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208 施政湖广
  陈九畴的问题,让朝廷分为好几个派系。

  如何处理陈九畴,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出判断。当然也有一些人只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像是新上任的刑部尚书胡世宁。

  陈九畴的问题和胡世宁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但胡世宁还是愿意为陈九畴说话。

  当然胡世宁也因此得罪了王瓒、王宪他们。

  除了如何处理陈九畴之外,甘肃开市,还是不开市,几个重臣也是争论比较厉害。应该说这个时候,开市还是不开市,也掺杂了各自的利益。如果开市正确,那么陈九畴是有功劳的。若是认为陈九畴不开市是错误的,那么陈九畴很有可能罪加一等。这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们竭力表示,一定不能开市。

  但汪鋐则认为应该开市。

  朝廷财政这两年虽然好了很多,但大明朝边关问题积重难返,需要一个一个解决。现在的大明朝没有能力在两边开战,没有能力到处和人打仗。

  为了这个吵得是沸沸扬扬。

  而此时张璁已经是来到了湖广,来到了武昌府。开始和湖广地方官员见面。

  张璁巡抚湖广,湖广很多地方官员是不服气的。

  因为他们都是入仕很多人,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事情,才能够成为一方大员。可是张璁入仕不过五年时间,靠着皇帝和朝廷一些重臣的器重,就成为了湖广巡抚。连正二品的湖广布政使,都要听张璁的话。

  怎么看都不公平。

  但张璁并不在意。

  张璁要在湖广大干一番事业。

  随着张璁来到湖广,新成立的土地部,开始在湖广设立土地司。原山西提学副使唐龙,担任了湖广土地司司长,从三品的官职。

  成立土地司之后,唐龙要在湖广十五个府、两个直隶州,以及十四个府以下的散州,一百零八个县当中都要成立土地司下属的机构。

  还是那句话。

  朝廷要严格控制地方,就必然要增加各种机构,增加行政人员。只有这样,朝廷才能够从地方士绅手中抢夺权力。地方权力,朝廷不掌握,就会掌握在地方士绅手中。可是同样行政人员的增加,会导致朝廷行政成本增加。毕竟朝廷需要养活的工作人员增加,朝廷薪水支出也在增加。这就是行政成本。

  为了减轻朝廷开支压力,此次土地司的成立,会大量的从地方官府手中分走官员。以前负责土地问题的官员,会大量的补充到土地司当中。

  然后是准备启用一些举人出身的官员。

  因为往下一些官职,品级比较低,而且要做事情。一些进士出身的官员,并不是很愿意任职。所以只能是从那些举人当中,选择一批愿意干事情的官员。

  唐龙是一个能够在复杂环境当中工作的官员。

  来到湖广之后,迅速投入了工作当中。他的任务就是在嘉靖五年年末之前,在湖广完成土地司的架构。为土地司下一步动作做准备。

  这才是开始。

  张璁为了减少自己在湖广改革的压力,对于朝廷新部门是敞开胸怀欢迎。让这些新的机构,分摊一下改革的压力。

  都察院改革,第一批成立省都察院的,一个是浙江,一个是河南。第三个就是湖广,张璁来湖广之前,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高友玑见面,两个人聊得还是很开心。

  张璁能力出色。

  别看入仕才五年时间,可是张璁多年游学,在读书人当中名气不算太小。加上张璁博学多闻,而且改革思路,和高友玑非常合拍。特别是对于宗藩的想法,两个人高度一致。两个人都认为大明朝宗藩问题很严重,必须要进行限制和改革。

  有了政治上的共识之后,下面的谈话就顺利很多。张璁跟高友玑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张璁要求高友玑给湖广都察院,派遣一个厉害的都御史,可以帮助张璁监督宗藩、监督湖广官员。

  高友玑痛快的答应了张璁的要求。

  高友玑给朱厚熜推荐的湖广都察院都御史的人选是范鏓。

  范鏓此人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他有一个祖先名留青史,有一个后人遗臭万年。他的祖先就是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宋朝名相范仲淹。而他的后人,就是皇太极重要谋士范文程,被后世很多人痛骂的“汉奸”。不过不管是范仲淹,还是范文程,光是从能力来说,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范鏓就是这样的家族培养出来的官员。

  名气虽然比不上范仲淹、范文程,但绝对是一个硬骨头,而且能力也很出色。

  范鏓此人正德十二年(1917年)进士,到现在入仕不过九年时间。

  但升官速度还是很快的。

  中进士之后,先是担任工部主事,很快迁员外郎。正德十六年,入仕四年之后迁为户部郎中。四年之内就升到了正五品郎中,升官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嘉靖初年去山东担任知府,正好碰上了华北灾情。朝廷还没有赈灾的时候,他已经是开仓赈灾,而且做的非常好,不仅让治下百姓活命。甚至还让周围府县百姓都得到了安置。总共安置了十几万人,轰动北直隶、山东等地。在当时灾情当中,是表现最耀眼的地方官员。

  因此本来是要迁两淮盐运使,负责两淮盐政的。他自己都做好了准备,甚至给朝廷写了盐政弊端。但还没有赴任,就被任命为湖广都察院都御史。

  范鏓在官场上名气不小。

  大礼仪之争的时候,他正是户部郎中。可是指名道姓的指责朱厚熜这个皇帝在破坏礼制。当时反对大礼仪之争的官员不少,可是指名道姓说朱厚熜这个皇帝的,倒是没有太多,范鏓就是其中之一。范鏓派到山东担任知府,也有这个原因。

  看起来从正五品郎中成为了正四品知府,是品级提升了,但其实是从京城贬了出去。都不需要朱厚熜这个皇帝发话,大礼仪之争胜利之后,袁宗皋、王瓒、王宪这些大礼仪之争的功臣,他们会把范鏓这些人贬出去。

  这可是得罪了皇帝的官员。这样贬到了地方当官的官员,还会被朝廷重臣压制,很长时间之内是无法升官的。也就是说,按照常理范鏓在知府位置上估计要干十几年都不能升官。只是他在地方干的太好,政绩太耀眼,所以朱厚熜这个皇帝都不计较以前的事情。反而是很欣赏范鏓的能力。所以开始才要任命他为两淮盐运使。

  但被高友玑截胡了。

  范鏓虽然不是都察院的人,但高友玑看上了。朱厚熜也不会反对。

  湖广都察院的成立,是张璁下一步吏治的重要举措。

  这还不够。

  张璁要把湖广作为试验省份的意图是很明显的。成立了湖广土地司、湖广都察院之后,张璁又和国子监合作。国子监怎么管理全国教育,国子监自己也在摸索当中。

  杨慎也没有经验。

  这个时候张璁找到了杨慎,和国子监合作。接着得到了皇帝的批准,开始在湖广设立学政之职。这个湖广学政,直接接受国子监的领导。

  以前地方管理教育的,有提学副使,也可以叫提学御史,提学道等等名字。不过都是隶属于按察使司,只是按察使司的属官。

  但和国子监合作之后,成立了湖广学政。

  从按察使司独立出来。

  这些新机构的成立,吸引了湖广实力派的目光。反而是张璁这个新来的巡抚,少了关注度。这也是张璁想要的结果。因为这些新成立的机构,都在完善机构,以及扩充实力。甚至开始做一份接下来的计划。

  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影响湖广所有人的利益。

  因此大家都关注这个事情。

  张璁来到湖广之后,第一时间并没有做什么事情,而是开始到处转转,看看湖广的情况。很多事情只有亲自看到,张璁才能够制定计划。就这么转悠,张璁就花了快三个月时间。

  “张中丞(张璁),湖广情况非常复杂。是全国宗藩最多的省,又有大量的土司,这里的百姓来源更是复杂。如此地方不应该是宽仁治国,以收民心吗?”

  湖广按察使杨守礼和张璁说话。

  因为张璁转了湖广一圈之后,第一个见面的就是湖广按察使杨守礼。杨守礼是山西人,正德六年(1511年)的进士,担任过户部主事。后来调到湖广担任湖广按察佥事。

  在这个位置上,他表现非常好。

  特别是面对当时横行荆州一带的贼寇,他使计抓住了贼寇魁首,灭了这股在朝廷都挂号的贼寇,名气大增。之后他接连灭了不少在湖广横行一时的贼寇。

  靠着这个功劳,杨守礼先是成为了按察副使,接着升官为湖广按察使。

  杨守礼现在还是很年轻的,不过四十二岁。

  张璁和杨守礼见面之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在湖广进行“严打”。为了完成“严打”,张璁跟皇帝要的两个人,也都是安排到了按察使司。朱纨被朝廷任命为正四品的湖广按察副使,徐阶被任命为正五品的湖广按察佥事。

  但张璁想要“严打”,杨守礼却直接质疑张璁。

  杨守礼心中的确是有一些不满。自己入仕十五年时间,在地方努力那么多年。甚至在湖广抓了多少盗贼,平定了多少土匪,才能够升官为正三品的地方按察使。

  可是张璁呢?

  七次会试落第,入仕五年竟然就能够巡抚湖广,自己还要听他的命令。心里怎么可能舒服。

  张璁笑着道:“汉昭烈帝入益州,武侯治理益州施以重典。蜀郡太守法正质疑,言道:‘高祖入关中,除秦国之苛法,约法三章,宽禁省刑。关中之老百姓,无不感念高祖恩德。今武力据益州,未能垂恩德于地方,反强加压制地方,如何取信于地方。望公能刑少禁缓,以争地方士人之心。’。武侯回道:‘先生知其一,不知其二。秦以暴政虐民,民不得不反。高祖约法三章,乃针对此弊病,随采取宽刑弛禁。然益州情况则不大相同,刘璋暗弱,地方豪强做大,以致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地方豪强专横跋扈,为所欲为,君臣之道,破坏殆尽。地方豪强专横,刘璋未能治理,却给予高位,予以安抚。刘璋顺从地方豪强,施以恩惠,地方豪强却无感恩,反而轻慢无礼。这才是益州最大弊病。如今我们威之以法,地方豪强才能知晓何为恩德;限制爵位,爵加之后,才能感受爵位的尊荣;刑法和恩赐相辅而行,上下程序正常,政治才能清明。’”

  张璁讲了当年诸葛亮治理益州的事情。

  其实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

  能够中进士的,应该说只要是能够中举人的,关于诸葛亮的事迹,都是了如指掌。张璁继续道:“如今湖广之情形,和武侯治理益州之时的益州情形颇为相似。宗藩在地方无人节制,土司管辖之地成为国中之国。且因历史原因,湖广大半人口都是来自其他地区的移民,在漫长的迁移过程当中,他们更重视宗族。宗法高于国法,宗族威严高于官府威严。还有千里湖广,各种贼寇横行,目无王法,不把官府放在眼里。这些人都视大明律为无物,都轻视朝廷存在。不仅不懂朝廷法度,对于朝廷恩赐理所应当。此正是地方宽松之原因,也是湖广最大弊端。因此想要治理湖广,首先必须要威之以法,让所有人明白大明律的威严。只有树立朝廷威严,官府命令才能够贯彻下去。”

  杨守礼忍不住看了侃侃而谈的张璁。

  杨守礼在湖广多年,对于湖广的情况比谁都熟悉。他只是不服气张璁这样骤然处于高位的人。可是随着张璁对于湖广的分析,杨守礼心中还是很赞成张璁的说法的。

  也是比较佩服。

  张璁来湖广不过三个月时间,就已经如此敏锐的抓到了主要矛盾。

  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湖广的确是如此。

  宗藩、土司,乃至于当地的百姓,都对于朝廷法度没有畏惧。对于宗藩来说,“大明律”根本不在意。土司更是一方土霸王,完全不懂“大明律”。而当地百姓,多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而来,光是从江西迁移来的移民就占据湖广人口的两三成之多。对于他们来说,宗法最重要。国法是比不了宗法的。

  官府威严在湖广,真的是降到了最低点。

  湖广的发展有限,湖广在大明朝存在感低,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张璁就是要改变这个情况。

  “张中丞,那你的意思是,应该从哪里开始?”

  “杨按察使,你在湖广多年。你认为湖广最不把‘大明律’放在眼里的是谁?甚至在明面上随意践踏‘大明律’的是谁?谁最怠慢‘大明律’,那么就从谁开始。”

  “张中丞,你应该知道。不管是你,还是我们按察使司,都没有权力对宗藩做什么。”

  杨守礼一下就明白张璁的意思。

  谁最不“大明律”放在眼里,谁随意的践踏“大明律”,当然是湖广的这些宗藩。对于这些宗藩来说,只要不是牵涉造反这样的罪名,那么朝廷对他们基本上都是睁一眼闭一眼。

  一些触犯法律的事情,普通人做了是罪名,但对于宗藩来说算不上是什么罪名。

  土司虽然不懂“大明律”,但心里还是畏惧朝廷,不会明面上跟朝廷对着干。那些百姓心中虽然宗法大于国法,但让他们真的和官府发生冲突,他们还没有那样的胆量。只有宗藩是真的不把“大明律”放在眼里。

  可是宗藩的事情太敏感,地方巡抚不用说,就是按察使司也没有权力管。宗藩真的犯法,乃至于天怒人怨,按察使司同样管不了,更不用说派人抓他们。顶多就是上奏弹劾宗藩,让朝廷,让皇帝决定。

  张璁笑笑。

  道:“杨按察使,宗藩有问题,就交给刚刚成立的河南都察院。他们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盯着这些宗藩。至于我们既然动不了宗藩,难道还动不了宗藩家奴?动不了宗藩姻亲?我们抓不了宗藩,难道还抓不了宗藩姻亲和家奴?相比起宗藩来说,抓这些人总该是按察使司应该做的。”

  杨守礼是能臣,看看他抓捕那些湖广盗匪就知道。

  那些横行湖广多个地方的盗匪,哪一个不是狡猾如狐狸。多少地方官府想方设法都没能够抓住。可是杨守礼出手,很快就清理了大量的盗匪。

  这就是能力。

  但是让他直接和宗藩对上,他还是犹豫的。

  杨守礼不像是张璁这样。张璁是榜眼出身,入仕之后就进入了翰林院,成为了皇帝的近臣。后来更是成为皇帝的宠臣,王瓒、王宪这些皇帝提拔的官员也都把张璁当成是自己一派的,而彭泽是因为政治理念的相近,所以非常器重张璁。因此张璁就像是做了火箭一样升官。

  他有后台,可以不害怕。

  但杨守礼只是普通官员。在地方上当官,靠的就是硬邦邦的政绩。在朝廷当中,并没有什么后台。杨守礼想要的是,靠着自己的政绩,让朝廷某个重臣看上自己的能力。

  仅此而已。

  所以还是有很多顾虑的。

  张璁就算办砸了一件事情,还有下一次机会。可是杨守礼他们,一旦办砸了一件事情,或者是得罪了一些大势力,那么就再也没有下一次机会。

  “杨按察使,湖广是朝廷试验省份,朝廷都在关注湖广的情况。皇上也在关注湖广。皇上最欣赏的就是那些有魄力、有能力的官员。若宗藩那边有任何压力,我一力承担。”

  张璁毕竟只是湖广巡抚。

  而且张璁明白,自己是孤身一人来到了湖广,在湖广完全是从零开始。想要在湖广做一番事业,必须要在湖广本地官员当中,选择一些合作者。有些事情必须要得到这些人的支持。

  而且一个上位者,最大的能力就是充分发挥手底下官员的能力。

  杨守礼就是张璁非常看好的官员。

  有能力,而且对于湖广的情况很熟悉,更重要的是在朝廷没有多少助力。一旦为自己所用,未来自己手中就能够多出一个有能力的干才。

  “张中丞,你真的认为没有问题?”

  “当然。”

  “张中丞,下官实话实说。我在湖广快十年时间,先是担任按察佥事,后来担任按察副使,现在担任按察使。我手中关于宗藩的资料有一叠,你要是真让按察使司出手,你在湖广就很难过一个安稳的年了。”

  杨守礼死死地盯着张璁说话。

  杨守礼对于湖广很熟悉,对于宗藩的情况也是很熟悉。宗藩姻亲、宗藩家奴在湖广犯事,多少卷宗都在按察使司压着。以往的湖广按察使司官员,都不敢处理宗藩的事情,所以这些卷宗都是封存的。

  杨守礼不是那种从外面调过来的按察使。

  而是在湖广官场一步一步升官的,对于这些都非常熟悉。因此只要是杨守礼开始动手,能把湖广闹个天翻地覆。到时候张璁这个湖广巡抚,日子过得就绝对不会安稳。或者说身上的压力可不会小。

  特别是湖广和河南不一样。

  杨守礼也听过河南的事情。桂萼他们清查宗藩土地,闹得河南宗藩很是生气。但他们能做什么,顶多就是不停的在朝廷弹劾。因为河南离京城太近,而且作为中原地带,周围全是朝廷卫所。稍微有风吹草动,朝廷都能够派遣大军解决你。所以一直以来河南的宗藩,虽然数量不少,但一个个都是很老实的。哪一个敢跟朝廷真的龇牙咧嘴。

  真正敢跟朝廷打仗的,那都是离朝廷比较远的。

  山高皇帝远才有这样的胆量。

  宁王如此,安化王也是如此。都是因为远离京城,因此可以慢慢的积蓄力量。而湖广宗藩,虽然比不上宁王、安化王那样,敢于和朝廷直接对峙。但湖广情况复杂,这里什么势力都有,乱哄哄、乱糟糟的。湖广离京城也比较远,因此湖广宗藩和当地一些势力勾结,是比较严重的。

  宗藩自己不敢直接闹事,但在背后鼓动一些势力闹事,却是非常有可能的。

  也就是说张璁真的要这样,湖广很有可能出现大事情。

  “我倒是希望不安稳。”

  张璁冷笑。

  因为湖广情况复杂,特别是宗藩、土地问题很多。因此改革需要威慑力。本来湖广总兵是丰城侯李旻,不过之前调入京城整顿京营。等镇远侯顾仕隆解决了贵州的问题回京之后,镇远侯顾仕隆全权负责整顿京营。当然从职位来说,武定侯郭勋总负责京营,但郭勋只是名义上的。

  朱厚熜重新让丰城侯南下,任命丰城侯李旻镇湖广、贵州总兵官,也就是统一负责湖广、贵州。这是因为历史上贵州是从湖广分出去的,所以才有这样的特殊职务。

  然后任命负责打造京营火器部队的西北名将王效为湖广总兵,任命梁震为湖广副总兵。从京营、顾仕隆带到贵州的部队,各调一部分部队,组成湖广部队。同时也负责训练湖广本地军队。

  打起来才好。

  很多时候朝廷为什么做事情束手束脚,就是因为没有正当理由,你凭什么处理他们。不过如果他们闹事,那就是正当理由。张璁看着依旧有些犹豫的杨守礼道:“杨按察使,皇上对于湖广的期待是,让湖广成为大明朝的粮仓。皇上亲自关注这里,这是我的机会,也是你的机会。”

  杨守礼心中不停的摇摆。

  想了好一会道:“张中丞,按察使司干了。”【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