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网游小说 > 我要做皇帝 > 正文 第一千四百二十节 作死的刘荣
  华阴县。

  关东地区的门户这里曾经出现过许多的大人物。

  譬如说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大能公孙衍。

  而在汉季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华阴是李氏和张氏争辉。

  当然在名义上华阴最大牌的乃是赤泉候杨氏!

  不过这个在民间传说有项王诅咒的家族已经有整整三十年没有敢离开长安来这华阴耀武耀威了。

  华阴杨氏的崛起那还要等到昭宣之际。

  如今杨氏在华阴的影响力近乎为零。

  而在李氏和张氏之外还有着大大小小数十家地方名绅。

  在过去这些家族不管在地方上有多么威武。

  但在这华阴城里却得给李氏和张氏低头根本不敢与之争锋。

  但这一天天刚刚蒙蒙亮。

  华阴城之中就被一个盛大的庆祝仪式所惊醒了。

  在十余辆马车的簇拥下一个白白胖胖看上去和蔼可亲的士绅站在当先的一辆马车上对着街坊邻居以及路人不停作揖。

  四个嗓门特别大的大汉则帮助呐喊:“黄公有子将于癸已年冬十月甲午日成婚黄公喜甚特告广大父老:黄氏将于癸已年冬十月甲寅日开始连摆三日喜酒望诸位父老叔伯不吝赏光……”

  四个大汉的嗓门加起来那比一般的扩音喇叭还要有力量。

  顿时人人都听的仔细。

  “这黄氏怎么如此大胆?”有人闻言后嘀咕了起来。

  要知道在华阴张氏和李氏家的嫡子成婚也不敢如此喧哗如此铺张。

  因为这势必会引起官府的注意。

  对汉室的官府来说你一个小小的地方士绅结个婚就搞这么大?

  想做咩?

  是想结党营私?还是鼓噪作乱?

  左右都不是好东西!

  于是习惯了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对付士绅的官僚很可能会选择将这个跳得欢的家伙当成典型来处理!

  而这黄氏在华阴县里虽然也算一号人物但却远远不如张氏和李氏这样的巨无霸。

  要知道张氏的两个嫡子现在可都是千石官员了而且前途远大基本上只要不陨落有两千石的位格。

  至于那李氏更是华阴首富。

  其名下的作坊生产出来的瓷器精致美观远销关中和关东。

  而且李家的长子拜了墨苑之中的某位大墨者为师据说被人那人视为衣钵弟子。

  而黄氏算什么?

  一个乡下的土财主罢了!

  他如今如此声张恐怕不需要官府动手那张氏和李氏暴怒起来也够他喝一壶的了!

  却不成想当这黄氏的队伍来到那张氏与李氏的家门口时人们愕然发现那张氏家主和李氏家主都带着家仆捧着礼物在门口等候。

  见到了那黄氏的家主脸上都是客客气气满脸的笑容和恭维。

  说什么:“黄公真是生了个好麒麟儿啊!当初我等有眼不识和氏璧……真是遗憾呐……”

  那白白胖胖的老黄脸上更是笑开了话让人接过礼物得意洋洋如同一只骄傲的公鸡。

  想当年他儿子要去投军他还不太乐意后来他又想逼迫儿子结婚结果那儿子干脆选择了逃跑。

  如今看来还是儿子眼光好啊!

  这不居然娶回来了一位刘氏的宗女。

  虽然不是什么公主、翁主。

  但却也是刘氏之女跟天子沾亲带故的那种!

  整个黄家脸上都是光彩得很!

  得知这个消息后老黄立刻就带人开了宗祀恭请了列祖列宗的神灵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各位祖宗!

  老黄家今天娶到了一个老刘家的女儿成为了皇亲国戚!

  而张氏与李氏的家主则在回到家以后关上大门叹了口气。

  然后就对着那十几个正在苦练武技的子侄道:“吾家的兴盛就落在尔等身上了都给我努力训练明年就去投军!”

  这次华阴黄家的儿子黄匡竟然娶到一个刘氏的宗女!!!!

  这简直颠覆了张、李两家的想象!

  那可是刘氏的宗女啊!

  祖上起码也是一个诸侯王!

  在曾经这样的贵女根本不可能下嫁给封君以下的男子的。

  但在现在老黄家的曾经在华阴城里跟人斗鸡走狗与游侠们勾肩搭背的家伙居然娶回一个!

  这简直就是在火上浇油让张、李两家恨不得倾其所有换自家的一个子侄与那个黄匡对调!

  但作为关中地面上有头有脸的人物。

  张、李两家的家主更是清楚。

  其实这一次长安城里的那个‘鹿鸣宴’上这黄氏子其实算不得什么幸运儿。

  他甚至排不上前五十!

  这一次最轰动的事情莫过于在鹿鸣宴上一个姓赵的毛头小子居然得到了一位公主的青睐。

  更让人血脉偾张的是——这个毛头小子不过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儿子。

  他全家的訾算加起来也不过十万钱!

  连张、李两家财富的零头也没有。

  至于其背景——祖上往上数三代全部是泥腿子!

  也就是他父亲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才慢慢起来有了钱和资源来培养下一代将这个小子培养了起来然后顺理成章的从军。

  当兵不过三年这家伙就从一个卒子逐步被提拔成为队率。

  若在和平之时太平之日类似这样的家伙若没有奇迹一辈子也就是这样了。

  可能到了六十岁时能混个千石的职衔致仕。

  但就是这样一个家伙却因为赶上了好时机!

  去年的燕蓟战役他所在的细柳营跟随车骑出征。

  由于在战争之中他指挥部下多次在关键时刻顶住了匈奴人的压力还取得了战果。

  于是他就被车骑将军举荐获得了一个进入武苑深造的名额。

  更要命的是——数日之前那场鹿鸣宴之中这个小子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

  居然得到了一位正牌大汉公主的青睐!

  一个队率与一位大汉公主之间本来这辈子都是不可能有交集的。

  但偏偏今上玩了一次鹿鸣宴。

  这个小子偏偏被那位尊贵的公主殿下看上。

  据说那位公主非这小子不嫁跑去请求天子开恩!

  而天子竟然答应了!

  还特地下诏赐婚!

  这简直就是开汉室之先河甚至是开天下之先河!

  直接打破了阶级的桎梏开启了庶民与皇室之间联姻的新时代!

  而在这次鹿鸣宴之中除了那位公主之外还有整整三位公主与四位翁主下嫁了身份地位与她们完全不相配的军官。

  这些军官里职位最高的现在不过是个都尉还是地方守备都尉秩比不过一千石低的就是那赵氏的小子区区队率连秩比都没有属于斗食的渣渣!

  而这个事情自然刺激的整个关中所有的地主士绅和将门家族人人都是红着眼睛。

  娶一位公主、翁主许多人没有也不敢去做这个梦。

  但这宗女、列侯女、九卿女却是可以尝试的。

  这一天整个关中不知道多少家族的年轻后辈都被长辈狠狠的教训和训斥了一顿。

  但出奇的没有任何人吭声。

  人人都是默默听着长辈的训斥在心里握紧了拳头红着眼睛内心之中更是狂澜四起。

  谁不想功成名就为天下瞩目?

  就像后世科举进士们骑马游街天下瞩目。

  于是无数人纷纷不惜代价培养家族的年轻人读书只为了享受这荣誉与殊荣。

  而如今武人只要立下功勋马上就能让天下人侧目、崇拜还可以娶到美娇娘。

  谁不想?谁不愿这样的好事也发生在自己身上?

  当下真真是四海皆习武各种兵书更是卖到断货。

  直市里的印刷作坊甚至不得不启用三班倒日夜不停的印书。

  但即使如此这印刷速度也赶不上销售速度。

  ……………………………………

  未央宫内刘彻翻看着绣衣卫报告的关中各地对于那‘鹿鸣宴’的反应非常满意的点点头。

  基本上此事差不多已经达到了他预想的效果了。

  接下来就是坐等此事持续发酵影响和改变天下人的三观了。

  当然他搞出这么一个大新闻。

  也不是没有弊端的。

  旁的不说现在天下年轻人特别是贵族士大夫家族的年轻人都想要从军都要习武。

  而问题在于整个汉室现在就一个武苑。

  武苑不可能也不会胡乱接受外来学生。

  所以这些满腹热血想要学习军事知识的年轻人找不到学习的地方只能依靠自学。

  列侯勋臣的子侄还好他们基本上可以得到优秀的军事训练和培训甚至可以进入武苑。

  但士大夫文官和地主的孩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而倘若他们找不到系统的锻炼和学习的地方。

  那么毫无疑问基本上他们是不可能在军事这条路上走通的。

  靠自学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军官的人在整个历史上有几个?

  所以这些人很可能会在走不通武人的道路后掉头继续去从文。

  这可不行!

  要知道这些人里说不定就有人将来会怀恨在心。

  更重要的是——汉军要继续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下去的话那就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从军。

  且军人的文化和素质的提高也需要知识分子。

  所以……

  “朕得再成立几所不同的军事院校了……”刘彻在心里想着。

  武苑培养的是中高级军事指挥官。

  相当于后世的陆军大学。

  但军队不能只有指挥官还得有相应的后勤、参谋和技术官员。

  汉军现在只是一支纯粹的冷兵器军队勉强还可以应付。

  但等到将来汉军慢慢过渡到近现代化的军队时自然需要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军官。

  另外还有楼船方面也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和培训各种专业军官和技术官员。

  一念及此刘彻就知道至少应该再成立三所军校分别培养作战参谋、海军军官以及军队里专门负责思想工作的军官。

  左右明年开始长安就要陆续搬迁和重建。

  趁着这个机会将这几所军校择址建立。

  想到这里刘彻就敲了敲案几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然后他就站起身来走到了被悬挂在墙壁上的一副巨型地图之前。

  看着这个庞大的世界刘彻雄心万丈。

  此时这个地图上的世界已经有一大半是中国之土了。

  特别是燕蓟之战后匈奴北遁匹马不过幕南。

  整个幕南地区和河套地区全部都已经是汉室的嘴中肉。

  奉刘彻之命去招抚幕南贵族的骑兵每到一处各部族争先恐后的前来归降。

  三个月内汉室的实际控制地盘就从长城一线向北推进了一千里。

  大大小小上百个部族臣服在黑龙旗之下。

  而汉室的影响地域则扩大了几乎整个幕南。

  可以说蒙古高原之下的地区现在已经属于汉室了。

  如此广袤的一大片疆土哪怕是草原、戈壁和荒漠为主但也是土地啊!

  少府和丞相府都已经在商讨建城计划了。

  草原上建城虽然成本大但收益更大。

  一座雄城就可以辐射周围千里的草原只要这座城市在汉室手里其他部族就只能俯首称臣!

  而城市也是汉化最好的地方。

  一座汉城屯兵五千就足以在潜移默化之中让数万甚至数十万夷狄抛弃他们落后和愚昧的习俗以及信仰投身诸夏民族的怀抱。

  是以刘彻也早就坚定了建城的决心。

  如今的问题只有在那里建?谁来建?

  正思考着这个问题忽然一个宦官慌慌张张的跑进了见了刘彻就拜道:“陛下淮南国急奏!”

  刘彻连忙接过来将这奏疏打开来一看顿时脸色愠怒冷哼一声:“混账!”

  毫无疑问淮南国的事情必然与他那位亲爱的哥哥刘荣有关。

  而刘荣这次毫无疑问是作死作到了自己去死的地步了!

  奏疏之上只有一句话:淮南王侵夺仁宗庙地。

  仁宗是谁?

  大汉仁宗孝景皇帝。

  刘彻与刘荣的老爹。

  儿子侵夺老爹宗庙的土地这算什么?

  往轻里说这是子盗父地不孝!

  往重里说这是忤逆大罪要杀全家的!【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