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哥……你帮我个忙怎么样?”朱英急切跟张希孟哀求。
张希孟头也不抬懒懒道:“你保证过考试要过的现在过不去求我也没用……要不你再来一次吧?”
朱英急了啪的一拍桌子屁股一跃竟然坐上了桌子气咻咻道:“大哥你不能瞧不起人我考试过了的!”
“过了?”
这下子把张希孟惊到了他连忙放下手里的笔从朱英手里接过试卷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确实这小子比以前进步很大可以说是天壤之别着实令人欣慰。
“总算不是一块朽木但你的排名不才第七吗?你承诺的第一呢?你当我是傻子吗?”
朱英连忙赔笑“大哥这个只是笔试成绩我们是武学还有另外的考核。”
张希孟微微皱眉他总算想起来了朱英早些时候是去的普通学堂后来升入了武学而且还是老朱递了条子的不然以这小子的程度还真有点麻烦。
“能从倒数变成正数算你学得不错。但是就凭这点本事想要通过考核拿到第一名怕是不容易吧?”
朱英低着头顿了顿这才道:“大哥我们武学毕业的考核有一大半都是沙场项目有弓马骑射还有指挥兵马演练互相攻伐这些项目我的优势巨大保证能拿第一旳。我本来是想请干爹过去可他现在这么忙不光是他干娘也很忙……整个吴国好像就你没事干……对了大哥你这么闲对得起我干爹的俸禄吗?你现在年俸可是有二百石另外还有五百贯宝钞还有配属的马车车夫厨师护卫……大哥你现在可比以前的日子还要舒服啊!”
张希孟皱着眉头越听越不对劲儿“你个兔崽子我的俸禄我都不知道你怎么这么清楚?”
一句话把朱英问得瞠目结舌“那个大哥我干娘找我让我去陪朱标玩失陪……”
你给我站住张希孟一把揪住了朱英的衣领子。
“小兔崽子我今天非要和你算算总账不可。谁也救不了你我说的!”
张希孟把朱英按在桌子上俨然囚犯他还顺手抄起了一支木尺准备给这小子好好上上家法……老子辛苦了这么多年总不能白干活吧!
……
从朱英的嘴里张希孟才大致弄清楚最新的俸禄是怎么发的。
张希孟这个位置很好玩别人忙得时候他反而很清闲就比如他跟李善长谈好整个方略确定下来李善长拟定细节然后上报朱元璋老朱决定立刻执行。
整个过程张希孟只要大致了解一下就行了能不能符合预期那要等待真正落实之后的反馈。
所以在至正十七年的最后两个月吴国上下都在忙碌……李善长在那里整理各种紧要政务一条一条写在竹牌上面悬挂于中书省。
随后李善长就在联络各部向朱元璋介绍情况。
比如说河工要修堤坝……首先都察院要派人去探查情况回来交给中书省中书省了解情况之后确定急需要维护的河道。
接下来李善长就把工部、户部全都找来然后去面见老朱他们君臣几个凑在一起反复讨论最后确定方案再以旨意形式下发要求地方全力配合如果人手不够用还要调动兵卒将士预算不够也要追加这些全都必须上奏朱元璋由老朱定夺。
情况显而易见朱元璋成了整個吴国最忙碌的那个……在老朱面前摆着至少有十几项紧急政务。
新占领土地的均田问题针对豪强的清理问题吏治问题科举问题教育问题官职安排府库钱粮赈济灾民……除此之外还有军务监察对外等等事项……每一个老朱都要亲力亲为。
通常情况下都是他带着李善长几位尚书或者将领一起处理。
包括朱升贾鲁都被叫过去了。
这两位年纪都不小了贾鲁还时常有病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幸免只能咬牙撑着。
更要命的是朱元璋是真的会骂人的。
一旦一项政务推不下去老朱就会把相关人员都叫过去哪怕胡子一把他也毫不留情。而且朱元璋有着恐怖的学习能力不管是什么事情他听几次下来就能把握大概哪里推不动是谁私心作祟是谁阳奉阴违老朱一清二楚。
别跟咱讲什么斯文体面你们敢不听话眼下咱还只是骂回头咱懒得骂了就是你们人头落地的时候。
老朱非常享受现在的状态踏实充实……每天盯着各项政务由于全程参与老朱心里有数一目了然。
对群臣的斥责也是掷地有声入情入理入魂。
隔三差五他还能抽出点时间去军中查看情况跟着徐达他们骑骑马射射箭……晚上有空还要读书或者去陪陪夫人。
甚至还有空练练书法临摹碑帖偶尔还赋诗一首……就这时间管理能力张希孟是甘拜下风五体投地。
看着大家伙忙碌张希孟也很想掺和一下帮着他们分担一点。
但是每次张希孟兴匆匆前去众人只是表面客气随即就把他扔在了一边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别看他们忙碌欲死被老朱骂得狗血淋头但是真正有人要帮着他们分担这帮家伙反而不愿意了。
无他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权力谁也不舍得放弃任何一点!
尤其是不能让张希孟掺和不然他插手进来咱们就都成了摆设了。
张希孟看了几次他也明白过来别看这帮东西表面叫苦可一个个心里都乐开了花。
朱元璋深度参与朝政把控每一项大政推行……这就让任何事情阻力都降到了最小。
吴王和重臣的看法一旦统一了下面人反对也没用了。
而且老朱手上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底层的百姓伴随着均田的深入朱元璋在民间的威望与日俱增。
实际上由于田契上印着吴王大印最底层的百姓只认吴王。包括张希孟在内他的名望也只限于读书人中间。
普通百姓对张希孟的认知也就是吴王手下那个很有本事的大臣仅此而已。
张希孟自己也挺满意这个定位的功高震主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对于如今的局面他心里也有数……试问成为宰相尚书一级的重臣又恰逢这个时候谁不想名垂青史彪炳史册?
过去大家伙不这么想那是做事太难了面对层层阻力根本执行不下去。与其得罪所有人身首异处不如老老实实享受金钱美色快快乐乐生活。
可是随着上下打通做事变得容易起来自然而然就有了更高的追求。
就拿俸禄来说经过了一番讨论终于有了确定方案。
首先俸禄还是分为两种一个是粮食一个是宝钞。
但是原来正一品的千石年俸变成了三百石然后依次下降到九品官能拿到年俸七十石基本没有变化而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没有品级的只要是衙门的正式书吏衙役最低年俸也是四十石熬到五年以上都能拿到五十石。
在禄米之外就是宝钞这个宝钞也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各地物价情况发下来的补贴。
其中在京城三品以上能拿到二百贯。如果是县城普通小吏一年也能拿到二十贯。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学历加成。
还是拿张希孟做例子他现在是吴王右相按理可以拿到二百六十石年俸但是他需要缴纳一笔所得税……这笔所得税可以用禄米抵扣也可以用宝钞缴纳。由于张希孟府上没几个人也不用存那么多粮食就用粮食抵扣。
所以他到手是二百石禄米由于身在应天又是三品以上拿够二百贯宝钞补贴再有他虽然没考过科举但是眼下谁还敢否定张希孟的学问啊?
人家就是当世夫子重新解释纲常剖断历史的男人……自然学历加成拿满又是一百贯。
这就是张希孟俸禄的构成此外还有包括房舍衣料护卫……另外如果他成亲了有了孩子入学方面也会有妥当的安排反正不用为了生活操心。
这一套弄下来公布出去之后官员们再也没人敢闹事了……像张希孟这种差不多站在文官顶点他拿到的东西也就差不多是十个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
看起来依旧不少但是这个程度别说跟大宋比了就算跟任何一个朝代相比都算不上多高。
但是相比之下最低的衙役一年也有四十石禄米二十贯补贴差不多相当于两个农夫的收入也在可以接受范围。
新的俸禄安排差不多就是压低了红袍官员的收入保证了底层小吏的生活又考虑了民生物价。
这种结果拿出来谁能明着反对?谁又敢呢?
除非你站出来说我们士大夫要比穷鬼多挣一万倍?这点钱还不够养一只鸟呢!说这个话的陶安已经会老家哭去了。
谁想陪着他好走没人拦着!
当一项法令能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时候就注定会超越一朝一代就类似编户齐民两税法这种哪怕改朝换代也会被后世继承延续发扬光大。
谁的名字一旦和这种法令绑在一起那注定是要名垂青史的。
比如主导通过俸禄计划的吏部尚书杨元杲走路都有风声成就感都爆了……谁不想成为下一个杨元杲?
谁又愿意把手边的政务让给张希孟呢?
******【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