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些残余楯车还没有被完全击毁的时候,清军已经逼近了阵前!最先抵达前排楯车残骸的是一批弓箭手。
这批弓箭手都是精选出来的好手。他们一到位就借助残骸的掩护,向方阵射出了密集的羽箭!
在三四十步的距离上,这些弓箭手的杀伤力极其可怕!即使在火铳兵们的奋起反击下,他们依然做到了平均三箭就能杀伤一名火铳兵的可怕杀伤力!
而火铳兵一方由于使用的是精确度不高的滑膛枪,所以对躲在残骸后面的人杀伤力力不大!不过好在弓箭手的力量不可以持久,等他们奋力射出十余箭后,就只能双臂下垂的拖着弓向后撤离了。
刘佩站在高台上,看到自己的火铳兵接二连三的倒地,心痛的不能自已!因为火铳兵都有厚实的胸甲,所以大部分中箭的位置都是面门和咽喉部位,再加上清军普遍使用的都是宽头重箭,所以伤者很难被救活!
要知道,这里的每一名士兵可都是刘佩的宝贝,都是种子,都是未来的军官!结果轻易的就牺牲在这里,非常令人痛心!
刘佩说道:“这些弓箭手的射的太准了!全部都是我们士兵的面门和咽喉位置!如果给我们的士兵头盔上加上棉甲能否好一点?”
一名负责后勤的军官向前一步说道:“大帅,我们和科学院联合测算过这种方式,效果完全不能被接受!因为棉甲会影响火铳兵的瞄准,而且,正常面甲完全无法防御清军的重箭!可是如果将面甲加厚的话,头盔重心会严重偏移,头盔也会过重,让士兵非常的不舒服。”
刘佩说道:“那么科学院提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难道就看着士兵们白白牺牲吗?”
后勤军官面对刘佩的怒火吓得脸色发白,但他还是努力站直身体说道:“我们刚刚和科学院完成了一个新头盔的设计。新头盔被加长了一部分,面门两侧伸多出来两块护板。也就是说,面孔位置是只留下了一个丁字形的缝隙。这样虽然让火铳兵的射击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安全性被提到了最高。不过还没有进行过完整的测试。”
刘佩压住自己的怒火说道:“以后像这种关系到士兵安全的事情必须要提升到首位!行了,你再下去吧。
军官面色苍白的退回了自己的位置。而刘佩拿望远镜继续观看阵地上的情况。
此时大队的清军已经越过弓箭手,正在向刘佩的方阵发起冲击。多尔衮知道对方擅长使用火器,所以给前排的刀盾兵都换上了硕大的木盾!
刘佩仔细端详了那木盾后不由得发出一阵冷笑。多尔衮确实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来防御火器,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刘佩的火铳和明军的鸟铳并不相同。
明军所用的鸟铳,铅弹只有十几克重,非常轻。所以这种鸟铳使用起来既轻巧又方便,但是破甲能力就很弱。
而当时西方最常使用的重型火绳枪,它的铅弹有三十多克,最重的要接近50克。而这种重型火绳枪为了确保不炸膛,所以枪管往往做的很厚,这样重心就会便宜。所以使用得时候往往会配备一个Y型木质支架来辅助。
这种重型火绳枪基本上能打穿同时代的任何铠甲。更有趣的是,当时使用这种重型火枪的时候,不少士兵不愿意用Y型的木架,而是更愿意用冷兵器作为支架。
比如说当时东欧的一些士兵就喜欢用板斧顶端作为火绳枪的支架。等到敌人冲进到近距离的时候,士兵就可以丢弃火绳枪,用板斧进行肉搏战。
而刘佩的火铳使用的铅弹远远重于鸟铳,但低于重型火绳枪。它的制式铅弹重量是22克。这就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军事背景产生的区别。
当时的西方人喜欢穿厚重的铠甲,进行硬碰硬的战斗。而东方的战术比较多变,所以士兵们都喜欢穿比较灵活的轻甲。所以刘佩所选用的铅弹重量,既保证了威力,能够射穿任何铠甲,还保证了单兵能够灵活的使用火铳。
没有了清军弓箭手的攻击,火铳兵们迅速的稳定了战线,并在军官的指挥下打出了第一排齐射!
这一排齐射几乎都都不用瞄准,因为他们面对着几十步以外就是一排厚重的木盾!火铳的打出的铅弹射在木盾上面,发出”砰砰“的响声!
这时候就看木盾的制作者是否用心了!25克重量的铅弹在几三十余步的距离内能打穿两寸厚的木板!那些双手端着大盾的清军士兵恰恰处于火铳威力最大的距离内!
而且那些匆匆赶制出来的木盾质量有好有坏,使用的木材也不尽相同。所以最倒霉的情景立刻就出现了!使用材料比较差的木盾直接被铅弹打穿,后面的清军士兵惨叫一声就倒在地上!
那些没被打穿的木盾也被铅弹深深的嵌在木头里面,震得后面的清军士兵两手发麻!
但这并不是结束!第一排火铳兵射击后,迅速的退后装填子药。第二排火铳兵则上前一步,举起火铳瞄准前方,再次进行齐射。在这次齐射里面,就有几个制作粗糙的木盾在铅弹重击下断裂开来!
虽然后面的清军士兵没事儿,但是看着自己盾牌在手中断裂,碎成几块,也足够将他们吓个半死!所以失去木盾掩护的清军士兵们立刻发动了冲锋,他们可不想被白白打死在阵前!
等到第三排火铳射击的时候,只有不超过一半的木盾顶住了铅弹的重击!大部分的木盾不是被击穿,就是被震的两手发麻的士兵甩掉了!
密集的铅弹立刻的清军的队列的掀起了一一片血花!冲在最前面的清军士兵纷纷被打倒在地,剩下的木盾也在火铳兵的攻击些破裂或丢失!
随后火铳兵们从容的进行队列转换,又射出了一排铅弹!一时间清军士兵纷纷翻倒在地,场面混乱无比!【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