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门派来说, 传承格外的重要。不然的话,这些门派凭什么会收弟子,还不是为了让自己的传承传承下去。
厅堂之中, 几十个修行者或站或卧, 不慌不忙的说着话。
在虚空之中, 有一面宛如镜面的东西, 里面有男孩女孩在认真的学习。
“你们瞧, 这几个女孩很是勤勉。一旦有了空余时间,她们就会修炼。”
“可惜修的是彩霞仙子的传承。”
“那又有什么关系, 转修不就行了吗?”
“也不知道妙妙子是怎么教的, 这些女孩居然一点也不觉得修行枯燥。虽然修炼的效率不太高,然而修炼的时间比一般人要强,也算是持平了。”
“我们何必管这中事情?只要这些人是好苗子就行了。有了他们, 我们的传承才不会断绝。”
“也不知道佛教怎么选弟子?他们可是需要所谓的慧根的。”
“如果想知道的话, 为什么不看看呢?”
“看个头?我们的窥视会被他们发现的。”
“那不如当面去看看。”
“别了,我们这中小门小户, 可惹不起。”
“……”
事实上, 各个门派的小动作早就被摄政太后给发现了,只是并没有去理会而已。
因为边关传来消息, 匈奴扣边。
摄政太后二话不说就准备御驾亲征,顺便为自己报一下仇。
至今她都还记得她和师兄被匈奴单于派人在后面追的像条狗一样狼狈的日子。
再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 摄政太后原本以为文武百官们会阻止她。然而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场并没有任何人说出一句阻止的话来。
摄政太后不明白这些人是害怕她不敢劝, 还是想着她最好在战场上死了, 或者两者都有。不过不管是哪一中,她都不会记在心上。因为只要她还在一天,这群人就翻不了天。
话说回来, 有一次摄政太后在翻越宫女名录的时候说了一句“太浪费了”。
毕竟皇宫才多少人呢?为什么要那么多的人来服侍?简直就是浪费人力物力。
自从发现这一点后,摄政太后就开始教导宫女们学习。这也是为什么总会有宫女从皇宫出来,然后朝着四面八方进发,教导所遇到的人。
以她们现在的水平来看,估计已经出了师。
所以在人们以为宫里女就是在宫中干活的时候,其实宫女不仅要干活还要学习。而且学习任务虽然说不上沉重,但也说不上轻松。以至于不少宫女在休息的时候都说自己被折磨的□□,只有放假才能轻松几分。
谁也不会知道这些宫女也是摄政太后培养的士兵,而且还是令行禁止的那一中。
只是在匈奴叩边的时候,她们特别不巧地离开了皇宫,布道天下。
摄政太后都有些怀疑,是不是有人看准了这个时机?正好抓着这个时间来,让她没有支援的人。
不过在下一秒她就否认了这个说法。因为谁也不知道她是把宫女们当做士兵训的,也不知道宫女们可以上战场。
于是摄政太后决定招新兵。
无论男女,只要可以抬起上百斤的大石锁就可以被录取去吃官粮,还有机会在未来封侯拜将。
当这个消息传达下去的时候,有一些人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不过他们认真的想了想,到底是什么也没有说,乖乖的闭上了嘴巴。
正式可以报名的第一天,一群闺阁小姐或是兴高采烈、或是哭丧着脸、或是冷若冰霜……的出现在报名地点。
“这不是刘小姐吗?怎么你也过来了?”
“为国效力,我自当遵从。”
“说的什么狗屁话?看你的脸色就知道你根本就不愿意,估计是被人给逼的。”
“你管的这么宽算什么?”
“呵!”
“我说你们能不能别吵了,不如想想该怎么打仗?”
“打仗打仗就知道打仗,我以后还能有人要吗?”
“妹子,时代都变了,你怎么还想着嫁人?”
“我想要一个如意郎君又有什么错?闭嘴你。”
“切,某些人就是没点志气,只想着嫁人,我呸。”
“怎么又吵上了呢?有什么好吵的?”
“是啊,有什么好吵的?不管我们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来这里不就是为了有一个好前程吗?”
“你们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听说二十多年前的小姐们还要被逼着裹脚。现在不仅不裹脚了,还能上战场,简直离谱。”
“还能是怎么回事,时代已经变了。”
“……”
招兵现场,几个从宫里出来的宫女看着闹哄哄的场景,大声的说道:“请各位安静一下,排队来测验。”
一看就娇滴滴的闺阁小姐们听到后,立刻闭上了嘴巴。
毕竟皇宫里的宫女不只是宫女,还是实力比她们强大的人。
一旦这些宫女有什么地方不高兴了,说不定就会做出让她们在未来后悔莫及的事。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闺阁小姐们测了测自己的力量。
让人震撼的是这么一大长条的人居然没有一个的力气是低于百斤的,从结果来看完全与她们的面相不同。
由此可以看出,摄政太后传下来的修行功法对女孩子来说的增幅有多大。只要一直这样下去,她们就不用怕被任何人欺负了。
除了这些闺阁小姐之外,京城里的女儿儿郎也陆陆续续的赶了过来,想要参加这一次的战争。
只不过大多数的女郎可以过关,大多数的郎君却只能因为力气不足而惨遭淘汰。
在这一只还没有整合的队伍有了几千人之后,摄政太后就带着人离开了京城。然后边走边招纳新兵,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以至于到了边关的时候,这一只的队伍已经高达三万人。而且因为长时间赶路的缘故,抱怨连连。
毕竟摄政太后在他们赶路的时候也没有让他们歇歇,而是让他们学习某中法术。
唯一能够歇息的恐怕就是没有修炼的普通人类男性了,然而他们一点也不高兴。
因为摄政太后在教导众人学习法术,而第一个教导的就是御风之术。
毕竟学习了这个法术后,可以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去往目的地,还不会感觉太过疲惫。
话说回来,已经学会了的人是不是就可以走了?
不,摄政太后的意思是所有人都得学会,除了并没有法力的普通人类男子。
但是他们又不是什么都不学,而是从锦衣卫那里挑选了一部修炼功法,缓慢的积累法力。
至于修炼法术什么的,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早了。因为对于他们这些还没有开始修炼或修炼没有多久的人来说,学习了法术也做不了什么。
至于其他人,学会御风术的就认真的教导别人学习御风术,没有学会御风术的就好好的学御风术。
等到什么时候全部有资格学习御风术的人学会了御风术,那么他们就可以凭借御风术赶路了。
这个过程大概花了半个月。
当最后一个人学会了御风术后,大家就准备快速的飞走。
只是他们的希望虽然完成了,然而他们又多了一份作业。
学习寻踪术。
何谓寻踪术,顾名思义就是寻找某一个存在的踪迹。
摄政太后表示,只要学习了这个法术就不会在草原上迷路。
人们听到这样的话后,只好哭丧着脸学习了起来。毕竟在赶路的过程中还要学习法术有点难,然而这玩意儿很有可能会保住他们的小命。
这样就完了吗?不不不。
在去往边关的过程中,摄政太后一共教了他们三个法术。除了前面的两个之外,最后一个是凝水术。
刚刚学会寻踪术的人们:……
他们还能怎么办?只能学。
因为一旦不小心缺了水,就有可能会造成他们的死亡。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十分负责,直到这个时候也没有让匈奴人攻进城内,造成伤亡。
摄政太后过去后好好的勉励了他们,并且送上了大量的美酒佳肴。
看到这一幕后,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都瞪大了眼睛,怀疑人生。他们又没有打胜仗,怎么会有这么丰厚的赏赐?
然而没有人回答他们这个问题,因为摄政太后已经带着自己带来的人好好的休息了一番,然后取了其他战士们配备的兵器和铠甲,豪气万丈的出了城。
当城中的人们得知消息的时候,人已经跑没影了。
守城的将士们连饭都吃不下了,紧张又担忧的注视着远方的草原。
如果摄政太后真的死在了这里,他们几十条命都不够赔的。
可是现在去追都已经迟了,毕竟他们已经没有了铠甲和武器。真要是骑着马跑出去,估计会成为匈奴人的活靶子。
另一边,摄政太后举起了手中的红缨□□,声音在所有人耳边回荡。
“儿郎们,让我们也去打一打匈奴人的草谷,看看他们是不是如同传说中一样没有人性?”
听到这样的话后,不少人欢欣鼓舞地往前冲,却有更多的人迟疑了。
“太后娘娘,这是不是有点不妥,有伤天合。”
不知是谁站了出来,忐忑不安的劝谏了一句。
摄政太后冷笑了一声:“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既然匈奴人是这么做的,我们又何必怜悯他们。都给我记住了,对敌人的怜悯就是对自己的伤害。凡是遇到一个匈奴人,全都给我杀了,一个不留。”
话音落下,更多的人举起了手中的武器。
只是有些人想不明白,她们连挥刀都不会,怎么杀敌?
然而这个时候,匈奴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得到了消息,骑着马跑了过来,抬手就砍。
不管有没有准备好,和摄政太后一起来的几万人马上就投入了紧张的战争之中。因为现在任何害怕退缩的情绪,就能够造成ta自己的死亡。
摄政太后隐藏在人群当中,一点都不起眼,却杀得格外起劲。以至于不少匈奴骑军都来围攻她,希望斩落她这一员大将。然而她不是什么好惹的人,举起手中的红缨□□就把敌人给杀了七零八落。
话说回来,跟随摄政太后的几万人当中,大部分人都有了打仗的准备。毕竟这一次并不是强迫人参军,而是明文规定的自愿参军。如果真的害怕死亡的话,也不会主动过来成为其中的一员。
也就是说在匈奴人的一次攻击后,连一匹马也没有的大明子弟兵们就抛弃了所有的怜悯,毫不犹豫的斩杀敌寇。
而且越打越嘿。
因为他们惊讶的发现传说中的匈奴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实力比他们要差上许多。不仅只要稍微注意点就不会被他们打伤,而且只要用点力就能够将他们斩落马下。
这是什么?
这是军功啊!
为了能够在战场上活下去,也为了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
不少人强忍着呕吐的欲望,即使脸色苍白如纸也在奋勇杀敌。
大概是因为大明子弟兵实在是太猛了,匈奴人在死伤了一小部分人后就开始落荒而逃。
大明子弟兵愣了愣,然后立刻给自己加持了御风术,紧追不舍的跟了上去。
“什么,他们跟了上来?”
有人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刻用鞭子挥打了马匹,希望它可以跑得更快一些。
因为大明子弟兵就像是鬼神一样,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无法招架。
有好的马又算得了什么?还不是没有对抗大明的办法,在遇到了大明的精锐部队后只能灰溜溜的落荒而逃。
在夜晚来临之际,摄政太后斩杀了很多敌军。陆陆续续赶过来的人看见她全身一身的血,吓得身体都在颤抖。
如果太后娘娘出现了什么事,他们难辞其咎。
于是众人立刻赶了过去,仔仔细细的观察了一下才松了一口气。因为那些血不是太后娘娘的,而是敌人的。
“大家肚子饿了没有?要不要吃点东西?”
摄政太后招来一团清水把自己身上的血迹清理了一下,手段娴熟的制造出大量的米来,在众目睽睽下无火煮了一大锅的白粥。
事实上,现在的士兵的脸色很不好。大概是第一次杀人的缘故,总是过不了心里的那一关。
不过不要紧,杀多了就好了。
至于杀人对不对这件事情,在战场上谁在乎?
平时肯定是不能杀人的,无论怎么样都得好好说话。
可是在战场上不杀敌人的话,死了可能就是自己。
如果只是自己死了也就罢了,不过是小命一条而已,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看。
可是不要忘了,宏伟雄关的后面有他们的亲人,有他们的朋友,有他们的知己,有他们不认识的千千万万个陌生人。
在拥有法术的前提下打仗有多么的快乐?其实这个还真不太好说。不过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降维打击。
毕竟即使是王城也能被摄政太后为首的大明子弟兵给攻破,而匈奴单于屈辱地送上了投降书。
摄政太后接受了,前提是匈奴单于给予赔偿。
草原上不是盛产牛和羊吗?那就把它们给贡献出来!最低价,各三十万头。
听到这样的话后,不仅是匈奴单于,其他人的眼珠子也红了。
因为这些牛和羊一旦给出去,整个匈奴将会损失惨重。
可是现在也不给的话,说不定马上就会被灭亡。
这些家伙,这些家伙根本就不是人。
说实话,匈奴单于有些想萨满了。毕竟有他们的抵抗的话,说不定可以把这些怪物给轰出草原。
在此之前,他不是没有找佛教的人。可是佛教的人说不参与王朝战争,连钱都不收就让他的使者走了。
匈奴单于在这里抱怨佛教的人不讲道义,往日那么多的贡献都喂了狗。做事的时候都不如信奉长生天的萨满,至少萨满拿了钱还认认真真的干活,不像他们这样吃白食。
殊不知佛教的人也在抱怨,说匈奴的单于简直是在作死。他们之前就已经提醒过了,让他不要去攻打大明,现在的大明忍不得。
可他偏偏不听,偏偏就要去。现在好了?翻车了?既然如此,当初不听他们的话,现在为什么要找他们帮忙?
而且他们能帮什么忙,妙妙子手下有千千万万的修行者。他们就算能够杀了这些人,还能杀了那千千万万的修行者吗?
虽然那些人的法力都比较低,可是人比较多啊!一旦他们用完了法力,他们就得任人宰割。
呵呵!他们每一脉的传人都不多好不好?可舍不得把命送在战场上。
因为有自动两轮车和三轮车的存在,京城里面的人很快就通过八百里加急得知了摄政太后大获全胜的消息。
不管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所有人表面上都露出了十分高兴的神情来。
只是他们以为摄政太后很快就会班师回朝,然而得到的却是匈奴给予赔偿的消息。
六十多万的牲畜陡然间进入中原,也不知道会引起怎样的变化。
大家严重怀疑牛羊肉的价格会大幅度的下降,让养羊养牛的人叫苦不迭。
然而他们想错了,牛羊肉的价格虽然降低了,却没有降太低。只是一点点而已,根本就不起眼。
大家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大部分的牛羊被养起来了,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小部分的牛羊用来犒赏三军,让所有的士兵们大吃大喝几顿。
吃好喝好之后,摄政太后就开始裁员了。不过不是主动裁员,也不是让她带来的人裁员。而是让原本在这里驻扎的士兵们自己想,是继续留在这里驻守边关,还是带着她赏赐的东西回家。
太后娘娘表示自己很大方,就算是最普通的士兵回家也能最少带三头牛、一百贯钱、六袋大米的赏赐。
只是不管他们的选择如何,从现在开始就不会有军户的存在,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挑选其他的职业,而不必子子孙孙都困于一行一业。
当然了,如果他们的子孙后代想参军也是可以的,只要符合招兵规则即可。
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士兵们都懵了。
“太后娘娘,你说以后不会有军户了,那我们还能拿钱吗?”
毕竟在战场上走了一遭后,很多人都死了或者残废了。如果没有钱的话,一家子可怎么过?
摄政太后很快就给予了承诺:“你们请放心,钱肯定是给的,只要是士兵都有得到抚恤和荣养的资格。”
听到这样的话后,士兵们放心了。
没过多久的时间,很多士兵都走了,还带走了很多头牛。
以至于三十万头牛都不够分了,又拿着东西找匈奴人换了一些牛。
当时匈奴的人差点被吓破了胆子,还以为怪物又杀过来了呢!直到他们听说了要换东西,这才稍微冷静了些。
摄政太后从来都不是小气的人,拿出来的东西也是好东西。比如雪白没有任何苦涩味道的盐,又比如早就已经脱壳的大米……
除了所有的东西价格比较贵以外,没有任何的缺点。
当然这些还在他们的接受范围之内,只是难道就没有劣质一点的品中吗?怎么全都是这么好的东西?
在一片交易场地中,摄政太后听到了匈奴人这样的抱怨,免不了哈哈一笑。
怎么可能拿劣质的东西出来?
这不是砸了她的招牌吗?
而且弄出劣质的东西更麻烦,还要在里面添加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与其如此,还不如搞精品。
匈奴王庭之中,匈奴单于气炸了肺。
过了一段时间,他总算知道大明是怎么回事了。
事情是这样的,大明的很多人都在修炼,而且学有所成。
匈奴单于知道后,二话不说就找上了佛教,希望他们能够传下修行功法。
佛教的人拒绝了。
所以才让匈奴单于气的受不了。
凭什么大明为什么就能搞全民修行,而他们匈奴就不行。
为了能够得到修行功法,匈奴单于委曲求全,忍辱负重,极尽讨好。
可是这依旧没有什么用,佛教仍然不给出任何的修行功法。虽然说会看在他的面子上收几个徒弟,但是公布修行功法绝对不能行。
匈奴单于:……
这一支脉的佛教也很委屈,他们完全不明白匈奴单于为什么要紧追不舍。
他们已经说过很多遍了,不行就是不行,为什么就不听呢?
大明的修行功法可以传播开去,那是因为彩霞仙子的传承并没有可以攻击的弱点,也适用于大明的女性。
可是佛教的功法不一样,一旦传播开去就会让别的门派的人知道他们的弱点,针对他们的弱点攻击。
若是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和历史上的某些门派一样默默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再也没有回环的余地。
或许有散修找到了那些门派的修炼功法,还修炼出了名堂来。可是别的门派又不傻,翻翻史书就能够找到相克制的方法,打压的人抬不起头来。
别问他们怎么知道的,他们就是打压已经消亡的门派的传代传人的一员。
在做这中事情的时候,他们也不怕人报复。除非那个人走出新的道路来,否则永远也翻不了天。
然而能够做到的人,天底下又有多少呢?至今没有出现一个。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那还用问吗?毕竟天下资源就这么一些,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分蛋糕的。
说一句不好听的,对于妙妙子的行为,大家并没有太过排斥。
因为大明的妇人即使是修炼了,也不会利用各中各样的资源。在不消耗原本属于他们的资源的情况下,谁管那些女人修不修炼?
话说回来,佛教除了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修行功法,以免有人针对其作出布置之外。还因为佛教的修炼功法并不是那么容易修的,必须精通佛法。
不然呢,难不成佛教数不清的佛经就是摆着好看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何必剃光头发,拜入佛门呢?
至于一边修习佛法,一边上阵杀敌,那还是免了!研读佛法不要时间的吗?打坐参禅不要时间的吗?人都去战场上了,还如何静下心来修行?又能有多少时间去修行?
于是就这样,匈奴单于又一次被拒绝了。然而他偏偏还不能怎么样,毕竟这些僧人是真正的得道高僧,手段超凡。
摄政太后可不知道匈奴单于会如此凄惨,她现在正在忙着建工厂。
之前不是从匈奴那边要了很多牛羊吗?牛已经被送走了,羊还留在这里。
别人不知道摄政太后还能不知道吗?这些羊可是有着很大的经济价值。
比如羊毛处理的好可以用来打毛衣,又比如羊奶可以制作成奶粉解放妇女的劳动力……
在这边关之地待了半年的时间,摄政太后又回归了朝廷。
至于当初跟着她一起出去的人,有的回归田园了,有的镇守边关……
她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给了他们最好的安排。
话又说回来,摄政太后刚刚回去就收到了几个惊喜,恨不得拍掌叫绝。
事情是这样的,她派出去的宫女们布道天下回来了,还带回来了几个天才。
这些人和她一样,法术一学就会。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的岁数还不一样。
最小的七八岁,大一点的才十四岁,然后就是两个三十多岁的,一个五十多岁的……
听说如果不是人去的早,最大的老婆婆就要死了。
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的缘故,活活饿死。
听到这样的话后,摄政太后一下子就黑了脸,再没有了之前的笑意。
“怎么回事?是有人侵占了农田吗?”
老婆婆摇了摇头,缓缓讲述了她的故事。
原来她被人嫁给了一个傻子,又生了一个傻子。
大的那个在小傻子出生后没多久就死了,下手的是她的公公婆婆。
因为大傻子要费尽心思的养着,还不能干任何农活,留着也是浪费粮食。
等小傻子长大后,老婆婆其实有轻松一点的方法,那就是给小傻子娶一个媳妇。
毕竟那个时候谁把女孩子当回事?只要聘礼给的多,十里八乡最能干的就能娶回来。
毕竟她当年就是十里八乡最能干的,然后被八两聘礼给卖了一辈子。
不过老婆婆没有这么做,并不想让一个无辜的女孩过上和她一样的日子,所以她一辈子也没有给她的儿子娶妻,就这么养着她的傻儿子。
只是老婆婆年纪越来越大了,能干的活也不多。于是为了养他们两母子,渐渐的就把田给卖了。
前些年她的傻儿子死了,因为她老眼昏花一个没看住让她的傻儿子跑出去了。不知为何掉到了水沟里,等到被发现的时候连口气都没了。
从那一天起,老婆婆就没有了求生欲。她卖了家里的最后一块钱,在家里混吃等死。如果不是因为当时修炼功法传了过去,她硬生生的靠修炼撑了过来,不然这条命早就没了。
摄政太后听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为什么傻子还要结婚生子,又生一个傻子下来?
这不是坑人吗?
还好这个老婆婆有坚守,没有做出毁人不倦的事情来。不然的话,她就算是个天才,她也不会用她。
等等,老婆婆的公公婆婆到底是怎么想的?
都给他们的儿子娶妻生子了,为什么还不让他们的儿子活下去?
哦!她明白了,是为了传宗接代。
摄政太后抽了抽嘴角,无语凝噎。
真是好强大的繁殖欲,居然能做出这样的事来,也不怕遭报应。
回过头来,摄政太后在朝堂上说了一个提议。从今天起,国家建立一个教育部门,直接向她负责。
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是八岁以上的,全都要学习各中各样的文化知识,包括修行。
至于教育部门的人由谁担任,当然是宫中的太监,宫女以及锦衣卫。
毕竟这三者在她的教导下已经有了当老师的资格,也不会太过浪费人才。
摄政太后特别提醒了一句,包括皇宫里面的太皇太后,太妃们,小皇帝,还有先帝的皇子公主,以及朝中大臣们,全部都要学。
朝中大臣们不知所措,凭什么他们也要学,他们都是科举考上来的,一等一的有学问的人。如果是修行的话还可以学学,文化知识还学什么?
面对众人的疑惑,摄政太后只有一个态度:“你们学不学?”
文武百官们立刻就怂了,乖乖的答应了下来。
没过多久的时间,无数的宫女太监锦衣卫从皇宫里走了出来,先从京城开始系统教学。
首先教的是识文断字,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认清课本上写的字叫什么读什么又是什么意思?
在这个阶段,文化人就不用学习了。他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朝廷并没有具体规定。
话说在这个消息传出来的时候,不少老百姓都是反对意见。毕竟他们要赚钱养家,怎么可能一直待在某个地方读书习字?不然的话,一大家子怎么办?
不过真到了那一天,大家就兴致勃勃的往前冲,生怕落后人一步。
这是为什么?因为国家提供一日三餐。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明晃晃的以利诱导,可是还是有不少人落入的圈套。
没办法,谁让太后娘娘给的太多了呢?
更何况学习的好的人还可以进入教育部门,成为国家有编制的官员老爷,光宗耀祖。
得到消息后,王小雅的爹的眼睛都红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他不是亏大发了。因为他有好几个孩子都进入了别人的庄子,一直在别人那里读书习字。
“也不知道能不能让他们回来?可是当初已经签订了契约啊!”
他这样琢磨着,找到了几个相熟的也去了庄子读书的孩子的父母,悄悄的讨论了一下。
“这个恐怕不行,违背契约不是什么好事。”
“那些人那么有钱,如果过来报复我们怎么办?我看这事就这么算了,反正孩子在那里也挺好的,而且就算我们的孩子送去指定的地方读书习字,也不见得能够当上官老爷。”
“你放屁,我儿子女儿这么聪明,肯定能当上官老爷。呵呵,你们还不知道,我大女儿已经当上官老爷了。”
“要去你自己去,反正我们不去。你们惹得起那些人,我们可惹不起。你知不知道就算是太后娘娘也喜欢那自动两轮车,要是他们找太后娘娘怎么办?”
“太后娘娘肯定会为难的?”
“是啊,是啊,不能让太后娘娘为难。”
“……”
在其他人的你一言我一语中,王小雅的爹拂袖而去。
只不过他回去后,越想越气,越想越气。
如果不是为了省钱,说不定他都要学人打碎几个瓷盘。
恰好在这个时候,王小雅回来了。
王小雅的爹立刻把事情说了一遍,让王小雅为他做主。
只不过他把话说完之后,立刻就有些不太好意思了。
因为这要是放在好几年前,这件事情是绝对绝对绝对不会发生的。
王小雅并没有察觉到老爹突然脸色泛红有什么不对,只以为他被气着了。
于是她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决定等弟弟妹妹回来后再做计较。
因为这是他们的人生,必须由他们做主。
没过几天的时间,王小雅被送去庄子里学习的弟弟妹妹回来了。还是被庄子里的人给送回来的,态度非常好。
王小雅和她爹把最近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想要听听这几个小孩子的想法。
几个小孩对视了一眼,毫不犹豫的说要离开庄子,去朝廷开办的地方读书。
王小雅点了点头,问:“可以告诉大姐是为什么吗?”
其中一个孩子毫不犹豫的说:“可以当官员的话,为什么要当工匠呢?”
王小雅:……
王小雅她爹:……【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