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辈出名相更是一个接着一个但是在这些出名的宰相之中吕夷简却是最具争议的一个有人说他知人善用、安抚边疆有人说他嫉妒贤良、排挤大臣其中大文豪欧阳修特别讨厌他说吕夷简“二十年间坏了天下”。
可以说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有不少人对吕夷简褒贬不一但无论有多少人骂吕夷简他都是赵祯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后来赵英宗时吕夷简还与王曾、曹玮一起配享宋仁宗庙庭这种待遇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
李璋与吕夷简的接触次数也不算少对于这个人的评价也极高甚至在李璋看来吕夷简可能是他见过的最会做人同时也是最会做官的人当初刘娥执政如日中天时他就提前布局向自己示好后来更是多次与自己接触而且在关键时刻给了刘娥致命一击从而搏得赵祯的好感免于日后被清算的命运这种人才是真正的人精。
不过除了会做人和会做官外吕夷简的才能与远见非常人可比否则也不会得到赵祯的信任特别是上次大宋出兵攻打党项当时刘娥和朝中的其它大臣都不想出兵但却是吕夷简力排众议出兵拖住了李元昊的后腿这才让党项没能统一所以在这种时候赵祯才会询问吕夷简的意见。
只见吕夷简这时沉思了片刻随后这才上前行礼道:“启禀陛下现今太后新丧虽然有陛下亲政但依然会让局势有些动荡所以现在也的确不是用兵的之时……”
吕夷简的话刚说了一半薛奎等人也都露出欣喜之色但是这时只见吕夷简却忽然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党项实力渐复李元昊此子的野心、才能都远超其父李继迁若是再纵容党项成长下去日后必成心腹之患所以臣以为还是尽早除之!”
吕夷简的话一出口几乎就决定了李元昊的生死当下赵祯也毫不犹豫的道:“吕相之言深得朕心党项之患也到了根除的时候了!”
听到赵祯的话薛奎等人也都露出失望的神色不过既然赵祯做出决定连吕夷简也支持这件事他们再反对也没什么用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枢密使张耆这时也立刻表态支持虽然有墙头草的嫌疑但也得到了赵祯的赞赏。
李璋这时也松了口气对于张耆这时忽然表态支持他也并没有露出意外的表情张耆现在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一直担心被赵祯清算毕竟他不是吕夷简如果赵祯要清算刘娥的心腹他恐怕是第一个倒霉的所以这时他也在转变态度希望可以博得赵祯的好感说不定赵祯现在决定出兵攻打辽国他也会第一个赞同。
出兵的事决定了接下来赵祯又与大臣们商议了一下出兵的具体事宜比如钱粮的运输、兵马的调集等等打仗可不是皇帝一声令下将士们往上冲就完了而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牵扯到国家的方方面面。
幸好这几年大宋国家稳定再加上土豆的推广种植粮食早已经不是问题而只要有粮大宋就占据了一大优势因为哪怕不能速战速决甚至是刚开始受点挫折也不怕大宋这边完全可以靠钱粮把敌人拖死这也是大国的好处。
当然了如果能尽快结束战争最好毕竟还要考虑到辽国那边的意见虽然辽国现在因为萧耨斤当下国内也乱成一团短时间内应该不可能对外用兵但也不能不防。
讨论到最后终于出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这次出兵的主将人选这下吕夷简和薛奎这帮文官们也全都闭口不言如果是敌人攻打大宋还能让文官们以文御武但如果对境外用兵肯定要以武将领兵毕竟对外用兵不是守城如果不是经验丰富的武将恐怕根本担不起这个重任。
“启禀陛下臣仔细的想了想西北军中最适合为将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忻州团练使、鄜延路副总管任福一个是环庆路副总管刘平这两人都是军中宿将精通兵法曾经多次与党项人交战也立下不少的功勋而且这两人正当壮年正适合担任此次的主将!”这时只见枢密使张耆上前一步建议道。
枢密院本来就拥有调兵之权对军中的将领也十分的熟悉至于张耆推荐的任福与赵振也的确都是军中的名将至少赵祯对他们有些印象似乎在一些西北的奏折上见到过两人名字不过李璋听到任福的名字却是一皱眉因为这个人就是后来战死好水川的北宋大将据说勇武无比能使数十斤的铁锏在被党项大军围困后死战不退最后力竭而亡。
张耆一下子推荐了两个人估计是想让赵祯从中选出一个主将另一个为副将一同出征但赵祯对这两人只是有印象并不知道两人的能力性格如何所以这时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忽然转向曹玮问道:“曹将军你久在西北对西北的将领最是熟悉不过不知你觉得以何人为将最为合适?”
只见曹玮这时略一思量最后却忽然摇了摇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这两人都不可为主将!”
曹玮的话一出口张耆的脸色就是一变而赵祯这时却露出十分感兴趣的表情追问道:“这是为何?”
“启禀陛下任福此人曾经是还是臣的下属对他的性格臣再清楚不过此人勇武过人对朝廷也忠心耿耿但性格却有些急躁若是让他领兵遇到李元昊这种奸诈之辈定会吃亏至于刘平此人却是文武双全只不过……”
曹玮说到这里也故意停了下来李璋这时也同样露出好奇的神色刘平这个人他听说过因为这个人实在太有名了刘平的父亲是武将所以他从小习武少年时遇到山贼竟然连杀五人使得他名声大振更让人惊讶的是刘平读书也厉害后来竟然进士及第可谓是文武全才现在镇守西北曾经多次打败党项人所以李璋刚才在听到刘平的名字时也感觉对方十分适合为帅。【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