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朝请郎,张。
……臣请田绪一叙,田绪立于城头辱臣,臣一怒之下攻城,斩田绪以降十数人,悬首魏州城门。臣请罪。
又。魏博乃田氏久加经营之地,臣妄为,调拨诸州刺史如下……
平卢淄青魏博三镇之兵已尽没,整编入大唐皇家陆军,余类编治安大队,交各州判司兵与诸县尉共管,以安定民间,操守秩序……
……诸藩虽除,余事未平,请陛下劳心安抚,诸州诸县,可着户部咨清。臣赴镇州。上。’
李适拿着张军的上书呆往了,站在那一动不动的盯了好久。
“大家。”霍仙鸣靠前轻轻唤了一声。
李适被惊醒,眨了眨眼睛,看向陆贽:“陆卿,那田绪,被张增斩了,悬首城门。魏博节度不复存焉。”
“竟然如此?”陆贽吃了一惊,站起来转了两圈儿:“陛下,张节镇……何往?”
“镇州。王武俊。”李适的眼珠子亮的有点瘆人。
“……张节镇这是,欲扫平四镇?”
“哈哈哈哈,”李适仰天大笑:“朱滔,皇太弟。逆贼,某在长安等你。哈哈哈哈……”
……
虖池畔。平城。
“城下何人?”
“本朝太子太保,凤翔郡王张,奉敕北巡。宣慰使孔,淄青李相同行在此,还不下城来见?”
武怀表拿着鸡毛当令箭,不耐烦的唤守城将军出城。
李纳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叫声李相不为过错。
城上守将不敢怠慢,急忙下了城开了城门出来,随着武怀表一起来到张军诸人面前。
“琅邪郡王麾下,平城守将谢遵,见过诸位郡王外相。”
“你是谢遵?”张军打量了谢遵几眼。
“回郡王,某谢遵。”
“嗯,”张军点了点头,给他介绍了一下孔巢父和李纳:“你着人去报王郡王,说某三人至此,便去真定城与郡王一晤。
再着人开了公仓,某取用些粮料械具,待量丈了行文与你。”
“诺。”谢遵不敢不应,恭身答应下来。
“平城驻军几何?”
“回郡王,某率五千战卒在此。”
“嗯,你去安排吧,稍后起营,与某部一起渡河去真定。”
“这……”谢遵看了看张军。他奉命守卫在平城,没有王武俊的命令就带军回去是要犯军法的,甚至都可以砍头了。
“安心,某代天子巡狩,你无罪之有。受命吧。”
“诺。”一顶大帽子扣下来,不想死只能应命,至少这会儿不敢抗拒。
张军现在对于自称代天子巡狩这事儿已经轻车熟路了,好像真有这事似的,连孔巢父都不劝了。爱咋咋的吧,反正也不是坏事儿。
做为中官,他对于张军这种用自己的力量维护天子君威的行为表示赞赏,自然也会支持。
平城公仓大开,凤翔军在城外扎营修整,军士们分批休假放松一下,捶洗衣物,洗澡,打理个人卫生等等。
战马也需要休整,检查蹄铁鞍鞯,刷洗毛发牙齿什么的。各种械具都需要修理更换。
张军住在自己的军帐里,处理了一些公文,看报告,等着大军修整完毕。其实也是给王武俊反应的时间。
王武俊虽然归附了朝庭,现在是正经的官军,但就像张孝忠说的,这个人有点反复,其实和李适的性格蛮像的。
他虽然没像李纳田绪等人表现的那么跋扈,完全成为独立的军镇小王国,但也没好到哪里去,对皇帝也是带搭不理的。
后期的藩镇其实都差不多,虽然表面上还是大唐的军镇,但事实上都是独立存在的小王国,和春秋战国时代差不多的意思。
这也是一种传统思维,分封制天下嘛。就在隋代,天下还有独立存在的封国呢,这会儿的渤海国也是,还有先期的羁糜州。
但这也正是天下乱像更朝换代的起始:人心总是在不断膨胀的。
历朝历代,真正的大统一,君主集权是在明代才实现的,不过后来又成了君臣共治,一直到清代削藩成功,天下才真正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了。
张军想给王武俊留出足够的时候,让他考虑清楚,然后决定行趾,免得以后后悔。
如果他真心归附,张军就带他去西域,如果想独立当小王国,那就直接灭了了事。有了张孝忠,王武俊已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同时张军了是在等凤翔的补给,会由船运过来直接运到沧州。他会带军到那里和孟保汇合,然后北上幽州。
当然还有李适的敕书,他相信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李适再迟顿也该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一份代天巡狩的敕书会让张军后面的行动方便许多,也名正言顺。
有了敕书,他就可以放手安排大唐东北疆的事务了,不用耽心以后反复。
这是他征伐西域的保证。目前来说大唐最大的敌人在西方,东北这边只是芥藓之疾,可以放在后面慢慢收拾。
主要还是渤海国的那位在位国王大钦茂并没有什么野心,安心当自己的一隅之主,把东北各民族协调的相当不错,虽然备有纷争但并不动荡。
甚至奚族和室韦都受到了渤海国的牵制,才会动而不乱,没有对大唐形成真正的威胁。当然,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回鹘也是原因之一。
民族多了会乱,但民族多了牵制也多,就是这么个道理。
在西边民族到是不多,回鹘和吐蕃都成了大唐的巨患。
不过同为大患,回鹘和吐蕃还不一样,虽然都在占据大唐的领土疆域,但回鹘总体表现的还是比较亲近大唐,有什么事情也会上书汇报,以臣子居。
840年,回鹘被他西北部(叶尼塞河上游)的黠戛斯击败国灭,大部分人口南迁进入河北地区融为汉族,一部分西迁,就是后来的畏兀儿(维吾尔)。
931年,辽国崛起,黠戛斯国灭归附大辽。
散落在蒙古高原上的黠戛斯残部和回鹘残部(沙回),就是蒙古族的前身。
所以,事实上,从大唐时代起,汉族就是多民族融合的汉族了。至少十几个民族。汉族已经不是一个种族的称呼,而是生活方式和文化的总结。
……
不出张军预料,大军在平城修整了三天,王武俊派来迎接的使团就到了平城。他决定彻底内附大唐了。
对这个结果张军当然还是高兴的。
另一边,李适的嘉奖行文,敕书也到了,给了张军一个钦差诸事的名头:诸道黜陟大使。处置地方,安顿诸藩,可以便宜行事。
这权力给的相当大。用白话来说就是除了京畿地区以外,想打谁打谁,想杀谁杀谁,想罢免谁就罢免谁,还不用事前汇报。
孔巢父被去了宣慰使的差事,为张军副使,敕为采访处置观察使,协助张军。
行文中对李纳只字未提,张军也乐得李适这样。这个皇帝其实还是心里有数的,要是性格上再大方一些就好了。
这个黜陟大使不是常设官职,是太宗李世民搞出来的,巡视镇压地方。那会儿地方上并不太平。担任此职务的都是大唐凌烟阁里面的人物。
后来玄宗,肃宗也短暂的设立过此职。
然后就是德宗李适了,在推行两税法的时候,重新启用了这个职务用来监控各道,但很快就又取消了。
这就是个犯规的职务,权力太大,各朝各代只有大唐才有,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巡视组,但比巡视组的权力更大。
他不需要报告,可以直接处置:任命,提升,罢免,或者杀人。
张军得了敕书,这一趟就算是理直气壮了,再不用考虑太多,也不用耽心被人找后账。
又等了两天,大军整休完毕,凤翔过来的补给船队也有了消息,张军这才传令起程,渡河去真定。
这几天的功夫虖池上早就搭满了桥梁,王武俊还在沿途设置了多处补给站,给大军提供饭食饮水等等,表现的相当诚恳。
早上拨营,下午午未交际就到了真定城外。
王武俊早就得了消息,带着属下将官在城外三里相迎,彩旗招展号角齐鸣,就差在地面铺上红毯了。
“王武俊,恭迎大使多时。”
“郡王多礼了,某等却之不恭,颇感惭愧。有劳郡王。”
“哪里哪里,请。”
“郡王请。”
王武俊和张军把臂而行,孔巢父,李纳还有王武俊麾下将领跟在后面,走进临时搭建的营地之中。
“大使远来,未知何故?”双方分了宾主坐定,陪座的王武俊也没寒喧,直接向坐在主位的张军发问。
你来是准备干什么?【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