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羽寒于次日一早就带着方苞前往扬州,一路上方苞都心事重重的。他是方孝标的后人,《南山集》一案,把方孝标的《滇黔纪闻》也带了出来,而他又曾为《南山集》作序,确属《南山集》大逆案的重犯,《南山集》大逆案现在愈演愈烈,其牵连之广已经可以媲美康熙初年的明史一案了。
他深感此番凶多吉少,要知道是康熙爷亲自将《南山集》一案定为大逆案的,自古帝王皆是金口玉言,康熙爷更是堪称千古一帝,他会做出自食其言的事?
一行人到了扬州,高羽寒安顿好方苞后,便和达齐亚一起去向胤礽复命。
方苞正在沉思时,外面却传来了敲门声,方苞起身开门,一亲卫含笑道:“方先生,太子爷有请。”
方苞稍稍整理了下衣冠,便跟随亲卫到了客厅,见到胤礽,方苞长身一揖道:“学生敬谢太子爷援手,免去学生押解之苦。”
“坐吧。”胤礽伸手指了指旁边的位子,而后含笑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请你前来,是孤有一事不明。《南山集》一书究竟是何处触怒了圣上,以致圣上钦定为大逆?”这个问题,对胤礽来说十分重要,要想劝康熙爷放手,就必须要对症下药,方苞既是一代大儒,又是方家的人,对这个问题应该有更透彻的看法。
对这个问题,方苞在入狱之后亦是冥思苦想了几天,方才琢磨出究竟是何处触逆了康熙爷,此刻听到胤礽相问,他不由意味深长的看了胤礽一眼,问道:“太子爷是想听真话?”
“当然。”胤礽收敛了笑意,肃然道:“这里没外人,亦无须忌讳,圣上对文字狱宽松了多年,为何突然抓住《南山集》不放,不明其中原委,孤如何做到有的放矢?”
方苞沉吟了半晌才道:“大清入关时,前明已灭,中原实为无主之地,不过大清入关之初打得口号是‘为明剿寇’,圣上亲政之后亦亲自祭拜明孝陵,如此为之都是安抚人心而已。但在处理朱三太子一事上,世祖爷操之过急,留下了无穷的后患和无尽的把柄,《南山集》触怒圣上的应该就是这一点。”
听方苞这么一说,胤礽才反应过来,朱三太子这事,已经成了康熙爷的一块心病,直接关系到大清得位是否正统的问题,《南山集》却好死不死的将这段历史又翻了出来,难怪惹得康熙爷盛怒,直接就定了大逆案。
……
奉旨到扬州会审科考舞弊案的两江总督阿灵阿、江苏巡抚张伯行、安徽巡抚梁世勋三人已是早到了扬州,闻知胤礽闷声不响的到了扬州,而且直接住进了扬州城,三人都是一样的疑惑,通过邸报他们知道太子可是此次科场舞弊案的监督,为何要这般偷偷摸摸的?
不管如何胤礽既贵为太子,又是总监督,他们三人也不敢佯装不知,只得前去参见,不过,三人都被胤礽的亲卫挡了驾,说是自己只是监督几位大人的公平公正,并不是主要负责人,让他们各自去办差即可。三人皆久在官场,闻听此言,不由面面相觑,太子这是又要整什么幺蛾子?
其实对于科考舞弊案,胤礽通过曹家的情报网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做了大量的分析,心中早有具体的方案,毕竟这起案子不仅在康熙朝,在整个大清,都是影响巨大的。
另外,对张伯行这个江苏巡抚,他也有心招揽过来,同时,他还想借着这个案子,赢得江南士子、缙绅和寒门子弟的好感,若是《南山集》案再能有所表现,那无疑就彻底在江南士林竖立了威望。
有了江南士林的拥戴,不论是壮大太子党还是日后争夺大位,都是好处多多,更何况他的远洋舰队的主要基地上海也在江南,不论是从政治、军事、经济哪个角度出发,他都必须赢得江南缙绅、士林的拥戴。
见到胤礽似乎并不打算参与进来,两江总督阿灵阿、江苏巡抚张伯行、安徽巡抚梁世勋三人坐在一起开了个会。
阿灵阿率先开口道:“具体该如何审理?我们议一下吧!”
张伯行道:“此科江南乡试,盐商巨富、达官贵人的子弟上榜人数有四十余人,引起民愤极大,下官觉得应该把这些人召集起来进行复试,一来可以看出究竟有多少人弄虚作假,为日后审案摸清底细,二来也可以堵住江南百姓的悠悠之口。”
“不错,在此期间,有些重要的涉案人犯也要尽快的带到扬州来,具体的名单已经拟好,这起案子毕竟已经过去两个月的时间,不仅复杂,难度亦是不小,大意不得。”梁世勋接着说道。【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