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李璋辞别了家人带着野狗和一队护卫离开了京城这次去泉州路途遥远本来走水路更舒服一些当然前提是不晕船不过李璋不想在路上浪费太多时间毕竟水路还是慢一些所以他最终还是决定走陆路。
李璋离开京城的次数不少但以前他主要是去北方基本没怎么去过南方最接近的一次还是去永城不过永城虽然比开封靠南但地理上依然属于北方说起来李璋的祖籍还是杭州可是他只是在后世去过杭州一次。
一路上舟车劳顿不必细说而当李璋他们到达扬州时再往南就要过长江了这个时代的长江上可没有什么大桥虽然有些地方可以架设浮桥但需要在长江特定的河段才行毕竟长江的流量太大雨季时又容易爆发洪水所以很多地方都不适合架设浮桥。
当然最重要的是长江河道可以通行大船如果架设了浮桥会影响船只的通过所以在古代时期想要过长江一般都只能依靠船只才行。
李璋他们在扬州休息了两天品尝了一下扬州当地的美食另外还欣赏了一下号称当初引杨广南下欣赏的琼花可惜现在不是开花的时节不过李璋还是买了几棵然后让人送回京城给李太后做礼物说起来李太后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惜他这次没办法赶回京城给这位姑母祝寿了只能送点礼物聊表心意。
李璋他们在扬州弃车乘船除了要过长江外他们也要乘船去李璋的祖籍老家杭州然后再从杭州乘船出海沿着海岸线航行最后到达泉州当然从杭州也可以走陆路到泉州但这个时代的南方虽然已经开始发达但各方面还是无法与北方相比道路条件更是极差所以还不如走海路。
这时已经快过年了如果在北方这个时节说不定已经是大雪满天飞植物也大多枯萎了不过长江沿岸这边虽然温度也比较低但相比北方还是暖和多了而且越往南温度越高不过与后世相比这个时期的气温还是要低一些据说长江沿岸在冬天也经常下雪而不是像后世那样下场雪都能上新闻了。
李璋等人的船只很快也到达了杭州在这里他们需要再次换船因为河船无法在海面上行驶毕竟河船大都是平底船这种船根本经不起风浪一个浪头下来船只可能就要底朝天了所以必须换乘尖底船才行。
李璋深知这个时代出海的危险性毫不夸张的说这个时代出海的人几乎是把脑袋捆在腰带上一不小心就可能全军覆没。出于安全考虑李璋信不过普通的海船于是在到达杭州后找到当地的官府表明身份并要求对方从水师中调几艘船护送自己去泉州。
杭州也是南方沿海有名的大港最为关键的是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即是河港又是海港可谓是南方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这里也极其的繁华当然和东京比还是差一些但绝对是长江南岸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就只有广州才能与杭州相比估计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后来的南宋小朝廷才会选这里做首都。
杭州的地方官得知了李璋的身份后也是十分的热情毕竟这位皇帝的表哥可是京城中炙手可热的大红人据说可以与宰相吕夷简平起平坐所以他们这群地方官可得罪不起当即就让人准备了五艘水师战船护送李璋他们去泉州。
借着这个机会李璋也到杭州的水师营中观察了一下杭州的港口主要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河港一个是海港两个港口是联通的特别是河港两侧到处都是造船作坊许多海船会到这里维修。
李璋本以为杭州的水师大营应该在海港那边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水师大营却在河港这边虽然这并不影响一部分水师到海面上巡逻但从这个安排上也能看出杭州水师的重点还是放在运河的安全上海面上的巡视则排在后面。
“大海才是未来啊!”李璋也不由得暗自叹了口气然后把这个情况记了下来毕竟他这次来泉州除了调查董家的案子外最重要的还是巡视大宋水师的情况只是这第一站的杭州就让他有些失望哪怕是水师也依然把内河放在大海的前面。
不过现在不是改变这种情况的时候水师中也很快调拨出五艘战船这五艘战船都是尖底的海船说起来在大宋之前中原水师中主要使用一种名叫楼船的战船顾名思义也就是一种建的极高的战船因形似楼房所以命名为楼船只是这种船的重心太高导致船只只适合在内河中航行如果到了海上根本抗不了风浪。
大宋这个时期的造船业已经大为发展并且出现了专门的海船现在李璋看到的战船据说是从一种名叫海鹘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种海鹘船源自前唐后来经过多方改进也成为大宋的主力战船每船上有士卒五十人在海上行驶时十分的平稳。
等到李璋让人把行礼搬上船后自己也乘坐在这只水师船队的旗舰之上说起来他在这个时代虽然是第一次出海但前世也曾经乘坐过海船所以刚开始并不怎么担心可是到了船上他才发现这种木制战船与他后世乘坐的渡轮完全不一样到了海上更是颠簸的厉害别说是他了连野狗都晕船吐的一塌糊涂。
万幸的是晕船这种事晕着晕着也就习惯了等到李璋吐的肚子里没东西可吐时慢慢的也感觉好些了几天后也慢慢的可以吃点东西了精神也恢复了许多。
这支水师船队由一位营指挥使率领对方姓胡是个身材矮壮的中年人铜紫色的皮肤脸上也留着一副大胡子塌鼻子大嘴巴看起来就像是头狮子一般李璋也有一些事情想向这位胡指挥使打听所以在身体恢复了一些后也立刻找到了他。【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