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近来好似要下雨,有些湿润,天气又太炎热才导致这般。”甘新柔一脸担忧地说着真王妃。</p>

  沈翊燕自从毁容,性情脾气就差了许多。只是侧妃还是一如既往地敬着她,就算是在外人面前,她也句句可见关切之意,她这种做法态度,不论是谁都要夸上一句懂事大体的。</p>

  沈双玉也露出些许担忧和无奈的神色,“难怪侧妃气色不好,王府这般,也只能靠侧妃费心操劳了。不过微臣倒是听说,沈国公已经为真王妃去寻神医了,花了好大一番功夫,听闻是这两日,在北境寻得了神医的行踪。”</p>

  侧妃不由得因此心惊,她可没有听说到什么消息。这沈双玉的消息倒是灵通,就是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沈家对真王妃……也未免太过重视了。</p>

  沈双玉吁气道:“真王妃有这般的母家,可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试问天下女子千千万万,能会有多少人能得娘家如此协助。”</p>

  其他人暂且不论,面前的侧妃自然是没有这个好福气的。</p>

  沈双玉知道蛇打七寸的道理,缓缓说道:“若是沈家真的请回了神医,那王妃身上的病因能不能瞒的住,实在是让人担心呢。”</p>

  真王妃的病是什么,沈双玉清楚,可甘新柔也不迷糊,二人心知肚明。因此。甘新柔立即是听出了沈双玉话里的意思,心重重跳了跳。甘新柔一时慌神,见沈双玉颇有风轻云淡的模样,嚅了嚅嘴:“本宫……”</p>

  只开了个头,又顿了许久。</p>

  沈双玉毫不着急地望着亭外的风景,过了片刻,才听甘新柔再度开口:“你与本宫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人了,有什么好法子,沈大人可不能藏着掖着。”</p>

  语气有些急促,又带着几分焦躁。</p>

  从第一次她跟沈双玉合谋对真王妃下手的时候,她们俩就已经是同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了。可是她跟沈双玉还有所不同,真王妃真要被查出了什么问题,其他人首当其冲怀疑的就会是她甘新柔,而非沈双玉。</p>

  “侧妃娘娘不必着急。”沈双玉浅浅笑了笑,先是安抚了她一句,接着提醒道:“若要查不出来,一是那什劳子的神医不见踪迹,别让沈家人找着。这二么,自然就是从真王妃身上下手了。侧妃娘娘,你说,什么情况,沈家人会放弃寻找神医?”</p>

  一来二来,其中归根结底还是一点,就是真王妃这人不需要让神医来诊治了。</p>

  如何不需诊治?</p>

  甘新柔若有所思,想到其中根本,还是对沈双玉的胆大包天而心惊,她太敢了。甘新柔犹豫起来,惶然道:“那是真王妃啊!她背后是沈家那个庞然大物!万一有个万一、有个什么纰漏,那可如何是好?只要被沈家盯上了,那肯定是要遭到沈家报复的啊。”</p>

  她吞吞吐吐的,让沈双玉意识到她也的确是小门户出身,不过当初选中她,不就是因为她的出身和她的野心吗。沈双玉缓缓露出笑容,带了几分不屑,却在话里体现出安抚:“侧妃娘娘,做事情瞻前顾后的话,如何能做好事情?沈家庞然大物又如何?只要不让人抓到什么把柄,就算沈家心存疑虑,难道还能毫无道理地报复谁不成?天子脚下,难道沈家敢乱来吗?”</p>

  甘新柔惶然着,虽然有些被安抚了,但是惶恐却是没消去反应一想到万一失手了,她就要遭到沈家的报复,便迟迟不敢下这个胆大包天的决定。</p>

  沈双玉笑容微敛,“开弓何来回头箭,真要让沈家找到神医了,那神医赴京为真王妃诊治了,那该瞒着的都瞒不住了,那时候肯定是悔之晚矣。”</p>

  设计真王妃,让她病一病还好,真要出手要人性命,还是身后是权势滔天的沈家嫡女,甘新柔还是害怕,“或许沈家人是找不到神医的呢,只是我们杞人忧天了……”</p>

  沈双玉笑,轻蔑地笑了笑,“侧妃娘娘亦知沈家庞然大物,如今倾力去寻找,你觉得会找不到吗?迟早会找到的,若是等得沈家找到神医再动手,就算是别人不想怀疑你都不可能了。”</p>

  甘新柔听来心里一顿。</p>

  是啊,真王妃出了事,所有人都会先怀疑自己。可是要是尽早动手,再做得好一些,别人就算是怀疑也没有证据,那自己也是安全,可是错过时机的话,再怎么做也是难逃怀疑厄运,彼时就真逃不过沈家的报复了。</p>

  横也一刀,竖也一刀,总归是要向生才对。甘新柔深深吸了一口气,望着沈双玉的眼睛里多了视死如归的决然。</p>

  “沈大人有法子了?”</p>

  沈双玉缓缓笑了笑。</p>

  “这个东西,一次用完。”</p>

  楚王大婚,让人在城门和寿延寺布粥、送珊瑚坠子。京城里的乞儿多去城门领了热乎的粥,珊瑚坠子不过是一个指甲盖的次珊瑚,可是要说也能换个几两银子。今日送出去的东西不少,也足可见楚王的财力雄厚。</p>

  秋闱将至,京城里的外地学子一下子多了起来,好像凭空出现一样在街上逛着。</p>

  而秋闱的前几日,沈辰还在沈府里埋头苦学,直到秋闱的三日前才开门。</p>

  宋氏在沈府当家,离了杭州本家,她住进沈府也是一府女主人了,是当家主母了。这短短一月有余的时间,当家的权利让她从新奇兴奋到现在的理所应当。沈府本该就是她当家。</p>

  儿子“出关”,宋氏很是高兴兴奋。她一早就吩咐了府里的下人准备大鱼大肉,以此为沈辰下个好兆头。她只有沈辰这么一个儿子,夫君不在身边的这么些年,她在沈辰身上下了一番苦功夫,寄的希望自然也高。</p>

  只希望他能马到成功。</p>

  丁清是这番随着宋氏跟沈辰一起进京的,也借着沈辰的脸面在秋闱前吃上了一顿颇为丰盛的饭。</p>

  秋闱前两日,沈双玉醒来时往来看,天地间都是灰蒙蒙的雨帘。</p>

  立在窗前,沈双玉对这雨到来似乎毫不奇怪,“这雨下多久了?”</p>

  守夜的雪清走在她身后,答道:“昨儿子夜开始下的,中间有一阵雨颇大,后来就渐渐小了。”</p>

  沈双玉让人去沈家接了沈辰跟丁清,下着雨,二人坐马车而来。</p>

  她只是让二人不必紧张,又将她令人备好的干粮给了他们。</p>

  时剩两日,各地赴京赶考的人都紧张起来。连朝廷内部的朝臣也因为这个秋闱而异常认真起来。</p>

  这雨一连下到了第二日。</p>

  秋闱前一日,百官冒雨上早朝。</p>

  秋闱在即,不可能不说到秋闱的事儿的。</p>

  只是不同以往,这次说到了真王准备的那些个木厢。有人提起了木厢十分占地方,以至于从前本该有侍卫、监考等休息的地方,如今全部被木厢占住了,而且还跟贡院隔壁的府邸要了地,在秋闱前两天才全部弄完,导致这次秋闱怎么看怎么不正式。</p>

  提出反对声音的,是说雨水连绵,木厢不少,召了那么多地方,届时治安难行,定会有乱。</p>

  古往今来的秋闱都是那么端庄正式,偏偏这一次跟闹着玩似的。就引得好一些人不满反对。</p>

  沈双玉从前的提案,那是还没能开始做就被移走了权利。她若是做了,肯定是要比真王做更多反对声音的。</p>

  而其实是真王在做此事的时候,反对的声音也有,只是没敢大肆说出,不过临了此时雨水不断,马后炮的人也出来了,恨不得在踩真王一脚的同时以此彰显自己的先见之明。</p>

  真王脸色也不好看,只说已经安排妥当了,明日开考,是不可能再改的。</p>

  皇帝面色不虞,可是也没有说真王什么。</p>

  因为实际就如他所说的,不可能再改了。</p>

  倒是自从被削减了权利之后就甚少发言的沈双玉说话了:“明日秋闱乃是大事儿重事儿,微臣学过天气之道,许久前便观了一番,秋闱会是好天气。又有皇上庇佑,秋闱定会万无一失。”</p>

  明日会停雨,这是她观来的。</p>

  而有皇帝庇佑,秋闱会万无一失。可是秋闱会出事儿,那就是皇帝庇佑了,下边的人做得不好。而这下边的人,自然就是真王了。</p>

  沈双玉的话说得讨巧,皇帝只这么一听过就点了点头,开口将这事儿给揭过去:“沈爱卿,女子科考的事儿,你时间还没定下吗?”</p>

  皇帝这态度,也让百官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了。</p>

  那开口说贡院木厢的事儿的人,就被人拉了官服袖子,连忙躲进队伍里了。</p>

  沈双玉则是出列答道:“回皇上,秋来诸位大人都忙着秋闱的事情,秋闱事关重大,自然不能延误。微臣打算,等来年夏末再行女子秋闱之事。”</p>

  “来年三月会试,的确也没有时间,夏末虽有殿试,但也的确没那么忙。”皇帝轻轻点头,“那时候朕再让人协助你。”</p>

  本来皇帝不开口,众人还不惊讶,可皇帝对沈双玉的态度,令所有以为皇帝对沈家父女丧失耐心、等着看沈双玉被革职的官员齐齐惊掉下巴。</p>

  </p>

  </p>

  推荐:</p><style>.reend a{font-size:15px;color:#396dd4;padding:0 10px}</style>【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