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属于上县县城内人口将近十五万左右商业也算是比较发达。
但是四万大军就在城外几里地内扎营这可是给了汝阳县很大的压力。
县城内府衙。
包含知县在内的数人聚在一堂商议城外之事。
县衙旳官吏设置基本上是按正官、佐贰官、属官、教职、杂职、吏典、差役的顺序编排的。
佐贰官是县丞、主簿分掌粮务、水利、河防等事。
此刻除了知县主簿县丞等人外典吏作为属官也在其中。
“袁大人据说外面率领大军之人乃是当今长孙殿下不知长孙殿下如此尊贵的身份怎么会来到我们这里。”
“说是为了瘟疫过来。”汝阳县丞有些疑惑的对着知县问道。
袁知县闻言眉头微微一抬却没有去回答县城的话。
袁姓在汝阳是大姓先祖能追溯到三国末期的袁术袁绍之上。
袁知县这个知县的位置也不是靠功名来的也是通过举荐的道路。
一年才出多少举人进士明朝的大量官员基本上都是通过举荐的形式当官。
其实朱元璋能够有这般的威信力甚至中后的大明烂到根子上都还能维持下去并且很是得民心。
和朱元璋所任用的举荐制度分不开干系。
朱元璋的举荐制度可以看做主要是对于地方富民的拉拢。
洪武六年朱元璋就下诏说道:“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
举荐推举贤才的科目有: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弟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等。
洪武时期举荐的范围很广主要是鼓励百姓在道德上升华自己对于孝子表彰的就很不错。
诸如易州涞水县民李得成冒着严寒“卧冰求母尸”被举为孝廉被朝廷任命官职后来官至布政使。
以举荐制度来看明太祖朱元璋更加重视的是一个人的品德而不是能力是想通过此举将社会风气带向好的一面并且培养出一批忠君爱国的官员。
朱元璋大搞举荐制度甚至直接从富民中选用官吏。
对于地主阶级的拉拢可谓是不遗余力。
如洪武三十年明朝政府调查浙江等九地布政司还有南京十八府州田地在七百亩以上的地主共一万四千二百四十一户编成花名册分批召见直接录用。
有了地主阶级的拥护大明自然极为稳定尤其是这些拥护的地主们极为崇尚忠君爱国的思想算是正能量一系。
这就不难想象朱元璋在民间的威信了他们当然是会说朱元璋的好话。
像是贫农基本上也得靠着富民生活能够当选官吏的富民在当地的名望肯定是很不错的也很得到当地贫民的拥护。
至少在有什么灾祸的时候通常都会以身作则出来救济四方。
所以贫农对于朱元璋也是同样的拥护认为这是个真正的好皇帝。
有拉拢便有打压。
对于支持明朝统治的地主阶级朱元璋自然是笑脸相应。
对于不支持不配合的甚至当地名声差的地主文人那叫一个杀伐果断。
诸如苏州人才姚润、王谟被征不至皆诛而籍其家。
像是那些地主势力更加强大的更加要狠一些。
江南的地主豪强势力最为强大这些地主豪强拥有大量土地还鱼肉百姓横行霸道甚至隐藏人口和土地向农民转嫁赋役负担使朝廷的统治延伸不到基层偶尔还来个起义啥的也是这些人在背后支持。
朱元璋便几次下令将曾经依附于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江南地主豪强还有忠于元朝的孤臣都迁到凤阳。
使其远离家乡没有根基方便控制之余还可以开发开发凤阳老家。
其中一些较为大头的还被迁移到南京在就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生活美其名曰:以壮京畿。
便就是这般刚柔并济的手段才能奠下明朝将近三百年的国祚。
不然大明中后期的那些奇葩皇帝早把大明给完犊子了。
后面朱棣三次亲征搞得大明一穷二白也是因为地主阶级的拥护才没有动摇到统治的根基。
袁知县便就是这地主阶级中的一员所以他对于朝廷尤其是朱元璋那是极度的拥护。
河南这边赈灾可是实实在在出了不少的钱粮。
闻言袁知县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回答而是沉吟过后这才说道:“长孙殿下能够来我们汝阳是对汝阳的重视。”
“既然长孙殿下来了那我们汝阳也得拿出诚意方可。”
下方的县丞闻言面色有些忧愁的回道:“可是大人今日殿下并未回应而是交代明日再看这其中是不是殿下对我们有什么看法呀。”
袁知县摇摇头道:“不要肆意去猜测长孙殿下的想法本官听说陛下已经定下将于九月举行册封太孙事宜长孙殿下此刻前来定然就是为了处置瘟疫此事。”
朱雄英的存在就算是朝廷重臣几乎都不知道就连皇宫里若不是老一辈的也不清楚。
所以袁知县下意识的以为就是朱允炆。
在袁知县说完后数位官员纷纷点头赞同典吏则开口道:“知县大人长孙殿下驾临我等如何也得组织县内的大户们共同表达出诚意吧。”
袁知县不言其他官员纷纷出声赞同。
典吏作为知县属官像是这种知县不方面开口的话自然要效劳一番。
显然这个典吏还是很懂味的袁知县也投去赞许的目光。
这体现的诚意在袁知县看来自然是越大越好。
这可是不久后的太孙殿下大明未来的皇帝陛下若是能够有幸让其对自己对上几分好的印象还愁以后官路不同。
在袁知县看来长孙殿下的到来简直就是自己这一生中最大的机遇。
所以昨天长孙殿下刚到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要拜访。
现在想起来是自己有些孟浪了。
不过殿下既然没有明确拒绝那肯定就有戏且看这情况长孙殿下应该不止待上一两日。
“大人这诚意大概在一个什么范畴之内呢。”
主簿有些迟疑的问道。
能够干到主簿他自然是有足够的情商。
主簿并非汝阳本地人在这里没什么根基不过也干了七年多了。
和袁知县的举荐不同主簿是通过举荐和科举外由国子监选拔为官。
属于学院提拔。
举荐科举国子监这也是目前大明当官的三个途径。
且主簿的出身不算富裕其父母曾经更是佃农出身。
佃农在元朝的时候曾经算是和地主为依附关系更是主仆元朝律法规定佃农要对地主向主仆之礼。
这跟奴隶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朱元璋建国大明后下诏规定:“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礼行之”。
佃农与地主从元朝的主仆关系到了明朝成为少长关系地位提高了不少。
更难得可贵的是因为元末延绵的战争以至于民不聊生甚至很多老百姓逃荒时干脆卖身为奴。
对此朱元璋下诏:“凡战乱中势弱力孤或贫乏不能自存于庶民之家为奴者诏书到日即放良”。
在这基础上还进一步决定由朝廷出钱赎还因饥荒为奴者的自由。
洪武十九年光是河南布政司就赎还了典卖为奴者男女二百七十四名。
往小了说这是把最底层的贫民地位给提升上来了。
往大了说这就是奴隶解放。
到如今洪武二十五年大明已经没有为奴者的百姓。
在地主阶级和贫民阶级面面俱到这些举措下去尤其都还是朱元璋的谕旨直接下达。
加上那大白话一般的谕旨内容更让听不懂雅文的百姓不仅清清楚楚更是有很大的亲切感。
朱元璋曾经农民的身份更是让广大农民内心产生强大的认同感。
杀贪官污吏这些越发如此。
且要知道大明如今的军队八成都是屯田兵平时都是干着和农民一样的活计。
所以对朱元璋的个人崇拜是深入到大明上下各个阶层那些上层阶级的达官贵人们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各个方面才是构成朱元璋有如此威慑力的重要结构。
尽管大肆屠杀功臣尽管历史上蓝玉案一万五千多中层军官被牵连诛杀但是这对于朱元璋个人的威严没有丝毫的影响。
纵观古今也唯有朱元璋将开国功臣杀了大半还能皇权依旧稳固。
早知道可不仅仅是功臣在此之前官吏都杀了好几轮了。
所以在县衙的这些官员中无论是地主出身的袁知县还是佃农出身的主簿亦或是军户出身的县丞都是朱元璋的坚决拥护者。
汝阳县衙只是大明一千多个县的缩影几乎大部分的县衙都和汝阳县衙的情况大同小异。
这般深入的统治力谁还能撼动朱元璋?
主簿开口的意思也是想让袁知县把基调定下来。
不过众人还是小瞧了袁知县的手段。
汝阳袁姓人氏都是认为是书香门第钱财这般俗物怎么自己开口了那岂不是和那些贱商一般。
“待会通知县城内的各个大户今夜本官就准备个晚宴长孙殿下过来可不能疏忽大意。”
“至于这诚意各家的情况皆有不同当然没个准数出多出少都是看自个人来本官还能强求不成?这岂不是坏了本官的名声。”
袁知县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了一下这才补充说道。
“倒也不能让大家失望传告出去到时候诚意最大的本官可酌情带上几人随同本官一同去得见长孙殿下的圣颜。”
袁知县此话一出顿时场面就有些热闹尤其是典吏眼神中更是透露出惊喜之色。
消息但凡灵通一点的都知道长孙殿下就是未来的陛下了。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若是能在长孙殿下面前露个脸哪怕只是报上一句自己的名讳。
在未来的时候那就有了青云直上的可能。
这如今的大明这等机遇那真的是万般难得而且是真正可能出现的。
长孙殿下久居深宫若是看到熟悉的姓名自然会多留意几分这是再多钱财都换不来的。
典吏性周是汝阳本地人。
周在汝阳可是大姓溯源甚至能到商周时期。
是极为古老的姓氏。
周姓在《百家姓》中名列第五后世有这么一句话:望族出汝南——天下着姓必称周氏。
后世所说的汝南就是大明目前的汝阳县。
其中经过多次改名。
作为汝阳大姓周典吏背后的支持力量可不小加上和袁知县的关系这让周典吏心中已经下定决心这个诚意定要远远超出其他人家。
想到这里周典吏就有些坐立不安他想要急着回去跟族内的耆老们商量一番绝不能错过这次的机会。
众人的神情被袁知县尽收眼底能够当上知县并且稳稳干了这般多年袁知县当然是有几分手段的。
“诸位就先散了吧。不过此事有些匆忙大伙可别催本官怕是到时候来得人有些多本官得安排厨子们多准备一些佳肴。”
“依本官看便就先暂定在戌时半更天吧想来时辰上也差不多了。”
袁知县算是给足了时间定下晚上八点开宴席。
听到这话的官员们纷纷赞同现在距离戌时半更天还有两个多时辰足够他们去商量这件事了。
定下基调后袁知县也不废话让大家散开通知大户人家的同时也回去商议自家该出多少诚意。
长孙殿下驾临汝阳县旁的消息顿时就在城中大户人家中传开了。
几乎所有的大户人家晚膳都不吃了直接就召开家族会议开始尽可能的商讨出这个诚意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才能在长孙殿下面前有露脸的机会。
而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城里群英商会的人知晓了。
像是汝阳这种大县自然也有群英商会的负责人驻扎。
早在朱英过来前就已经开始沟通了。
虽然群英商会在汝阳入驻的时间不长但因为雪花盐的生意也算是有足够的面子至少销路上不用愁。
雪花盐虽说是官营但朱英从中得到的利润自然主要还是以走私为主。
这也是为何朱英目前一直都没把雪花盐直接并入到官营里面去。
私盐才是利润来得最快的。
加上饥饿销售虽然群英商会在汝阳入驻短但地位可不低。
袁知县传播开来的这些消息连半个时辰都不到就传到了朱英这里。
朱英闻言颇有些无奈。
这感觉和后世的那拍卖会般的天价午餐似乎没啥区别。
若是朱元璋亦或是大明同时代的人在知道这些情况后定然会心中不爽甚至暴怒。
但作为后世过来人朱英对其却是感到很有兴趣。
甚至对于群英商会的负责人问道:“到时候你也会过去吗。”
负责人是个中老年男子闻言低头恭敬道;“回禀殿下老奴自然是可以去的。”
朱英微微一笑道:“到时候把这个价格往上抬一手。”
“唔若是过低那可就打我的脸了这个你到时候在宴会上一定要提出来。”
“借此机会你也试探一下城内各家的底细。其中具体详细都要好好记录下来。”
负责人闻言心下轻轻松了口气。
其实在来的时候他还是有些惶恐不安的。
在他看来自己的东家大明的长孙殿下其身份是多么的尊贵这等形式岂不是对殿下的玷污。
哪能用钱财来衡量跟殿下见面的标准应该是以德行。
只是朱英又怎么会在乎这些连底层下的面子工程呢。
多得些钱财救治瘟疫才是王道。【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