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被打通后方的物资与人员也源源不断的送到忻州这也使得这里的灾情终于稳定下来了忻州城的废墟经过这么久的搜救能救出来的人都救出来了而没能救出来的人恐怕这时也撑不下去了对此李璋虽然不甘心但也没有办法毕竟在这种天灾面前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
暂时稳定了忻州的情况后李璋又赶往了忻州北方的代州那里也在地震的范围之内不过相比之下代州的情况却要好的多毕竟地震的中心在忻州所以代州受到的损失明显小得多只是一些房屋倒塌导致了数百人的伤亡而且与外界的交流也一直是通畅的所以就算李璋不去代州这边也已经可以自救。
不过为了防止官员贪腐以及有人发国难财这种情况李璋还是特意去代州巡视了一番结果还真让他发现了一些情况当即处置了一批不法的商人和贪腐的官员后这才震慑了一批人使得再也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伸手。
随后李璋就再次回到了忻州因为这边的情况实在太严重了特别是整个忻州都毁了半个城池都被水淹了而且因为地震导致的地势变化原来忻州址下陷哪怕疏通了河道恐怕这里也会变成一个低洼的湖地所以只能另寻别的地址重建。
如果是一般的小城毁掉之后可能没有重建的价值但是忻州这里却不一样忻州四面环山中间是个富饶的大盆地又有汾水从盆地中穿过使得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特别是这里地下满是煤矿以前煤不值钱但现在用煤取暖越来越普遍一些作坊也开始使用煤做燃料所以对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更别说忻州距离边境不远这里也是大宋一个重要的驻兵地出产的粮食物资也能供应前线所以忻州城肯定需要重建只是像建城这么大的事情哪怕是李璋也不能做主所以只能上书给赵祯由朝廷来做决定到时应该会派出工部的官员前来指导监督。
李璋在忻州又呆了半个月等到把所有灾民都彻底的安置下来祖知州与一些幸存的官员也差不多能理事了这才决定回京城复命毕竟他来忻州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自然有其它的官员负责。
对于李璋的离开祖知州与王都监也都十分的不舍不过他们也知道李璋不可能一直呆在忻州这种小地方所以只能为李璋送行而幸存的百姓们得知这位定北侯要离开时也自发的前来送行其中有些人更是李璋亲手从废墟里救出来的他们对李璋更是感恩戴德。
所以在李璋离开的时候幸存的百姓也纷纷为李璋送行一直等到李璋走出去很远这帮百姓还没有散去其实真要说起来李璋做的事可能还没有王都监和祖知州做的多但李璋却给这些百姓们带来了希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当然李璋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离开之后忻州城重建之时在一些忻州百姓的要求下以及祖知州和王都监的支持下他们在城中为李璋立了生祠一直到数百年后都是香火不绝后来更是成为忻州的一大景点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不过河东地震的救灾事宜虽然结束了但这件事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甚至这场地震其实只是一个开始李璋早在离开京城之前就已经有所预感。
事情果然也没有出乎李璋的意料就在李璋还在路上时就得到京城传来的消息宋祁、韩琦、苏舜钦、叶清臣、张方平、张观等人借着这次河东地震的机会纷纷上书朝廷指出大宋的种种弊端抨击时政而这次地震正是上天对大宋的一场警示如果再不变革大宋日后必将有更大的灾祸。
其实宋祁和韩琦这些人中恐怕没几个相信天人感应这种事比如以李璋对韩琦的了解他肯定是不相信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借着这次的地震发声因为大宋内部也的确到了变革的时候了。
别看最近几年大宋对外接连胜利先是北驱党项后来又收复燕云随即更是大败辽军但这些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掩盖大宋内部的矛盾别看大宋立国还不足八十年但大宋内部的问题却已经积累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比如最严重的就是土地兼并历史上历朝历代几乎都亡于土地兼并而大宋尤其严重因为大宋从立国时起不但不抑制兼并反而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
“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这些就是大宋土地问题的最佳写照。另外大宋百姓的负担也是极重除了各种税负之外还有徭役和差役等等大宋对读书人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他们的“好”却是建立在百姓的血汗之上。
除了土地和税负另外大宋的官僚组织庞大但偏偏等效率极其低下因为一个官职可能由几个人分担这也造成官员间相互推诿各级官员也是得过且过偏偏大宋官员的待遇又高又给大宋的财政造成极其严重的负担。
也正是有上面这些各种问题才造就了后来范仲淹发动庆历新政只可惜新政并没能解决根本的问题而且很快就失败了这也导致大宋内部的矛盾更加尖锐结果也就酝酿出后来更加激进的王安石变法可惜这场变法依然失败了而且还带来一个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朋党这也是北宋后来亡国的原因之一。
宋祁和韩琦等人正是看出了大宋内部的种种问题再加上在打败党项和辽国后外部的威胁也暂时解除了所以才想借着这个机会一举扫平国内的种种弊端!【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