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辽东人选
“陛下以为,袁应泰如何”方从哲有些疑惑的问道。
“不行”对于袁应泰,我坚决反对。其实,我并不了解袁应泰,但我熟悉熊廷弼呀。前世时候第一次接触熊廷弼,实际上是在粱大侠的白发魔女传中,那时的我,应该还刚刚上初中吧,对于大侠们的生活还是十分向往的,期望自己有一天,也能仗剑走天涯。不过,那时,读白发魔女传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主人公卓一航和练霓裳,而是一心许国的熊廷弼。虽然,熊廷弼的戏份并不是太多,但那种铁汉的形象确实深入我心。上大学后,我曾深入的了解过熊廷弼,虽然,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所了解的熊廷弼和我眼前的熊蛮子似乎有很大的区别,但我从内心仍然钦佩这位铮铮铁骨的汉子。当然,在了解熊廷弼的同时,也自然而然的了解了与他有关的人物。袁应泰就是其中之一。
我清楚的知道,在历史上,在熊廷弼第一次罢官后不久就是袁应泰接任了熊廷弼身上的担子。结果,不到一年,辽东重镇沈阳失陷,辽东首府辽阳失陷,整个辽河以东全部为建奴所有。袁应泰自杀殉国。这是血淋淋的历史,既然我来到了这个世界,又怎能让这个悲惨的历史重新发生。
“陛下,袁大人才华横溢c爱民如子,实是辽东的不二人选。”方从哲据理力争。
“不行。”我继续否决,“袁应泰为人宽厚,这本是他的优点,但到了战场上,这就是优柔寡断了。他应该替朕巡视四方,而不应战死在沙场。”
方从哲愕然了。他大概不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评价袁应泰吧。其实,如果不是我稍了解这段历史,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可是,历史的悲剧不应该重演。
“方首辅,我也觉得袁大人并不合适。”熊廷弼插语到,“我稍微了解过袁大人,确实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正因为此,如果他到了辽东,一定会改变我制定的律令,因为,在他看来,我的那些律令太苛刻了。而在战场上,没有严格的纪律是打不了胜仗的。”
方从哲微微点点头:“那熊大人以为谁可以接替您的职位”他只是个首辅,论处理政事,熊廷弼拍马也赶不上他,而论起军事,十个方从哲也赶不上一个熊廷弼。方从哲是一个和善的老头,他当然能听取别人的建议。
熊廷弼沉吟良久,说道:“本来,孟泰应该是不二人选。可惜,孟泰人远在金乡,而且,他正处于孝中。”孟泰孟泰何许人也。见我有些疑惑,方从哲接过话来说道:“孟泰就是周永春。”周永春还是有些陌生。好在方从哲继续说下去:“在去年的萨尔浒惨败中,孟泰为减少兵员的伤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这期间,绘制的全辽图是目前为止,我们所得到的有关辽东的最全地图。可惜,孟泰母亲去世不久,还在孝中。”
周永春。我默默的记住了这个名字。好像,晚明时期,这个人物活动的真的不多。难道,萨尔浒之战后,他就再也没有出仕为国效力哎难怪历史上的大明逐渐走向衰亡,这么多人才都被朱由校那个傻小子忽视了,却只看中一个客巴巴。大明能坚挺这么多年,还真亏了朱由校这小子的早亡。
可是,这解决不了燃眉之急呀。我继续看着眼前的这两位肱股之臣。
熊廷弼沉吟片刻,说道:“孙承宗大人也许可行。我和孙承宗大人不熟,但对他的为人,他的才干也一向钦佩。”
对了,我怎么把这尊大神给忘了。孙承宗,他应该和熊廷弼c方从哲等人仿佛年纪吧。他曾是光宗c熹宗两位皇帝的老师。在熊廷弼被杀,明军连吃败仗的情况下,是孙承宗,毅然挑起了拯救大明王朝的重担,他所布置的关宁防线是抵御后金进攻的有力屏障。如果没有孙承宗的铺垫,袁崇焕那小子怎么可能在宁锦一战中炮轰努尔哈赤,使一代枭雄从此长眠于地下呢
我点点头:“嗯,孙大人确实可担此重任。”
方从哲也赞赏的点点头。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此迎刃而解。我愉悦的笑笑,看来,群策群力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
熊廷弼似乎也很满意,那被边塞寒风吹得有些粗糙的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陛下,大事已定,您看,没有其他事的话,微臣是不是先行告退了。”
“嗯。”我点点头,刚想让熊廷弼退下,突然,我的脑海中一闪,似乎在前世的历史课本上曾说过,在明朝末期时,红薯c玉米c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开始在南方种植。如果,能在大明王朝全国范围内种植这些作物,又怎愁大明的粮食不够吃呢可不知是不是真的。对了,熊廷弼不是南方人嘛,顺便问问:“熊爱卿,你久居南方,可知南方有什么北方没有的吃食吗”
熊廷弼楞了一下,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是指荔枝c芒果”
“不。”我打断他的话,“朕指的并不是水果,而是一些能让人不饿肚子的东西。”
看熊廷弼还在发呆,我随手拿着御案上的笔,画了一根红薯:“爱卿在南方可见过此物”
“地萝卜”熊廷弼惊奇的说道,“陛下怎么知道此物这东西挺甜的,产量也大,可惜,不好储存。受冻之后,就不能吃了。”
啊这下轮到我目瞪口呆了。我说呢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在明朝并没有推广,原来不会储存呀。而且,这段时期,正是小冰期,即使是南方的冬天,也常常在零度以下。这就导致了,红薯虽然高产,却得不到推广。是呀,种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产量再高,不能储存又有何用呢
可是,后世的我却知道,红薯是一种神器呀。是一种曾活人无数的神器呀。如果有了红薯,又怎愁大明度不过这个灾难频繁的小冰期呢
想到这里,我对熊廷弼说道:“爱卿,此去江夏,请为朕多收集一些地萝卜,在入冬之前,相反设法送入京城。朕有大用。”
【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