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张庶宁还是给他爹添了个孙子到目前为止张家连个耗子都是公的张太师简直欲哭无泪。
好歹给我添個孙女好不好?
老朱看在眼里简直都乐开了花他现在就愿意瞧张希孟吃瘪。
“先生你看啊咱光是闺女就有二十几个你要是真想要咱匀你几个多好!”
张希孟翻了翻眼皮别开玩笑我不稀罕!
“孙子就孙子反正我会好好教这孩子的到时候主公可不要眼馋。”
老朱哈哈大笑“那就有劳先生为大明培养人才喽!”
张希孟着实是无语了姓朱的你瞧着吧早晚有一天张家人会把你们架空的让你当个摆设。
毕竟什么张璁啊张居正啊都是姓张的。
加油把老朱家的皇帝都变成摆设!
张希孟切齿咬牙不过当他们到达了龙场境内张庶宁和夏知凤前来迎接在他们的中间站着一个穿着红色小袄秀气无比的小丫头。
张希孟看在眼里只觉得眼前都亮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
自己的孙女?
怎么看都不像啊?
他愣愣看着那两口子“你你们从哪里弄来的?”
能看到老爹几乎失态张庶宁想笑也不敢笑只是冲着小丫头道:“快去吧这是你念叨了好几天的太爷爷!”
太爷爷!
张希孟又是一愣自己居然涨了这么多辈分他怎么不知道?
不管怎么说张希孟还是一伸手把小丫头抱在了怀里顺手摸出了一块糖递给了她。本来张希孟是给孙子准备的但很明显这丫头大了好几岁辈分又低了一格。张希孟也来不及详细问。
怀中的小丫头却是和张希孟很亲吃着糖块笑嘻嘻道:“太爷爷您可真年轻!”
“年轻?是吗?”
“我我们村子里的太爷爷都弯着腰满脸都是皱纹头发都白了。”小丫头问道:“太爷爷您是不是像书里写的那样会长生不老啊?”
张希孟忍不住笑道:“太爷爷倒是盼着呢!”
此时张庶宁两口子已经和朱元璋见礼老朱随口道:“凤丫头你住在这边可还习惯?没有荒废学问吧?”
夏知凤笑道:“陛下贵州这边山好水好景色也好。远离喧嚣正是做学问的好地方。我已经写好了一本微积分陛下要不要瞧瞧?”
朱元璋眨巴了一下眼睛还是摇头了算了这玩意准是和天书一样自己可不想浪费生命学不会就是学不会。
“对了你还在这边办了女学?怎么样了?”
提到了女学夏知凤更加高兴了。
“陛下哪怕到了现在各地的女子入学率也要低于男生女学更是很困难。不过在贵州倒是推行得很顺利。”
“很顺利?”老朱颇为惊讶因为按照他的了解入学率跟经济情况高度相关一般经济情况好入学率就高比如浙江、苏州、应天包括江西的一些地方入学率能有七八成之多。
另外就是城市的女子入学率高农村要差一些。
贵州这个地方竟然能反其道而行之?
这时候张庶宁笑呵呵道:“陛下其实西南有不少土司都是女子做主。女人当家并不罕见。创立女学之后确实吸引了不少女子过来眼下学堂的女生已经超过了一千五百人。”
听到这话老朱大喜过望忍不住道:“这是好事!大大的好事!其实咱这么多年一直忙于国事很少能管到皇子公主的教育都是皇后在负责。推而广之男主外女主内。有一个女子读书日后成亲也会影响一家人。你们办学这是功德无量啊!确实值得嘉奖!”
张庶宁和夏知凤脸上露出笑容但很快又收回去了他们想说什么但到底没有说出来。
张希孟倒是笑了起来“主公你说皇子和公主的教育都是皇后负责是不是想把责任推给皇后?臣回应天是不是该跟皇后念叨一下啊?”
朱元璋扭头狠狠瞪了张希孟一眼“你这是欺君之罪!”
“欺君?那陛下能不能告诉臣到底是欺骗陛下罪责大?还是欺骗皇后的罪过大?”
“你你越发猖狂了!”老朱咬牙切齿张希孟笑得肆无忌惮就连怀里抱着的小丫头都跟着笑了起来。
他们一行到了龙场中学的旁边这里面有一片整洁的房舍虽然不甚宽敞气派但是住起来绝对没有问题。
“陛下学堂简陋还望陛下恕罪。”
朱元璋根本不在乎住处笑道:“咱和你爹打天下的时候风餐露宿睡在野地里也是有的。这块干净整洁山清水秀的已经很好了。咱先瞧瞧学堂的情况看看学生们然后再去见官吏贤达你都有安排吧?”
张庶宁点头“已经通知下去了。”
“那就好。”
老朱和张希孟到了会客室坐下夏知凤把小丫头从张希孟手里接过来“师父我先下去准备酒宴。”
说着夏知凤就牵着小丫头蹦蹦跳跳去了。
这时候老朱突然想起一件事忍不住道:“庶宁咱记得当年有位叫杨述的老师还去应天领过勋章他现在怎么样了?为什么没来?是有事情?”
提到此人张庶宁的神色瞬间凝重起来头微微低下声音伤感道:“回陛下的话杨杨先生走了。”
“走了?什么意思?”朱元璋惊问。
张庶宁叹道:“杨先生在一年多之前从山路摔下去等大家伙发现他人已经不行了……那个小丫头就是杨先生唯一的孙女我和知凤带在了身边。”
张希孟也不由得皱起眉头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儿子儿媳不会无缘无故带个小丫头来迎接自己这孩子必定有些来历。
只是张希孟没有料到她居然是杨述的孙女而且还是唯一的孙女!
“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说清楚了。”
张庶宁点头“陛下父亲杨先生的儿子是负责修路的贵州这地方山路崎岖难行百姓也穷苦艰难。在很早之前就参与修路。夫妻两个都在杨先生替他们带着孩子。有一次爆破的时候出了意外杨先生的儿子被炸死了……随后他的妻子也伤心过度没有多久也死了。”
张希孟不由得深吸口气在贵州这种地方修路使用火药开山炸石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别说是当下就算是各种手段齐备的后世也难以避免意外。
杨述老年丧子当真是苦命人啊!
“那杨先生又是怎么回事?”
张庶宁低着头又是一声长叹“现在的学堂虽然人数不少但总有些偏远的山村一个出来读书的孩子都没有。杨先生时常跟我讲他说只要出来一个靠着读书识字过上了好日子往家里一走那就是衣锦还乡。后面的事情就不愁了!关键就是这第一个!因此从应天回来他就时常去山区去拜访村寨越是僻远的他就越是不放过。”
张希孟点了点头“杨先生说得有道理他有圣贤之心啊!”
张庶宁长叹一声“我也赞同他的想法还安排了不少老师我也去了好几次。只不过杨先生总说他熟悉情况因此都是去最远最偏僻的村子。付出的心血也是最大。偏偏他又一把年纪那一次从山村回来半路遇上了暴雨山路湿滑他就不小心滑下了山谷等村民找到他的时候已经是奄奄一息。”
张希孟猛地吸了口气神色骤变。
“杨先生就这么去了?”
张庶宁道:“他他临死的时候还拉着一个老汉跟他讲家里面的三个孩子都要送出来尤其是女孩不能忘了!”
张希孟听到这里眼圈已经泛红了。
一直在听着的朱元璋眼前那个瘦小的老汉又一次清晰了起来。
他得到了大明皇帝的嘉奖身上带着金质勋章回乡之后丝毫没有懈怠反而是更加用心以至于将一切都拿出来了。
“庶宁咱要拜祭杨先生。”
张希孟点头“确实我虽然能出钱推行教化但是比起这位杨先生还是多有不如。他才是大明朝真正的圣人教化之功堪称表率!”
老朱沉吟道:“张先生咱们在贾鲁河为贾先生立了雕像彰显治水之功。如今似乎也该在龙场为杨先生立雕像以奖励他的教化之功为后人做个表率。”
张希孟自然是赞同的毫无疑问真正撑起大明朝脊梁的不是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皇帝太师。
而是一个个普通人一个个兢兢业业愿意付出一切的人。
虽然说张希孟不鼓励牺牲但是杨先生犹如蜡烛烛火之光也堪比日月!
他又问道:“杨先生去的那个村子如何了?有学生出来吗?”
张庶宁立刻道:“有他们村子还有周围好几个村子的孩子全都出来了。而且还有村民主动识字扫盲。”
张希孟点了点头突然道:“主公咱们是不是该去村子里瞧瞧?”
朱元璋道:“应该!确实应该!不光是咱们还有贵州的官吏名流贤达大家一起去都走走山路体会杨先生的艰难。”【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