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和曹家着急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两家在商会的并不是仅仅代表他们两家,而是几乎整个东京禁军的。
作为商会管事,他们要分配周转货物,事实上他们的货物根本就没分配给那二十五家商贾,而是全部自己吃下去了。
明眼人都清楚,两家即使再有钱也吃不下那么多货,那些货全被禁军各个将军和都指挥使的买卖分了。
军中高官从两家拿货,然后加一点分给手下,手下的各个小铺子售卖,整个禁军已经发展成完整的销售网络了。
还有负责守门和巡查的禁军,以及码头的驻军,木氏是西路军出身,天然就跟军队亲近,头领和掌柜们不时的丢下一些赏钱,这些钱对最底层的士兵来说很重要,上上下下的都有钱赚,都还挺满意的。
现在不行了,木爷一走大半年,这回来了消息说不回来了,清夫人带着北区毛三爷他们也去了辽东,木氏的老弟兄们很多都说了,木哥不在就不做买卖了,这是要砸锅的节奏啊,换了谁不急?
京城里暗流涌动,各种势力,出于各种目的都在四处活动,朝堂之上更是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让人无从分辨到底说话的人背后是哪一路神仙。
赵祯对这些乱七八糟的声音一概不理,礼部的封赐恩旨已经下发,没有收回来的道理,无论恩旨有没有交到清清手里,清清就是大宋敕封的六品安人。
只要皇帝不说话,木氏就是大宋的正经商人,就没人有借口去刁难去巧取豪夺。
本来都以为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了,静静等着消息,看看木子到底是确定留在那里不回来了,还是有转机。
这个状态很多人都能接受,慢慢等着呗,看看那位爷到底怎么决定,比乱猜不强得多?
谁都没想到,忽然一件事让所有的平静都被打破了,开封府的衙役把木氏粮店的掌柜给拿了……
这个消息让很多人半天没回过神来,开封府的衙役……木氏的掌柜……开封府疯了?
随后各种消息来了,大伙儿更懵逼了。
开封府的推官在大街上被人拦轿喊冤,推官大人年少气盛,没弄懂情况就接了。
一问才知道,喊冤的人是四川人,叫吴来,刚来东京没几天。
吴来有个叔叔,原本是在东京开了个小粮店谋生,没儿没女,婆娘早死,光棍一条。
后来吴来得知叔叔死了,就凑了点盘缠来京城继承家产,满怀希望走了半年才到这里,结果却是一盆冷水浇头。
叔叔死了,粮店早被官府发卖了,倒不是官府谋夺民产,是因为他叔那粮店经营的挺惨,借了许多外债,死了之后被人告了,借条都有中人有保人,这事儿人死了都赖不了,最后开封府判了,粮店卖掉给人抵债。
吴来本来在家就是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混混,好容易一路连要饭带偷到了京城,指望着能接他叔的家产呢,没想到两手空空。
后来有人给他指了条明路,你叔死了,咋死的?没个说法成吗?告状去!好歹也能弄点钱。
吴来打听了好几天也没打听到叔叔的死因,本来就走投无路了,听了好心人的话立刻就行动起来。
这事儿他占理,叔叔那么大个人说没了就没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人没了,店铺也没了,还有王法吗?小人冤枉啊……
接状子的推官是今年刚提上来的外地人,是个满脑子扫奸除恶为民请命的愣头青,马上就接了案子派人调查。
吴掌柜到底怎么没得?粮店是怎么卖的?给本官仔细的查,查不清楚统统打板子。
事情坏就坏在这个推官孙大人平时光顾着慷慨激昂了,没拉拢好下属,也没个人提醒,浑然不觉自己捡了个烧红的铁蛋子揣兜里了。
先被查清的是粮店发卖的事,这事儿非常清白,因为当初吴掌柜借钱是在官府备了底的,确实是他借了人家钱,后来粮店发卖的钱都不够人家债主的本金,最后认了倒霉。
要说起来债主还是挺仁义的,吴掌柜死了还是人家给买的棺材埋的。
死因也很快就查明了,因为这事儿当初闹的满城风雨,动静很大。
当初木氏粮店越做越大,把原来的几家粮店挤的做不下去了,这些掌柜聚到一起起了歪心思,想找四海帮教训木氏粮店。
谁知道做事不周密被木氏的人知道了,堵在翠云楼上杀了个干干净净。
吴掌柜挺冤的,他那小粮店根本就排不上号儿,一屁股债也没钱请人,就是跟着混吃喝的,结果也跟着做了糊涂鬼。
大白天的死了三十多个人,算得上惊天大案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后来府尹大人亲自请示了陛下,案子就这么压下来了。
四海帮都是道上混的,被人灭了也没人说什么,各大粮店掌柜的家人也知道自己有把柄,事情闹大了没好处,所以也没人吱声儿,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现在不行了,一个四川来的吴来加上个愣头青孙推官,把案子又翻出来了。
府尹大人听到动静,亲自过来劝他别冲动,孙大人义愤填膺的说道:“粮商和四海帮要对木氏粮店下手,自有朝廷律法惩处,再说他们并未动手,没动手就是良民,木氏的人枉顾朝廷法度,光天化日之下杀人行凶,罪不容恕,孙某自幼熟读圣人之书,不能任由魑魅魍魉横行……”。
府尹大人用看傻子的眼神看了他一眼,拱拱手走了,有种人你没法跟他解释,事有轻重缓急,世间哪有绝对的正义?大宋上下因为木子和木氏争吵不休,你这时候动木氏,真是不知怎么评价……
孙推官义正言辞的要严明律法,府尹大人根本没法阻止,只能任由他胡闹,爱咋咋地,捅出事来也是他自己顶着。
衙役们都是地头蛇,深深知道这里面的轻重,但身为官差,不是你不想就能不做的,被逼无奈的衙役问推官,“大人,抓谁?”。
孙推官犯了难,抓谁?全世界都知道木子不在家,难道去牛家村随便抓个佣人?堂堂开封府推官,丢人吗?
琢磨半天,咬牙道:“事有因由,此事因粮店而起,抓木氏粮店的掌柜来仔细审问,查明事情前因后果”。
衙役们硬着头皮去了,一个个暗自嘀咕:抓粮店掌柜?你特么知道粮店掌柜是谁吗?那是木爷的相好,崔三娘崔掌柜,跟大长公主殿下那也是常走动的,你抓她?
他们做好了被轰出来的准备,却没想到事情顺利的出乎想象,崔三娘静静听衙役们说了事情原委,打发店里的人先各自回家等着,自己乖乖跟衙役去了开封府。
木氏粮店的大门上按规矩贴了封条,掌柜被带走了,东京城里炸了锅。
崔三娘前脚进了开封府,张庆后脚就来了,于私,木子一口一个三哥叫了这么长时间,他不在家,崔三娘被抓进来了,更别说崔三娘本来就是张庆送给木子的,他必须要出面。
于公更不用说了,崔三娘也是木氏掌柜,张庆可是东京五个管事之一,两家合作愉快,这合作伙伴出了事,你是不是要关心一下?
这里还有一层关系,当初开店的时候用了张家的地方,木子答应粮店供应张府吃粮抵房租,虽然后来粮店交给崔三娘做了,可给张府送粮可一直没断,这事儿老鸨子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乐此不疲的一直做得很认真。
结果很不理想,府尹大人亲自接待了张公子,然后很客气的把他送了出来,府尹大人并没护犊子,虽然没明说,但也暗示的很清楚了,事情就是孙推官一个人干的,自己管不了他。
张庆跑到商会一说,曹家和高家的人出面了,结果更糟,府尹大人避嫌没见,孙推官让人带话:文武殊途,不见也罢!
一下把东京城镇住了,孙大人果然有文人风骨,国公和皇后的面子都不给,真牛!
随后开封府的衙役传出一个消息,再次让东京百姓大开眼界,木氏粮店的东家并不是木都头,所有的房契财物等全在崔三娘名下,除了门口那块牌子跟木都头有点牵扯,剩下的所有财产全是崔三娘的,而崔三娘自己则是开封府落籍的良人。
京城轰动了,这真是特么的意外收获,看热闹还有惊喜,四间大铺子两座大仓房,金银无数,这么大的买卖都是个妓女老鸨子出身的女人的,感情木爷出钱出人出力的就是白帮忙,都是给相好的弄的买卖。
这可不是小买卖,只要不傻的都能看得出木氏粮店的买卖有多挣钱,这也不是一两天,这是每一天都挣钱的长久买卖啊。
这是相好的吗?给亲闺女这么大方的也不多?
很快又有一个消息传出来,牛家村的乡亲种了木爷的地,地租两成,请注意,当初定的时候木爷说的是灾年就再减点儿,至于减多少没说,反正今年的地租还没收呢。
京城周围的苦哈哈当场就炸了,两成,还没收……这特么都快立冬了还没交夏租,你们是不是打算明年一块儿交?有这样的吗?两成地租你们好意思拖着吗?木爷不在家你们就不交租了?
舆论有点跑偏了,吃瓜群众们本来是看法制节目呢,突然变成谈论木都头仗义疏财了。
无论是皇宫的宦官宫女还是看城门的,无论是乡民还是大街摆摊的,凡是跟木都头能扯得上关系的,都异口同声的说木爷确实仁义大方,这个没得说。
当很多人说某人是好人,跟他毫无瓜葛的人也会随之夸他是好人,最后所有人都会说他是好人。
反过来当然也一样,都说你是坏人,你当然就是坏人,这就是三人成虎这个典故的含义,也形象的阐述了人言可畏这个真理。
木子长年累月发神经一样的送钱,终于有了点回报,至少人傻钱多这一点是没跑了。【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