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233 联手杨镇
  “杨总兵,你想不想练出一支万人的精锐骑兵,几年之后随我踏平那些骚扰边境的中小部落。彻底稳固辽西走廊,稳固辽河套地区。”

  “盛总制,我们武将谁不想要立下卫霍那样的功勋。”

  杨镇笑笑。

  只要是有追求的武将,哪一个不想成就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功勋。封狼居胥是多少武官的梦想,杨镇也不例外。越是走上高位,越是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因为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整个家族都会收益。

  但也只是想想而已。

  从土木堡之变,大明国力开始急剧下降。土木堡之变前,大明朝对于草原部落,一直是处于优势。可是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朝对于草原的策略,开始越来越保守,主要是以防守为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土木堡之变对于朝廷的打击太大。朝廷整体的战略是防御,加上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持,那些武将又能奈何。

  杨镇也是如此。

  作为辽西将门世家,杨镇从小就在军队当中,应该说杨镇就是在军营长大的。看着自己的父兄族人,为了镇守辽西走廊死伤无数。杨镇从小也有平定草原的梦想。但梦想永远只是梦想,现在的辽东情况,要不是朵颜三卫这些年防备西边,辽西走廊这里又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这就是现状。

  对于辽东军队来说,防御才是第一位的。至于进攻草原部落,想都不敢想。

  “杨总兵,想要打造万人精锐骑兵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钱。”

  杨镇没有任何犹豫。

  道:“辽东开马市之后,辽东就不缺马。每年都有大量的马,通过马市流入辽东。但辽东不缺马,那是指辽东商人不缺马。辽东部队还是非常缺马,因为辽东卫所买不起这些马,也养不起这些马。因此辽东马市流入的那些马,很少留在辽东卫所的,基本上都卖了出去。不仅仅是朝廷,还有很多私人也购买了马。有马,但缺钱,这是辽东军队现在的情况。想要训练万人精锐骑兵,最起码要购买一万五到两万匹马。购买这么多马,以及后续养这么多马,就是一大笔开支。辽东军队现在的军费,是养不起这么多马的。”

  买马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养马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辽东军队哪里有钱。

  辽东又不是宣府和大同。

  “人呢?”

  “辽东最不缺的就是人。虽然辽东卫所情况不是很好,但辽东新迁移那么多人口,那都是很好的兵源。虽然在中原地带大家不是很积极参军,但对于目前辽东的那些人来说,参军并不是一个很坏的选择。那些以前是流民、贱民的,地位比军户低,生活比军户差。对于参军他们并不排斥。特别是那些流民,以青壮年为主,选择一两万人参军轻而易举。”

  “嗯。”

  生活都是对比出来的。

  所谓好男不当兵,那都是因为军户地位太低。

  那些读书人家族不用说,就是普通的民户,都不愿意去当兵。因为在他们看来去当兵是堕落。可是在辽东的这些人不一样。他们不是流民出身,就是贱民出身。

  他们哪里有资格嫌弃当兵的。

  他们之前的社会地位还不如军户。特别是流民,经过了几年的“优胜劣汰”之后,能够活下来的,大半都是青壮年。因此挑选当兵的,并不是什么难事。

  “杨总兵的意思是,只要有钱,你就能够练出万人骑兵。”

  “是。”

  “我要是有办法拿出钱呢?”

  “那卑职一定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扫除那些一支骚扰边境的中小部落,还边境一个安稳。也可以震慑朵颜三卫,让他们不敢窥视辽东。”

  杨镇立马拍胸脯保证。

  杨镇是真的不怕那些中小部落。大明朝和草原部落之间的整体实力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大明朝国土面积大、人口多、经济规模强,只要下定决心训练几支强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中原王朝训练部队,那都是一万两万,五万十万来数的。

  这就是整体国力的优势。

  一旦辽东军队掌握一支万人骑兵精锐部队,那么周围那些中小部落哪一个都不是对手。因为那些中小部落,一个部落人口都没有万人。但大明朝可以直接训练出万人骑兵部队。

  这一点杨镇是有自信的。

  不过杨镇有自信可以训练一支精锐骑兵,但杨镇现在的情况其实是糊涂的。

  盛应期一直在说训练骑兵的问题,难道盛应期真的要打造骑兵部队。可是现在的辽东哪里有钱,打造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不要说是训练精锐骑兵,就是想要训练精锐步兵部队经费都是不足的。目前辽东筑城工作基本上已经结束,朝廷也不可能继续拨款。

  但看盛应期的情况,杨镇还是抱有期待。

  如果盛应期真的有办法弄出钱呢?

  毕竟盛应期是正二品大官,在朝廷必然是有关系的。作为一个武官,谁没有纵横沙场的想法。若是自己手中有精锐骑兵,杨镇也非常愿意驰骋草原。

  杨镇很是期待的看着盛应期。

  盛应期犹豫了一下,道:“杨总兵,朝廷未来几年要有大动作,具体是什么大动作,却不好跟你说。所以朝廷大部分的物资都是要准备这个事情,不可能跟前几年一样给辽东那么多钱。也就是说朝廷不可能拿出太多的钱,支持辽东组建军队。”

  杨镇听到盛应期的话之后,立马变得很失望。

  甚至心中好笑。

  自己怎么会对盛应期抱有期待。

  一万骑兵,那需要花费多少钱。现在辽东情况比较安稳,周围也没有强大的对手,只有一些小部落的侵袭。那些小部落,只是为了抢劫,不会真的威胁辽东的安全。所以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最大的危险是来自于鞑靼右翼。这样的情况之下,朝廷当然是更重视蓟州、宣府、大同、榆林这些军事重镇。而不是辽东。

  辽东没钱,那么其他一切都是假的。没钱你训练什么军队。

  刚刚燃气的一股豪气,很快就被浇灭了。

  盛应期看到杨镇的表情变化,心中有些高兴。只要杨镇有野心就好,想要建功立业就好。盛应期最怕的是,杨镇没有欲望。无欲无求是最可怕的事情。现在的情况就很好,因此盛应期继续道:“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

  “盛总制,什么办法?”

  杨镇突然有些着急。

  实在是一想到能够带着上万骑兵驰骋草原,立下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功绩,就会让他热血沸腾。以前是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根本不可能。

  但是被盛应期拨弄之后,心里不自觉的开始痒痒。

  被盛应期完全掌握主动。

  “朝廷不可能给太多的军饷,我也最多可以申请一些军饷。但离训练精锐骑兵需要的军饷差了不少。既然无法依靠朝廷,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

  “盛总制,卑职不是很明白。”

  杨镇疑惑。

  辽东以前是不毛之地,本来就是比较穷的地方。

  随着这几年开马市,发展海运,让辽东开始发展起来,手中也开始有钱。但辽东基础太差,目前在全国来说,依旧是属于穷困的地方。最近几年挣得那点钱,安置新迁移的人口,都不够花,哪里能够支持军队。盛应期是蓟辽总督,自己是辽东总兵,他们两个人能有什么办法。

  “改革卫所。”

  杨镇没说话,而是看着盛应期。

  卫所改革,不是什么新鲜事情。这些年呼吁卫所改革的声音此起彼伏,杨镇也是听说过。甚至知道目前有些省份是进行卫所改革的。

  但如何进行卫所改革,并没有一个明确答案。

  朝廷也没有颁布命令。

  都是地方总督、巡抚他们私自进行的。

  辽东卫所改革,怎么改革,杨镇并不清楚。再说杨镇也不明白,卫所怎么改革,才能够支持辽东训练精锐骑兵。杨镇是武将,虽然李承勋说杨镇不是普通的武将,考虑的很全面。但杨镇考虑的都是军事方面的问题,如何制定防御战略,研究对手的情报等等。

  对于卫所改革,实在是一脸懵。

  盛应期道:“以前几百万军队,朝廷能够轻易养活,是靠着卫所屯田的支持。但杨总兵也应该知道,这些年卫所情况越来越不好。军户逃亡急剧上升,屯田侵吞情况严重。结果卫所无法供应足够优秀的兵源,也无法给军队提供所需要的军饷,才导致朝廷养活军队越来越困难。杨总兵,我说的是不是正确的?”

  “是有这个原因。”

  杨镇点头。

  盛应期说话太真诚,和杨镇以往见到过的文官完全不一样。

  结果让杨镇都不好意思回避问题。

  盛应期继续道:“所以必须要让屯田继续发挥作用,支持军队发展。想要如此,现在的卫所、屯田都要进行改革。只有改革卫所,改革屯田,才能够有足够的钱,打造精锐军队。”

  杨镇犹豫。

  想了一会道:“盛总制,你要怎么改革卫所,改革屯田。”

  水至清则无鱼。

  杨镇家族被誉为是“辽东杨家将”,出来了很多为国捐躯的人。可以说是大明朝的忠烈之家。但这并不代表说,辽西杨家他们在卫所就没有特殊利益,他们就没有侵吞卫所屯田。

  杨家到杨镇,已经是世袭五代大宁前屯卫指挥使。

  在大宁前屯卫,杨家就是天。杨家占了不少大宁前屯卫的屯田,这些杨镇都知道。现在盛应期要改革卫所,改革屯田,重新给军队提供军饷,肯定是影响杨家利益。

  “杨总兵,你看看这个。”

  盛应期把史道的屯田改革方案,交给杨镇看看。

  杨镇接过来仔细读了读。

  史道写的很明白,所有改革步骤都列好了。再加上杨镇就是出自卫所,因此史道的想法,一下就明白了。杨镇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事情。

  但杨镇明白了一点。

  那就是史道这个土地司司长,之前放出的消息都是真的。他是真的要把卫所屯田转化为官田,然后把这些屯田重新转租给军户。甚至按照史道的这个改革方案,辽东很多卫所是名存实亡,甚至那些军户不再是军户,跟普通民户没什么两样。

  史道,史道。

  杨镇对于史道当然也有了解。

  应该说辽东的主要官员,他们都要了解。史道这个人是“搅屎棍”,这是很多人的评价。可是这样的“搅屎棍”,官位一直在提高,就是朝廷的一个态度。

  杨镇放下了手中的屯田改革计划书。

  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一边是要功成名就,一边则是家族经济利益。

  杨镇有些拿捏不定。

  盛应期道:“卫所改革,屯田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杨总兵,你应该也知道,现在好几个省份都在进行卫所改革,屯田改革。你想想卫所制是朝廷军制的基础,若是没有皇上的认可,他们岂敢在地方进行卫所改革和屯田改革。王琼在浙江和福建,甚至是接连取消了好几个卫所,然后把他们的屯田都转为官田,可是朝廷也没有说什么。朝廷没有反对,就是最大的态度。皇上只是担心全国一起推动卫所改革,会动摇国本,所以才在一些省份推行。先看看效果,然后慢慢的推广到全国。我们辽东也是脱不开的。早改,晚改,都是要改的。若是早改,皇上还记住了带头做出贡献的杨家。”

  盛应期慢慢的诱惑杨镇。

  看着杨镇变化的脸色,继续道:“再说,晚改我们什么好处都拿不到。若早改,我们不仅可以让皇上记住我们,还可以跟皇上提出一些要求。屯田改革之后的税收,本来应该是朝廷户部全权处理。但我们可以跟皇上提出要求,我们用屯田改革之后的税收,打造一支精锐骑兵。两三年之后,辽东就拥有一支可以在草原驰骋的精锐部队。杨总兵,你想想。早改,皇上知道杨家是大大的重臣,会认定杨家是功臣之家。因为杨家为全国卫所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功臣之家和大明朝可以荣辱与共。而且我们还能够打造出一支精锐骑兵,横扫周围不听话的中小部落。”

  “盛总制的意思是?”

  “我希望杨总兵能够支持,且帮助说服辽西卫所的那些世袭武官家族。大家完成卫所改革,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好事情。若是卫所改革最后弄成两败俱伤的事情,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杨总兵,你应该知道史道这个人。史道当年可是连杨阁老都不怕,在廷议上怼的杨阁老都无法下台的人物。到了浙江,不顾那么多人的弹劾,毅然丈量土地,不惜得罪当地士绅,得罪当地读书人的官员。他要做的事情,除了皇上的圣旨,没有人可以阻止。你要是让他清查屯田,那么整个辽东卫所都会是鸡飞狗跳,不知道多少人要丢掉世袭武职,多少人要进入监狱,甚至会有很多人吃饭的家伙都会搬家。这不是我危言耸听,史道就是这样的官员。”

  史道和盛应期。

  史道用盛应期来威胁杨锐,而盛应期则是用史道来威胁杨镇。

  恩威并重。

  讲明了好处,同时也威胁杨镇。

  杨镇叹口气。

  一时之间杨镇的确是不好决定,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因此想了想道:“盛总制,事关重大,卑职需要想一想。”

  “应该如此。杨总兵,我来到辽东,是为了做一番事业的。今天见到杨总兵,我就知道杨总兵胸有丘壑,是朝廷难得的一员良将。我希望杨总兵能够跟我一起在辽东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