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痘,这个大宋早已拥有的医疗技术开始的时候却不被人看好,因为曾经有过人痘的经验,效果摆在那里,谁也不觉得牛痘会有多大的效果,即便是接种牛痘的消息传到辽朝,辽人也不觉明历,甚至觉得赵祯和大宋疯了。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连人身上的人痘都没收效甚微,牛痘能好到哪里去?!莫不是觉得牛比人还强?
但事实却给了辽人一记狠狠的耳光,滦河城的事情已经传到了辽朝之中,开始还有人觉得大宋迂腐,救治这些人简直就是引火烧身,这些人抵达滦河城的时候怕是会有一半染上痘疫。
辽人也不傻,相反在遇到这种情况之后朝廷第一时间决定封锁中京道,凡是中京道自许进不许出,否则一律格杀,数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就游走于中京道的外围,当然他们要是往南去……那再好不过。
所以中京道的人才想尽一切办法的离开,或是躲在自家的庄园之中不出来,实在没有办法才向大宋而去,否则谁不希望前往自己的朝廷的所在?
天子牧民,不忍其受苦,古来有之,所以灾荒年的时候灾民总是往都城涌去,因为他们对皇权的信任,相信天子不会放任他们不管。
可这一次却不同,辽朝还真的就放任他们不管了,但却在痘疫出现的时候第一时间把原本驻守在中京道的大军给调走了,军队的安全对辽朝的朝廷来说比百姓重要的多。
当然也不可能完全不赈灾,人痘便是辽朝相处的“好办法”,火上浇油莫过如是!
滦河城的消息传入辽朝,举国震惊,原来宋人已经掌握了治疗痘疫的办法,这简直就是在打脸辽朝,滦河城的收治百姓和辽朝的隔绝中京道完全是辛辣的对比。
双方之间谁高谁低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尤其是身在辽朝的汉家百姓,更是觉得辽人无情无义,但在之前却不是这个样子,即便是先帝在位的时候,契丹人与汉人之间的差别还没有这么明显,先帝总是想着如何妥善的,安稳的处理俩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但现在朝廷的举动已经让汉人心灰意冷,矛盾冲突不断,而这次对中京道的处理更是火上浇油,在辽的汉人已经觉得朝廷已经完全的失德了。
关于滦河城的消息越来越多,这要感谢种世衡和王唯一两人,他们在医治好一些契丹人之后居然放他们返回家乡……
此乃惊人之举,不单单是辽人没有想到,就连赵祯和大宋的朝臣也没想到。
所谓无私者无畏,种世衡的这一举动可谓是战略性的,赵祯连连感叹他的急智,一般人在这个时候绝不会想到这个问题,甚至不会让契丹人离开滦河城。
但种世衡却恰恰相反,在他看来,契丹人在城中本就是不安定的因素,还不如打发回辽朝,再说,就算是强留也留不住,大宋既然得了仁义之国的名声,自然也无法扣留这些度过痘疫的人。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种世衡让人在他们的胳膊上种下了牛痘,只不过接种的过程他们完全没有看见而已,这些契丹人开始的时候恐惧异常,但很快他们发现,自己只不过发热了几天出了点轻微的痘疮之后便安然无恙。
他们也并不比汉人愚钝,很快便知道自己已经免疫了痘疫,只要患过痘疫便终身不染,眼下自己不就是患过痘疫了吗?!
看了看自己胳膊上小小的伤疤,契丹人大呼神奇,这小小的伤疤居然让自己再也不会患上痘疫,宋人的手段确实不一般,能战胜痘疫,这已经不是寻常人所为,听说这东西居然是大宋皇帝发现的,这就更让这些契丹人敬畏了。
在回到辽朝之后,他们便说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把胳膊上的疤痕展示给亲朋好友看,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小小的伤疤能抵挡得住凶狠的痘疫?
可当这些同族前往得了痘疫的人家看望的时候,所有人都被这惊人的举动惊掉了下巴,不光如此,这些从滦河城回来的人三五天,十来天过后依旧好好的,这下他们说的话便没人不信了。
人有的时候说的话稍微夸张一点也没什么,但因为牛痘的神奇和痘疫的凶猛,契丹人之间的传言便越发的夸张,甚至牵扯到了神仙鬼怪之说,但即便如此也是有人详细的。
而辽朝的朝廷却派人禁止人们谈论此事,消息早已不是只在中京道传播,而是已经在整个辽朝传开。
有所赵祯是天上的赤脚大仙转世,有的说是紫薇星君下凡,反正各种各样的传言都蜂拥而至,在淳朴的思想当中,正义的对立面便是邪恶,无论承不承认,大宋的敌人都是辽朝,那辽朝便是恶的代表……
“无辜中枪”的耶律洪基一时暴怒,但却没有办法,民间的声音沸反盈天,而中京道的痘疫也是事实,越是镇压,越是愤怒越会让人们相信这个传言。
对此他只能不屑一顾,完全不加理会,而张俭却上疏应当向大宋索要牛痘之法,并且得到了太后的赞同,此法大善,一旦大宋不给那便是见死不救,见危不助,非仁君所为,若是给了,虽然这个几率很小,但却也能造福契丹,为契丹消除痘疫的威胁,两全其美之下为何不求?
所以耶律贾这个熟悉大宋的往年遣宋使再次踏上了大宋的土地……
当他到达北京城的时候却发现,城中已经出现了痘疫,但疫情却并不严重,甚至被有效的控制了起来,人们肆无忌惮的在大街上行走,完全没有因为痘疫而变得荒凉起来。
而他们谈论的也是谁家吝惜一顿早饭的钱却不给孩子种痘,简直是造孽这样的话。
事实善于雄辩,眼前的景象确实说明大宋已经有了防治痘疫之法,大宋百姓的表现便说明了一切。
耶律贾进宫之后便整了整衣衫,这次大宋皇帝是在紫宸殿召见自己,而这里是召见外臣最为妥帖的场所,比乾宇殿,文德殿召见都要正式,并且不会有朝臣出来搅合,相对私密一点。【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