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天, 一月月,一年年,时光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快速的走过, 七年就这么过去了。
杨宝如从房间里走出来的时候, 一股冷风吹得她不由自主的裹了裹身上的军大衣, 手也瑟缩了一下, 连带着脚下的步伐也快了两分,心下也生出几分悔意,觉得自己不该把时间约的这么早。
“宝如,这么冷的天,你这一大早的是要去哪儿?”
就在她的手才扶上家门口的木门时, 却听到一声疑惑的声音。
回头, 就看到杨二嫂从后面走出来,约莫是上厕所回来,此时表情疑惑的看着她。
“二嫂, 我去知青点找杨瑶。”杨宝如的脸上闪过一丝的心虚, 拉着门的手也顿了顿,不过却笑着回答说。
杨二嫂听到这话, 是知道小姑子和知青点的杨瑶关系亲近,宛若一对亲姐妹, 倒也没生疑, 只是有些疑惑, 道:“这么早吗?家里都还没开饭呢?”
“嗯,我已经和杨瑶说好了,会在她那边吃,你们不用担心我。外头天气冷,二嫂你还是赶快回屋。”
“好, 那你今天中午记得早点回去,娘昨天说了,今天中午要包酸菜饺子,记得回来吃。”杨二嫂也没生疑,而且外头确实冷的很,她现在直跺脚,不过却也没忘记叮嘱两句。
当然,杨二嫂这么说,可不是说对杨宝如这个小姑子有多亲近,而是全家都知道,婆婆在不年不节的包饺子,还不是因为小姑子说了想吃,若是小姑子中午不回来的话,想也知道,饺子必定没了。小壮昨天睡觉前可还念叨着饺子,若是没能吃上的话,必定要好一番的闹腾。
“知道了。”杨宝如点点头:“二嫂,你快点回屋。”
站了这么一会儿,杨二嫂确实冷得很,听到杨宝如这话,便没再停留,一溜烟的回自己屋子里去了。
听到了杨二嫂的关门声,杨宝如这才悄悄的松了一口气,很快也开门离开。
而两个人,谁也不曾注意到,在另外一边的墙角处,还站着一个人。个子不高,身上也穿着军绿色大衣,但不同于杨宝如几乎是崭新,这个军大衣,破破旧旧,各处可见缝补的痕迹,一看就是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那种,倒是头上戴着的毛线帽子,是八成新,此外她的脸上还带着白色的口罩。
全身上下可以说只露出一双眼,倒是黑亮灵动。
正是阿锦。
看着杨宝如离开的身影,阿锦的眼睛微微眯了眯,若真的是找杨瑶的话,需要这么早吗?就这个时间点,除了要去县城赶集,例如她,这样,谁也不会起的这么早。
是去会对象了还差不多。
当然,杨宝如是个聪明人,既然这么和杨二嫂说了,那么等会她必定会去找杨瑶的,以免被人戳穿,虽然可能性很小,不过杨宝如也不会留下这样的漏洞。
不然的话,杨宝如和陈申的恋情,也不能一瞒就是将近一年,不就是因为杨宝如足够小心谨慎吗?其实若非有杨锦全部的记忆,就平日的日常而言,还真的不知道杨宝如和陈申已经好上了。
不过,嘛嘛,这些都和她没什么关系?
还是赚钱最要紧。
眼下是七六年的末尾,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过年了,翻年就是七七年,这一年最让人刻苦铭记的便是停了十年的高考即将恢复的消息。
也是阿锦即将离开杨家的日子。
说起这个,阿锦真的是觉得自己太不容易了,终于熬到要离开的时间了,虽然掐指一算,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不过好歹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
这几年来,为了维持原主原本的性格,不爱说话,勤劳能干且还存在感不高,真的是够够了,她原本的性子,和这个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好吗?这个任务,是她做过最憋屈的一个。
但没办反,顾客是上帝,人家就是这么要求的,她也只能照做了。
好在等到她离开杨家,就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想着么样都行?
如此的想着,阿锦再一次踏上了去往县城的路。
这七年的时间,她随身农场的库房是已经堆满了,从米粮到水果再到药草,还有鸡鸭鹅兔子这样的肉类,可以说种类很是丰富多彩,连带着她的生意也跟着扩展开来。
尤其是这两年,肉眼可见的,政策变得宽松了许多,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自今年开始,下乡到村子里的知青变得少了许多,先前每隔两三个月都有知青,少则一两人,多则七八个。以至于,知青点爆满,最多的时候,一间屋子里,足足住了二十个人,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挤下的。
就着,也还不够住,不少知青是寄住在老乡家。
像是杨家也曾招待过知青,就是杨瑶,而且还是杨宝如主动邀请的,据说她凑车去县城,只是回来的时候发现知青意外的多,而且行礼也多,车子坐不下了。
两个男知青倒是主动请缨下车,可是他们第一次来,不认得路,杨宝如便当仁不让的下了车,考虑到就只有杨宝如是个女孩儿,和两个男知青走在一起,不大妥当,便问了,有谁愿意一起下车。劳累了一路,女知青自然都不愿意,从县城到红旗大队,这段距离可不近呢。
就只有杨瑶举了手,陪着杨宝如一起。
因都姓杨,一路而来,又发现脾气相合,很快就熟络起来。
后来知青点住不下,杨宝如便主动邀请杨瑶和自己住,杨宝如在杨家受宠,独占一个屋子,空间还不小,杨瑶自然是愿意的。这一住就住了小一年的时间。
只是这几年来,因迟迟看不到回城的希望,迫于现实的压力,或是太辛苦或是年龄大了,都选择嫁人,再加上这两年来新来的知青少了,房间空下来。
经过考量,杨瑶才决定搬回知青点。
这也为杨宝如和陈申的恋情,做了最好的掩护。
咳咳,有点歪题了。
政策上的宽松,对黑市那边的督查也散漫下来,这大大的便利了阿锦生意的发展,不用再挨家的去推销,可以到黑市那边进行交易。为了不让人认出来,阿锦每每去的时候都会化妆,保证就是杨大国和杨大嫂这对便宜父母站在她跟前,也认不出来的那种。
而且次数也减少了,一个月,顶多就去两次,不过次数少了,但在数量上却增加了。
所以,她的收入倒是没减少,甚至还多了起来。
截止到目前为止,阿锦的手里现在已经有了将近八千块,就连票也攒了不少。
……
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不少人家都开始囤积年货了,而阿锦卖的东西,虽然都是吃食,但种类多,而且质量好,还不要票,所以她这一到黑市就已经有人等着了。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她带来的东西便已经全部销售一空。
就着,还有不少人前来询问,下次她过来是什么时候?更还有人问她,能不能预定?只是阿锦都没应答:“时间上不固定,毕竟我这里等东西也需要时间。预定的话,也不行,我也是从别人手里拿货,不确定下次有什么?所以,对不住了。”
听到这个答案,老买家倒是了然,只有两个新买家有些失望。
不过他们失不失望阿锦也不在乎?反正她的东西不愁卖,很快她就离开黑市。
在回家的路上,阿锦查了查自己今天所卖的钱,足足将近五百,看来不管是哪个年代?过年都是赚钱的好时候。从县城里回来,阿锦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山上,要知道也不是没人眼红她的生意,企图跟踪的?可惜,他们遇到的是阿锦。
这个身体的资质虽然一般,但几年下来,她的星辰诀也已经到了第三层,不说什么飞天遁地,但却比一般人要耳聪目明的多,最重要的是有了充分的自保能力。毕竟刚开始的时候,她还只是十斤八斤的卖,除了政策紧外,也有这个原因。不过现在可不同了。
大冬天的,山上更是空无一人。
阿锦在农场里,换上了原来的衣服,顺带的捡了一背篓的柴回去。
不然的话,她这一上午不在家,杨母见到必定是要骂人,也容易引起其他人的怀疑。
……
阿锦一回到家里,便看到院子里正在忙碌,包饺子呢。
杨母带着三个儿媳妇在忙,杨宝如自然也在,杨瑶也来了,正在烧火。倒是家里的男人,一个都不在,不过小孩子却齐全,甚至已经吃上了。
恰好,一锅饺子刚下好。
杨大嫂见到见,立刻挥手打招呼:“花儿回来了。刚煮好的饺子,娘给你盛一碗,刚下好的饺子,最是好吃,你回来的是实话,有口福了。”
倒是杨母,本来张口要骂人,不过在看到阿锦背后那满满一背篓的柴,又想到今日杨瑶也在,便把已经到嘴边要骂人的话,咽了回去。不过不骂人,可不代表就这么算了,说道:“刚才干活的时候找不到人,杨瑶还是客人呢,都知道帮忙烧火,她倒好,跑的不见人影。”
“娘,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小花不是去捡柴了吗?”和七年前的唯唯诺诺不同,现在有了儿子的杨大嫂,在杨母面前也有了底气,立刻开口反驳说道。
杨母一见杨大嫂如此,脸色就拉了下来。这大儿媳妇自从生了儿子,便一改往日的性子,居然也敢开口和她这个做婆母的顶嘴,真是太不像话了。其实不止是老大家,老二家和老三家也是如此,甚至还敢撺掇着要分家。
想到这里,杨母的脸色更难看了。
杨大嫂虽然有了儿子,底气足起来,但先前十多年养成的习惯,再加上婆媳不对等的身份,见此,也不敢再吭声,低下头,又开始忙碌起来。
杨二嫂和杨三嫂鼻眼观心,没说话,横竖不关他们的事。
至于家里男人也都还没回来,小孩子的话,此时都忙着吃饺子,更是不关心了。
“娘,你尝一下饺子,我怎么吃着味道有点淡了。”杨宝如一见气氛不对劲,立刻开口打圆场,说着还把一只饺子送到了杨母的嘴边。
杨母的面色这才缓和下来,拍了拍杨宝如的手背,又看了一眼三个儿媳妇,说:“果然,还是自己的闺女最贴心的。”
她这话听得杨大嫂妯娌三个心里老大不畅快。
撇了撇嘴角,心想道:既然觉得闺女贴心,有本事你老的时候,让闺女给你养老啊!【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