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207 丝绸之路
  廷议结束。

  朱厚熜留下了内阁阁臣,还有吏部尚书王宪、兵部尚书汪鋐,以及督察院左都御史高友玑、刑部尚书胡世宁,鸿胪寺卿严嵩。

  “你们都看看。”

  这是鸿胪寺卿严嵩上交的,撒马尔罕、土鲁番、天方国使团名单,还有他们的上贡物品清单,以及他们部落领袖给皇帝的上表信。

  等大家看完之后,朱厚熜道:“朕怎么记得嘉靖三年的时候,陈九畴上奏,打退了土鲁番侵犯肃州,打死了土鲁番部首领满速儿和牙木兰。他们怎么还请求通贡?”

  西北部,也就是陕西甘肃那边,接壤不少部落。

  北面是瓦刺部落,虽然没落了,但还是有很多瓦刺部落后裔,大大小小有不少部落。瓦刺部落最为强悍的时候,是制造土木堡之变的时候。之后鞑靼部落崛起,瓦刺部落没落,现在只能是混迹在西北一带。相比起目前威胁大明朝的鞑靼部落来说,瓦刺部落在西北,反而开始和大明朝互通有无,关系大大改善。

  继续往西部就是土鲁番,土鲁番这几年实力一直在增加。

  就像是哈密。

  土鲁番和大明朝为了争夺哈密,双方已经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角逐。彭泽当年在西北的时候,就是和土鲁番争夺哈密。后来土鲁番实力增加,侵吞了哈密,彻底驱逐了大明朝在这里的势力。现在哈密就在土鲁番的控制当中。而大明朝的实力则是后退,目前退到了嘉峪关。

  继续往西,就是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这些年也是战争频频,控制新疆的东察合台汗国的强盛和没落,都直接影响了撒马尔罕的归属。

  至于天方国,则是大明朝对于阿拉伯人的称呼。因为大明朝如此称呼阿拉伯人,所以中国开始翻译“一千零一夜”,取名为“天方夜谭”,其中天方就是天方国这里出来的。

  阿拉伯商人,在宋朝和元朝的时候,是靠着航海大量的来到了中国。那个时候福建泉州,那可是聚集了大量的阿拉伯商人。也正是那个时候,东南亚国家接受了阿拉伯人的影响,出来了大量的穆斯林。

  不过现在的阿拉伯商人,在大海上已经是打不过欧洲人,所以阿拉伯商人开始从陆路联系大明朝。甚至前些年阿拉伯强势的时候,直接影响了新疆一带。结果是新疆一带本来有大量信佛的,可是现在大部分都是信奉伊斯兰教。

  可惜现在的阿拉伯商人,没有以前那么强势。在陆路上,中间有大量的部落,影响阿拉伯商人做生意。因此阿拉伯商人和中国的贸易也越来越少。参与朝贡的次数也变少了。

  不过次数少了,但朝贡贸易是一直在进行的。

  因为相比起大明朝来说,西北边陲的那些部落,是缺乏很多东西的。应该说西北边陲和内蒙古、现在的东北北部一样,都是生存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要是没有大明朝的物资,他们的生活很是困苦。

  就像是今年,鞑靼右翼部落几次派遣代表,要求大明朝开关。为了这个他们甚至愿意给大明朝皇帝道歉。

  为什么?

  因为鞑靼右翼部落,现在生存情况非常不好。光是游牧,很难养活一个大部落。不说其他的东西,自从大明朝开始封锁鞑靼右翼部落之后,鞑靼右翼部落就连平时穿的衣服都缺少,很多人只能是披着毛皮。还有平时吃饭用的铁锅都不够,以至于吃饭烧水煮肉都困难重重。

  更不用说和兀良哈万户打仗,损坏的武器,都无法补充。相比起来兀良哈万户和大明朝不停地做生意,部落实力一直在增加,给了鞑靼右翼部落非常大的压力。

  因此鞑靼右翼才会低头。

  西北那些部落也是一样的,他们也是非常需要大明朝的物资。因此虽然很困难,甚至大明朝这些年和土鲁番打仗,但他们依旧是进行朝贡,希望能够维持朝贡贸易。

  当然朱厚熜现在质问的不是这个。

  是关于战报的问题。

  大明朝北边时常都会有一些冲突。西北地区靠近不少部落,因此不仅内部叛乱不少,那些部落犯边的情况也不少。嘉靖三年的时候,总制陕西一带的陈九畴上奏,说肃州保卫战当中打死了犯边的土鲁番部落头领。

  就是大名鼎鼎的满速儿。

  满速儿这些年带着土鲁番东征西讨,算得上是非常合格的部落头领。土鲁番这些年实力增加,满速儿这个部落头领的贡献是很大的。当时战报表示打死了土鲁番首领满速儿,让朝廷是相当满意的。土鲁番虽然实力不如鞑靼部落,对于大明朝的威胁也不如鞑靼部落,但也是大明朝西北重要隐患。能够打死满速儿,算是一个非常高的战绩。

  所以朝廷按照规定奖赏当时参与作战的人。

  但现在呢?

  说被打死的满速儿,竟然是给朝廷上表,请求朝廷允许他们通贡。

  这要是真的,那么就是陈九畴他们谎报战功。

  “皇上,土鲁番狡诈。一封难以分辨的通贡请求信,不能说明什么。说不定这是土鲁番的反间之计,臣认为此事还应该是谨慎为好。”

  蒋冕上前为陈九畴开脱。

  谎报战功?

  这可不是小事情。特别是满速儿这样的土鲁番头领,你说打死了,但人没死,那么就不是一般的事情。战报当中所有人都要受到处罚。

  陈九畴身为总制陕西三边军务的官员,罪名最重。

  所以蒋冕才会为陈九畴说话。

  “满速儿到底死没死,很容易证实。”

  内阁阁臣王瓒站出来。

  道:“满速儿是土鲁番部落首领,只要在土鲁番打听一下,就能够知道满速儿的情况。而且这些番邦头领,平时也会出现在外面,是瞒不住土鲁番当地人的。既然满速儿上表通贡,就基本上可以确定满速儿没死。”

  满速儿不是普通人。

  是目前土鲁番的老大,这样的人死没死,可以清楚知道。特别是那些部落头领,不像是中原王朝的皇帝一样,普通人根本见不到。但那些番邦部落,人口不多,打仗的时候头领都是亲自领兵作战。死没死根本瞒不住。

  王瓒的意思很简单,满速儿就是没死。

  陈九畴必须要负责。

  “皇上,乱军之中常有战报出现误差的情况。”

  蒋冕还是努力一下。

  杨廷和这个人非常爱惜羽毛,正因为如此,提拔的官员操守上还是可以的。但也有一些官员,操守不错,但不算是什么大才。他们最多自己的工作不失误,并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而这里面陈九畴算是操守也好,能力也很强,是完全可以独当一面的官员。

  在杨廷和当年派系当中,费宏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开始自成体系,开始和蒋冕他们分道扬镳。杨廷和第一大将彭泽因为政治理念的问题,慢慢的靠近皇帝这边,和一些皇帝宠臣,如汪鋐、张璁、桂萼、史道这些人来往频频。所以剩下的一些官员当中,陈九畴就显得特别出色,算是他们这一派系当中的中流砥柱。所以蒋冕还是想要保陈九畴。

  可是王瓒直接回了一句,道:“战报开始出现误差,是有可能的,没有人会追究这个。但陈九畴和边军将领常年在边关,一直在防备土鲁番。离上一次战报都已经过了快两年时间,难道满速儿死没死,还得不到消息吗?这是因为西北地处偏僻,朝廷不关心,因此有意隐瞒,欺瞒朝廷。若陈九畴真的不清楚满速儿死没死,那么他对于土鲁番完全没有了解,就没有资格继续总制陕西三边军务。”

  王瓒很是锐利。

  陈九畴如果是合格的陕西总督,那么就一定会了解土鲁番,肯定知道满速儿没死。既然知道,还不给朝廷汇报,就是欺瞒朝廷。如果陈九畴不知道满速儿死没死,那么就表明陈九畴完全不了解土鲁番的情况,也就是没有资格继续当陕西总督。

  句句都不放过陈九畴。

  朱厚熜在上面看着王瓒火力全开,心中也是叹息。

  以前的王瓒是多么的“纯粹”。

  在礼部的时候,主要是以做学问为主。

  可是自从得到皇帝的宠信,一步一步从礼部尚书开始变成了吏部尚书,到现在成为了内阁阁臣,野心也是跟着增长。六十四岁的王瓒,显然不满足一个普通内阁阁臣的地位,他这是想要更进一步。

  以陈九畴为突破点,要掀翻内阁好几个大佬。

  一直支持陈九畴的内阁次辅蒋冕,负责北疆事物,推荐陈九畴担任总制陕西三边军务的杨一清,都有责任。把这些人掀翻了,那么作为大礼仪之争的功臣,皇帝的“宠臣”,就可以前进几步。说不定有生之年还能够成为内阁首辅。

  因此王瓒才会如此的积极。

  “皇上,若满速儿还活着,那么陈九畴必须要处罚。”

  杨一清终于开口。

  杨一清一直负责北疆边关事物。

  朱厚熜是很满意的。

  自从杨一清负责北疆边关事物之后,虽然边关偶有冲突,但大明朝都是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反而是这几年边关情况开始有利于大明朝。

  特别是辽东和蓟州,情况对于大明朝非常有利。

  筑城整体来说很是顺利。

  这的确是杨一清的功劳。杨一清准确的判断了草原部落情况,制定了最适合大明朝利益的战略。几年下来战略效果非常明显。大明朝虽然还无法对草原部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但已经取得了相对的优势。可是现在陈九畴的问题出来,杨一清作为总负责,而且陈九畴还是当时的杨一清推荐的。因此杨一清也要负责任。

  杨一清一开口,就是说陈九畴应该接受处罚。

  但立马道:“然陈九畴力保肃州孤城,立下殊勋,功在社稷。若土鲁番长驱直入,甘肃诸番作为内应,甘肃必不保。甘肃不保,陕西何存?若非陈九畴运筹帷幄,内整肃兵马守城,且派遣属大明朝的番夷偷袭土鲁番营区,外联络瓦刺部牵制土鲁番,内外合力双管齐下才力保肃州孤城。臣以为文臣之中,如陈九畴这样有勇知兵忘身殉国者,万中无一。战报有误,和力保肃州之功勋相比,只是白玉微瑕而已。”

  保陈九畴,就是保自己。

  这一点杨一清明白。王瓒他们都是朱厚熜的宠臣,是朱厚熜清除明武宗老臣提拔的官员。自己虽然深受皇帝的器重,但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那么接下来必然会受到王瓒他们穷追猛打。

  所以杨一清必须要保陈九畴。

  就算是给陈九畴定罪,也要定一个小罪,把自己摘出来。

  当然杨一清保陈九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杨一清本人是真的很欣赏陈九畴。杨一清和杨廷和关系一般,所以杨一清和陈九畴也没有什么私人关系。但杨一清对于杨廷和手底下的一些人还是很欣赏的。就像是彭泽、陈九畴,这些人都是操守好,能力强。

  嘉靖三年发生的肃州保卫战,在朝廷上没有多少影响力。

  自从朝廷在西北丢失了哈密之后,朝廷对于西北的关注度也下降很多。对于朝廷来说,鞑靼部落威胁最大。但肃州保卫战,当时是很危险的。

  满速儿几乎是把土鲁番能够征召的人都召集起来,组建了大约两万人的部队。如果放在大同、宣府、蓟州、辽东那边,这点人马算不上什么。土鲁番的战斗力,也比不上鞑靼部落。

  但放在西北就不一样。

  在西北这边,能够调动两三千人的部落,那都是大部落。满速儿拼了老命动员了两万人的部队,已经是一个极限。在西北这片土地上,两万人的部队是真的很多。

  满速儿围攻肃州,肃州当时非常危险。

  好在陈九畴是真的很有能力。

  调动了自己能够调动的所有资源,包括拉拢一些番邦部落,让他们偷袭土鲁番。还有拉拢瓦刺部落,让瓦刺部落牵制土鲁番。这样才保住了孤悬在外的肃州。

  保卫肃州的战斗当中,陈九畴整顿的大明朝军队,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给土鲁番制造了很大的伤亡。最后保住了孤城肃州。

  这是功在社稷。

  于公于私,杨一清都要保陈九畴。

  “若纵容此举,以后朝廷还怎么能够信任战报。放任不管,未来这种事情会越来越多。虚报战功,一直是朝廷一大问题。因此虚报战功问题,必须要严肃处理。臣请皇上彻查此事,若此事为真,陈九畴应抓起来,交给刑部审核。”

  吏部尚书王宪开口,和王瓒是一个意思。

  陈九畴必须要重罚。

  虚报战功,这可不是小问题。相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陈九畴乃忠臣,也是功臣也。岂能因为一点事情就要对他进行司刑。臣作为刑部尚书,宁愿世宁受罚,也不能认同此事,刑部也不可能如此对待忠臣。”

  刚刚担任刑部尚书的胡世宁开口。

  王瓒和王宪看向了胡世宁。

  很是惊讶。

  胡世宁虽然不算是朱厚熜一手提拔的官员,但在朱厚熜登基之后升官速度明显加快。在明武宗时期,胡世宁可是遭到了很多次打击,甚至因为一直举报宁王造反,所以一度充军塞外。

  朱厚熜登基之后,胡世宁才一直在升官。朱厚熜对于胡世宁的器重,大家都是看在眼里。要不然胡世宁哪里有机会这么快成为刑部尚书。

  所以王瓒、王宪他们都把胡世宁当成是自己人。在现在这个时刻,王瓒和王宪是准备利用这个机会,直接扳倒陈九畴,打击蒋冕、杨一清,如果可能甚至包括费宏。

  但本来以为是他们政治盟友的胡世宁,却是反对重罚陈九畴。

  王瓒和王宪心中大怒。

  叛徒。

  在他们两个人心中,胡世宁成为了叛徒。

  “费卿,你觉得呢?”

  朱厚熜皱了皱眉。

  一时之间朱厚熜也是拿不定主意,应该怎么处理此事。

  陈九畴是有才之人,这一点朱厚熜同意。但陈九畴谎报军功,现在看来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如果不处罚这种行为,以后要管理边疆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这让朱厚熜也是举棋不定。

  所以问了费宏。

  费宏一直在沉默,是不想自己出头。因为陈九畴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费宏先要看看这些大臣是怎么想的。几下之间费宏也已经明白这些人的想法。

  现在皇帝询问,费宏开口道:“皇上,一切的一切,目前都只是猜想。臣建议立马派人去调查此事,也让陈九畴上疏自辩。若此事为真,此等谎报军情之事,绝对不能姑息,一定要惩处。但陈九畴力保肃州,功在社稷,应该予以酌情考量。也可让陈九畴戴罪立功。”

  “嗯。”

  朱厚熜点头。

  陈九畴这个人不管是不是真的谎报战功,保住了肃州是板上钉钉的功劳。这样的功臣,你要是砍了他,未来的史书上不知道会怎么写。

  但谎报军情,是必须要处理的。

  费宏比较滑头。

  并没有明确支持哪一方面。

  朱厚熜一时之间也是没有头绪,因此道:“都察院派人去查一查。”

  “臣推荐及宦调查此事。”

  “可以。”

  朱厚熜登基,都察院改革之后,御史人数开始增多。

  而且朱厚熜对于都察院还是比较宽容,把明武宗时期贬官的御史都重新招了回来。当中有不少表现出色的御史。后世很多人对于御史的印象是,御史喜欢怼天怼地,都是一群吃饱了没事干,天天只知道打嘴仗的官员。但朱厚熜成为皇帝之后,对于御史的看法是变了不少。因为不少御史能力是真的不错。

  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御史,很多方面你都要懂。

  不然你怎么弹劾人家。

  特别是公事方面,一些地方官府的政策,一些地方官府贪污,还有军队贪污,军队冗员这些问题。你要是不知道里面的东西,你怎么弹劾他们。

  那些巡按地方的御史,不仅要懂地方治理的问题,还要懂大明律,因为随时要做好接待告状的准备。一些案子,都是巡按御史翻案的,你不懂一点大明律,你怎么翻案。

  因此整体来说,这些御史的能力还是很出色,甚至应该说能力是很全面的。因为巡视地方的时候,不仅要监督地方官府施政,还要监督当地的军队情况。一旦发生了暴乱之类的,都是当地的御史组织部队打仗。

  及宦就是这样的御史。

  朱厚熜刚刚登基,有人弹劾边关重镇冒领军费粮饷。当是杨廷和就是派遣及宦去大同和宣府。及宦去了大同、宣府之后,短时间之内就理清楚了这里的军费粮饷的账目。

  很快就搞定了军费粮饷的问题。

  弹劾了一批人。

  从大同总兵开始,大同镇守太监,全都牵涉在内。对于那件事情,朱厚熜印象很深。毕竟能够迅速的理清楚边关军费粮饷账目的,能力可见一斑。有些人操守很好,也有一片忠君爱国之心,但让他们处理这样复杂的问题,他们根本毫无办法。相比起来及宦这种,经过锻炼之后,就能够放出去坐镇一方。

  高友玑推荐及宦,朱厚熜当然同意。

  “满速儿现在代表土鲁番要求和我朝正常通贡,恢复以往的关系。大家怎么看?”【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