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老狐狸,随意的一句话,轻而易举的甩脱了帽子,还给柳君枝挖了个坑。我等忠心为主,你却说我们有异心,难道是你想谋逆?
荀旷可能是七位宰辅中心机最深沉的,平时一副仙风道骨,与世无争的样子。每次有事,他总能在最合适的时候说出一击致命的话。
柳君枝看了他一眼,依然面无表情,道:“依荀相所言,众位都是为国为民的忠臣。犹记得二十余年前,司相当时身为鸿胪寺少卿,前往契丹议和。本该为国尽忠,据理力争的时候,他却大手一挥,把河北三州七县的土地让与契丹。致使之后契丹铁骑,进入中原如无人之境。这难道就是忠臣?难道我等要立这样的人为楷模?”
没办法,荀旷挖的坑太大,顺着他的话只能掉进坑里,干脆换个方向走。
当年大楚与契丹在河北对峙,之前有名将种树林、挖沟渠,使契丹铁骑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反而被楚军击败。
契丹南下失利,便想和解。朝廷也不想打仗,就派司光禄去谈判。
谁知司光禄去了之后,二话没说,就把最北边的三州七县割让给契丹,条件仅仅是让契丹退兵。
契丹人一看还有这好事,立刻答应,退兵一百里,然后两国签订停战协议。
从司光禄离开京城,到回到京城,中间不超过一个月。这么高的办事效率,得到了先帝的肯定,于是升任为吏部右侍郎。
对此,司光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逢人便说他阻止了一场大战。契丹倒也配合,之后三年内没有南下,算是给足了司光禄的面子。
三年后,契丹再次南下时,没有了树林沟渠的阻拦,铁骑在河北如无人之境,抢了东西就走,弄的民不聊生。偏偏司光禄没有觉得这是他的错,依然把当初的功劳当作资本,成为他引以为傲的事。
此时柳君枝以此事当面斥责他,让他愤怒不已,一张老脸涨得通红。
皇帝看戏虽然很爽,但是臣子真要撕破了脸,他这个皇帝也不好受,就开始劝架:“好了,都是朝廷股肱之臣,何必自己争斗。今日叫你们来,是为了商议西夏国书的事,没让你们争论是否曲直。首相,你觉得该如何处理?”
皇帝发话了,司光禄不好再说,狠狠的瞪了柳君枝一眼。柳君枝回了他一个不屑的眼神,气的司光禄差点吐血。
王怀维道:“陛下,臣以为司相所言不无道理。大楚与西夏是兄弟之国,西夏以弟仕大楚,并无不可。一百万两岁币,也不算多,可以给。两国互通商贸,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以为之。边境问题,臣以为可以回到战前状态。至于交出凶手,臣以为不可。若是交了凶手,哪怕只是让一个小兵顶替,也是伤了大楚的脸面,将来士兵哪里还会为朝廷出力?西夏的使臣还没有到,待他们到来之后,可以慢慢商议。”
皇帝点点头,道:“众卿还有何异议?”
王靖炀道:“陛下,臣有话说。”
“王相有何说法?”
王靖炀道:“首相所言,臣多无异议。只是两国互通商贸,臣以为不可。西夏国小,又地处贫瘠,商贸本就难行。若是能断绝商贸,他们经济难以为继,民众生活艰难。不出三五年,国势必衰,将再无能力与我大楚抗衡。”
司光禄道:“哼,王相说的容易。断绝商贸,受伤的是两国民众。你可知朝廷每年与西夏贸易的数额是多少?”
王靖炀淡淡的道:“司相张口闭口为民争利,可曾见过河北满目疮痍?”
司光禄大怒:“你……”
王靖炀不给他机会,大声道:“西夏与大楚的贸易,不过大楚贸易总额的万一。而大楚之于西夏,则是六七成。大楚没有西夏,不论朝廷还是民众,都不会受到影响。西夏离了大楚,则等同灭顶之灾。既然战事不利,就从经济入手,最终不得不让西夏臣服。”
皇帝还是比较认同王靖炀的话,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结果。
他想恢复太宗荣光,却又害怕打仗。上位第一仗就失败,弄的举国上下怨声载道。即使他也希望柳君枝能通过战争确立地位,又害怕再次失败。他并不觉得柳君枝一个毛头小子能有其父亲的军事才能。老将军尚且失败,更何况从未领过兵的柳君枝。
打仗不是过家家,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年太宗皇帝平定长城以南,最终与契丹一场大决战。
那时候契丹强盛,兴兵八十万南下。大楚刚刚稳定,太宗皇帝昭若恤想尽办法凑了三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这一仗对大楚太重要。若是胜了,将奠定今后百年的稳定。若是败了,刚统一的天下又将分崩离析,大楚将不复存在。
两军在绵延长城数千里战线上大战,眼看楚军就要不敌。大漠上却出现了一支三千人左右神秘的军队。一个月内横扫上百个部落,把每个部落的贵族屠戮殆尽,最后留下两人来争夺首领,这样各部落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大楚用兵。
最终这支军队攻进契丹王城,把留在王城的耶律家族屠尽,扶植萧氏为帝。
这下变故打乱了契丹人的部署。
在前线征战的各部落首领,得知部落出事后,都急着赶回去处理家事,前线瞬间崩溃。
在南院的契丹皇帝,听说老窝被端,王城有了新皇帝,也急着回去平叛。
八十万大军就这样崩溃,太宗皇帝在后面掩杀,直追了六百里才停下来。
从此契丹没落,直到七十年后才逐渐恢复过来。
即便以太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差点都失败。若不是契丹后院出了状况,只怕现在中原早就落入蛮夷之手。
后来太宗皇帝多方打听,却始终不知道那支神秘的队伍出自哪里。只有通过零星的信息,得知队伍的首领是个女人,除此之外,再无任何信息。
皇帝有雄心,却不一定有雄才。想起连太宗皇帝打仗都差点失败,更觉得王靖炀的办法最为稳妥。
他虽然有偏向,却不敢独自决定,毕竟这一年来都是被宰辅压着,就算能自己决定,也会习惯性的问一句:“众卿还有何异议?”
西夏使臣未到,商议再多也是无用,众人也没有再多说。皇帝道:“既然众卿无异议,此事就这么定了。除了互通商贸和交出凶手,别的都可以同意。西夏使臣还有半个月就到京城,让鸿胪寺的人做好准备,不要失了天朝上国的风范。”
一众宰辅起身行礼,依次走了。
皇帝对走在最后的柳君枝道:“君枝,你留下……”【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