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的懿旨,督察院不能接,请娘娘收回懿旨。”
发了懿旨之后,张太后一直在关注武英殿的消息,关注廷议的消息。等听到皇帝带着一群大臣来这边之后,张太后就高坐中间,等着朱厚熜他们的到来。
不管张太后做的多么让人生气,但明朝是一个重视礼仪的朝代。皇家更是如此。因此朱厚熜这个皇帝来到了寿安宫之后,第一步就是带着重臣参见张太后。张太后还没有问话,督察院左都御史石珤就已经站出来。
很直接的告诉张太后,督察院是不可能接这样的懿旨。
张太后的懿旨当中是狠狠地训斥了督察院,认为督察院“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械斗。这个年代哪一年,哪个地方不因为耕地的原因不发生一些械斗。特别是那些权贵,权贵之间发生械斗更是普通的事情。督察院怎么就抓着张延龄的事情不放,实在是无法理解。
张太后在懿旨当中甚至是提起了已经致仕的前内阁次辅梁储的事情。
梁储儿子梁次滤,那可是真正屠杀了几百人,而不是双方的械斗。朝廷不一样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让梁次滤根本没有接受什么处罚。相比起梁次滤那样恶劣的事情,这一次建昌侯的事情,什么都不是。
死了几个贱民而已。
而且又不是张延龄亲自带人去打的,甚至到现在为止建昌侯府的管家都表示此事和张鹤龄没有关系。可是督察院为什么要把事情扩大。
“石珤,你说什么?”
张太后听到石珤的话暴怒。
直接站起来,手指着石珤,身体都微微颤抖。张太后实在是不敢置信,自己都下了懿旨,督察院竟然敢不接。是可忍孰不可忍。
石珤是传统读书人。
听到张太后如此叫自己的名字,脸色立马就垮了下来。像石珤这样正二品的大九卿,就算是皇帝都不会直接叫石珤的名字。因为这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朝廷重臣,皇帝对这些重臣也要表达一种尊重。
就像是朱厚熜,都是一口一个“石宪臣”的叫他。在朱厚熜之前的正德皇帝,那样一个无拘无束的皇帝,面对石珤都是“石尚书”或者是“石学士”这样叫他,绝对不会叫石珤的名字。
这是皇帝给这些重臣的尊重。
石珤已经多少年都没有听过,这样直接叫自己名字的。到了石珤现在的地位,连石珤老爹活着都不会直接叫名字。可是张太后一个女人,虽然是太后,但依旧是一个后宫女子。但就是这样的后宫女子,却这样直接叫朝廷重臣的名字,还是让石珤很是生气。
包括跟着朱厚熜一起来到此处的几名大臣脸色都不好看。
因为张太后叫石珤的名字,同样也会叫他们的名字。石珤身为左都御史,身为大九卿,在朝中地位超过他的没有几个。张太后如此称呼石珤,小觑的并不仅仅是石珤一个人,而是整个大明朝臣。
张太后太失礼。
完全失去了理智。
石珤虽然生气,但眼前此人毕竟是太后。因此压下心中不快,道:“太后娘娘,皇明祖训有言,后宫不得干政。此次械斗朝野关注,建昌侯是否涉案,需要督察院调查。此事太后不应该下发懿旨,干涉督察院办案。太后娘娘虽然身份尊贵,却没有权力干涉督察院办案,更没有权力给廷议的大臣下发懿旨。臣身为督察院左都御史,绝对不会接太后懿旨,请娘娘收回懿旨。”
“你,你胆敢?”
张太后真是气疯了。
什么时候督察院,竟然敢在自己面前这么嚣张,直接表示不接自己的懿旨,让自己收回懿旨。石珤此人,张太后也是知道的。自己儿子正德皇帝的时候,石珤也是几次劝谏正德皇帝。甚至有时候劝谏太厉害,让正德皇帝大怒,要把他打入死牢。这是一名以刚正驰名的人物。
现在这样,张太后也没有办法。
因为张太后的权力,都来自于明孝宗的宠爱,是身为明武宗生母的身份。张太后本身是没有多少实力的,在朝廷更是没有实力。张家不过是靠着张太后发迹的小家族,而且张家兄弟虽然横行无忌、嚣张跋扈,但身为外戚,却没有正儿八经的工作。像张鹤龄虽然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但这只是名义上的,没有权利管锦衣卫的事情。
所以当石珤这样的大九卿,朝廷重臣直接表示不会接受太后懿旨的时候,张太后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惩戒石珤。因此张太后扫过其他人,直接对朱厚熜道:“皇帝,你就是这样任由他们欺负哀家?”
“太后喜怒。”
朱厚熜态度很好。
因为这个时候自己态度越好,就越显得张太后张狂。这样会直接导致张太后在朝臣当中名望大跌,甚至会让她在朝野当中“臭名远扬”。当然说实话张太后就是一个运气好的女人,在朝臣当中本来就没有多少名望,且名声也不见得有多好。现在又为了自己惹事的弟弟,干涉朝政,更是直接让她在朝臣对立面。
这样的局面僵持下去,张太后在正德皇帝驾崩之后,利用皇位空虚的机会,获得的那些政治优势就会荡然无存。在正德皇帝驾崩,朱厚熜还没有登基的那段时间,杨廷和很多事情都是要借助于张太后的懿旨。结果让张太后的影响力迅速扩大,有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力。而且张太后和杨廷和内阁也算是有了合作的经历。
张太后不太懂政治,不太懂政务,因此那个时候张太后都是直接委托杨廷和内阁处理朝政。他们之前的合作也算是比较愉快的。
现在朱厚熜就是要彻底打破这个东西。
让张太后成为一个毫无政治影响力的太后。没有了张太后,未来发生大礼仪之争,朱厚熜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甚至张太后越张狂,会有越多人“同情”皇帝的处境。不要小看这种“同情”,这种东西很容易成为一种支持力量。
“太后娘娘,廷议乃处理朝政重要仪式,皇上和朝廷大臣在廷议当中讨论国家大事。娘娘的懿旨不该直接下发到廷议,直接给朝臣下懿旨,干涉朝政。此乃大明祖制所不允许的事情。此必然是太后身边佞臣鼓动。督察院、六科官员,都要求诛杀太后身边奸臣。内阁、九卿都支持严惩太后身边谗言的佞臣。”
萧敬站出来给朱厚熜解围。
而且很直接的告诉张太后,她下发的懿旨,带来的后果是什么。督察院、六科那就是言官,他们要求诛杀太后身边佞臣。内阁九卿也支持严惩太后身边佞臣,这就是用朝臣来给张太后施压。
萧敬虽然面无表情,但心中却是惴惴不安。
小皇帝一出手,直接把张太后陷入了绝境。真是一个愚蠢的女人,运气好了才当上了太后。可惜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
张太后德行不够,才能更差。
还想以太后位置,继续庇护自己的弟弟,实在是想的太好。结果是惹怒了所有的朝臣。
“萧敬,你说什么?你一个阉人,懂得什么大明祖制?大明祖制不让后宫干政,也不让你们这样的阉人干政。但你不一样是干着司礼监掌印太监,难道这不是干涉朝政?司礼监权力越来越大,你们阉人难道真的没有干政?而且你一个阉人也敢要惩戒哀家的人?要诛杀哀家的人?你哪来的胆子。杨阁老,你们这是看哀家死了丈夫、死了儿子,所以要欺凌哀家不成?难道哀家连发一道懿旨的权力都没有了?”
张太后是真的暴怒。
想到死去的丈夫明孝宗,死去的儿子明武宗,忍不住哭泣。但几个大臣看着张太后的目光都是冰冷冷的,没有丝毫的同情。因为张太后刚刚说什么?
说司礼监难道不是干涉朝政?
其实是的。
自从内廷办了内书堂,让宦官开始读书之后,内廷宦官的实力大涨。皇帝宠信的太监,介入朝政很多。甚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太监,他们的确是违背了大明祖制。
但又怎么办?
大明朝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经历了一百五十年时间。那些宦官开始参与朝政,又不是现在刚刚出席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大明皇帝纵容之下,宦官权力才大增,司礼监的权力更是达到了巅峰。
朝臣只能是捏着鼻子承认。
可是张太后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难道张太后的意思是,反正宦官都破了大明祖制,难道自己就破不得?为什么宦官干政可以,后宫干政不可以?
这是几个大臣最担心的。
其实张太后不过是随口说说,哪里有那么深的想法。如果真有那么深的想法,就不会说张太后蠢了。但张太后只是随口说说,可是下面的这些大臣却不是随便听听。
因此他们看张太后的目光是越来越冰冷,心中已经把张太后划到了祸国殃民的等级上。他们心中都开始有了打算,那就是绝对不能让张太后沾染一点点的朝政。
“太后喜怒。”
朱厚熜只能是再次站出来。
以孝治国,这可不是说说的。皇帝也要受困于这一点,现在张太后这样无理取闹,但朱厚熜还是要上前安慰一下张太后。可是张太后真的是气疯了。
自从嫁给明孝宗成为太子妃以来,张太后就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委屈”。一直都是顺风顺水,所以也是越来越任性。看到安慰自己的朱厚熜,张太后直接厉声道:“皇帝,哀家告诉你,建昌侯乃哀家亲弟。谁要是治建昌侯的罪,哀家必然不放过他。今天哀家发的懿旨,就是哀家的态度。谁不接受,哀家跟他没完。”
萧敬看着已经失去理智的张太后心中叹气。
真是蠢的没救了。
虽然看在明孝宗和明武宗的面子上,大家也不可能怎么样张太后。毕竟欺负孤儿寡母,历来都是受人诟病的。更何况这位还是先帝亲母,是大明朝的太后。
但张太后这一下,就彻底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
完全是耍无赖。
而且太后懿旨,是高高在上。但对于大明朝的臣子来说,如果忽视太后懿旨,那么太后懿旨和废纸也没什么两样。
杨廷和难得的冷着脸,一看就是非常生气。直直的面对张太后道:“太后,后宫不得干政,乃太祖高皇帝制定的祖制,无人可以破坏。若有人破坏大明祖制,就是大明朝的罪人。太后懿旨内阁绝不敢奉旨。”
杨廷和很少这样强硬的时候。
但今天是真的气坏了。
张太后你在宫中可以为所欲为,可以横行无忌。但出了这个宫门,张太后就没有任何的权力对外面的朝臣指手画脚。甚至如果你对外面的事情指手画脚,那么这就是“大逆不道”,就是破坏朱元璋制定的祖制。
张太后想要用自己的懿旨,干涉督察院办案,干涉朝政,杨廷和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督察院也绝不奉旨。”
石珤站出来,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他们是绝对不会接受太后懿旨的。特别是杨廷和表态之后,石珤信心更足。虽然石珤不喜欢杨廷和,但也承认,在大明朝杨廷和的分量是远远超过自己的。
“礼部拒绝封召。”
署礼部事物的礼部左侍郎王瓒站出来,也表达了礼部的意思。
“你们,你们…………出去,都给我滚出去。”
太受委屈。
张太后长这么大,第一次受到这么大的委屈。自己下一个懿旨,下面所有的部门竟然都不封召。这些人不奉召不说,还一直在挤兑自己,频频的提示自己“后宫不得干政”。这让张太后的面子往哪里搁,这些人都合起来欺负自己。
因此张太后要发疯了。
把手中的茶杯直接仍在地上。看着下面这些人,目光变得狠毒。
“太后娘娘。”
虽然太后暴怒,但萧敬还是站了出来。
因为有些事情必须要处理。虽然萧敬不愿意站出来,但也是没有办法。萧敬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而且现在这个时候自己必须要出来,给朱厚熜一个台阶。
所谓皇帝身边受到器重的太监,这也是他们的工作之一。如果一个太监没有这样的眼力劲,那么很快就会被皇帝所厌弃。因此虽然张太后处于暴怒当中,但萧敬必须要站出来。
“廷议上,朝臣都要诛杀太后身前的佞臣。内阁、九卿、科道言官都是同样的态度,要诛杀给太后娘娘进谗言的佞臣。”
“你们难道真敢,真敢?”
张太后差一点都要晕过去。
这些人怎么敢?
自己身边的人,很多都是伺候自己多年的心腹。这些朝臣竟然要诛杀自己的心腹,这是赤裸裸的打自己的脸。张太后在宫中呼风唤雨三十来年时间,什么时候受到过如此的委屈。
这三十年来,只有自己让别人委屈的,只有自己欺负别人的。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也被人欺负。因此张太后用怨恨的目光看着下面这些人。
“太后喜怒。皇上认为太后因为关心建昌侯才会下懿旨,非是要干涉朝政。然太后身边之人未能劝诫太后,应该予以训诫。给太后进谗言的佞臣应予以罢黜。”
“滚,都给我滚出去。”
张太后拿起茶杯直接往下砸。
朱厚熜站在最前面,张太后是女子,因此臂力不大。茶杯直接往朱厚熜这里飞奔而来。旁边的黄锦反应快,立马挡在了朱厚熜前面,茶杯直接打在了黄锦的额头上,直接打破了黄锦的额头。
几个人都大惊失色。
要是张太后扔的茶杯打在了朱厚熜身上,那事情就大了去了。不过就算没有打在朱厚熜身上,张太后这种做法也实在是太过分。
不管是廷议,还是来到寿安宫,朱厚熜对待张太后的态度已经足够好。但张太后对于朱厚熜,完全不把朱厚熜当皇帝。更像是挥之则来的小孩子一样。
实在是不能接受。
大家跟着朱厚熜退出寿安宫,一个个对于张太后的印象更加差劲。
“皇上,太后必是受到佞臣挑拨。臣请皇上,诛杀太后身边近侍。”
石珤是真的生气。
认为张太后太差,怎么能如此对待皇帝。那可是统治一万万大明百姓的皇帝,是一万万大明百姓的君父。因此石珤加了一码,要朱厚熜直接诛杀太后近侍。
朱厚熜心中很高兴。
自己做了这么多事情,还如此辛苦的表演,终于有了结果。看看石珤他们的态度,恨不得废了张太后的太后位置。正因为无法废了张太后,所以他们想到的就是诛杀太后身边近侍。再看其他人,他们都是赞成石珤的建议。
但做戏要做全。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可不能前功尽弃。
因此朱厚熜道:“太后身边的近侍,很多都是伺候太后多年的宦官和宫女。就算是看在太后面上,也不好诛杀。好好训诫一番,一些近侍就罢黜,调到其他衙门就可以了。”【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