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赵彦一脸懵逼的看向满脸凛然正气的孙长庚不是说动不动就下跪是满清时候的事吗?难道我被后世网上打嘴炮的那些人给骗了?
实则这个问题还要从源头说起宋代以前椅子还没有流行起来唐、五代正是椅子逐渐普及的过渡期而在此之前中国人是不习惯垂足坐在高脚椅子上的一般只使用一些矮型坐具如胡床、连榻等等。入宋之后高脚的椅子才在民间普及开来自此高足高座的家具完全取代了矮足矮座的家具中国从“席地而坐”的时代进入“垂足而坐”的时代。
没有椅子的时代中国社会已经通行跪拜礼因为当时的跪拜礼是自然而然的由跽坐姿势挺直腰板臀部离开足跟便是跪;再配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如作揖、稽首、顿首便是拜。这时候的跪拜礼并无后世附加的贵贱尊卑之涵义只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且对方也回以跪拜礼答谢正所谓臣拜君君也拜臣。比如《范雎说秦王》里面就说到:“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所以说跪拜是相互的是双方互相表达礼敬与尊重的礼节。
到了高型椅子出现以后中国席地而坐的习惯发生了改变跪拜的动作便带上了比较明显的尊卑色彩比如某人从椅子上滚到地上跪拜你显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更合乎当时的尊卑阶级的思想。
而宋代虽然是高脚椅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宋人之间却也没有流行跪礼当时的社交礼仪通常都是用揖逊、叉手之礼。又如南宋覆灭后文天祥被元人俘至大都蒙元丞相博罗召见文天祥只是“长揖”通事命他“跪”文天祥说:“南之揖即北之跪吾南人行南礼毕可赘跪乎?”文天祥只揖不跪因为高椅时代的跪已带有屈辱、卑贱之意揖才表示礼节。
从元朝开始带屈辱、卑贱性质的跪拜礼才推行开来。从《元朝名臣事略》:“……入见皆跪奏事。”元人《牧庵集》:“方奏太史臣皆列跪。”可以判断出元代御前奏闻时大臣一律下跪奏闻地位和处境比起宋代可谓是大大下降另外这一礼仪跟元朝将君臣视为主奴关系的观念也是合拍的。
其后跪奏的制度又为明朝所继承。据《大明会典》洪武三年定奏事仪节“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朱元璋甚至变本加厉规定下级向上司禀事也必须下跪:“凡司属官品级亚于上司官者禀事则跪。凡近侍官员难拘品级行跪拜礼。”当官的都如此更遑论普通老百姓有时候就算见个不入流的小官都要跪下磕头跪啊跪的渐渐把骨气都给跪没了。
至于后面的清代臣对君的跪拜礼更加奇葩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众臣也必须跪着听训而且大臣不但要跪还要叩响头以头触地叩得越响亮越显示出忠心“须声彻御前乃为至敬”。据称清宫“殿砖下行行覆瓿履其上有空谷传声之概”只要叩对地方声音便特别洪亮所以大臣叩见皇帝之前“必须重赂内监指示向来碰头之处则声蓬蓬然若击鼓矣且不至大痛否则头肿亦不响也”。另外在清代除了臣见君要跪拜小官见大官也必须下跪可谓是‘一个头来一个头声声响亮运亨通。’
以赵彦那半吊子的历史知识自然不知道这些他愕然看向孙长庚见其满脸义正言辞之色似乎自己真的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一样。
赵彦一边心中急速思考怎么化解此时困境一边用余光瞥向王业却见其眉头紧皱看向孙长庚的目光一片冷然明显暂时也没想好该怎么解除赵彦的困境。
掐指一算赵彦来到明朝也有三四个月了可以说已经勉强融入了这个时代只是他平日里接触的多是些普通老百姓这些老百姓们讲究的是民间的礼法而非民见官、下对上的礼法所以赵彦如今遇到眼前这些可称精英阶层的缙绅官僚们却是有些抓了瞎想了片刻未想出合适的说辞时间却不等人若是再不拿话反驳孙长庚只沉默应对的话那与默认有何区别。
到底还是王业阅历丰富关键时刻他站出来替赵彦开脱了两句:“府尊、县尊乡野少年少读诗书、不识礼数不想怠慢了两位老公祖还望两位老公祖恕罪。”
老公祖古代对于地方官的敬称限时已少有人用不过这个称呼却颇合韩文的口味儿。
韩文虽然平庸却颇为崇尚古礼古人见面时两袖一摆相互揖首而拜是多么的洒脱所以赵彦跪不跪对于韩文来说是极为次要的一件事情兼且赵彦给韩文的第一印象不错再加上方才孙长庚一句大喝令韩文出了丑故而就算赵彦不为自己辩解韩文心中的天平也自然而然的倒向了他。
“罢了先前本官便曾说过本官未曾正式赴任今日又是身着便服诸位毋须多礼此实乃小事孙员外却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韩文说罢也不去看面上一片窘然的孙长庚而是和颜悦色的与赵彦说道:“方才听王员外所言这上卿酿乃是小郎君所制不知是否属实?”
韩文轻描淡写的一句‘小题大做’让孙长庚的气势一泄如注他隐约中见到席上有几人在暗自窃笑笑的是谁自然不言而喻见到此情此景孙长庚心中自然颇为忿怒只是他虽然心中有气此时却不好发作只能借着酒意愤愤然坐了下来。
赵彦此刻没有心思去看孙长庚的反应方才在门外王业已经与他交代了一番此时韩文发问赵彦自然知道该怎么说。
得到赵彦肯定的答复后韩文笑呵呵道:“小郎君年纪轻轻便能酿造出如此佳酿实是了不起。不知小郎君可曾进学读书学业如何?”
这次轮到赵彦尴尬了他能说我还没有穿越前这具身体的主人读过几年社学之类的话吗?自然是不能的而且如果你读过书为何刚才见了知府和知县不知道下跪行礼?
“回大老爷的话小子母亲早丧自幼家境贫苦虽有向学之心却无进学之力不过小子寄居在大伯家时因仰慕圣人之道便经常在村中社学外一边放牛一边听里面的蒙童读书习字村中的陈秀才可怜小子故而也未曾驱赶。时日一久小子倒是认得些字自认为学到了不少学问与道理只是……”
韩文幼年时家境也不怎么好听了赵彦编的这些话倒是生出少许同病相怜之感此时听赵彦话语间断便不自禁问道:“只是如何?”
“只是今日一见府尊和县尊小子才知道什么叫坐井观天什么叫米粒之光岂可与皓月争辉。”说完之后赵彦脸不红心不跳面上一片赤诚之色仿似方才所说真的是他的心里话一般。
“哈哈哈……”韩文被赵彦拍的身心舒爽不觉哈哈一笑看着赵彦只觉得越看越顺眼。
一旁自始存在感便很低的衡水知县闵政也面露笑意赵彦的马屁细究起来实则很肤浅只是这要看是由谁来说若是由一个成年人说出口那只会令大多数人反感而赵彦如今不过才十四岁又不曾正经读过书正是懵懂无知的年纪再配上其满脸真诚的样子说出来的话却是连一向有些自负的闵政也颇为受用。
无耻啊无耻为何我家就没有一个这么会拍马屁的子侄。旁人一边陪着笑一边颇为眼红的瞟向赵彦。
韩文眼角带笑为表示亲近便一把拉过赵彦的手随即说道:“读书使人明理正所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小郎君心慕圣人大道本官甚慰之。本官今日外出不曾带有银钱便以幼时最喜的一首《劝学诗》赠与小郎君望小郎君能克服阻碍于举业一道早有建树。”
韩文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赵彦的欣赏他此时兴致上来当即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在宣纸之上将北宋真宗赵恒所作的《劝学诗》写了下来笔落之后自然收获了如潮的马屁声。
“多谢府尊赠诗小子回去之后定然刻苦攻读以不负府尊的教诲及期许。”赵彦满脸‘感激’的望着韩文说道。
韩文又是哈哈一笑道:“如此最好今日既是相遇便是有缘望你回去后精习圣人之言本官在府试时等着你。”
王业心中不无感叹赵彦的‘少年老成’此时听了韩文的话心中一动趁势说道:“赵贤侄向学之心远近皆闻老夫正想此次回去后将其长留家中与犬子相伴读书呢。”
赵彦扭头看向王业似笑非笑的谢道:“那就多谢员外了。”【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