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盛应期谈完第二天,朱厚熜立马就召开了廷议。
既然决定了,朱厚熜就不会磨磨蹭蹭。
尽快的把事情定下来。
也可以结束朝廷现在的纷乱,稳定朝廷官员的情绪。
廷议刚刚开始没有多久,朱厚熜就开始讨论辽东的问题。因为蓟辽总督李承勋、辽东左布政使蒋瑶、辽东右布政使周金、辽东按察使周宣几个人联合上报。一个是谈辽东现在的人口、耕地这方面的情况,一个是谈辽东筑城的情况。
辽东开省到今年四年时间,不说辽东自己花的钱,光是朝廷给辽东的拨款就超过白银三百万两。一个小小的辽东,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之内要了朝廷三百万两,这可不是小数目。
就是目前和鞑靼右翼直接对抗的宣府、大同、榆林几个重镇,四年之内朝廷的拨款加起来也不到二百万两。而辽东这边,这几年其实没有什么军事行动,但却要了朝廷三百多万两。
而且朝廷的拨款不仅仅是这些白银。
还有大量的粮食。
靠着海运,朝廷在四年之内给辽东运输了七百多万石粮食。如果把这些粮食都加上,这三年多的时间当中,朝廷给辽东的拨款,折算成银子超过千万两。而且辽东自己也有收入,自己也有粮食,都算上辽东这四年之内花了1300万两上下。这么强有力的支持之下,辽东发展完全是一日千里。
首先就是辽东人口的增加。
蒋瑶在辽东大力吸引那些流民,还有那些贱民,让他们在辽东落户。
辽东一家就安置了近一百万流民。朝廷为了支持辽东移民,甚至动用了大量的船只,给辽东运输流民。
还有贱民。
大明朝的贱民数量真的不少。
具体有多少,朝廷自己也不清楚。不过辽东目前光是安置的各种贱民,人数就超过了百万人口。辽东目前安置最多的,就是流民和贱民,加起来超过两百万人口。
还有就是一些有点小钱的家族,有些也选择来到辽东。他们看中的是辽东未来的发展,主要是看重家族在辽东的发展。包括一些商人家族,也选择在辽东落户。
他们其实是为了科举考试。
辽东马上就要独立科举。所有人都知道,辽东苦寒之地,经济落后,人口不多,教育不兴,科举成绩也一般。辽东之前一直是受山东管辖,辽东读书人在辽东最多拿到秀才功名。想要继续往下考科举,只能是去山东参加乡试。
和山东学子一起考举人,辽东读书人成绩不是很好。辽东的教育差了山东一大截,和科举大省相比那真是惨不忍睹。因此辽东举人去京城考会试,能够中进士的,那更是非常罕见,比率低的可怜。甚至好几届的会试当中,都看不到几个辽东读书人。这就是辽东教育的现状。不过辽东开省之后,辽东就可以独立科举,也就是说辽东可以独立乡试。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高考移民,那可不会几百年后才有的现象。其实中国早就有这样的事情,这会叫科举移民。中国的一些科举大省,如南直隶、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才子太多,考上举人都是非常困难的。举人可不是小事情,那可是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特别是这两年朝廷增加举人做官的数量。
相比起以前,举人做官名额增加了好几倍。朝廷有意识的开始让举人当小官,如地方设立的都察院,还有地方教谕,都需要大量的举人。
因此一些科举大省的家族,还有一些在本地没有科举资格的商人家族,都愿意来到辽东落户。想要参与辽东科举,让自家改换门第。
流民、贱民,还有看好辽东未来的小家族、商人家族移民辽东,结果辽东开省四年之内,辽东人口增加了240万人以上。目前整个辽东人口,包括辽西走廊,大约有350万人左右。
其中汉民占据300万,剩下50万是各族人口。
包括朵颜三卫下属的小部落投靠朝廷,安置在辽南地区的。还有女真族依附朝廷的,有朝鲜半岛移居辽东生活的人口。辽东开始控制沈阳、铁岭、开原一带之后,内附的草原部落持续的增加。
人口的增加,让辽东开荒面积也跟着增加。
按照报告,辽东目前的官田、民田数量超过了八万顷地。若是加上辽东那些卫所屯田,那么辽东目前的耕地面积在十四万顷以上。
而且按照现在的发展情况,开荒速度加快,辽东耕地面积几年之内能够达到二十万顷。
耕地的增加,绝对是辽东一个很大的成绩。
而且辽东地区已经开始种植玉米,若产量可以,对于辽东本身的发展是有巨大的好处的。
除了人口、耕地之外,辽东港口也开始变得繁荣。草原部落的货物,大量的中药材,都是通过港口运输到天津、登州等地。同时关内的物资,以前都是走辽西走廊,但现在有大量的物资是走海运,让港口非常繁荣。盖州、金州,也就是大连和营口一带人口迅速增加。
加上辽河套地区筑城,李承勋他们的成绩真的很大。
“好,好。李承勋做得好,蒋瑶做得好,周金做得好。”
朱厚熜看着他们的报告是大声叫好。
干的太好。
廷议的这些大臣,也都是附和朱厚熜。同时心中开始羡慕李承勋。
李承勋这是要大用了。
李承勋今年五十四岁,但资历非常深厚。早在明武宗时期,李承勋就因为跟着陈金平定赣州叛乱而朝野闻名。当时陈金汇报朝廷的时候,叛乱第一功就是写了李承勋。因为李承勋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于既倒。当时赣州叛军击溃了朝廷军队,前线部队完全溃败。消息传来整个江西北部开始动荡,连南直隶都慌乱。
此时的李承勋就是南昌知府,正好在赣州叛军前面。李承勋作为一名文官,丝毫没有胆怯。反而是单枪匹马来到前线溃兵部队,竟然是短时间之内稳定了被叛军击溃的溃兵,让他们重整旗鼓稳住阵线。接着单刀赴会,和叛军当中一些人见面,策反了这些人。最后内外夹击,击溃了叛军,稳定的江西北部。
正因为如此,陈金才会认为李承勋是平叛第一功。
也因为这个功劳,李承勋从南昌知府开始急速升官。短短几年之内,就是浙江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之职出任辽东巡抚。
明武宗末期,就已经是品级很高,资历很深。
而且李承勋是陈金一手提拔的,蒋冕是陈金的女婿,所以李承勋和蒋冕的关系就更好。朱厚熜登基之后,本来是要让李承勋入京,担任六部某个侍郎。不过杨一清认为李承勋适合继续坐镇辽东,因此提拔李承勋为蓟辽总督。
看看李承勋这个资历。
现在李承勋又有了如此的功劳,提拔就在眼前。
王瓒站在一旁却是紧皱眉头。
李承勋虽然算不上是过江猛龙,但也绝对不是小人物。在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这个位置上快十年时间,而且功劳甚大,完全可以直接提拔为正二品京官。皇帝如果重新,甚至可以直接成为六部尚书的存在。这样的人物,一旦入京,并不是一个好事情。
可是看皇上在廷议当中,如此大张旗鼓的赞扬李承勋,这是一定要让李承勋入京?
还有蒋瑶和周金。
他们也是功劳很大。
可是他们当中,蒋瑶是杨廷和欣赏的官员,也是杨廷和在的时候推荐当辽东左布政使的。至于周金,那是杨一清的“挚友”,和杨一清关系很好。也因为杨一清,才能够成为辽东右布政使的。
难道他们都要提拔?
辽东现在如此功劳,皇帝要赏赐,却没有王瓒什么事情。因为当初辽东开省的时候,还是杨廷和主政的时候。王瓒还没有来得及在辽东安排自己人。
“费卿,李承勋如此成绩,该怎么奖励?”
“皇上,一时之间朝廷并没有适合李副都御史的位置。因此臣认为可以让李副都御史回京,先给皇上汇报工作。等廷推内阁阁臣结束之后,臣相信会有合适的位置留给李副都御史。”
费宏开口。
最近王瓒他们野心膨胀,带给费宏的压力也很大。
费宏虽然已经是自立门户,但他和蒋冕他们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费宏不希望蒋冕他们彻底落败,被人扫地出门,灰溜溜的离开朝廷。一旦这样王瓒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了。
因为王瓒看上的是自己这个内阁首辅的位置。
现在李承勋这样有资历、有能力、有功绩的官员要入京,对于蒋冕他们是一个好事情。可以稳住他们现在岌岌可危的情况。再说费宏以前是杨廷和的左膀右臂,因此和李承勋关系也不错。
也是支持李承勋入京。
听到费宏的话,朱厚熜连连点头,道:“有道理。那就让李承勋进京,朕要当面和他谈谈,问问他关于辽东具体的情况。蒋瑶呢?”
都要升官。
毕竟辽东真的做出了大事情。
姚镆上前一步道:“皇上,臣有一言。”
“你说。”
“税务总司成立,事情千头万绪,但很多位置空缺,缺乏得力官员,影响税务总司的发展。臣请皇上让蒋布政使来税务总司。”
“你要蒋瑶去税务总司?”
“是。”
朱厚熜思考。
税务总司是成立了,但有一大堆的问题需要解决。
税务总司需要从六部争夺税收的权力,还要从地方争夺税收权力。这可不是小事情,任何一个部门都不愿意对于权力拱手相让。就算是有皇帝的命令也是一样,他们会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维护自己的权力。姚镆最近为了这个事情忙的脚不沾地,头发都白了很多。工作进展非常缓慢,实在是因为姚镆手中缺乏人才。
现在蒋瑶要升官,姚镆就看上了蒋瑶。
蒋瑶此人有能力,而且脾气耿直,是目前姚镆最需要的大将人选。再说两个人虽然不能说私交很好,但关系也不差。蒋瑶是杨廷和看好的官员,姚镆是费宏的大将,因此两个人以前是有来往的。姚镆深知蒋瑶的能力,蒋瑶的操守。再说税务总司可是正二品的单位,虽然目前无法和六部平起平坐,但一旦完善之后权力就不会比六部差。
蒋瑶从辽东左布政使成为税务总司副总司长,是真正的升官。
“蒋瑶可以作为税务总司副总司长的候选人。不过虽然朕也觉得蒋瑶非常合适,但税务总司的副总司长是正三品,还是需要廷推的。是不是?”
“皇上所言甚是。”
姚镆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心中是很高兴的。
因为朱厚熜虽然没有直接说,但意思很明显。皇帝是赞成蒋瑶去税务总司的。皇帝都这么说了,廷推的结果还能有什么变化。只是一个正三品的官职,大臣也不会为了这个位置,违逆皇帝的意思。
也就是说,朱厚熜是答应了姚镆的要求。
“皇上,若要让李总制(李承勋)和蒋布政使(蒋冕)入京,那么臣认为周布政使(周金)应该留在辽东,延续辽东政策。”
费宏再次开口。
费宏是官场老狐狸,已经闻到了一些不同的味道。皇上这么大张旗鼓的在廷议上讨论辽东的事情,让李承勋他们入京,让蒋瑶入京,很容易让费宏想到目前的朝局。
朱厚熜点头。
道:“可以迁周金为辽东左布政使,迁周宣为辽东右布政使。内阁和吏部讨论一下,辽东按察使的人选。”
“臣遵旨。”
“辽东筑城虽然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没有完全完成目标。李承勋入京,还是需要有人去接替这个工作。你们看谁比较适合总制蓟辽军务。”
很多大臣都没有准备。
这算是比较突然的袭击。以前这种人事问题,特别是地方督抚的位置,那都是提前有消息。这样大家可以提前做准备,拿出最有利于自己一方的人选。可是现在这么突然,很多人一时之间找不到人选。
“皇上,若皇上不嫌臣粗鄙无能,臣愿意去辽东。”【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