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网游小说 > 我要做皇帝 > 正文 第三百三十一节第二次考举(2)
  其实本来事情还做不到这么绝的地步。

  譬如十余年前济北王刘兴居背后捅了长安一刀子直接导致本来已经准备好要开往长城的大军被迫掉头去平叛。

  那一次先帝虽然怒气腾腾气得不行但也不得不下诏赦免了所有附逆之人除却主谋之外剩下的刘兴居余党一个没动甚至连官位都照旧。

  然而当今天子刘彻的这个皇帝老爹显然没有先帝那么好的肚量和脾气。

  这一次他已是下定决心要把吴楚两国的分裂势力连根拔起。

  再也不讲什么‘仁恕’了。

  而当今天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底气原因却还是出在刘彻身上。

  去年刘彻搞的考举别的效果暂且不论。

  单单就是选上来的那十几个人每一个即使再怎么挑剔也能外放做一县之令。

  若其中的佼佼者更是令人赞不绝口甚至已经有人评价去岁的那一次考举选上来的人:大抵皆为未来肱骨。

  关中的地主士绅与豪商们更是摩拳擦掌积极等待下一轮考举。

  据说许多上一次被刷掉的士子。

  纷纷‘知耻而后勇’‘勤读诗书遍访名师’。

  让许多为孩子操碎了心的家长纷纷喜笑眉开老怀大慰。

  自关中至雒阳民心可用。

  据地方官员汇报说:自考举以后勤学之士。蔚然成风良家子纷纷以读书为要地方为之一靖。

  且不说这些言论是否有拍马屁。阿谀逢迎之嫌疑。

  反正这些话是说的天子刘彻心中欢欣鼓舞眉开眼笑就连胃口都变好了许多。

  作为皇帝最害怕的就是地方上的豪强、士绅子弟周游天下结交朋友。然后二两马尿喝多了扯旗造反。

  最喜欢的就是这些豪强、士绅子弟一古脑的都去钻研怎么当官怎么混进官场。

  况且。地方上的监督御史和少府派往各地的宦官也大抵都是如此回报的。

  这就更加坚定了天子的决心。

  其实刘彻乍然听闻的时候也有些琢磨不透。

  照道理来说。他搞的考举。貌似也没做什么太过惊人之举吧?

  但他却不知他搞出来的考举尽管黑幕重重背后有着太多的利益交换和取舍。

  但至少维持了表面的公平公正。

  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争强好胜就是刻进他们灵魂中的一个符号。

  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杀人犯法。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大有人在。

  而对于豪强士绅地主们来说。自己家的子弟继续种田肯定不是出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

  吃朝廷饭戴官家帽出入威仪方是大丈夫所为。

  只是奈何举荐门槛太高了!

  即使天生的影帝声望从小就开始刷若无好的运气那起码得刷到三十岁才够资格被地方郡守举荐。

  而当今之世只要进了官场那就是铁饭碗。

  若不犯错几乎可以世世代代都继续当官。

  这个买卖可比种田有前途得多了!

  是以考举一推出那立刻大受欢迎士绅地主豪商们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青云之路而且说出去也有面子。

  像颜异的家中长辈现在逢人就吹牛逼说:吾家小子不才自三千士子之中独取考举第一号为头甲……

  别人一听说三千士子中的第一?

  这可了不得立刻就是一脸仰慕和憧憬。

  济南颜家过去半年慕名前来拜师的学子如过江之鲫其中彻侯子侄不在少数甚至有诸侯王子弟屈尊降贵前往听讲。

  至于年轻人……

  随着当初参加考举的士子各自回家然后他们自然是不肯自降身价贬低自我。

  怎么办?

  抬高对手呗!

  什么非战之罪啦的借口纷纷被琢磨出来。

  然后为了自尊或者说虚荣心他们又大肆宣扬考举录取后的荣誉。

  什么太子亲拜之唱名夸街榜下捉婿等等桥段都被这些人拿着到处宣扬。

  许多乡下的土霸王何曾听说过这样的场面?

  顿时都被说的心痒难耐。

  尤其是他们听到为抢颜异为婿公卿大臣都要撕破脸了。

  听着这些故事许多自认为‘颇有才能’以为自己‘怀才不遇’的‘少年英雄’哪里还安奈得住?

  回家以后就告诉父母自己要安心读书静待下轮考举一举扬名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大名让长安的彻侯公卿贵族纷纷拿着自己的女儿来诱惑。

  特别是考举的题目被人到处宣扬了之后这样的风气顿时就更加浓烈了起来。

  看完考举的前两题许多人都是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这样的题目我上我也行啊!”

  简单到只要识字就能答的试题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人发奋读书誓要成为颜异第二。

  也就是第三次的题目稍微难了一些至于那道算术题则是愁掉了许多人的头发。

  然而任何事情再怎么难一旦被人公之于众群策群力之下就再非难题了。

  时下不知道多少学派、家族都在潜心研究那道试题。

  刘彻不知道这些但他却知道一次性要录取数百人而且进的都是国家机构担任基层或者中层官吏的考举肯定不能跟去年一样了。

  去年的考举他靠着先知先觉和熟知人物。可以从士子里选那些被历史证明过一定能成才的人才所以成绩才这么好。

  而今次考举。不仅仅录取人数暴增而且关键是这些人都是要去担任许多关键位置的官吏。

  录取一个两个草包还可以解释成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大面积的草包。那就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是以这次考举在试题方面。要能做到有专业性和目的性淘汰掉那些不适合当官的家伙。

  当然因为录取的都是要去办实事的中下层官吏所以。考什么诗书经典。那是大炮打蚊子在素质上还是得跟上次一样识字、会算术逻辑清楚思维清晰就够了。

  又不是选宰相还得看能不能熟背经典。

  更不是选博士没人要求录取的都是饱读诗书。在一方领域有着权威的大能。

  这么想着刘彻就问道:“诸卿以为。今次考举该当如何?”

  刘彻这话一出作为考举的受益人颜异等人相互对视一眼无论他们出身何派但他们的身上永远打着考举的标签。

  无论世人如何评价考举。

  他们这些人永远是考举的卫道士!

  因此颜异、宁成、郑当时、主父偃四人立即出列拜道:“臣等以为考举事关重大当仔细斟酌定下方针步骤再选名师博士总揽百家出题选士!”

  要说民间没有考举的坏话那是骗人的。

  最起码现在坊间流行的那句“如此简单我上我也行!”深深的刺激了颜异等人。

  谁愿意被人如此轻慢?

  自古以来文人之间的斗争比战场上的厮杀还激烈。

  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和清名颜异等考举众早就私下里有过共识下次考举题目一定要请名师出题‘不可再让世人轻慢考举’。

  刘彻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情况他闻言皱了皱眉头挥挥手道:“又不是选三公九卿选的俱是具体办事的佐吏因此实干为先诸卿还是好好想想怎么样为国家选好人才!”

  这次考举刘彻目测大概可能有上万人来到长安参考。

  来自五湖四海的士子这一次将齐聚长安。

  因为不同后世的科举。

  科举要经过乡试、院试从秀才、举人什么一路打怪升级最终取进士成就官位。

  而考举则没有筛选的程序只要是个读书人家里有钱出得起盘缠的都可以来长安参考。

  这其中利弊刘彻也权衡过。

  最终刘彻认为现在的模式利大于弊。

  最起码考举选出来的人更有可塑性和发展前途比起科举选出一帮子原教旨主义读书读傻了的清流强太多了。

  刘彻一直认为同样一个人读二十年书然后取中进士与读十年书然后做十年佐吏最后同样主政一方最终两者的成就可能天差地别!

  就连贪污后者都比前者更有技术含量!

  而且天下英才豪杰汇聚长安由此还能带动长安的经济发展。

  与之相比付出的安保支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颜异等人见到刘彻态度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

  只能问道:“敢问家上今次考举定在何时?”

  刘彻笑了一声答道:“暂时还未定下时间不过大抵当在七八月间至迟不会晚于今岁岁末……”

  刘彻计划逐渐的将考举定期化、长期化和制度化使之逐渐取代举荐制度和赀官制度。

  刘彻可是有着野望在将来所有的低阶官吏全部自考举出。

  这样就可断绝门阀世家的出现可能。

  刘彻想了想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道:“太尉前日上书天子请求今岁立武考举为军中选五十位队率诸卿也好好想一想怎么样才能在考试这个框架里选出五十位堪用的队率!”

  周亚夫想通过考举模式来选用中层军官早不是什么新闻了。

  自去岁以来周亚夫就一直在积极推动此事寄希望通过考举的模式选出足够合用的年轻军官完成他的那个骑兵化的梦想。

  而武将不同文官。

  文职工作识字算术合格脑子不傻基本就能善任即使笨一点只要够勤奋也能弥补。

  当初曹参主政汉室就专门任用一些沉默寡言的老实人照样做出了成绩。

  而武将则不同了。

  不识字没关系但不懂地理不识天时不懂军队的基本常识那就要命了!

  更何况选的还是队率!

  队率是汉室军队中的中坚力量开国以来许多鼎鼎大名的人物都是从队率起步进而封侯拜相成就伟业的。

  譬如申屠嘉就是自队率而起进而位列丞相的典型。

  是以汉室尤为重视队率的培养和选用。

  一般非将门世家的子弟很少一上来就能出任队率的。

  绝大部分的队率都是军功起步靠着斩首和立功得以出头。

  这一次通过考举的模式选派队率可谓是恒古未有!

  然而太尉周亚夫狭平定吴逆叛乱的盖世大功提出此议没有人能再进行阻挡了。

  就连天子也没有任何思索就直接答应了周亚夫的这个要求。(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