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群升级之后有人性化的趋势,但它毕竟不是人,没有人类那种复杂的思想。
聊天群里的人都是那种粘上毛比猴子还精的家伙,聊天群制定的规则也就那么回事,真要是找漏洞的话还是很容易的,只不过需要做的更隐秘一些罢了。
李元喆这些天先后接受了超过两千的幸存者,看情况他最后要接收的幸存者数量至少要超过两万,小小的灞桥工业区藏不了这么多人,这些幸存者尽管战事被抹去了许书成世界的相关记忆只保留了自身的技能,但与唐人相比依然是有着抹不平的差别,与唐人接触多了难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他决定找一处更加适合的地方建一座池来安置他们。
建城一方面可以减少幸存者与唐人的直接接触,也可以把这个城池当作是一个专门培养人才的地方,还方便把所有的幸存者组织起来从事一些工业生产工作,把得到的技术尽快转化成可以留在大唐的东西,毕竟这些幸存者只有两年的时间待在大唐,他要抓紧时间去做这些安排,尽快发挥出幸存者的价值。
他原本选定的位置是玉山,根据云烨的说法,玉山就是一块风水宝地,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交通条件便利,几乎是要啥有啥,没有比玉山更适合安置幸存者的地方了。
但是他考察了一番之后发现玉山的条件好是好,却距离长安有些远了。
他是皇帝,不可能经常离开长安跑到玉山去。
关键是他对这些幸存者不放心,虽然幸存者不是以穿越者的身份出现,可依然会给他带来很多不可知的风险他需要把幸存者放到自己眼皮子底下才放心!
于是在长安周边的地形图上寻摸了一番,他最终决定把龙首原上的近卫军军营和训练场搬迁到玉山去,把给幸存者修建的新城安排到大明宫西边两公里的地方。
这里有山有水有平地,面积有限,要建大城市是不可能的,可建立一座可以容纳两三万人的小城还是可以的。
而且这里还有近卫军留下来营房,收拾收拾就能入住,只需要把这片区域用高高的城墙围起来就好了。
因为是临时工程,城墙的作用只是为了把幸存者与普通唐人隔绝开,对城墙的强度要求就没其他城池那么高,用土石堆起来四米高,让后找人慢慢修正便可以了。
李元喆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城墙主体的搭建。
让人来把城里的营房从新收拾一下,添置了一些生活设施和商业设施,然后就把灞桥工业区的幸存者接了过来。
李元喆给这座小城起名“未来城”,很没有创意,但很贴切,毕竟这里住的都是理论上的未来人,叫这样的名字也没毛病。
许书成传送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就超过了五千。
幸存者到来,未来城渐渐有了人气,近卫军搬走后寂静空旷的营区热闹起来。
这些幸存者看起来就和聊天群说的一样,行动思维都很正常,只不过没有关于自身以前的经历记忆,只是隐约记得自己遇到了大灾难,他们这些在灾难中活下来的人被李元喆救了,并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暂时安置的地方,等时间一到他们就可以回家了。
因为这样的原因,幸存者们面对陌生的环境还算是情绪稳定,沟通起来也没有什么障碍。
李元喆先是派出了两千近卫军进入城中各处维持秩序,把守城墙上预留的两个城门,又在幸存者之中选出了几十个一眼看上去就很精明强干的人,让他们组成幸存者管理委员会,将幸存者分为六十个百人队,然后统计所有人的特长。
做完这些,李元喆将幸存者中的男女分开,一家人和带孩子的以及老年人单独安排到一处营房,其他人按照性别分到不同的区域入住。
被做过手脚思想和记忆让幸存者们变得很有服从性,虽然人数不少,但管理起来却是很容易,基本上是李元喆怎么安排他们就怎么做。
发现幸存者的这个特点,李元喆算是放下心来,他一直担心这些后世自主性很强的人不好管理,需要费一凡周折,现在看来是他想多了,系统办事还是很靠谱的。
幸存者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李元喆给这些人待遇也是最好的,吃穿用度基本保持在了后世的水平,除了没有网络c电视c广播之类的娱乐活动,其他的能给的都给了。
这五千多人之中的老人和小孩数量很少,总共还不到一百人。
想想也是,生化病毒爆发的突然,年轻力壮的人应付那些丧尸都显得吃力,更不要说这些行动不便力量弱小的幸存者了,他们能活下来真的是要感谢许书成,或者是感谢他们的住处附近有群员们需要的东西。
李元喆
面对这些幸存者只能感慨生命的脆弱,其他能做的之后给这些人更好的生活,尽可能的不让他们客死他乡,让他们完整的来,再让他们完整的回去。
安排好这些人食宿,李元喆和幸存者管理委员会的人立刻根据统计结果着手挑选人手安排岗位。
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来自一些工业汇集的地区和各地的教育中心,总体来说以工人和学生c教师的数量最多,还有一些专业的设计人员和工程师技术人员及几十个警察或士兵,整体的素质很高,正是李元喆所急需的人才。
他先挑出了警察c士兵和工程技术人员。
先挑出这些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人比较好安排。
警察可以成为治安系统的顾问和教官,加强大唐的治安c刑侦能力。
士兵可以成为新式火器部队的教官,现在的近卫军拿着后装步枪却用着排队枪毙的战术,完全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战斗力,有了这些专业人士指导,近卫军可以逐渐向现代军队成长,不至于成为只靠火力打仗的部队。
而把工程技术人员挑出来则是为了建立新的工业区,安装调试从其他群员手里得到的各种机械设备,培训专业的技术人员。
现在的灞桥工业区其实没有什么有技术含量的工厂,幸存者之中的工人没办法安排。
李元喆的想法是尽快建立起一批真正的工厂,趁着幸存者在的这段时间把大唐的工业基础建立起来。
幸存者们有着宝贵的经验,正是李元喆所缺少的东西。
大唐的工业基础几近于无,有的只是李元喆货架上的各种机床和机械,但没有合格的工人与技术人员,其实这些东西的价值还不如一堆废铁。
【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