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百九十一章 天灾
“小舅啊,你以后准备把哪块地封给我?”
“你想要哪块地?”
“太行山?”
“中原不封!”
“要不胡建?”
“你要胡建作甚?”
“给我儿子啊!”
“台湾如何?”
“那破岛……”
“呵呵,你个蠢货!”
“算了,不跟李勇诚抢,他现在两个儿子了,早就盯上那个破岛了。”
“要不就日本吧。”
“那鬼地方,现在哪有力气去打倭奴。”
“打完忽必烈,咱们就打他们!”
“又蒙我!打完忽必烈,你我还走得动吗?”
“很快了,我估计两三年吧,最多不超过五年!”
“小舅,你知道不,我最喜欢你小时候给我唱的一首歌。”
“啥?”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还有九十分得你吹牛皮!”
“滚……”
……
两年之后。
华夏十八年,宋景定七年,元中统七年,公元1263年。
夏八月。
半空之中,乌云压顶。似乎在凝聚着一场爆雨,却迟迟未见动静。
大都城北三十余里,临近顺天府路的一片农田里,杨三佝着背,削瘦的筋骨浮满全身,上面淌着一汩汩黑黝黝的汗水。
田间,是一些稀疏的高粱,黄绿色的颗粒,正欲含苞而放。
百忙之中,杨三抬起头,侧首吼了一声:“懒婆娘!作死啊,还不赶紧过来!”
田边一个草棚之内,响起一声虚弱的回答声:“来了,来了——”
一年中年女人,满脸菜色,努力地撑起身子,扶着额头,晃出棚子。
“就知道偷懒!”杨三又是一声不满的怒斥。
“我,真的有些头晕。”
“头晕回家晕去!雨落之前,若不能把排水沟渠挖通,我就让你下半辈子晕死拉倒!”
女人嘴里嘀咕着,却没有说出话来,弯下身子抓起锄头,半闭着眼一锄锄地挖着田垄。
良久,雨依然未下,天气却愈加闷热。
女人觉得自己已经快呼不出气来了,只好柱着锄头,抹了抹汗渍渍的脸。两眼呆滞地放眼而望。
周围,是十来亩长势还算不错的高粱地,再过半个多月应该就可以收成了。
自五月份一场席卷半个北地的蝗灾之后,他们家只剩下了这些可能收成的东西。
十亩高粱,哪怕运气好,最终能收成两百石,其实也很难让家里几口人撑到明年的夏收。
蝗灾过后,夏粮颗粒无收,但是夏税却还得欠着。现在,又得开始面对秋税的问题。
官府虽然在去年放开了粮食的收购价,但是中统钞的贬值速度却远远超过了粮食价格上涨的速度。
而除了粮食,所有的东西都在以极其可怕的速度狂涨着。
女人看着自己身上勉强可以遮羞的衣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不定,自己都熬不了几个月。也好,可以给家里省点口粮。
排水沟总算是整好了,夫妻俩哈着嘴瘫软在草棚之中,努力地喘着气。
“会不会,不下雨了?”
杨三抬着头,看着愈黑的天空,说道:“哪怕今日不下,晚间一定会有雨,而且肯定不小。千万别太大了……”
话音未落,田间的高粱叶微微颤抖,发出了噼哩啪啦的脆响。
闷热的气温,陡然而降,女人不自禁地缩了缩身子。
噼啪的脆响声愈大,杨三皱着眉头,带着求乞的语气望天说道:“不能再大了,会受不了的!”
“这,这下的不是雨啊——”女人如梦呓的声音,喃喃说道。
“胡说什么!不是雨,难道会是……”
噼哩啪啦的声音,突然连成了一片,一棵棵正在摇曳中的高粱,左躲右闪,却无处可逃。只是几个呼吸之间,大部分的杆子转眼之间就被打折,耷拉而落。
草棚上,蹦下数颗晶莹剔透的珠子,有些在地上弹起滚落,有些直接砸在两个人的脑袋上,一丝透骨的凉意将两人的脑海几乎冻僵。
“冰……冰雹……”
“不!”杨三一声悲吼,冲出草棚。
天上地下,白茫茫一片,一片片脆响之中,落下的冰雹从米粒大小转眼变成豆子大小,随后是小石子大小。
甚至还有一颗半拳头大小的雹子,直接砸在杨三脑袋上,让他顿时一阵眩晕。
杨三缓缓地跪倒在田埂边上,仰天哭喊:“老天爷,你真的想要逼死我们啊,一点活路都不给吗?”
“杨,杨三……”女人挣扎着来到杨三身边,想把他拖回草棚里。
杨三胳膊一挣,女人就如蒙头葫芦般滚在地上,咿咿呀呀地呻吟着。
天空如开裂的冰库,半拳头大的冰雹疯了般砸下,杨三额头上立时多了数个大包,随后被砸破,血色狰狞。
地里的高粱,拖着肥硕的穗子,无力地趴伏在田地中,如朝拜天威。
冰雹来得急,去得也快。
不到半刻钟,云便渐渐散开。四周的地上,皆是大大小小的亮银般的雹子,淡淡的水烟袅袅而起。
女人蜷缩在地上,挣扎着却没能起来。
杨三仰天长嚎,“天爷呐,为什么,一点活路都不给啊——”
老天爷没给他任何的回应,只是淡淡地露出微蓝的天空。
当杨三拖着女人回到家里时,整个村子都充斥着痛哭与谩骂声。
灌了两碗稀得能照见影子的米粥,杨三闷闷地说了一句:“我出去走走!”
“三儿……”
“嗯?”杨三抬起头,看着自己年愈六十、双目失眠的老娘。
自己年幼时,父亲与大哥、二哥便死于战场,是老娘一个人辛苦把自己拉扯长大,又为自己娶了妻子。可是如今,自己竟然连一顿饱饭都给不了她。
“你媳妇这些天身子不好,你要懂得疼惜。”
“嗯。”
“房顶今日被砸坏了一些,明天再寻点干草铺上,否则来场雨,这房子就没法住人了!”
“嗯。”
“等你媳妇身体好点,带着她去投靠阳儿吧。”
“嗯……”杨三顺口应了一声,随即又摇了摇头。自己的儿子长年在河南驻守,多年已无音信。据说战事相当艰难,即便能找得到他,一个小兵头,哪有余力管自己的父母?
见母亲还要唠叨,杨三站起身,匆匆推门而去。八月的夜,却让他觉得一阵透骨的冰凉。
村口的老树下,已经蹲着十来个中老年男子,面黄肌瘦的脸上,全都挂着沧桑与疲惫。
全村的男人,都在这了。
年轻一点的,要么被征入军队,要么远走他乡。剩下的这些人,有些是家里有老幼需要抚养,有些舍不得家里的那些田产,大多数则是因为实在没地方可去。
今日的冰雹,断绝了全村今年最后的一丝希望。
众人各自蹲坐树下,惨然不语。
“嗐——”一声长长的叹息,终于打破了冷寂。
随之,一声声长叹跟着响起。
“老村长,你倒是说句话,到底该怎么办?”
蹲着的大伙儿,目光都看向了唯一坐在树根之上,一个年愈六十的老者。
月光之下,老村长的脸色与他的发须一般惨白。
“我能有什么办法?五月份时的那场蝗灾,已经把咱们村里所有的存粮的耗光了。还能怎么办?”
“官府不是说有赈灾粮吗?怎么还没到?”
“别指望了,说要我们缴完夏税,才可能发下赈灾粮。
而且,那些粮,算下来还不够夏税的一半。”
又是一声声的叹息,有愤怒、有无奈、有痛苦的纠结。
“再不想办法,会死人的!”
“这两年,村子里死的又不是一个二个,死人不是很正常的事?”
是啊,这些年,日子真是艰难得让人莫明其妙。
元国初立时,可以用粮缴税,那时大家在抱怨,粮价太低,卖粮所得用以缴纳正常的夏秋两税是够了,但是再加上实物税以及应付一些徭役之后,便所剩无几。
然后,中统钞莫明其妙地开始贬值,一月不如一月。
再然后,终于可以用钞缴税了,但是粮食却更不够用了。
四五年之前,家里有三五十亩地,养活三五口之家,完全没有问题。可是如今,同样的地,同样的粮食产出,却连一个人都养不活。
粮食,到底去哪了?
许多人根本就想不清楚这个问题。
这些年,其实北方的战事不多,按道理安安静静地种了几年田,每家不说有多少积蓄,应付一两场灾害,肯定是没问题的。
可是,日子偏偏就过成这么艰难模样。
“今年,还有修建大都的徭役还没完成……”
“再要不到赈灾粮,下个月大伙儿得去逃荒了,还服什么徭役?”
“逃荒,要不是家里有老有小,没法出门,随便出门干什么事都成,哪需要逃荒?”
“就你,能干什么事?抢劫还是被抢?”
“呸!听说河东那边,日子过得很不错,别的不说,挣个力气钱肯定是没问题的。”
“对啊,听说那边人现在都不种粮了,种的是棉花,每亩的收益可以达到粮食的五倍还要多!”
“这么厉害?为什么咱们这不种?”
“人家那,有河东商会支持,统一缴纳税粮,官府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咱们这,看似天子脚下,好处没享受到,该受的罪一点都没少!”
“哼,我觉得就是因为河东那边的人不种粮食,才导致现在粮食价格这么奇怪!”
“这话怎么理解?”
“种粮的人少了,官府粮食收入就少了,当然就要从咱们这多榨一些出来。你看,现在连赈灾的粮食都没了。”
“这不能这么算的吧,人家虽然不种粮,可是没少缴税啊。”
“当时用的是中统钞缴税,就是因为这些人,才又恢复了用粮缴税,现在越搞越乱了。”
“行了,好像朝廷多了粮,就能多分你一点似的……”
“听说,那边现在没人用中统钞了,都用华夏币。”
华夏币啊,众人心头百味杂陈。
中统钞刚出现时,一元银两的华夏币还能兑换一贯中统钞。到元国建立时,三贯中统钞只能换一元银。到了现在,据说十贯都换不来一元华夏币了。
可是,一元银的华夏币,依然可以买到最少一石粮或是换来一两现银。
中统钞?谁知道能换来什么。
每个人家里,其实或多或少都存着一些中统钞,但已与废纸无异。不能纳税、买不到粮食。想花出去,只能去大都城一些指定的商铺,连燕京旧城都不行。
而且,这往返的路上,数天的食宿,就不知得花掉多少。
“我当年就说,多收些华夏币,看,现在后悔了吧!”
“就烦你这种马后炮,你明白?也没见你就存了华夏币!”
“河东五月份时,也有蝗灾吧?为什么他们好像就没受什么损失?”
“五月份的蝗灾,最严重的是益都、燕京、真定与东平,河东也有,但不算严重。这些年,河东商会存了不少粮食,应付一两场天灾,应该是不成问题。”老村长悠悠说道:“别想河东了,蝗灾过后,北地出现了不少盗匪,官兵根本没空剿杀。外面,已经乱成一团了,你们真想入山为匪吗?”
杨三嘀咕着:“咱这身子骨,人家还未必看得上呢!”
“等你老娘死了,你再琢磨这事吧!”
“你老娘才死了!”杨三怒吼道。
“我老娘早就死了,你个杨三,这有什么好生气的?”
“行啦,饭没吃多少,你们还有力气吵架……”
一群大老爷们,就这样有气无力地叨着,不知所谓,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地里的粮食全没了,官府不但不会管,还会催讨夏秋两季税粮,还有绢布、干草等实物税未缴……
“听说,东北那边,可以接受人投奔……”有人压低着声音说道。
“这大伙儿早就知道了,又不是什么大秘密!”
“是啊,你想去,随时能去,不过,你能带着老人小孩逃到那里,我便服你!”
“就是,要让他们知道你遗弃老弱,别说不收留,甚至直接剁了你都有可能!”
“跑过去,你这些地就没啦。”
“而且,咱这里是顺天府啊,发现一人投敌,要连坐的!”
“就是,想死你一个人死就好了,别害了大伙儿!”
“我不害你们,你们就有办法活下去?”
众人又沉寂了下去。
真的,没有出路了!?</p>【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