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一帮年轻的士子向守门的僧人讨来笔墨然后就来到外墙处准备题诗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听有人高声叫道:“快来看这里有柳七郎的笔墨!”
柳七郎也就是柳永原名三变后改为柳永又因为行七所以人称柳七郎他在这时已经初有名气虽然他屡试不第但却因为词风清丽婉约成为读书中有名的才子据说只要柳词一出眨眼间整个京城都会传唱。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这时有人也开始轻吟墙上柳永的词只不过韩琦听了几句却开口打断道:“众位咱们明年就要参加科举了现在读这首《鹤冲天》是不是不太好?”
众人听到韩琦的话也都是立刻醒悟过来原来这首《鹤冲天·黄金榜上》是柳永落第后写的词中满是落榜后的失意不满和恃才傲物虽然词是好词但对他们这些要参加科举的士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稚圭兄咱们都是圣人子弟何须在意这些我对柳七郎的这首词就相当喜欢等下一定要誊写下来才是!”正在这时只见刚才那个永叔兄再次站出来开口道他也是个狂傲的性子平时也颇有些持才傲物所以他对柳永也有种惺惺相惜之感。
听到这位永叔兄的话韩琦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了解这个永叔兄的性子在这种事上与他争论根本没有任何用处。反倒是其它人感觉有些不吉利与永叔兄争论了几句但却被对方的口才驳的哑口无言。
既然发现了柳永的词于是其它人也开始仔细观看墙上的其它诗词不时就能发现一些出自名家的诗词这也引得不少人纷纷吟诵起来。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就在这时终于有人发现了李璋留下的青玉案随着这个人的诵读也慢慢的吸引了周围其它人的注意毕竟这首词的意境、用词都远超其它词哪怕是与柳七郎相比也不落下风特别是最后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让整首词的意境达到一个巅峰这让所有人都默默无语好半天都没有从词中的意境中走出来。
“好词!好词啊!这首元夕一出恐怕日后再无上元词能超出其右了!”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忽然有人高声叫道而他的声音也让众人纷纷醒悟过来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讨论着这首词。
“本来还想写首应景的诗词在这里可是看到这首词后在下也实在没脸献拙了!”只见那个一向狂傲的永叔兄这时也忽然摇头沮丧的道他向来不服于人但在看到这首词却是甘败下风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永叔兄双姓欧阳单名一个修字他与韩琦是同科的进士当然现在两人都还只是普通的士子。
“咦奇怪这首词明显是刚写上去的应该就是今晚所写可是为何上面没有署名?”正在这时忽然有人再次叫道墙上的诗词一般都会留下作者的名字但唯独这首词却没有署名。
经过这个人的提醒其它人也发现了这一点当下也纷纷讨论起来毕竟这么上乘的一首传世之作但却没有作者的名字这可实在太奇怪了毕竟做为读书人都喜欢以诗词扬名而这明明是个扬名京城的好机会但对方却白白浪费了不知道对方是遗漏了还是故意没写?
“这个字迹……”正在这时只见一直没有开口的韩琦却忽然皱着眉头道刚才他虽然也为这首词而倾倒但他的注意力却主要放在上面的字迹上因为他感觉这个字迹十分眼熟甚至隐约猜到了一个人但却有些不敢相信。
“词是好词但字的确是差了些仔细观看还有些怪异不过对方也许专精于词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擅长书法。”旁边的欧阳修这时也开口道他也注意到这首词的笔迹有些怪虽然对普通人来说也算不错了但与如此上乘的词相比却是差了些。
欧阳修的话也得到了其它人的赞同不过韩琦却知道他们误会了自己因为他之所以注意词的笔迹主要是因为他见过同样的笔迹这几年他虽然不在京城但与李璋也偶尔有书信往来所以对李璋的字迹还是十分熟悉的特别是李璋前世时有硬笔书法的底子现在写毛笔时也会不自觉的带上几分硬笔书法的影子在大宋也算是独一份了。
不过韩琦虽然猜测这首词出自李璋之手但他并没有说出来因为在他的印象中李璋虽然聪明绝顶也懂得许多的奇怪的道理但对诗词却好像没什么研究所以他也不敢相信这首绝妙的上元词会出自他之手。
欧阳修他们并不知道韩琦的想法当下也对这首词大加点评然后又纷纷拿笔开始抄写下来本来他们借来笔墨是想题诗的但是看到这首词后却再也没有这个心情了现在刚好把这首新词记下来因没有纸所以有人直接写到了自己的衣襟上。
欧阳修在心中默记下这首词后忽然转身来到大相国寺的门前然后向守门的僧人询问了一下希望能从他们那里打听到这首词的作者但守门的僧人却说今天来题诗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他们也没有注意。
不过这些僧人倒是十分精明看到这些读书人对这首词如此重视于是也立刻禀报了里面的知客僧随即就有僧人把这首词保护起来因为他们知道经过这些年轻士子的宣扬很快这首词就会名气京城到时肯定有不少人前来欣赏。
韩琦这些人在大相国寺门前讨论了许久最后直到天色大亮这才离去不过有些人却没有休息反而精力充沛的跑去找朋友分享这首新词结果一传十、十传百短短一天之内这首词就开始在京城中流传开来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人跑去大相国寺门前欣赏。
只是对于这首词的作者所有人都十分的好奇但猜来猜去却没有任何结果也没有人宣称这首词出自自己之手毕竟这首词的笔迹很奇特别人也很难模仿。
韩琦回到住的客栈却也是辗转难眠他二哥韩瑄去年升官去了南方做判官所以他在京城也没地方住了毕竟韩瑄当初也没在京城买宅子而且韩琦也是过年后才来到京城住在这里也不过七八天这座客栈有不少像他这样的士子比如欧阳修等人也大都住在这里。
韩琦本来并不打算去见李璋要知道现在李璋可是大宋有名的权贵不但与宫中关系密切而且自己也立下了军功同时还掌管着极其重要的火器监相比之下韩琦却还只是个普通的读书人这种地位的逆转之下也让韩琦不太想去见李璋。
另外韩琦也想凭自己的实力考上科举对这点他还是有信心的毕竟他从小就是有名的神童当初在京城时也结交了不少人在年轻的士子中也颇有名气中举对他来说并不是太难所以他想在中了进士后再去拜访李璋这样两人在地位上也不会相差太大。
不过今天的那首词却是打乱了韩琦的计划词的笔迹很明显就是李璋的这点他相信自己的绝不会看错那么独特的笔迹别人想模仿也模仿不来可是李璋真的会写出如此精妙的词吗?
想到上面这些韩琦也是怎么都睡不着哪怕他玩了一夜明明感觉身体很累但却没有丝毫的睡意脑子里也一直想着那首词而且他很想现在就去找李璋问清楚。
最后韩琦一直在床上折腾到快中午时实在感觉睡不着于是他索性起床穿好衣服然后在客栈随便吃了点东西然后在大街上转了几圈最后终于还是决定去李璋那里问个清楚否则他实在难以心安而且他来京城这么久不去拜访一下李璋也有些说不过去。
这时已经下午了韩琦估计李璋应该也睡醒了所以就去买了点礼品然后打听了一下李璋的住处这才迈步向李璋家走去。
当初韩琦离开京城时李璋还没有与刘娥相认一家人也住在吃食店里但现在李璋却已经是大宋有名的外戚府邸还曾经是王钦若的相府所以韩琦也很容易就找到了李璋的家然后就将自己的名字报上门子也立刻向里面通传毕竟韩琦一身读书人的打扮明年又是大比之年所以门子也不敢怠慢。
李璋这时也是刚睡醒正准备吃点东西却没想到韩琦竟然前来拜访这让他也是大喜过望立刻快步跑出来亲自迎接。【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