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朱厚熜基本上已经看完了。
这个案子说简单其实很简单,并没有什么复杂。这样的案子案情非常明了,之所以变得复杂,不过就是因为牵扯了太多的权贵。一个案子牵扯了权贵,那么上上下下的官府谁也不敢管。就担心一个处理不好,就惹怒背后的权贵,影响自己的利益。所以这些案子才会变得复杂,从地方上一直扯皮到京城,最后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为什么很多人对于包拯说出“包青天”,对于海瑞说出“海青天”。其实不是因为他们多么会判案子,他们也不是后世电视剧演的神探。他们之所以被人称道,只是因为他们不避讳权贵的案子。特别是权贵横行地方犯下的案子,很多案情都很简单,没有大家想象当中那么复杂。其实就是因为设计权贵,所以迟迟判不下去。
可是包拯和海瑞他们,在涉及到权贵的案子,也敢顶住压力,敢判这些权贵。
可惜这种人毕竟是少数。
看看这个案子就知道。一个很简单,很明白的案子,最后都成什么样子了。广东南海县有一家大地主姓谭,因为犯罪被官府处以极刑。这个大地主虽然死了,但留下了上百顷地,也就是上万亩的地。
因为谭家家主是犯罪被处以极刑的,所以一时之间谭家在当地权势大减。谭家族人一个个都非常低调,就担心官府还会追究。正好当地还有一个大地主姓杨,趁着谭家没落的时候,侵占了谭家不少土地。谭家当时实力不行,也不敢直接报复杨家。所以谭家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自家的土地全都投献给更有实力的人。投献的时候,把被杨家侵吞的土地都放了进去。
而这些受投谭家土地的大佬当中就有梁储的儿子梁次滤,担任过督察院右都御史、南京工部尚书的戴缙儿子戴仲朋,还有当地豪强欧阳元、李润成等人。
土地投献,在大明朝非常普遍。
大明朝的大地主可以凭借着他们的权势,获得免除赋役的特权。就算没有这样的特权,他们也可以勾结当地官府,隐匿应该交税的土地。当然更厉害的是,那些权贵靠着权势直接免除赋役。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少被繁重赋役不堪其扰的农民,为了逃避赋役就会投献土地,把土地挂在大地主的名下。这样国家赋税没了,而应该交的赋税,大部分被大地主拿走,小部分则是被原来的农户拿走。这样唯一受损失的是国家财政,其他人都是皆大欢喜。农民可以避免繁重的赋役,特别是徭役。而那些受投的权贵,从不是自家土地当中得到本该上交朝廷的田赋。因此谭家上万亩的土地投献,这些人当然很高兴。白白得了这么多土地,怎么会不高兴。
地方大地主有办法逃避赋役,梁次滤、戴仲朋这样的高官后人就更没有问题。他们就算没有被免赋役,有他们老爹在,哪一级的官府敢查他们的田地。所以他们开开心心的接受投献,然后把地租给当地瑶民佃户。
杨家听到谭家把土地投献给这些权贵,只能是把之前侵吞的谭家土地让出来。不让不行,杨家只是地方地主,可不敢和这些权贵争执。无法和权贵争执,杨家就恨上了谭家,所以立马是报复谭家。杨家和谭家都是当地大地主,实力都不弱。谭家之前因为谭家家主的事情,不敢和杨家争斗。但投献土地给梁次滤等人之后,有了贵人支持,立马是和杨家大打出手。双方之间你来我往,发生了多次械斗,影响是越来越坏。几个接受谭家土地的人看事情越来越大,担心夜长梦多,特别是担心事情传到督察院御史耳朵当中。所以准备解决杨家,一劳永逸。可是杨家也是一方大地主,光是靠着他们一个实力不足,就找到了梁储的儿子梁次滤。梁次滤当时已经是锦衣卫百户,而且还是广东都司。不仅老爹是内阁阁臣,自己本身也是官身,手底下还有不少人马。
这小子平时在地方横行无忌,哪里会把小小的地方地主放在眼里。因此一口揽下此事,然后派自己手下人领着瑶民佃户,半夜持械突袭了杨家,竟然将杨家满门斩杀。动静不小,杨家周围的百姓都看到了。因此他们直接一不做二不休,又把杨家周围的百姓一起屠杀,总共杀了三百多人。整个杨家庄被他们屠杀干净。
械斗死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这在南方都是在平常不过的事情。村子之间争水,死几十个人都是常有的事情,每年都会如此。中国王朝历来是皇权不下县,民不告官不究。械斗只要没有人告官,官府最多会警告一下,不会真的管死了几个人。
但这一次不一样。
死了几百人,而且完全是屠杀。把一个杨家庄屠杀干净。杨家这边有个人躲起来,正好活了下来。等这些人走了之后,最后跑去告官,惊动了御史。案子迅速在地方传播,最后来到了京城,可谓是轰动朝野。正因为这个事情太大,甚至涉及到梁储这样的内阁大学士,所以最后进行了三司会审。
结果很无语。
三司会审之后,接受谭家投献的当地几个豪族全被砍了头,瑶民这边的几个头头也都被砍了头。唯独梁储的儿子梁次滤和戴缙的儿子戴仲朋两个人却没死,只是去了边户。看起来是发配边疆,但其实就是去那里立功赎罪。变相的让他们在那里升官。其实哪里有那么多功劳让他们拿到手,基本上都是冒功。
是怎么脱罪的。
当时三法司的说法是,梁次滤和戴仲朋两个人都是从犯,因为他们并没有参加屠杀。而且梁次滤只是想教训一下杨家,没想过要屠杀杨家。屠杀杨家都是瑶民自己干的。直接表示瑶民虽然是佃户,给汉族大地主种地。但瑶民野蛮野性不改,他们还是属于野蛮民族,所以屠杀这么多人。这不是一次械斗,完全是瑶民不服管教,野性难改,所以出现的惨案。因此这次的责任全都是瑶民的。
你看,责任很清楚,都是瑶民。然后很多人都说,应该狠狠地打击一下这些不服管教的瑶民。把一个横行无忌的权贵子弟犯下的惊天案子,转移到了瑶民野性难改上,变成了一个民族问题。
就这样梁次滤和戴仲朋从主犯变成了从犯。看完案卷之后,朱厚熜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才好。什么是权贵,这就是权贵。犯下了如此的滔天大案,都能够洗脱罪名,而且还有那么多道貌岸然的读书人为洗脱他们的罪名指鹿为马。
“这件事情还牵涉了张子麟?”
“皇上,当时三司会审,三法司负责此案的就是当时的左都御史陆完,和刑部左侍郎张子麟。”
萧敬立马回答。
这都是八九年前的案子。但因为案子太轰动,所以萧敬都记得。朱厚熜没想到这个案子还牵涉到了正德朝的两个大人物,一个是陆完,一个是张子麟。
张子麟此人在刑名上很厉害。
而且整体来说,张子麟的官声很好。在地方做官的时候,吏部评分一直很高。后来不管是在赈灾,还是在河南担任布政使的时候惩治权贵官僚,都很有名气。等到成为刑部尚书,更是在北直隶地区查处了大量的皇亲勋贵的案子。因此很多人都说张子麟此人不畏权贵。
至于陆完,在正德朝的名气就更大。
在正德朝和杨廷和对抗的王琼,其实完全在走陆完走过的路。陆完是正德六年平定刘六刘七起义的时候大放光芒的。以兵部右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征讨。正德朝刘六刘七起义,人数多范围广,影响力大。因此正德朝不知道多少人都是靠着镇压刘六刘七起义获得皇帝的宠信。
正德皇帝一次性各种赏赐最多的,就是镇压这一次的起义。甚至比宁王之乱的时候,受到赏赐人数更多。
正因为功劳巨大被任命为右都御史。等覆灭起义回京之后,就成为了太子少保、左都御史,第二年成为了兵部尚书。一直到正德十年的时候,陆完改为吏部尚书。而陆完留下来的兵部尚书,王琼和彭泽争夺,最后王琼胜利。
陆完此时是正德皇帝的宠臣。
可惜陆完和宁王关系莫逆,早年陆完在江西做过按察使,和宁王有交情。等到宁王造反,陆完也被抓进监狱。陆完留下来的吏部尚书,王琼再次补上。也因为成为了吏部尚书,王琼在正德朝的末年,在朝廷可以和杨廷和抗衡。
朱厚熜立马是回忆陆完和张子麟。
没想到两个人还牵涉这个案子。
“陆完现在在哪里?”
“在督察院羁押。”
“还在督察院?”
“是。陆完的案子三法司早就有了判罚,要处以极刑。后来陆完复乞哀,先帝让廷臣覆谳。陆完有平贼之功,在八议之列。本该陆完的案子早就应该有结果。然先帝驾崩到现在,朝野一片繁忙,因此案子拖到现在。”
正德皇帝驾崩,朱厚熜登基,真的是影响了很多事情。
很多本该早就处理的事情,都拖延到了现在。不过听到陆完的案子还没有解决,朱厚熜紧紧皱眉。这个案子让人很生气,但都已经过去了八九年的时间。那些御史、六科官员,他们现在提起这个事情,完全是马后炮。
想要干什么?
驱逐梁储。
杨廷和怎么会突然之间想要驱逐梁储呢?梁储就算不是杨廷和的人,但对于杨廷和的政策也一直是支持的。杨廷和这个时候怎么突然就对于梁储动手。
而且这个案子还牵涉张子麟?
杨廷和的胃口难道真的这么大?杨廷和是想要利用这个案子,驱逐梁储,顺带着还要驱逐张子麟。朱厚熜想了想道:“费宏此人如何?”
朱厚熜能够想到的只有费宏。
目前正德朝的老臣,有不少快要入京。不过其中大部分离开朝政的时候,是正二品的尚书。只有费宏和杨一清在内阁辅政过。也就是说他们两个人回京,是最有可能入阁的。
驱逐梁储,朱厚熜怎么想都应该是跟费宏此人有关。
“正德三年阁臣缺位,首推费宏入阁的,就是杨介夫。”
萧敬话不多。
但每每都能够说出朱厚熜想要的答案。萧敬是告诉朱厚熜,费宏虽然也是内阁大学士,但他能够进入内阁,杨挺好的贡献最大。
相比起来梁储资历和杨廷和差不多,甚至正德十年杨廷和丁忧回乡之后,梁储担任过内阁首辅之位。
驱逐梁储,顺带着解决了张子麟,那么谁会接任张子麟的刑部尚书之位。朱厚熜想了一遍,在朝中找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大理寺卿赵鉴。除了目前在京城的大臣之外,还有杨廷和一直想要调到京城的南京兵部尚书乔宇,也有足够的资格接任刑部尚书。当然目前在南京的刑部尚书金献民,也有充分的资历担任刑部尚书。
还有朱厚熜起复的那些正德朝老臣,也有好几个致仕的时候是六部尚书。完全有资格接任刑部尚书。
反正张子麟一旦真的离开了刑部尚书位置,有资格接任的不少。不过没有一个是朱厚熜的人,因为朱厚熜登基时间太短,朝廷上根本就没有自己人。所以接任的肯定是杨廷和的人,或者是和杨廷和有些交情的人。这么一想朱厚熜忽然之间非常生气。
太贪了,杨廷和实在是太贪了。
杨廷和这是不把内阁、大九卿都变成自己的人,是不甘心的。朱厚熜心里很是恼怒,现在的情况已经足够杨廷和推进他的新政。而且杨廷和推行的新政,朱厚熜一直都是支持的,可是他为什么还要如此贪心。
“皇上,司礼监来人了。”
“让他进来。”
这个时间段,萧敬都在朱厚熜这里。司礼监那边竟然派人来找皇帝,必然是有什么大事情。来的是司礼监少监,面对朱厚熜立马是大礼参拜道:“皇上,司礼监刚刚接到了刑部尚书张子麟因疾还乡的折子。”【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