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都市小说 > 茅山后裔 > 正文 第十章 无奈之败
  开车把王亚东送回家之后张毅城第一时间给前不久刚被自己治好的郭明忠打了个电话眼下自己在沧州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若想打听这个所谓的林学义便只能指望这个人了。

  接到救命恩人的电话郭明忠自然是客气的不得了虽说其本人并没听说过林学义这么个人但却向张毅城推荐了一个人:沧州本地的民俗学家刘宝昌按郭明忠的话说刘宝昌曾经写过一本关于民俗方面的书籍其间为了了解民间阴亲习俗还专程拜访过自己好几次两人关系还算不错据说此人也是个武术家应该对武术圈子那些冷门野史比较了解。

  按着郭明忠提供的地址和电话叔侄俩很快便找到了这个刘宝昌的住处。听说是郭明忠的朋友刘宝昌很是热情的将二人让到了屋里从刘宝昌的口中张毅城得知林学义在沧州的武术圈里属于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此人功夫盖世技压群雄在当时的武术圈子里属于台柱级的人物但却在与日本军官的比武中一败涂地丢了沧州人乃至中国人的脸最后不知所终有传言是羞愧自尽了也有传言此人隐姓埋名远走他乡直至终老总而言之此人死的即不光彩也不壮烈。

  当然既然是所谓的争议人物自然有褒有贬除了认为林学义给中国人丢脸继而大泼脏水的人之外还有一部分林学义生前的朋友门生以及了解林学义为人的人更相信林学义战败后自尽以死谢天下虽然败于日本军官但却敢于挑战虽败犹荣。

  很多人都有这种思维只要你干的这件事是对的且不管最后成功与否只要死了不管怎么死的都会有人歌颂例如邓世昌一没打赢海战二没撞沉吉野但是死了死了就是英雄认为这是中国人的气节体现。林学义也是一样只不过因为没脸见祖宗所以尸首并未埋进祖坟而已。至于张毅城提到的被胡万全盗挖的那个墓实际上并不是林学义的真身墓葬而是认为林学义虽败犹荣的那帮铁杆粉丝及其弟子徒孙们捐资为其在祖坟区内修缮的衣冠冢。特殊时期那阵子刘宝昌也参与过不少运动也知道林学义坟冢被盗挖的事但却并未听说坟中有林学义的尸骨胡万全也只是盗走了些随葬器物而已……

  1937年九月因装备差距过于悬殊*第40军39师庞炳勋部、第49军105师刘多荃部在沧县姚官屯防御战中失利日寇矶谷廉介所率的第10师团趁机占领了沧县据说当时林学义的独子林晓源在当地爱国人士的组织下加入了一个叫”抗战义勇团”的准军事组织主要工作是协助*后勤部队为前线士兵输送给养物资战斗打响后林晓源被流弹击中死于非命导致林学义痛不欲生欲与日本人拼命后来在父亲林啸曾的劝阻下林学义并没有采取极端手段而是效仿日本习俗正式向第10师团的司令长官矶谷廉介下了一封决战书。

  为造声势战书由锣鼓队敲锣打鼓舞着狮子送到了日军设在沧县的临时指挥部这种非暴力的高调挑衅让矶谷廉介一时间也没了脾气以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而言如若有外族人下战书且如此高调倘若不接便会被视为不敢接非但影响个人声誉更是有损“大日本皇军”的“威名”然而在战争年代矶谷廉介作为师团最高指挥官自然不会傻到单枪匹马去跟一个敌对国的民间武术家决斗但又不能丢了大日本皇军的颜面作为权衡之计矶谷廉介便以“支那平民无资格与大日本皇军高级指挥官决斗”为理由并派出了一个号称是其徒弟的日本军官前往应战而林学义败就败在了这个所谓的徒弟手里。

  “说是比武但实际上也没怎么比……”刘宝昌讲的绘声绘色仿佛亲历一般“林学义主动提出比试刀法因为他压根就是奔着要日本人的命去的刀砍比较痛快要是比拳脚很难一招毙敌那个日本军官很痛快的答应了比刀的事十几招吧……最多也就十几招林学义的刀就被削成了两截就败了。”

  “林学义的刀被削成两截!”听到这里张毅城心中猛得一惊“那个日本军官用的是什么刀?”

  “当然是人家自己的刀!”刘宝昌皱眉道“其实林学义也挺冤的单纯论功夫那日本鬼子肯定不是对手但谁都没想到他会败在兵器上!”

  这种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正式决斗不可能像小孩子过家家那样不可能允许“我鞋没穿好你先停停别打等我穿鞋;或者说你丫耍赖这把不算有本事再来一把”等等诸如此类的托词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败了就是败了没有第二次机会。日本军官削断林学义的刀后日本刀稳稳的停在了林学义的肩膀上离脖子也就几厘米远之后日本军官收刀入鞘大笑着扬长而去。理论上讲不管用多好的刀砍多烂的刀砍断一把刀都需要很大的力量而日本军官的刀竟然能稳稳的停在林学义的肩膀上而未伤项颈说明日本人挥刀的力量很是精准目的就是砍刀而不是砍人也就是说从战斗一开始日本人的目的就是砍断林学义的刀。日本人不杀林学义可能是因为心存仁念但也可能是一种蓄意的侮辱。在那个年代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在习武的人看来如此兴师动众的宣战却遭遇如此惊天动地的惨败苟活绝对是比战败更耻辱的事。

  听着刘宝昌的分析张毅城的心都快从胸口跳出来了自己压根没提刀的事只想打听打听林学义这个人没想到倒问出与刀有关的线索来了。

  “小伙子刚才有个事忘了告诉你!刚才你提到过胡万全盗挖林学义墓葬的事忘了告诉你胡万全盗走的随葬品中有一把日本刀据说就是那个日本人用的刀!”

  “嗯……!”张毅城听的津津有味说实话早在刘宝昌提到林学义的刀被日本人砍断的时候便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果。

  “你知道那把刀是怎么跑到林学义的衣冠冢里去的么?”刘宝昌面带神秘。

  1945年8月14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9月9日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在南京向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与此同时驻扎在中国各个占领区的日军开始陆续向当地中*队投降瞬间由占侵略者变成了战俘。

  曾经在沧县姚官屯防御战中浴血奋战的国第49军105师此时已驻扎在江苏武进日本投降后105师626团参谋长徐长宁作为中方代表接受了武进当地日军部队第三师团步兵第36联队的缴械投降在集中清点战利品的时候徐长宁惊奇的发现了一把日本刀与当年砍断林学义佩刀的那把日本刀无论从造型、尺寸、还是刀鞘的颜色、新旧成色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细一打听方得知这个所谓的步兵第36联队虽说番号上隶属第三师团但却是由当年打过沧县的第十师团第39联队改编而来也许是无巧不成书也许是历史的小玩笑当年在沧县打的不可开交的两只部队竟然以另一种方式重逢在了武进只不过双方的角色此时已经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

  通过进一步询问徐长宁得知此刀的主人就是联队指挥官节骨洞三中佐此人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武士节骨正的后人也是日本古剑术流派节骨风吹流的八代目传人在接到投降命令后便切腹自尽了当初在沧州与林学义比武的也正是此人。

  说来也巧当年49军驻扎沧县的时候林学义曾经登门拜访过626团团长顾惠权当时恰逢徐长宁在场林学义想让儿子参军入伍为国效力希望儿子借此得到锻炼但碍于儿子年纪太小只有十六岁(那时的年龄基本上是指虚岁虚岁十六岁的话周岁则只有十五岁)便想私下请求顾惠权先给儿子安排一个后方差事最后被顾惠权婉拒了理由是蒋委员长有曰:“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此刻大敌当前年纪小并不能成为干后方的理由。会面的结果虽说并不愉快但却让徐长宁对林学义这个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后来林学义挑战矶谷廉介的事迹也让徐长宁深感触动以至于着便装亲临比武现场虽说最终林学义因刀不如人而遭惨败但徐长宁也明白林学义是输在刀上虽然战败但作为一介平民却敢于挑战日本高级军官至少勇气可嘉也算是虽败犹荣。从始至终徐长宁都是站在“挺林”立场之上的人。

  “您是说这把刀是徐长宁放到林学义衣冠冢里的?”张毅城一皱眉。

  “不完全是……”刘宝昌道“抗战结束后徐长宁特地派人将此刀送到了沧州林学义堂弟林学礼的手上。将此刀放入衣冠冢的应该是林学礼。”【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