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寒门崛起 > 第一千三十六章 奏抵西苑
  回到裕王府办公房间后,朱平安关上房门,将袖子里揉成一团的奏疏,塞进了煮茶的炉子内,付之一炬。

  并非是朱平安放弃为杨继盛上疏求情,而是为了更好的上疏求情。

  三国卧龙诸葛孔明有云: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求情也是一样,求情是个技术活。

  求情者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时局,不晓时务,不看时事,不明形势,是庸才也。

  日食耶!

  如此稀有难遇的天文异象,如果不在求情奏疏里利用一二,那就是庸才,白白浪费了这难得的天赐良机。

  朱平安不是天才,更不是庸才,是不会浪费日食这一天赐良机的,所以他将昨晚拟写的求情奏疏付之一炬,借这一次日食的机会,重新拟写一份求情奏疏。

  这个日食!

  来的好,来的妙,太及时了!有了今天的日食,自己的把握就更大了。

  朱平安快速的铺设好笔墨纸砚,开始第二次拟写求情奏疏。

  怎么利用日食?

  例行救护?!

  不!

  朱平安才不会像今日通政使司衙门前排队的那些官员奏疏一样呢。

  虽说例行救护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可以借日食发挥,言日食是皇帝失德、失政的原因所致,发生日食了,要例行救护,皇帝和大臣都要加强修德、修正错误,进而可以引申到杨继盛案上,借此说判令杨继盛死刑不对,要改正,撤销死刑判决云云。

  借日食上奏,点评朝政,这是历史上官员们常用的套路。

  但!

  朱平安是不会这么做的。

  朱平安相信,如果自己按这个思路拟写奏疏,不仅救不了杨师兄,还会成为杨师兄的催命符,提前将杨师兄送上断头台!

  言例行救护,那就是说嘉靖帝错了,这不是犯了杨师兄奏疏的老错嘛。另外,从例行救护引申到杨继盛案判决错了,那岂不是说杨继盛弹劾对了?!换句话说,那就是严嵩错了,严嵩有罪,严嵩当诛,如此,势必肯定会引起严党强烈反弹!

  这样的求情奏疏,既惹怒了嘉靖帝,又戳到了严党痛处,如何能起到求情的作用呢,催命还差不多。

  所以,这个角度不可取,朱平安是不会从这个角度来拟写求情奏疏的。

  相反,朱平安决定从“例免救护”的角度来写,例免救护,也就是说无需救护,也就是说无需修德,也就是说朝政为善,也就是说嘉靖帝为政良好。

  相信嘉靖帝看到后,肯定会龙颜大悦。

  是有点拍马屁,但是拍个马屁就能救下杨师兄的话,何乐而不为呢。

  印象中,再过五年,也就是嘉靖三十六年,也会发生一次日食。自己的翰林院同僚——袁炜,好像就上奏了一篇“例免救护”的奏疏,一下子就哄的嘉靖帝龙颜大悦,貌似还把袁炜给提拔升官了。所以,这个套路肯定有效。

  另外,想到袁炜这个小心眼屡次三番的针对自己,朱平安就更乐意提前几年摘了袁炜的果实。

  嗯,走袁炜的路,让袁炜无路可走。

  至于说会不会被人当面或背后指点自己阿谀圣上,朱平安一点都不在意。

  只是一个日食而已。

  不管你救护也好,不救护也好,在现代人眼中,都会被一视同仁的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乌鸦落在猪身上,都是一样的黑,谁笑话谁啊。

  再说了,严嵩才是最大的阿谀奉承好不好,真是一股清流的话,你们先说严嵩去啊。

  所以,从例免救护的角度下笔,朱平安毫无心理压力。

  朱平安计划第一部分写例免救护,第二部分劝嘉靖帝普天同庆,大赦天下,然后顺理成章的点到杨继盛,嗯,可以将之前拟写的奏疏内容修改一下,放到这一部分。

  想到就做。

  朱平安铺好笔墨纸砚,提笔就开始拟写第一部分。

  拟写第一部分的时候,朱平安顺手把袁炜五年后拍嘉靖帝马屁的那封奏疏拿来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得不说,在拍嘉靖帝马屁方面,袁炜是个不可多得的行家。

  站在袁炜的马屁上,可以拍的更好更响。

  “裕王府侍讲学士臣朱平安谨奏: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以勤理政,以爱牧民,内政修明,国强民富,恩泽天下。是故,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薐销烁,食止一分,与不食同。臣不胜欣忭”

  朱平安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唰唰唰很快就写好了求情奏疏的第一部分。

  朱平安奏疏中“食止一分”的“一分”,指的可不是现代的一分钟。这里的“分”,指的是古代计算日食月食食差的一种差值,这是一套很复杂的计算,比现代的函数简单不到哪里去,另外除了“分”还有“秒”这个差值。

  今天上午所发生的日食,其差值经过钦天监严密计算,为“一分四秒”。

  为了达到“例免救护”的程度,朱平安把它给四舍五入了一下,写成了“食止一分”,如此就达到了“不食”的程度,也就可以例免救护了。

  写完第一部分,朱平安将前一封奏疏的内容,修改了一下,在前面又加了一段大意为普天同庆、大赦天下的过渡语,很快就写好了第二部分。

  写完后,朱平安圈改润色了一遍,满意的点了点头。

  接着,在书架上找了一份空白奏疏,将拟好的求情奏疏给誊写了上去。

  奏疏完成后,朱平安将其小心翼翼的放进袖子里,又将桌上的草稿放进炉灶内烧成灰烬。

  如此收拾妥当后,朱平安关上房门,马不停蹄的又抄近路赶往通政使司衙门。

  通政使司衙门前依然排着队。

  看来今日上奏日食的官员不少嘛,朱平安无奈的排在了队伍后面。

  不过好在队伍也就排了五六个人,速度比较快,很快就排到朱平安了。

  登记造册,进入通政使司,递交奏疏。

  今日排队来递交奏疏的官员,都是上疏日食的,通政使司负责收奏疏的官员,大体扫了朱平安的奏疏一眼,看到朱平安开篇也是写的日食,也就懒得仔细看,顺手就递交上去了。

  日食是一个时效性很强的时务,所以通政使司收到这类奏疏后,都是第一时间递交西苑。朱平安的奏疏混在其中,很快就到了西苑。【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