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科幻灵异 > 锦衣长安 > 第二百四十八回 又是觉明
  福贤方丈没有多问,只是将那张纸推到韩长暮的手边,郑重其事道:“这是老衲新拟的方子,原想近日寄回王府,既然今日见到世子了,老衲就不用费这个事儿了,世子手里的人,肯定比驿卒快。”

  韩长暮打开看了一遍,满脸动容的连连道谢:“母妃病了这么多年,多亏了大师的方子,病情才能稳住,大师的恩情,韩王府没齿难忘。”

  福贤方丈挥了挥手:“不算什么大事,世子不必记挂于心。”

  听着这些话,姚杳挑眉,原来韩王妃常年卧病,这个年代缺医少药,感个冒都能要命,也难怪韩长暮提到韩王妃的病,就忧心忡忡。

  三个人沉默着,知善突然发出一声惊呼:“大人,这不对啊,名录里全是佛法,并没有这本书啊。”

  三人闻言,都撂下竹箸凑了过去,只见知善翻着那本残卷,一脸疑惑,但言语笃定:“大人,小僧都看完了,名录里没有这本书。”

  福贤方丈微微蹙眉,捻着腕间的佛珠,慈眉善目的脸色沉了沉:“拿给我看看。”

  他一页页翻得极快,最后重重合上了名录,望着韩长暮沉声道:“世子,老衲也看的清楚,这本名录里稀世经文倒是不少,但这佛家阵法,却是一本都没有。”

  韩长暮的脸色也不大好,原以为在荐福寺能查出些什么来,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他不甘心的摩挲着名册,不甘心的问道:“寺中僧人的往来,应当都是有记录可查的吧。“

  福贤方丈双眼一亮,一叠声的吩咐道:“去,知善,快去把寺中僧人名册拿过来。”

  知善一阵风似得窜了出去,门重重打开又重重关上,砸的咚的一声巨响。

  外头一线明亮的阳光,刚刚照进静室,就被沉沉关上的门给挡在了门外。

  一直沉默着没有出声的姚杳眯了眯眼,突然开口道:“大人,这本残卷会不会是某本经书的,被有心人翻了出来,或者根本就不是荐福寺捐的那批书里的,是秘书郎记错了?”她眸色深沉,以最大的恶揣度人心:“或者,根本是有人在误导我们,不想让我们查到这书的真正来历。”

  韩长暮揉了揉眉心,声音沙沙的,透着些许疲惫,却把闪烁的目光藏在了眼底:“也有这个可能,不过,还是先看看寺中僧人的去向能查到什么吧。”

  不多时,知善和四个小沙弥抱着厚厚几摞子册子,走进静室。

  知善挥手让小沙弥出去,关好了门,才谨慎道:“方丈,大人,弟子把近二十年来寺中所有僧人的名册都带来了。”

  荐福寺是皇家寺院,鼎盛时僧人数千,即便是十几年前兵荒马乱,寺院萧条之时,僧人也有数百之多,僧人众多,又是几十年累积下来,这名册自然数量惊人。

  韩长暮看着那惊人名册,上头布满了灰蒙蒙的浮沉,他抬了抬下巴,沉声道:“姚参军,你和知善一起查一下,遇到可疑之人,就将法号和经历唱出来,我来记录。”

  姚杳勉为其难的点了下头,深深透了口气,望着那堆了半间静室的名册,头皮直发麻腿直发软,她前后两世加起来近四十年,都没看过这么多带字儿的。

  况且这个朝代写的全是繁体字,她熬花了眼也才认识了常用字,这些名册里保不齐就有那种字难写难认,生僻到惊世骇俗的法号,若是在唱名上露了怯,这辈子在韩长暮面前都翻不了身了。

  她哆哆嗦嗦的拿起最上头的一本儿,抖着手擦掉名册上的浮灰,打眼一看,顿时松了一口气,书面上写着“大寮册一”四个字。

  这四个字她都认识,而且还知道是什么意思,开局大好啊。

  大寮就是厨房,那这一摞子是便是厨房僧人的名册了,看来这荐福寺里僧人的名册像极了她前世单位名单,是按照岗位部门来分别记录的。

  她转头抢先道:“大人,先看藏经阁的名册吧。”

  先划定个小范围,范围越小,碰到不认识的字的几率就越小。

  韩长暮也正有此意,点了点头,看着知善道:“劳烦知善师父找一下藏经阁的名册。”

  知善手脚很利落,对这些名册也十分熟悉,很快便找出了藏经阁的名册,上头已经积了厚厚一层灰,他拿到门外拍了拍,把灰尘拍干净,才重新拿了回来。

  韩长暮看着半人高的名册,淡淡问道:“知善师父可还记得藏经阁里的三名僧人的法号叫什么?”

  知善偏着头冥思苦想了半晌,才犹疑道:“一个叫了清,一个叫觉明,还有一个,小僧真的记不得了。”

  韩长暮一听觉明二字,顿时愣住了,青龙寺的主持,就叫觉明。

  他的脸色蓦然阴沉似水,心里有了隐隐的怀疑,但还需要确定一件事情,便没有将这怀疑宣扬出来,只是面无表情道:“先查觉明。”

  姚杳听出了韩长暮话中的一丝冷厉,顿时心里一惊,不敢懈怠半分,和知善头碰头的翻了起来。

  时间过的极快,日头已经偏西了,日光在盛极而衰的边缘泼洒着,突然明亮起来,像是要将这一整日的光亮,都凝聚在这个时候。

  明亮的日光透窗而入,韩长暮逆着光坐着,面无表情的脸上,冷峻至极。

  不多时,姚杳从书山中抬起头,鼻子上脸上都沾了薄灰,声音急促的念出了声:“觉明,河西甘州人士,建宁元年三月生人,建宁十六年落第,当年入荐福寺剃度,建宁二十一年任知藏,永安二年,任青龙寺主持。”

  韩长暮越听越心惊,额角突突直跳,这觉明不显山不漏水的,一副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的模样,竟然藏的这样深,竟然二十一岁就在荐福寺做了知藏,在藏经阁一呆便是十六年,有多少手脚不能做,有多少痕迹也都能清除掉了。

  想到觉明那张人畜无害的白胖圆脸,韩长暮眼明心亮起来,像拨开云雾,见到了一点点微弱的光,虽然很淡薄,但还是照亮了阴暗的裂缝。

  他陡然起身,只干脆利落的吐出一个“走”字,便急匆匆的冲出了门。

  姚杳叹了口气,卷起经文夹在咯吱窝下,又抱紧了那捐书名录和残本,跟福贤方丈和知善道了声谢,拔腿跟了上去。

  静室里没有燃灯,昏昏暗暗的,突然开门,西斜的日影照在脸上,姚杳腾出一只手遮了遮眼睛,等适应了这光亮,才飞奔追了过去。

  内卫司监牢的门缓缓打开,吱吱呀呀的声音在暮色里响过,冷涩的声音给这深幽的地方,平添了几分哀凉。

  一个个子不高的内卫提着两个食盒,弯着腰进了监牢的门,沿着向下的台阶走到尽头,一边大声吆喝着用暮食了,一边从食盒里取出饭食,塞进打开的小窗户里。

  除了那种穷凶极恶,抵死不开口的犯人,内卫司很少在吃食上磋磨人,一向是有肉有菜有饭,热乎乎的管饱。

  这会儿内卫司关的人犯并不多,挨着门口的牢房里关的是青龙寺的四个僧人,再往里走便是瑟瑟楼的一干人等,最里头是倒霉的霍寒山。

  这样的数量的人犯,是内卫司有史以来最少的了,专门给犯人们做饭的厨子,都快闲的发霉了,整日念叨着幸而月俸不是按照做饭多少来算的,不然就要穷死了。

  内卫司监牢的饭是没有竹箸,用的都是特制的碗和勺,掰不断砸不烂,防备着人犯用这些东西自尽。

  所以内卫不必守着人犯用完饭收拾碗勺,只管把饭食塞进牢房,爱吃不吃,关上小窗,便又缓缓走了出去,等送下一顿饭的时候再来收。

  韩长暮二人从荐福寺出来,嫌马车太慢,从寺中牵了两匹快马,一路扬鞭策马,纵马长街,直奔内卫司而来。

  到了门口,韩长暮甩了缰绳,沉着脸一言不发的就冲进了监牢。

  刚走下台阶,临近门口的牢房里传来一声凄厉的尖叫,那声音扯得又直又尖,真的人耳膜生疼。

  韩长暮脚步一顿,顿生不祥,疾步冲到那间牢房外,狠狠拍了一下墙上的一块砖。

  那块砖看起来跟旁的砖没什么不同,可他的手重重落下,那砖凹下去一块,正面严丝合缝的墙,竟然无声无息的闪开一道缝。

  姚杳被那声尖叫吓了一跳,再看到这幅场景,又吓了一跳,跟着韩长暮走进牢房,只见一个小沙弥抱着个老僧,尖叫声正是从小沙弥嗓子里发出来的。

  老僧脸色惨白,可诡异的是上头却盘踞着一团黑气,眼角鼻孔和嘴角都淌出两行黑紫的血,耳朵里流出来的血,已经漫到他的浅灰僧衣上,洇开了一大片。

  老僧的胸膛极微弱的起伏,已经是出气多进气少了。

  韩长暮几步冲上前去,飞快的掏出个瓷瓶,磕出一丸药塞进老僧的嘴里。

  姚杳站在旁边,微微摇头,这个样子是中毒了,怕是难救。【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