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铎没好气的开口,“五婶子,我还没有成家的打算。您的好意我就心领了,不过这事情真的是不成。”
不由得看了一眼隔壁。
五婶子一听这话,还以为小伙子年轻,面皮儿薄,抹不开这个面子。
语重心长的说道。
“小陆啊!不是婶子说你这个年月你们这城里的知青别看有文化,可是一个个跟小弱鸡崽儿似的,手不能抬,肩不能扛的。要说成家,你们又身无分文,在这地方无依无靠。
可怜啊!婶子跟你说,刘志武家可不一样,他们家两个儿子那都去当兵。家里条件好,三个闺女,两个都嫁的不错,一个嫁给了县里的工人,另外一个虽然是嫁到了隔壁村儿,可是那也是生产队长家的儿子。
就剩这么一个小闺女,那是当成宝贝一样,你要是娶了她家这个闺女,那你可是享福上浮福了。你想一想,你的大舅哥想想办法,说不准也能给你找个工人什么干的。
总比你继续在这里种田好强。”
“婶子!我真没……”
“你听我说啊,人家刘志武可不要求你给彩礼。你娶了他家小闺女,人家嫁妆可不少,听说嫁妆送一辆自行车,外带100斤玉米面,50斤白面。
你想一想十里八村儿,可再没有这么高的嫁妆。你一分钱彩礼都不用出,这好事儿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婶子,婶子!她的嫁妆再高和我也没关系,我是真没这个意思。您回去跟刘志武家说一声就说抱歉,我已经有对象了。”
陆铎急忙打断眼前这位大妈的话,再不说下去,这位大妈还要没完没了的唠叨。
五婶一听这话,不由得一愣。
知道城里的知青恐怕看不上村里的人,尤其刘志武家这个小闺女,说是家里最疼的,可是谁不知道啊?
这小闺女瘸着一条腿,小时候小儿麻痹烙下的毛病。
要不然刘志武能不要彩礼,还倒赔嫁妆?
当然刘志武眼光也好,看上的是城里的知青,可是看这样子,人家可没看上他们家的闺女。
“陆知青话先别说死,这事情还说不准的,你这刚开始没吃过这里的苦头,待上两年你就知道,婶子回去还给你踅摸着。你们年轻人不懂。
在生产队生活,光靠一腔孤勇可不行。再能干也得靠人帮,一个好汉还得三个帮。你再好好想一想,过两天婶子再来找你。”
五婶子扭着腰走了。
江城哈哈大笑,他和陆铎相处的现在,像是亲兄弟一样。
“也是你长得一表人才,被人家村里人看上是正常。要不然在这儿成个家,留在这里算了,我们完成任务我们走。”
陆铎一个白眼,“你少在那里胡说八道。”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当一个乐的,哈哈大笑,笑过就算了。
五婶子这会儿踩着积雪回到了生产队,冷的瑟瑟发抖。
直接敲开了刘志武家的门。
心里那个抱怨这大冷的天儿,害自己白跑一趟,本来以为十拿九稳的事情,毕竟一个知青在这里人生地不熟,亲人指望不上,120斤的粮食照着年轻小伙子开荒的胃口,恐怕这个冬天都过不去。
可哪成想人家知青还真看不上他们村里的人。
她知道刘志武家也是做梦,这小伙子她看了是个能干的。
村里人谁不知道,新来的知青点儿这个姓陆的知青,挺有本事的,能吃苦不说,而且很能干。
俨然是知青点儿的头头。
这样有本事有文化的人,当然对于村里的年轻姑娘来说,无异于那可是大肥肉。
他们这边儿的生产队女多男少。
这才造成男知青成了这生产队的香饽饽。
可是刘志武也得有点儿自知之明啊!
当然刘志武给她许了两块钱的媒人钱,要不然她不能大冷的天儿跑这个腿。
“哎哟,五婶子,回来了。”
刘志武家的急忙开了门,招呼往屋里坐。
闺女翠花听到这声音,急忙迎了出来。
“婶子,您来啦!”
她知道她爹让五婶子帮自己说亲,看上了陆铎,那也是她自己本人看上的。
哀求她爹,她爹才同意的。
“五婶子,快屋里坐。”
“行了,行了,这差点儿没把我冻死,这从知青点儿一路来回走下来。真是冷的够呛。”
刘志武家的急忙倒了一碗白糖水过来。
“他五婶儿,赶紧先喝口水,暖一暖!”
刘志武看见小闺女翠花那两眼放光的样子,不由得摇摇头,这女大不中留啊,看看这都留不住了。
“他五婶儿怎么样?”
五婶子一口气把那碗白糖水全都灌了下去。
喝到最后还舔舔嘴,是挺甜的。
“不怎么样。实话跟你们说,人家陆知青说他有对象。我听话音儿应该他对象就是知青点儿的知青,看样子人家看不上你们家。”
五婶子的话,让翠花眼泪一下子就落了下来。
“婶儿,他为啥看不上俺?”
他虽然小儿麻批烙下了退群的毛病,可是长得不错,人又漂亮,又能干。
认真的说,不次于一个全劳力,再加上他们家条件又好。
村儿里想跟他们家提亲的人可不少。
可是刘翠花就是稀罕那有文化的文化人。
知青点儿的知青们看起来个顶个,就和村里的汉子们不一样。
尤其是陆铎那一天到大队部来找大队长商量事情的时候,看到陆铎那高大强壮的身影,还有温文儒雅的谈吐,人家穿的那中山装,穿在身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和村里的其他人就是不同。
她的一颗芳心暗许,从此就看上了陆铎,尤其是几次去知青点帮忙,看到陆铎脱了中山装,穿着绒衣在地里干活儿的那个架势。
比村儿里的那些汉子,还更有男子气概。
这么一个能文能武的男子,要是能成为自己的丈夫,想一想就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还能是因为啥?你想人家城里人咋能看上咱们村儿里人?你又大字不识一个,不过没啥,咱们先抻一抻他,五婶儿跟你说。
他们这种知青还不懂人情世故,等过两天粮食不够吃,饿了到村里连粮食都借不下,那会儿他才知道啥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