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杨杰在和系统交流,那边黄森已经从屋内拿来了宣纸铺到了桌子上。
“黄老师,这纸太小了点?”杨杰看了看后道。
“三尺全开的还小?你要写多少字啊。”黄森惊道。
“额,我也不知道,先前只是在心里想了想,也没写出来过。不过我觉得起码也要六尺全开的宣纸才够。”这就是杨杰纯粹的装逼了。曾经背课文背的死去活来的,哪里会不知道多少个字啊,这么说不过是表明自己要现写罢了。
“那行,我给你去换,咱们这里就是东西齐全,要什么样式的都有。六尺是,等着。”
六尺全开的规格是180*97的,写六百个小点的字够了。自己的书法技能才是初级的,写小点不容易露怯。
宣纸铺开,戚蓝主动过来磨墨。越接触戚蓝越觉得自己选的没错。在她眼里杨杰实在是太优秀了,也许可以进一步发展了。
其他人也是聚拢过来,看看到底什么样的诗词才能配得上刚才的曲子。
墨好了,纸用镇尺压好,杨杰上手先先写下了《琵琶行》三个字。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黄清随着杨杰写下的诗句,不自觉的念了出来。不过这是男性视角写的,黄清一个女声读出来少了点感觉。何泉当人不让的接过了念诗的任务。
“王总,将刚刚小杰用琵琶弹奏的曲放出来,增加点感觉。”黄森冲着节目组提议道。
“好。”
这时杨杰又是一口气写下了几句。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小杰这首诗不错啊,写出了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感叹了喝送别酒却没有音乐的缺憾,再引到歌女出场,一切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这首诗真的是水准之上啊。难道下面是写歌女弹奏曲目的?”黄森的鉴赏水平是有的,马上就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
“是啊,就是琵琶女出
场也是写的丽丽动人,千呼万唤才半遮面的出来不是说琵琶女要抬高身份,而是表现了两位即将离别人心中的急迫。确实是写的好。”何泉也是一位文化人,能够轻松的体会到诗中的意思。
杨杰并没有出声,他正在集中精神的接着写第二段曲目的部分。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配合着播放的琵琶行声乐,仿佛一个有着高超技艺的技师形象突显再众人眼前,抒发着心中的不得志。
何泉的声音伴着越来越急的琵琶声很容易就将众人带入到了当时的场景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上冲击着观众的神经。一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生动的描绘出了听众对于琴声的向往,描绘出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境界,不仅令人拍案叫绝。
然后乐音凝结休止,如泉水结冰一般,由缓慢而断绝。这时使人觉得另有一种深藏的愁绪和憾恨产生;此时的静默无声的情境,更胜于有声。不久弦声突然弹出,就像银瓶突然迸裂,水浆四处飞溅一般。又像铁骑突然冲出,一阵刀枪交鸣的声音。一曲虽终,但那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魅力却没有消失,给人留下了回味无穷的广阔想想空间。
琵琶行的特点就是长,当初哪个学子不是背的死去活来也记不住啊,这才将将一半,还早着呢。杨杰空出一点距离继续写下第三段。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
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这一段只是诉说琵琶女的身世。乐府诗就是这样,每一首都是一个故事,能弹能唱能讲,这也是乐府诗不好写的原因。
这一段深刻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中,乐师和艺人们被侮辱被伤害的悲惨命运。这一段也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感同身受。他们这些人都是艺人,设身处地的想想,在杨杰诗中的那个年代,自己的命运也不会比其中的琵琶女好多少。
想到这,他们不仅很是感恩自己的祖国强大,没有外敌敢来入侵。感恩现在的和谐社会,才能让他们有如此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
不得不说曲和词相辅相成下的威力太大了。完全让人投入了进去。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全诗完。
看完全诗,黄森不仅大声的感慨了出来:“好啊,就凭这首诗,小杰你就能加入到华夏诗词协会了。觉对妥妥的,我正好认识诗词协会的会长李老,等着我这就将你推荐给他。估计看到这首乐府诗,李老能够将嘴笑歪了。”
黄森也是个办事的人,当下就掏出手机选了视频通话打了出去。那边应该也还没休息,当即就接通了。
“喂,李老是我黄森,您老还没休息么?”黄森率先打招呼道。
“知道,我这人老了,没那
么多觉,小森子有什么事就直说。”对面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的开口道。
听到老人的称呼,众人都是想笑,再娱乐圈里,能称呼黄森小森子的还真没有几个。作为京电的老师,平时都是黄森这么称呼别人的。众人哪里看到别人用这样称呼小辈的语气和他说话啊。
黄森翻了个白眼道:“李老这次我可是来给你推荐一个诗词上的好苗子的。”
“你确定是好苗子,前面几年一也推荐过几个,那都是什么啊,我出题让他当场做一首诗,吭哧半天也放不出一个屁来,估计以前那些还凑合的诗不知道是怎么弄来的呢,都让我打发了。这次你推荐的要还是这样的货色,小心我曲你家找你去。”李老毫不客气的说道。
听到这里,黄森也是汗颜,那几个确实是他草率了,事后亲自下厨做了好几顿饭才讲老人的情绪安抚了下来,不过到底是有前科的,这次发誓赌咒的保证这次绝对错不了。
最后又将杨杰写的《采菊东篱下》和刚写下的《琵琶行》拍下来发了过去。
这边听过杨杰表演的琵琶曲和看到他现场写下的诗词,蘑菇屋众人也没有在让他表演其他的了。有这两件就足以表明杨杰的天才了,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其他的乐器又都被搬了回去。
经过一轮的才艺表演,时间也是不早了,众人就准备洗洗睡了。
可就在这时,黄森的电话又响了起来。
黄森看了一眼,正是他刚刚打电话的那位诗词协会的会长李老。
“喂……”
“小黄,刚才你给我发的那两首诗的作者呢?我要见他!”接通电话后李老不待黄森说话,就先发问了。
“就在我旁边呢!我们正在一起拍节目呢?”
“啥节目现在还在拍啊,那行,等有空了让他给我回个电话!多晚都行!”李老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知道别人也有自己的工作,就是再急切也不会提蛮不讲理的要求。
“现在就行,我们已经拍完了,正准备洗洗睡觉呢。”黄森很是能理解一个诗词爱好者看到这两首诗的迫切心情。
“那好,你让那个,那个,对,那个作者杨杰杨小子接一下电话。”李老想了半天才想起了在那首《琵琶行》后面有诗人的落款。
黄森也不啰嗦,直接向着杨杰喊道:“小杰,李老要给你通电话,快点过来!”
“哦!”【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