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玄幻小说 > 一代文豪林黛玉 > 35、歌七仙(七)
  归大人当官,已经十五年了。是半个老油条了。

  不过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他上次因为一个没有及时送礼,得罪了上峰,被从富庶的江浙一带,就被一路贬到了广西桂林永福县这样一个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地方当县令。

  一路上,连小妾都没来得及带上。

  他坐在略嫌破旧的县衙里唉声叹气,摸着自己长长的胡子、圆滚滚的肚子,脸上油腻腻的脂肪里,放佛都浸满了忧愁。

  跟了归大人很久的一个老管家,看到这里,就明白了归大人的忧愁,赶紧劝归大人:“大人,您不要忧心。这世上,只有榨不出油水的芝麻,没有榨不出油水的百姓。”

  归大人两眼泪汪汪,一声长叹,伸了伸肥脖子望了望县衙外破败的街道,地上厚厚的尘土,为自己将要花费的苦心孤诣而感到更绝望了:“啊,这样厚的黄土,我得刨多久,天才能高几尺?”

  幸好,当地的一位师爷就找上门来了。

  “大人,我姓许。”师爷生得斯斯文文地,就是太瘦。

  “哦,许贤弟。”归大人抚着胡子,赶紧站起来,向这个本地师爷客套。

  “听闻大人初来贱地,许大员外和章大员外,都托我向您来问好,请大人务必赏光去许府、章府一聚,两位员外都早已备下了酒宴,说要替您接风洗尘呢。”

  “这——”归大人不大好意思,说:“下官初来贵地,嗳,不怕贤弟笑话,满身风尘,一箱黄土的,只怕拜访都失了礼节。怎好麻烦当地的乡老呢?”

  说着,归大人已经开始苦恼,到底要先去哪一家吃酒才好咧?这搞不好是要站他在当地选队伍站啊。

  “不要紧,不要紧。”许师爷明显是早就打听清楚了这位归大人,连忙在他耳边提点,说:“大人与在下,日后乃是同僚,说一句大人不爱听的,章员外、许员外,都是读书人,读书人相见嘛,只要有一腔诚心就是。”

  说着,许大人悄悄比了个“章”字。

  归大人忙握住许师爷的手:“贤弟说得是,说得是啊!”

  ......

  这天,一个弯腰驼背的壮家老渔民,在河边打渔。忽

  然来了一个挎刀的男子,身后跟着一个衙役。

  “喂,老东西。你在河上打渔,交了鱼税没有啊?还有撒网捐费,交了没?”

  老渔民一看,是章家的人,还有衙门的人,老渔民连忙赔笑:“大人,这里是条没人管的野河,连鱼苗苗也不多,逮不到几条鱼。老家伙我去城里卖鱼,也没有听说多了撒网税呐?”

  衙役冷笑道:“从前没有,那是从前的法。归大人来了,那就有了。”

  章家的家丁帮腔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哪里来的什么野河不野河的?你就是在深山里砍柴,那砍的也是朝廷的柴。官家的捐税,也是要交的。”

  老渔民没奈何,从破了一个大洞的上衣里掏了半天,掏出来几枚铜板。

  章家打手一掂量,喝道:“老东西,你糊弄谁呢!”说着,就要去那个鱼篓子。里面躺了几尾鲜鱼。

  最后连鱼篓子和渔网,都一块给抢在手里收走了。

  老渔民绝望地坐在那条破船上时,远远地,一阵山歌传来,他摇摇听到有人唱:“劈开荒山造茶林,分开荒地种五谷,我流血汗来我吃饭——”

  山歌声绵长而清亮,远远在水面荡来,曲调优美到飞鸟闻之也盘旋。

  山歌是下里巴人们独有的语言。

  老渔民痛苦之余,也难免眼前一亮,带着痛苦和唱道:“天上有鸦要归巢,水里有龟要回穴,老汉打渔血汗饭。血汗饭,喂乌龟。为什么永福来了大乌龟?为什么乌龟背长穿肠草?”

  一阵破水声,渐渐地,一叶小舟出现在了他面前。舟头的女子年纪大约十七、八岁,还是未婚打扮,身上穿着带补丁的壮家农人衣裳,生得虽然美丽如杜鹃,远远看着,就有一种俏皮不驯,洒然不羁的灵气。

  她身后,舟尾撑船的,则是一位虽然衣衫同样朴素,脸上脏兮兮的的少女,看不出太多相貌。不过依旧望之如雾中奇花,颇类仙人。

  老渔民见了她们俩个,眼前一亮,舟头壮家衣衫的女子把小舟一撑,停在了破渔船跟前,问道:“老人家,我是外地来的砍柴人,和妹妹沿着漓江,一路顺水而下砍柴采药谋生,到了永福境内,都听见你们唱什么‘大乌龟’

  、‘断肠草’。这断肠草,我晓得,骂的是章家那些虎狼心毒,他们的势力,都到了永福县了。那‘大乌龟’,又是个什么人?”

  老汉苦笑道:“嗳,小姑娘,看来你们是外地人。永福县来了一位新县令,姓归。大伙都骂他做‘龟大人’。可不就是大乌龟?”

  “那乌龟背长断肠草,怎么说?”

  老汉叹道:“小姑娘,看你生得聪明样子。乌龟背长(章)断肠草。你难道不懂?自古衙门向钱开。”

  说着,老汉讲了自己的遭遇。

  刚刚远远地,她们其实也看到了那一幕。

  那舟上的女子顿时懂了。恐怕自从永福县里来了归大人,和章家勾搭成奸,章家的势力影响更大了,扩大到了永福县。

  看老汉孤零零坐在渔船上,对着破船掉眼泪,舟上年纪更小一点的少女也开口了,声如出谷黄莺,劝道:“老人家,你不要伤心了。我们这有几把刚采下来的草药。您拿去卖点钱吧。”

  老汉推手不要:“我一把年纪了,也有点打渔的本事。以后再做一张渔网,就是多费许多功夫而已。倒是你们两个姑娘家家采药不容易,我哪里能拿这药?”

  说着,老汉看她们两个形容,拍了拍脑袋,忽然高兴起来了,对那个年长一些的女子说:“小姑娘,我从没听过这么敞亮好听的山歌,老汉打渔的时候,听外边来的人说,咱们壮家的山歌手,到了永福来啦!看你的岁数,正好对得上。难道你......你就是刘三姐?”

  两个女孩子面面相觑。那个年长的爽快地笑道:“我就是刘三姐。实不相瞒,我因为不交租,又唱山歌讽刺财主,遭了一个财主的暗害,就顺江漂流。这才到了永福来了。”

  老汉很高兴:“臭财主害你,我们壮家山民都欢迎你!来来来,到我们村来!正好我老伴天天念叨着‘刘三姐’、‘传歌’。说神仙,神仙就来,请三姐到我们那传歌去!”

  刘三姐想了一阵,就答应下来。

  黛玉已经习惯了,也不拦她。

  黛玉一开始也提心吊胆说要小心陌生人,又怕被人说她们两个孤身女子如何。不过见了许多次都是这样,她才终于习惯了:广西的风俗,因为各族杂居,又地处偏远

  ,风气“邪僻”。和黛玉在京城,在江南,在外边不一样。

  更何况还是广西壮家底层,壮家尤其抱团。也没有这么多见不得人见得人的讲究。

  一路下来,她看见大凡是贫苦的壮家人聚居的地方,只要听见是刘三姐这位出名的壮家的山歌手来了,就兴高采烈、好茶好饭的要请她传歌。更没人指着说她们两个孤身女子如何如何的。

  甚至还有别的族的,与别族混居的汉族的,都来请三姐去传歌。

  黛玉和三姐,是被逼逃租的。

  黛玉自小娇生惯养,认为自家收租是天经地义的。从没想到过,有一天,她居然也要逃租了。

  她们在荒山种茶树、开茶林。好不容易等茶收获了,因出去卖茶换取钱财,被章家的人瞧见了,一路悄悄跟着她们。

  黄大姐离开的那天,刘三姐去找她,却失踪了,就是章家发现自家的荒山里有人竟然偷偷开辟了茶园,还盖起了茅草屋住着。于是派人把三姐堵住,要她交租子。

  三姐机灵,她本就是常年往来山中,闪身借山林地利跑了。要跑回去叫黛玉也跑。

  却不料章家派出的是两路人马。

  一路去逮三姐,一路去她们盖的那个茅草屋里捉黛玉。

  幸而那个风雨大作的晚上,三姐及时回来了,拿了大叶子包了一个蜂巢就屋里一丢,又撒了熏人的药,蜜蜂嗡嗡嗡,又是烟熏火燎,三姐在一片混乱里,拉了黛玉就跑。

  趁着地利,正是风雨晦暗,又是晚上,入了山林,从山下的竹舟上了漓江。凄风苦雨里,才逃脱了虎口。

  就是这样的机灵,三姐的背上还是给划了一刀。

  渔船在前边带路,她们划着小舟跟在后面,黛玉问道:“三姐,你的背还疼吗?”

  三姐笑道:“没事的。划的不深。嗨,你一路都问了多少遍了!”

  黛玉垂下眼,叹道:“我实在没想到......我还以为......”

  刀光混着血光。风雨混着山林的呜咽声。雷光闪过漓江的水光。

  黛玉一生的惊心魄,到了桂林,就见了两回。

  “以为什么?”

  “我以为你讨厌我。”

  刘三姐道:“是挺讨厌的。矫情!不过,你倒比我见过的别的小姐有意思多了,她们都不似你能忍

  。我从前救过一位跳水的‘烈女’,就到我家后吃了几口糠就哭了,非喊着回去当烈女。哼,鸟样!”

  黛玉听了那句“鸟样”,想笑:“我可没有那么能忍。那天吃了水煮的没油盐的鱼,和糠皮的窝窝头,我就想吐了。只是......”

  只是,那时候,最饿最累的时候,黛玉看到,黄家只有两个这样的窝窝头,三姐和黄大姐自己都舍不得吃。但是她们给她了。另一个,她们撕成碎片,熬作糊糊,吃了两三天。

  而那尾鱼,是三姐在她因为没有叔叔的消息而流泪的时候,为她摸黑捕来的。而那时候,三姐正打理了一天的茶园回来。

  于是,黛玉对自己说:“咽下去!不许吐!”

  她与那些三姐嘴里的那些千金小姐们,非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无非是她林黛玉,失去的真心人太多。所以平生,不愿意辜负任何一个真心待她的人罢了。

  就像当年,宝玉与祖母爱重她,她便愿意装聋作哑。况且今日,不过是忍一些口腹之欲与劳累而已。

  何况,随着日子渐渐过下去了,她开始觉得有一种痛快。

  五月的时候,她收获了第一框自己亲手种,亲手采的茶叶,卖了一担茶叶,由黄大姐买了一些糙米回来。

  那种快乐,和那时润笔费捏到手里时候的快乐,是一样的。

  六月天气渐渐热的时候,三姐问她,要不要学凫水。

  碧波青山里,只有飞鸟,只有天蓝,衣裳湿漉漉地贴着身体,清凉的水波拂过躯体,也不会有任何的人指责“失了名节”。

  桂林山水中,无有四书五经。只有十二节气歌久流传。

  看黛玉愣愣出神,“只是”了半天没个下文。三姐以为她又思念起失散的亲人了,便扬眉道:“别‘只是’啦!想想有趣的!你瞧,‘小姑娘,看你们俊俏,干嘛砍柴种茶树那么辛苦呢?不如......哎哟,哪里来的王八!’”

  三姐手里一边划桨,一边像模像样地模仿那天顺水追着她们的那个章家领头人的话。

  那时候,那些狗腿子见色起意,说她们如果识相,交租也罢,交不出的,就姐妹俩都到章家去当通房丫头。

  三姐顺手捡起一个舟上的东西就往那狗腿子的脸上砸:“你叫你亲

  妈去当通房丫头罢!”

  不料砸出去的,居然是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爬到舟上的大王八。

  黛玉也笑了几下,想到章家,又想起黄大姐,道:“不知道黄大姐如何了。”

  说到这里,三姐也叹了口气:“......嗯。虽然听说是当章家的奶妈了。不知道到底怎么样。等我们到了永福县,再去打听。”

  黛玉应了。三姐又说:“到时候也去打听你叔叔。”说着,她回头笑道:“喂,你喜欢不喜欢桂林?”

  黛玉想了想,微微笑:“喜欢。”

  即使她在广西,在桂林一路境遇坎坷,与亲人失散,也还是喜欢这里的。

  山光水色行漓江,患难结交奇朋友。

  她望着三姐,觉得自己像多了一个亲姐姐。一时抿着嘴乐起来。

  一路上无聊,三姐就像往常那样,教林黛玉说广西本地的白话和壮语。教了一会,地方已经到了。

  老渔民带她们下船,前边是一片村寨。

  她们刚下舟走了几步,忽然听到耳边有人惊呼:“三姐!”

  三姐听到这一声呼喊,也怔住了。半晌,一边奔来一个青年人,满眼是泪,脸上是皱纹,饿角是伤疤,面目发黄,看起来比三姐还要年长许多,却叫道:“姐姐!”

  一向泼辣的三姐面色陡然一变,眼里竟然闪出泪光,却扭头就走,没有理会这个青年。

  老渔民在一帮摸不着头脑,问青年:“四弟,你这是?”

  青年说:“这就是我姐姐啊!刘三姐!”

  三姐这时,忽然站住了脚,回身厉喝道:“你发狂!我哪里有你这样的弟弟!”

  黛玉也是一头雾水。三姐却拉起黛玉,头也不回,说“走”,就往村子里走了。              <p/【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