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鞑靼右翼的俺达马上要到京城了。应该怎么安排他们?”
“到了?”
“是。也就是这两三天当中。”
嘉靖三年。
朱厚熜登基第四个年头,杨廷和推动的新政,很多都已经是进入了尾声。不过虽然杨廷和主导新政事情少了很多,但这一年朝廷的事情反而增加了很多。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朱厚熜增加了很多新的改革内容。
周尚文已经是接受任命,去蓟州赴任。
周尚文的次子周君佑叙功,被封为正四品指挥佥事。然后以武将的身份进入了军事参议司,担任军事参议司参议。在一般的参议当中品级算是最高的一个。
不过他是武将品级,其他人是文官品级,情况完全不一样。
当然也被一些文官瞧不起。
但这是开始。
朱厚熜准备增加军事参议司的权力,但里面的参议是文武并重。现在的军事参议司都是文官,不过从周君佑开始,会增加几个武官的名额。
除了周尚文之外,朱厚熜还任命邳州卫指挥使,汤和后人汤庆为南洋水师提督。且第一次把南洋水师的管理权调上来。以前这些地方水师,也都是卫所制度,要听命于地方都指挥使司,或者是地方按察使。就像是海道副使,这些官员负责这些水师部队。
但这一次不一样。
此次成立南洋水师,从上到下的任命权都在兵部手中。和周尚文一样,任命汤庆为南洋水师提督之后,朱厚熜把汤庆儿子汤克宽调了上来。
至于要任命汤克宽为什么职务,朱厚熜还没有下决定。
等完成了这两个事情之后,还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朝廷。鞑靼右翼代表俺答也到了京城,想要和朝廷谈判。
“你们是怎么想的?”
“皇上,这个俺答是吉囊的弟弟,在鞑靼右翼身份不低。他此次是代表吉囊进行谈判,朝廷是不是应该确定一下迎接的规格。”
礼部尚书汪俊开口。
大明朝的读书人很多时候就是非常矛盾。
他们看不起蛮夷,看不起这些不懂圣人之学的国家和部落。但同时在对待他们的时候,绝对不愿意失了礼数。在有些人看来这是一种虚伪,但其实这就是儒家倡导的一种礼。
不管关系如何,礼是一定要遵守的。
因为礼,才是这个社会运转的根本。这是大明朝读书人的想法。所以汪俊作为礼部尚书,询问朱厚熜应该给与俺答什么样的规格。
朱厚熜摆摆手,道:“不用特意制定什么规格。让鸿胪寺接待他,如果俺答找你们这些朝廷大臣,你们也可以和他见见,看看他是什么意思。哼,鞑靼右翼。朕刚刚登基不到一年就来骚扰北地,难道还指望朕给他们多少礼仪不成。”
“皇上,那么双方的谈判?”
“先晾着他一段时间。等过段时间朕有了空,就跟他见见。”
北方草原民族一直是大明朝的大患。
大明朝的那些皇帝,对于他们都是非常紧张。特别是土木堡之变之后,强大的大明朝才发现,当年被朱元璋和朱棣打残的蒙古部落,还有如此的实力。
因此说起蒙古部落,朝野上下还是非常关注的。
但朱厚熜不一样。
朱厚熜虽然也是重视北方草原民族,但真实不担心草原部落。现在的蒙古强大吗?其实什么都不是,实力已经是非常差。只不过历史上明朝进入嘉靖朝之后,实力下降速度更快。因此显得蒙古部落,显得鞑靼右翼的俺达好像很厉害。其实蒙古部落现在根本没什么实力,鞑靼右翼这样强横的实力,平时打仗也就能够出动两三万人而已。
这样的实力,朱厚熜根本没放在眼里。
等朱厚熜梳理了国内的情况,再训练几支部队,手中有点钱之后,必然让这些北方草原部落知道,大明朝是什么样的大国。
“皇上,这两年鞑靼右翼和兀良哈万户之间频繁发生冲突,伤亡一直在增加。到了冬天的时候,鞑靼右翼那边肯定会缺粮,也缺乏很多打仗需要的东西。如果不能达成合作,明年春天的时候,鞑靼右翼必然会派兵劫掠边境。臣担心的是,鞑靼右翼说不定会袭击蓟州,断了我朝和兀良哈万户之间重要的边贸通道。”
杨一清上前说出自己的看法。
朱厚熜点头。
草原部落,其实是离不开中原的支持。要是没有中原的支持,很多草原部落冬天会冻死冻伤无数。到了春天的时候,更是缺乏吃的,会饿死一大片。
再说说战争。
打仗需要铁,就算是冷兵器时代,打仗也是需要铁。
可是草原部落哪里懂得炼铁,打仗需要的都是从中原地区购买的。虽然中原王朝一直是控制这些战略物资,但还是有很多要钱不要命的商人,甚至是边境地区的官员、将军参与走私。
但此次围困鞑靼右翼是朝廷政策。
关闭了边贸之后,对于这些走私查的非常严。当然也很难完全阻止走私情况,但整体来说控制很严格。这样会导致鞑靼右翼在冬天缺粮食,以及想要继续打仗,就缺乏武器。
狗急跳墙,鞑靼右翼必然会用武力威胁大明朝。
“这些不要跟朕汇报。”
朱厚熜摆摆手。
道:“做好作战准备就好了。”
边关都准备了两年时间。
这两年朱厚熜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粮食给粮食。甚至担心边关地区会出现问题,所以边关地区的卫所很多问题都不闻不问。就是为了防备鞑靼右翼。
如果这样,还防不住鞑靼右翼,朱厚熜可不介意砍一些人来祭旗。
“现在谈谈蒋瑶的奏章。杨卿,你来说说。辽东现在筑城,时机合适吗?”
“皇上,臣认为现在可以开始。”
杨廷和开口。
道:“这两年辽东人口增加了不少,且今年的财政也可以支持这样的工程。而且沈阳中卫已经驻扎多年,在沈阳筑城有足够的基础。”
沈阳筑城。
这是早就确定好了的事情。不过之前朝廷缺钱,辽阳自己就更缺钱。不过随着杨廷和新政推进下去,加上市舶总司的成立,朝廷财政富余了很多。
应该说这几年朝廷财政一直在增加。
有足够的钱支持筑城。
而且辽东一直缺人。不过这两年朝廷一直鼓励往辽东移民,特别是那些贱籍的人口去辽东,朝廷直接取消贱籍。还有来到辽东,朝廷给很多优惠条件,包括开荒之后的田赋,都会比关内低很多。结果这两年辽东地区增加了二十多万人,大部分都是贱籍,还有那些流民。
此时辽东人口不过四五十万人,增加了二十多万人,对于辽东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而且朝廷现在还在鼓励往辽东移民,朝廷的目标是辽东总人口要超过百万。
当然选择沈阳筑城,不是随便选择的。就是因为沈阳中卫驻扎在那里,那里有一定的基础。沈阳筑城,其实是扩建而已。担任辽东左布政使的蒋瑶给朝廷写奏折,表示辽东做好了筑城的准备。
要朝廷支持。
杨廷和立马是支持沈阳筑城。
实在是因为,杨廷和发现好不容易朝廷挣钱,朱厚熜想的都是如何练军。这是杨廷和不能接受的,朱厚熜现在很多东西和他的学生明武宗实在是太像了。杨廷和可不愿意看到朱厚熜也跟明武宗一样,皇帝亲自去边关打仗。
所以杨廷和的想法是赶紧把钱花了。
不能让朱厚熜继续把钱投入到军队当中。沈阳筑城,大明朝对于那一带的控制力会大大增强。
“臣也支持。”
杨一清也是表达支持。
道:“现在开始动手,离下雪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等开春之后,只要我们手握粮食,甚至可以雇佣草原部落的人参与筑城。”
“那么你们下去讨论一下,看看应该划拨多少钱给他们。又或者是划拨多少粮食给他们。至于蒋瑶那边,告诉他们可以开始筑城。他们需要的钱和粮食,朝廷稍后划拨给他们。”
“是。”【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