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廷和谈了新政效果,朱厚熜整体来说非常满意。
很是不错。
不过朱厚熜推行的新政,可不仅仅是这些。因为是年末总结一年的情况,所以和杨廷和谈完之后,朱厚熜第二天和户部新成立的庄田清吏司官员见面。
户部右侍郎邹文盛、庄田清吏司郎中李时,庄田清吏司员外郎桂萼,庄田清吏司主事夏言。
汇报庄田清吏司一年的工作。
“皇上,根据我们的计算,把丁赋、徭役都编入土地,成为了田赋之后,田赋增加了两倍以上。目前庄田清吏司能够收税的庄田,主要是北直隶地区的庄田,规模是13.6万顷地。计收140万石的粮食。”
“不是银子?”
“皇上,我朝缺银,北方尤其缺银。若全都以银子征税,会造成北直隶银子缺乏,迅速拉高银子价格,影响北直隶百姓的生活。这对于稳定粮食价格,稳定银子价格都是不利的。因此臣决定今年的庄田征税,还是以粮食征收。未来除非北方地区可以解决银子缺乏问题,不然臣认为北方地区不适合直接征收银子。”
邹文盛64岁,老头脾气很刚。
朱厚熜明明说过,庄田清吏司以银子收取税收。但邹文盛在没有通知朱厚熜的情况之下,竟然是自作主张,还是以粮食收税。
朱厚熜当然不高兴。
当了快两年的皇帝之后,朱厚熜已经是深深地明白,在大明朝皇帝的权力是多大。没有皇帝的同意,重要的事情都是无法通过的。没想到杨廷和他们都不敢这样自作主张,邹文盛却敢这样。
所以朱厚熜有些生气。
静静地看着邹文盛。气氛都有一些凝重,连平时怼天怼地的夏言,这个时候也是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出来说什么。皇帝越是年轻,越是年轻气盛。
更不用说朱厚熜这样,连杨廷和都给压制住的强势皇帝。
但很快朱厚熜发现了,自己生气一点用都没有。邹文盛根本就不在意,悠闲自在的坐在那里,丝毫没有因为朱厚熜生气就惶恐不安。
这让朱厚熜更生气。
该死的。
朱厚熜稍微一想就明白邹文盛为什么毫不畏惧。邹文盛不是四五十岁,正想要建功立业的年龄。相反已经六十四岁的邹文盛,显然属于那种无欲无求的。皇帝给自己差事,邹文盛会竭尽全力。但如果皇帝不耐烦自己,大不了致仕回家。明武宗时期,邹文盛就已经辞过官。
这种官员让朱厚熜完全无可奈可。邹文盛这样操守好,且政绩不错,朝野威望也不低,更没有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这样的官员你也不能治罪,顶多让他滚蛋回家。邹文盛连这个都不怕,又怎么会担忧皇帝生气。
朱厚熜真是无奈。
“皇上,北方地区就算是勋贵,也不适合直接用银子交税。因此就算是勋贵,手中也缺银。我朝银子大部分都在江南地区。用银子交税,用银子折徭役,适合江南地区,并不适合缺银子的北直隶、山东等地。”
在气氛不是很好的时候,桂萼开口打破了局面。
朱厚熜提出的收税方式,让桂萼是研究很多。朱厚熜在庄田当中收税模式,给桂萼很多启发。结合桂萼自己在地方当官时候的情况,桂萼慢慢的已经有了完整的收税改革方案。
不过桂萼不是一个只研究理论的书呆子。作为在地方做了快十年知县的桂萼来说,对于目前大明朝土地的问题、收税的问题比谁都了解。
所以才会开口。
既是打破尴尬的局面,也是跟朱厚熜表达自己对于收税的看法。
朱厚熜看了一眼桂萼,对于桂萼倒是表情好了很多。因为桂萼可是朱厚熜未来准备大用的人。所以问道:“庄田清吏司成立之后,我记得你上过一份奏章,是关于‘编审徭役’的。”
“是,皇上。”
“你的意思是,‘编审徭役’在北方不适合?”
桂萼提出的“编审徭役”,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一条鞭法”。去年桂萼就给朱厚熜提出过“编审徭役”的奏章,但想要“编审徭役”必然需要清丈土地。朱厚熜现在刚刚登基,是不可能清丈土地的。所以对于桂萼的奏章,并没有答复。
现在是听到桂萼的话,所以才问了桂萼。
“皇上,并不是说北方不适合‘编审徭役’。而是说北方‘编审徭役’,不适合直接征收银子。像北直隶地区严重缺银,若征收银子,会推动银子价格的上涨。更会造成官商勾结,损害农民利益。若北方地区也用银子收税。那么农民为了交税,只能是用粮食换银子。而银子都在大户手中,他们会趁着机会压低粮价,抬高银价,一来一去受损失的是农民。一旦碰到受灾年份,为了用银子交税,这些人只能是卖田,乃至于卖儿卖女。因此北方地区‘编审徭役’,更适合直接用粮食交税。若有些县城不产粮食,那么就用当地县城的特产交税。‘编审徭役’的目的是简化收税流程,把田赋、丁赋、徭役编入到一起,不是为了增加农民负担。”
“江南地区呢?”
“江南地区普遍富裕,商贾云集,我朝银子大部分也都在此。且江南地区一直都有用银子抵消徭役的传统,普通百姓家里也能够拿得出一定的银子。因此‘编审徭役’之后,以银子征税在江南地区是非常合适的。且江南地区作为我朝重要赋税之地,以银子征税,不会有太多路途上的损耗。”
桂萼果然是做了很多准备。
对于自己跟朱厚熜提出过的“编审徭役”,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朱厚熜问起来,可以详细的介绍。听完之后朱厚熜点了点头。“一条鞭法”历史上大名鼎鼎,但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
最大的弊端就是,“一条鞭法”适合富裕的地方。像江南地区就非常适合推行“一条鞭法”,甚至还能够推动江南地区的海贸发展,金融发展。
可是同样,“一条鞭法”对于贫穷的省份,以及缺银子的省份来说,是非常不适合推动的。本来都没有什么银子,还让他们强制性的用银子交税,他们上哪里给你弄银子。最后完全是官商勾结,让那些自耕农破产。反而是加剧了土地兼并。
和桂萼扯了一些,朱厚熜的心情算是好了很多。
所以才转过头,对邹文盛道:“今年京仓粮食多,户部有什么举措吗?”
杨廷和新政最大的好处开始体现出来。
京仓不缺粮食。
杨廷和革除了朝廷冗员,为户部省下了150万石左右的粮食。但经过庄田清查,以及朱厚熜推动的庄田交税之后,北直隶地区交税田地数量增加了三十万顷地,三千万亩左右。
占据北直隶近半的土地。
可以看出北直隶地区土地兼并多么厉害。这么多的土地以前都不交税,但今年开始都要交税。这一下要给京仓增加三百万石左右的粮食。
一增一减,京仓今年比往年多450万石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
大明朝的田赋,明孝宗、明武宗时期一年最高也不过是2600万石左右。而且每年漕运京城的粮食,也不过是400万石。杨廷和新政不过两年时间,就给朝廷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这还没计算宗藩改革带来的好处。
但也出来一些问题。
京仓粮食多了,也是一个问题。这么多粮食,储存就不容易。而且京仓别看每年都有人查看,但蛀虫是很多的。现在多了这么多粮食该怎么办?
漕运的粮食,在冬天之前也已经运上来了。
现在的问题是粮食多了。
“户部准备明年年初,把京仓的一部分粮食运送到九边,抵消军费。还有户部已经接到了一些粮食商人的请求,想要从京城购买一部分粮食。”
“太仓今年收入能增长吗?”
“若粮食处理一部分,兵部用粮食抵消军费,那么今年太仓收入会超过550万两,若情况良好甚至有可能达到600万两。”
“嗯。”
朱厚熜点点头。
果然这一年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不错的。朱厚熜这个皇帝节俭,已经为户部省下了一大笔钱。杨廷和主持新政之后,开源节流大大缓和了朝廷财政。
看看户部收税,粮食多了,银子也多了。明武宗时期,大部分年份也就有300万两左右,年景不好只有200万两,稍微好一点的年份也不超过400万两。
但今年不过就是嘉靖元年,户部太仓能超过500万两,甚至有可能达到600万两。
“很好。还有什么?”
“皇上,臣对于目前的官田管理有不同的看法。”【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