候,都可以让他们更乐观,更阳光,更青春。”
陶远鸣还是挺适合做采访的。话语简洁,明了,扣题。李甜觉得这个音乐老师,不仅歌唱的好,说话也是有一定水平。
如果不是周院长进来喊吃饭,李甜倒是还想问几个问题。通常,经过了前面的开场,中间的磨合,现在应该算是被采访者最放得开的时候。但是,现在,她不想给周院长造成自己舍不得离开和陶远鸣单独相处的误会。所以,她放下手中的笔,一副轻松的样子,站起身,笑称,“嗯,刚巧问完了,吃饭吧。”
这会儿学员们也在陆续进入食堂。
由于后厨工作间占了很大部分,食堂就餐的座位显得有些拥挤。几张小桌子一张挨着一张,密密麻麻。这场面,让李甜觉得有点像会议室没有写桌牌的座席。她知道,就算没有写桌牌,每个人坐哪儿,自己是一清二楚,为难的是,她这种新来的,很可能自己随便一座,就抢了别人既定的位置。
所以,她通常是等所有人都落座,再找个合适的地方坐下。
这不,李甜想到的,周院长也想到了。
这个老院长,做办公室行政工作多年,自然懂得这些。果然,就在大家有序入座时,周院长对着现在院内的社工小妹妹,招手喊道,“小张,来,你坐这里。让李甜姐姐坐那里。”接着,手一拉,牵着李甜便到了那个紧挨陶远鸣的位置坐下。
为了不引起大家猜疑,末了,还自然地加了句,“好了,这下可以边吃边继续采访了。”
哪里还采访的进去?周院长如此这般良苦用心,李甜明显有点招架不住。她多么想去辩解,自己可不是一个想恋爱想的发疯的大龄女青年,自己只是认错了人,以为他是她十年前的初恋而已。
不过,不管怎样,这餐饭还是愉快的。毕竟学员们就坐在旁边,避开陶远鸣,和学员们还是有太多的话题可以聊。当然,最重要的一个话题便是,正在筹备的“福利院五周年庆典”。
时间过得很快。当年,她来时,福利院还是刚刚修建,现在,转眼都已经五年了。为了这个庆典,学员们可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艺,除了合唱,还有双簧,三句半,现场绘画,几乎人人都有节目。
“甜甜,就在下个月,到时你可一定要来哟。”周院长借机发出邀请。
“当然,到时我一定来。”李甜爽快的答应。
大家聊的开心,并没有注意到社工小张出去接了一个电话,过了会儿,见她冲进来焦急地说,“不好,那个理工大的实习生,庆典那天有事来不了了。陶老师和她的那个节目,如果没有人补上,就得撤下来。”
“怎么会这样,关键时间掉链子。”
周院长皱着眉,对年轻人这种临时变卦的行为很是不满。很快,她眼珠一转,笑着提议说,“有办法,这个嘛,李甜可以补上,想当初李甜在这儿的时候,最爱教大家读诗了。”说罢,也不和李甜商量,自作主张地对小张答复道,“嗯,就这样,到时由李甜来和陶老师一起。”
“哦,那真是太好了。”社工小妹妹开心不已。
这会儿,开心地不止社工小妹妹一人,周院长也很是开心,还有学员们,好像都很期待李甜和陶老师的这次合作,一个个欣喜地幻想着到时表演的场景。才瞬间工夫,坏消息就这样变成了好消息。
面对着大家的欣喜,李甜终于没有忍住,开口问,“什么读诗?”
“哦,是这样,到时庆典晚上有个诗歌朗诵的节目”不等周院长回答,美娃接话道,“甜甜姐姐,你的诗读的最好了,那个实习生不能来的话,你和陶老师一起读,肯定完美。”
“可是……。我,……”
李甜正想着,自己好久没有朗诵了,一时又不时如何说起。这时只听周院长边吃边正式介绍起来,“可是什么,对你来说,太简单不过了。就这样说定了,这个节目到时你上,作为我们的特邀嘉宾。”周院长说完,冲着一旁的陶远鸣笑道,“哈哈,陶老师,这次我可给你找了个好搭档啊,李甜最喜欢诗了,读的也是一极棒,想当初,她每个星期都要教大家一首新诗。”
周院长说着,突然停顿下来,放下手中的碗筷,从荷包里掏出手机,对李甜说,“哦,对了,甜甜,我这就把你拉进福利院的微信群里,以后节目有什么需要交流的,直接在群里说,方便。”
李甜没料到会如此阴差阳错。
才刚刚见个面,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突然要和这个陶老师一起诗朗诵?这对于她,简直是不寒而栗。她本以为今天和他见了一面,从此不会再有交集,现在看来,马上还会有进一步地接触。可是,她要如何去面对他呢?他虽然不是郭佳沫,却带着郭佳沫的影子,让她分不清时间,分不清地点,每次只要一看到他,她都会忍不住地神游,想起当年当年在校园的情景,一副副在脑子里自成的画像,让她以为那就是真实。
她不敢想。
再看看身旁的这个陶老师,青春,阳光,又如此地有爱,她就更加的凌乱了。这也是她为什么不希望与他有什么交集的缘故。
然而,这会儿,李甜发现陶老师似乎也很期待与她的合作似的,冲他微微一笑,轻声说,“其实我读诗还真不行,只因为想让节目形式多样,才做了这个读诗的决定,既然李医生在行的话,那还请多多指教。”
我的天,竟然向我请教。
李甜没想眼看这个男子如此谦虚,一个专业学音乐的人,再怎么也比她这个业余爱好者,水平要高吧。
最让李甜承受不起的还是周院长的好。一副有意要撮合他们的样子。她知道,那所谓的进群,表面上是方便交流演出,其实更多的,则是周院长在为他俩牵线搭桥。在这样一个通讯发达的时代,同在一个群里,两个成年人只要稍微再进一步,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往下发展了。
李甜慢慢地吃着饭,思绪万千,她低下头,假装仔细的看微信群里刚刚周院长发的诗,不发一语。【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