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科幻灵异 > 史事讲将2 > 第317章 孝敬皇帝——李弘
  李弘,陇西成纪人,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唐朝第一位死后追封皇帝的太子。孝顺仁德,体恤民情,建议修正不合理的律法,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组织编纂《瑶山玉彩》,深得唐高宗宠爱。随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时年二十三岁,唐高宗和武则天悲痛不已,追赠孝敬皇帝,以天子之礼葬于恭陵。唐中宗李显尊上庙号为义宗,嗣子李隆基撤销义宗庙号,复用孝敬皇帝祭祀。</p>

  唐高宗将在感业寺为尼的武则天重召入宫,封为昭仪,武则天在宫中诞下长子李弘,是为高宗第五子。由于王皇后没有子嗣,当时的太子是高宗的庶长子李忠,高宗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李弘由此成为高宗的嫡长子,李弘与胞弟李贤被进封为亲王,李弘为代王。高宗诏令废黜太子李忠,改立四岁的代王李弘为皇太子。</p>

  李弘幼为储君,深得父皇宠爱与重视,高宗曾对侍臣称赞太子:“十分仁孝,接待大臣符合礼节,从不曾有过失。”李弘早年向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时,忍不住掩书叹息:“这种事为臣子的不忍听闻,圣贤经典应该记载垂范后世的好事,为什么要记载这个?”郭瑜回答说:“孔子写《春秋》,善恶之事都加以记载,是为了褒扬善行以劝谏大众,贬斥恶行以告诫后世。书写芈商臣的恶行正是令其罪恶遗臭万年。”太子又说:“这种事情,不仅讲不出口,听闻也不忍心,请让我改学别的书。”郭瑜闻言称赞太子仁德,随即改授《礼记》。</p>

  李弘十分重视治学,命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杨思俭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选录五百篇编集成《瑶山玉彩》,得到高宗赏赐绢帛三万段,请求追赠儒家先贤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p>

  李弘做太子期间以仁德著称。当时朝廷大量征兵,那些逃亡或者期限内没有报到的士兵会被处死,家人也要充官,李弘为此上书进谏:“臣听说军队征兵,但凡没有及时报到的全家都会被牵连,有的甚至没被断罪就被囚禁,人数众多。但当中有因为疾病才逾期不到,或者途遇山贼、渡河遭难、畏惧逃亡、身负重伤等多种情形,军法却要连坐他们的亲属。军法该兼顾实情,如果不是战死就被定罪或者备注逃亡,并牵连他们的家属,实在值得同情。臣希望可以修订法律,以后家中有士兵逃亡,也不用受连坐之罪。”高宗批准了请求。</p>

  高宗出行东都洛阳,为太子李弘纳妃,最初选定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婚期将至,外甥贺兰敏之听说此女甚美,竟然作出禽兽不如的强暴之行,唐高宗不得已,选中了裴居道之女裴氏。礼官表示需用白雁来举行婚礼,竟恰好就在皇宫后苑捕获,唐高宗非常高兴,称:“汉朝时捕获朱雁而兴盛礼乐,而今捕获白雁是完善人伦。昔日礼乐之事得到传颂,如今也当如此,我于德行没有惭愧了。”裴氏被立为太子妃后非常有妇德,高宗因此常对侍臣说:“东宫内事,不需要再担心了。”</p>

  太子李弘监国,当时关中地区遭遇旱灾,闹起饥荒。李弘亲自巡视士兵的粮食,发现有吃榆皮、蓬实充饥的人,就命令家仆发放米粮以保证供给。当时李弘有两个异母姐姐,即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她们的母亲萧淑妃因得罪武则天而被废黜杀害。两位公主一直被幽禁宫中,年龄很大了也未结婚,李弘发现此事后十分震惊,上书请求允许两位姐姐出嫁,并希望将沙苑之地分借给贫穷之人,高宗准许。</p>

  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内外赞誉,但却体弱多病,后期监国政务多由东宫官员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等人代为处理。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这是唐朝建国以来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可见高宗对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与惋惜。以皇太子“慈惠爱亲,死不忘君”诏令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礼仪厚葬于洛阳郊区的唐恭陵,百官服丧三十六日,高宗还亲自书写《睿德记》缅怀李弘,碑石树立于陵墓之旁。</p>

  因李弘无子嗣,武则天命楚王李隆基做其嗣子,承继香火。唐中宗为李弘上庙号为唐义宗,神位祔于太庙祭祀,姚元之和宋璟上书唐睿宗,称李弘未登帝位而与先皇同祔太庙不合礼仪,睿宗遂令迁出义宗神位,另行建庙祭祀;礼官上书唐玄宗建议停用义宗庙号,玄宗准许,令撤销义宗庙号,复以孝敬谥号祭祀。</p>

  </p>【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