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妙真这几年因见着赵越北行事光明磊落,举止进退有礼;又寻思他心上唯独一个柳娉娉,两家更是姻亲;还顾忌他知道自己的湖广逃难、苗真身份等秘密;且想着两人间亦有织坊盐道等处的利益牵扯,便同赵越北偶有来往会面,处得还算融洽和睦。
但那一切都建立在赵越北对她毫无心思的前提上,若是赵越北对她起了不该有的念头,将来她就再不能掉以轻心,而必得防着此人避着此人,以免为此人所欺。
但话又说回来,既是赵夫人上门,想来或许并非远在宣大的赵越北之意。许是赵夫人是念着儿子许久未能成婚,京中合适人选已不剩几个,而伯府日渐煊赫等种种缘故,这才过来透风表态。
毕竟这几年下来,赵越北确乎并无丝毫不当举动,且她时时留心试探,从未看到他有什么不妥,论起来却是个极为襟怀坦白的男子,反是傅云天时不时忘形失态。
忽听王氏笑道:“娣儿,你说起赵家,倒让我想起来一桩。前几日我还听你爹说,赵家像是赞同什么封贡互市,若是皇上听从了赵总督等人的意思,那当然是前途大好,可若是不听,那就险而又险了。但也不怪他们,谁让鞑靼出走的那些蒙古蛮子投到宣府,两下往来,瓦答汗既然把求贡议和文书递到宣大,赵总督自然得传话表态……”
苏妙真精神一振,忙问道:“娘,我也听说了此事,说是眼下满朝野都在议论要不要封贡互市,有大臣赞同,也有大臣反对,爹爹既然是巡抚,那爹爹到时候也定得表表态度,爹爹是怎么想的?”
王氏嗔着点了点苏妙真的额头:“你呀,净在这些没用的地儿留心思,这原是男人家操心的,如何轮到的你一个小孩子烦心。”
苏妙真忙蹭到王氏怀里撒娇:“娘,我都二十岁了,哪里还小,再说了,我这不是好奇么,边境安稳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大顺百姓的安居乐业,我也是大顺子民,怎么就不能忧天下之忧了?”
苏妙娣亦然帮腔,笑道:“娘,女儿也听闻如今满京城都在讲封贡、倭寇和丈田这几件事,尤其封贡倭寇俱是迫在眉睫……您老人家若知道,不如给我们姐妹俩讲一讲解解闷儿。且爹既然得在廷议时表态,也得打听清楚各个重臣的想法,届时不至于站错方向。”
见王氏点头,苏妙娣因又轻道:“魏煜泞还只是北镇抚司镇抚,这些事原轮不到他管,前几日我都听见他同心腹手下谈了几句,可见眼下人人都听着风声呢……”
王氏不太过问外头的政事,但见两个女儿都想听,便细细思索一回,后道:“你爹前晚上遇到见完山西河南巡抚刘大人,回来说两人都没想好,赞同吧也有理,毕竟眼东南在用兵剿倭,九边军费还一年重似一年,连带着湖广大旱后的那年都没怎么蠲免田赋……”
王氏捻了一块生津杭州衣梅,慢慢嚼着吃着,方又道:“反对倒更有理了,一则先帝曾经诛杀了咸宁侯,其中一条罪名就是他请开边市,畏敌如虎;二则蒙古鞑子粗鄙无礼,焉能同他们打交道的,有辱国体;且满朝科道御史及言官们哪有能赞同的,定然议论纷纷……”
苏妙真听着听着,暗暗无奈。心道苏观河若非湖广巡抚,亲眼见着为了筹集九边军费和海防军饷而致使百姓劳苦不堪,想来也是不会赞同此事的。
何况一直在京的那些科道言官们,各个都说得和蒙古人持战到底,决不能畏敌,哪里知道九边百姓及湖广山东等地百姓的负担?可想而知,要推进鞑靼封贡的难度之大。
但又如苏观河所想,眼下大顺正在海防用兵,国库也不充盈——否则乾元帝就不会急着丈田清粮了。倒也多亏了当年的元宵大火,烧出来户部的亏空和各地的逋赋积欠,让乾元帝见识到国库的空虚。
而既然有现成的良机,实在该用起来。届时非但省了九边的巨额军费,也能让军民休养生息。且一旦封贡成功,边境至少能得五六十年的太平。
可惜这些读了圣贤书的文官们,大多清高得很,又觉大顺物产丰富,全然不需同蒙古鞑子互市往来,却没想过蒙古人的马,正是大顺所缺之物。
不过,苏妙真无意识地搅着手中绣帕,听王氏这意思,苏观河与几位巡抚的态度都是相当暧昧,倒像是个赞同的意思。
否则大可直接反对,想来就是碍着京中官员与科道言臣们的口水物议,这才不敢明言。而赵家倒是很赞同,更别说除此之外,也有诸如许学士傅啸疆等文武重臣强烈支持的,此事一定会廷议公商,若两方相持,那就看乾元帝如何定夺了。
“成了,也不说这些糟心外事儿,你们姐俩赶紧收拾收拾,晚上还得去养荣堂家宴呢。”
因着任职较远的督抚两年皆是入京廷议一次,苏观河又被免职过一回,算起来又是足足三年没回京城,故而一从内廷与吏部回来,就奔向养荣堂叩见母亲。
苏母已经是糊里糊涂,有句话叫“越老越小”看着伏地痛哭的苏观河,不但不喜,反而还嚷嚷这是哪家的人,怎么闯到伯府来了,更扔了好几个苹果石榴要把人砸走赶跑,连着还骂了苏观山苏观湖两人不孝顺,居然随便放人来养荣堂。
苏观河三兄弟自然是同时大大心酸了一场。苏妙真见状不对,忙让明儿扶着苏母进房,自己和明儿上前伺候着苏母用药——苏妙真回京后夜夜往养荣堂服侍,苏母早如离不得明儿一般离不得她。
苏母歇了半晌,这才清醒了些,认出来外间跪着的乃是自己的儿子们,便让明儿和苏妙真给她换衣,出到膳厅开了家宴。
因着苏问弦被临时传入宫中,倒避免了一场排座次的尴尬。苏母并不清楚伯府的大变化,只当苏问弦还在扬州任职,也没追问,让大家伙儿更都松了口气,不用苦思冥想如何解释。
热热闹闹地吃过家宴,苏观河兄弟们同女婿儿子们去往外书房聊天谈事,陶氏几个妯娌则往内间闲聊叙话。苏观河三年才返京一次,伯府出嫁的女儿们也都回来。
养荣堂灯珠荧偟,站了满屋子的女眷。苏妙真自然逃不过被说的命,陶氏卫氏皆是趁机向王氏隐晦地说了一说,还当约束约束苏妙真,磨磨她的脾性,又说起前些日子的那三门婚事都是极好的,王氏该再考虑考虑。
当时因着王氏夫妇不在,又是苏问弦苏妙娣出面推拒的。苏问弦且不说,已是日日伴驾,身份也公诸天下,只差一道形式上的手续,陶氏卫氏不可能明着反对他的意见。
苏妙娣更是苏妙真的姐姐,所谓“长姐如母”,陶氏卫氏哪里好多说些什么,只能看着他二人拒了婚事。
而苏妙娣拒婚,原是看出顾长清对苏妙真仍有情意,将来定然要回头,又想着那三家不过尔尔,也就是听着好听,当下就出来打圆场。
苏妙娣笑道:“大伯母三叔母有所不知,那几位求娶的公子都有些不妥呢。慕家那位自不消说,府上怎么也有十七八房妾室了,通房外室更不用数了;至于那位杨状元,人品家世都是上佳挑不出什么问题,偏偏先妻去世前留了一儿一女,做续弦已经是委屈了真真,难不成还让她替别人养孩子……”
陶氏只是摇头:“真姐儿都是合离过一次的人了,纵然没圆,”陶氏含糊带过,瞅着苏妙真道:“那也是嫁过人的,还能指望多好的人家,依我说,杨家倒是极好,过去了有现成的孩子,倒也不怕真姐儿在这上面难了。”卫氏亦然附和,也说王氏不该太挑拣,别误了苏妙真的一辈子,让她无依无靠了此一生。
苏妙真心里不耐,恨不能跳出来嚷嚷自己就没怎么想过再嫁,考虑顾长清还是因着她自己喜欢,还想大叫她有的是银子,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她才不会无依无靠。
但她也晓得此等不合规矩的话,只能在心里想上一想。她就只好坐在那儿接受着众姐妹的同情目光,低头拧着绣帕装沉默扮可怜。
王氏就是再晓得陶氏卫氏多为好意,听得“别太挑拣有了求娶的就该赶紧把苏妙真嫁出去”之语,也是心中冒火暗暗发恼。
王氏便一面喝着六安茶压火儿,一面慢慢抖着帕子笑道:“我就这么两个女儿,如今问弦再不是咱家儿子,二房的家产定然都得给娣儿和真儿的。一来,真儿若再议婚,陪嫁只有三年前的三倍五倍;二则,真儿出阁之后,能见的人也多了,谁不知真儿是怎样的容色;三则,我们老爷的官品眼看着也是越做越高,何必着急,还怕没人要我们真儿么?”
“也不是我自夸,我们真儿这样的容色品貌,满京里是再没有的,否则也不会这合离的消息一传出去,就连着三家上门了!且前些日子,赵夫人也给娣儿递了点口信……我和老爷的的确确都不急,还想着不如再留她两年,一享天伦之乐……”
陶氏卫氏本是想着伯府从祖上至今就那么几个合离的女儿休妻的儿子,但觉面上无光。当然,她二人的确也是在替苏妙真考虑着,故而见得有人上门,便想让二房赶紧答应。
怎料苏妙娣苏问弦都是斩钉截铁地连推三门婚事,故而见王氏回京,就急不可耐地要劝解。但二人听到此处,明白是劝不通了,互相对视一眼,只得作罢,聊了些伯府事务与湖广见闻。
待众人提及二房的周姨娘和她那个早逝的儿子时,都是唏嘘了一场。
王氏和苏观河俱都明白那孩子并非二房骨肉,从未张扬,但听闻那孩子在年初病逝,心中自然难免伤怀,用帕子拭了回泪,勉强笑道:“想是我同夫君命中无子,所以非但弦儿不是伯府子嗣,连这老来得子也一病而逝……”
卫氏因忙宽慰道:“话不能如此说,盐运使大人眼看着待你们夫妇犹如亲生父母,孝顺的紧,一听说你们到了通州,就立马……”
话没说完,就被陶氏截断:“哎哟哟,怎么能说那两个字,盐运使大人该孝顺的只有皇上。”【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