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佳人在侧 > 第257章 质子
  “娘娘。”公孙佳从章熙那儿得到了首肯之后没有马上着手处置雍邑的事务而是先去后宫找到了王皇后。

  王皇后自打死了儿子, 精气神肉眼可见的萎靡了下来。到了雍邑之后,王皇后看似恢复了一些,三天一过, 她又是一副看什么都很平淡的样子了。

  王皇后稍稍偏头,看到是公孙佳,漫应了一声:“是你来了。”

  公孙佳很客气地问她可还习惯, 还有什么要吩咐的。王皇后道:“我能有什么事呢?今天与昨天一个样, 明天也今天想也没什么差别。”公孙佳道:“临行前嫂嫂就嘱咐我要好生生侍奉娘娘,昨天又来了信……”

  王皇后唇角微翘, 又抿直了嘴,她摇了摇头:“这孩子。”

  公孙佳与王皇后之前交情并不很深,即使是针对纪氏的时候, 她也没有与王皇后结成什么同盟,此时也不便交浅言深,只关切一下王皇后的日常生活之类。王皇后道:“你那么些个事儿,那么的忙, 别在我这儿耗功夫啦。”

  公孙佳道:“我到雍邑来就是闲着的, 这儿可比在京城的时候事儿少、人也少, 舒服。您说是?”

  王皇后轻笑一声:“陛下还指望你把雍邑管好,以后再有用呢。”

  公孙佳道:“那也比京城事儿少。”

  王皇后道:“那就歇一歇,你这脸色也累得够呛,与小元去玩耍。早早的怀上了生个孩子,比什么都强。”

  “呃……哎……”

  “唉, 大长公主她们也很担心你, 都想着你要是能一索得男就好了。一定要生个儿子呀。”

  公孙佳嘴角抽抽:“这又怎么是我能管得了的?”

  王皇后认真地说:“你要能生下个儿子,将他养大,以后就省心啦。不说了, 去。”

  公孙佳见她确实没什么聊天的欲望,不再啰嗦,低声嘱咐了一下侍众侍奉好王皇后,就转去见皇太后了。

  她与皇太后就要亲近得多,皇太后面前,她快没坐相了,靠着皇太后歪在人家身上说话。皇太后心情舒畅,再没什么遗憾了,笑问公孙佳:“大忙人,闲下来了?你外婆和你娘整天念叨着你呢,在我这儿,三句话就得提到你。”

  公孙佳道:“娘娘是知道我的,我干事儿,开头最忙,一旦理顺了,接下来只要沿着路往下走就出不了大错,也就轻松了。您别嫌我接下来总来烦您就好了。”

  皇太后道:“你才不会烦人呢。”又问她雍邑还有什么别的好玩的,说要带王皇后去散心。

  公孙佳:“才从皇后娘娘那儿过来,前天看她还好,今天又没精打采了。”

  “她呀,眼瞅就在站到山顶了,叫人推了下来,精神怎么能好呢?”皇太后说,“你们以前也不太亲热,现在太亲了她反而不自在。不远不近的才好。大娘与她娘儿俩一向处得好,让她们多亲近。”

  公孙佳笑道:“听您的。”

  皇太后又说:“你要留在这儿?”

  公孙佳道:“您也听说了?不是就定在这里了,您看这儿还有些个事儿没办妥,办妥了我还得回京城去。远的不说,今年的秋赋我还得跟他们算呢。过了夏天我就回去。”

  章熙没有把户部尚书的头衔给收回去,公孙佳也不主动交出去,备战原就需要财力、物力的支持,兼领着户部正合适。即使章熙想收回去,公孙佳也还要与他好好讲一讲道理呢。

  皇太后问道:“哎哟,那这些日子京城的户部你要怎么办呢?”

  公孙佳微笑道:“当然有人干事啦。很快就会有旨意下来了,到时候娘娘就知道了。那时候咱们再说。”她没有跟皇太后说雍邑也要有一套班底的事,不过估计皇太后也能知道,因为皇太后的兄弟新阳侯也是朝廷大员,多少知道一些风声。皇太后这么问,可能是在问官职的安排,又或者是想走点人情安排些自己娘家人。

  不过她才从章熙那里过关,可不会现在就给皇太后什么许诺,只是给了个暗示。

  皇太后会意,笑道:“到那时候,我可就更不敢说什么了。他们都说后宫不得干政,你一个丞相与我说得太多,又要被他们说道啦。”

  公孙佳道:“我读书的时候怎么看的是‘妇寺不得干政’呢?——让他们说去,他们现在也没少说我,什么女流之辈硬逞能为,有了丈夫也不肯老实退回家去。嗤!”

  “人言可畏呀,能想法子还是想一想,别叫他们说得太难听。”皇太后很贴心地说。

  公孙佳道:“娘娘放心,我站得稳。”她立足的根本就是她的兵、她的人、她的功劳,这些东西都是别人夺不走的。能被几句“礼法”就拿走的权利就不是权利,不做官就没人搭理的权威也不是真的权威。

  两人又说了些闲话,公孙佳没在皇太后这儿吃午饭,说要去看大长公主。皇太后笑道:“到了这儿真比京城松快多了,在京城你这午膳哪有出宫吃的?”公孙佳小声说:“是我安排的,在这儿,大家都轻松,您也甭拘束。”

  皇太后一笑。

  公孙佳再到大长公主那里才是真的放松了下来,大长公主这儿,钟秀娥等人也都在。公孙佳也给赵家准备了一处府邸,内部的陈设中规中矩没有任何的特色,钟秀娥也不爱住,直接住到了大长公主这儿。

  女儿女婿来了,钟秀娥笑得见牙不见眼:“快来!”她是自己来的,赵司翰还差一点时间出孝,赵俭被公孙佳塞到了留京名单里让他跟章嶟亲近去了,赵司翰思忖再三也还是留在了京城。钟秀娥无事一身松,与自己的骨肉团聚,别提有多美了。

  大长公主问道:“你怎么还这么忙?”

  公孙佳道:“也就这几天了,接下来我就有功夫串门儿啦。”她注意到了钟秀娥的兴奋,问道:“有什么开心的事吗?”钟秀娥道:“啊?什么?我们不是天天都很开心的么?”

  公孙佳耸耸肩,与她们边吃边聊,说到了自己的安排。大长公主听完就不干了:“你要在这儿?小元也留下来?男儿丈夫建功立业我不拦着,你也离了京城算怎么回事儿?你们俩,赶紧给我生个曾孙才是最大的正事呢!是陛下安排的吗?我找他说去!”

  钟秀娥也不乐意,说:“怎么就可着你一个人使唤呢?”

  常安长公主稍好一点,问道:“是非你不可吗?”

  公孙佳道:“我也想在这儿留一阵儿,这样的安排最好。您看京里,什么人都来了,我要再掺一脚不得更热闹了?”

  元铮看准机会说了一句,说:“既是陛下的安排,也是她自己愿意的。这里适合静养,她也不用起太早,怎么舒服怎么来。”

  大长公主道:“那我也不走了!”

  众人又去劝她,大长公主却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这儿又凉快,我就也在这儿住一阵儿嘛!我又没别的事!等天气冷了,咱们娘儿俩再回去。我在这儿,也好照顾你的起居。瞧瞧,都瘦了,得养胖点儿。”说得钟秀娥也是意动,很想留下来。大长公主横了她一眼:“你得回去,你是人家的人啦。”

  公孙佳脱口而出:“赵家,不想回就不回嘛。”

  钟秀娥踌躇半晌,长叹一声:“现在还不能拆伙啊!”

  元铮惊悚地看了她一眼,心道:您还打着这个主意吗?这家的家风是这样的吗?那……他有了一点危机感。

  虽然午饭后半段吃得有点伤感,但是接下来的几天却是娘儿们过得极好的时候。钟秀娥有女儿罩着没丈夫管着,渐显出她确实是钟英娥的亲姐姐来,雍邑汇集了各地的移民,也带来了各地的娱乐,钟秀娥换一身窄袖便衣,从各地小吃到各地的唱词曲调,再到打牌的玩法,挨个儿试了一遍。

  大长公主也没有与章熙歪缠要带公孙佳回京,而是要求留下来“避暑”,说:“我又不为官做宰,回去也没个正事做。我在京里,他们还得伺候着我,还不如在这儿自在呢。”

  章熙道:“那怎么成呢?大郎他们都在京城,他们也很想念您的呀。”

  大长公主道:“药王活到今天,不容易。她亲娘都不能陪她,怎么办呢?谁叫她娘是我养的?秀娥也是,再嫁到赵家,看着风光,其实也苦,你不知道这几天她在这儿敞开了玩儿得有多开心!把闺女独个儿放到这儿,她也挂心的。我跟药王就个伴儿,两下都安心。”

  章熙心中一恸,说:“要不,我把药王带回京?”

  “别!”大长公主认真地说,“打从贺州的时候,咱们就都知道一件事儿——定好的事儿,绝不能乱改!这是你爹定下的规矩,不能因为人情误了正事。误了正事,大家一起倒霉,人命都要没了,哪里还有人情在哟?”

  章熙沉默了一阵,说:“好,就依您。”

  大长公主问道:“还真就来小半月就回去呀?不多住会儿?”

  “五郎,我还是有些担心的。”

  “他呀,以前过得憋屈,也别怪他,谁小时候受个气,看着都抠抠索索的。养一养,脾气养出来就行了。”

  姑侄俩说了不少家常,章熙登基之后也很少有这样与亲人交流的大把时光,说了一会儿就抛开了对章嶟的糟心感。不多会儿,皇太后派人来问他身体如何,几人又在宫里听着移民的小调,吃了一席。

  而京城传来的各种奏报显示,皇帝离京,京城有人是放了鹰一样的玩儿,闹出了许多小麻烦。但是,大事一件也没有,并没有人趁此机会发难。以公孙佳的估计,他们都在观望,用小事试探章嶟。

  显然,章熙也是这么想的,他也不动声色,只管看着。

  他们二人没有担忧的意思,整个雍邑都跟着轻松快活起来。亲贵们的到来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商贾赚得盆满钵满,伎艺人赏钱也拿了更多。还有一些人已经在考虑在雍邑置产,在附近买田了。

  正在忙的时候,章熙下了一道旨意,以雍邑为副都,作为“避暑”之地,要设置与京城相同的各部衙司,每衙的人员比京城正式的机构减半。皇帝要到雍邑避暑的时候就不用带京城所有的官员,带着另一部分的官员到雍邑与雍邑的人员重新拼成一个朝廷,那也忙得过来。

  章熙把这个活交给了公孙佳而不是吏部,朝廷的目光都集中到公孙佳身上,公孙佳却没事人一样,没有马上就动,仍然没事人一样的到处串门闲逛。

  直到此时,皇太后方才明白公孙佳说的“很快会有旨意”是什么意思。她也就不跟公孙佳客气了,她先把自己的侄孙叫到面前,等到公孙佳过来找她串门的时候,将人往公孙佳面前一推:“你看看这个孩子,还可以吗?”

  公孙佳认识这个年轻人,皇太后的侄孙窦弘春,人在随行名单里的,她有印象。公孙佳道:“当然可以。”

  敢像皇太后这么干的人毕竟是少数,且他们还有另一种思量,虽然说雍邑是做为副都,章熙的意思以后每年都会过来,毕竟不是正经的京城!在这儿当官也属于“外放”,这个出身听起来不如在京城做清流好听。所以登门求情的、游说的人还很少,公孙佳也就乐得清静,依旧随手处理着京城传过来的不太多的公务,仍能抽空与元铮一起散步,或陪着钟秀娥逛街。

  有她在的时候,钟秀娥多半是听个曲,打个牌,不去玩激烈的活动。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匆匆过去半月,章熙就有点坐不住了,又住了数日,章熙便下令起驾回宫。公孙佳被留了雍邑,大长公主留下来陪外孙女,祖孙俩将帝后等人送出城去,大长公主心里有点空落落的,紧握着外孙女不松手,公孙佳低声道:“咱们也回去,您要想他们了,我随时安排您回家。”

  大长公主道:“又胡说了,他们前脚走,我后脚走,我干嘛不跟他们一起走呢?你跟我来,家里炖的汤该好了。”

  ~~~~~~~~~~~~~~~~~~

  章熙一走,雍邑就由公孙佳说了算了,直到此时,她才召了自己府里的属官们过来开会。与章熙一样,她也没有把府中所有的人都安排到雍邑,来的时候她带了许多人,回去的时候却是让荣校尉与单良和容符、谢喆等人跟随常安长公主等人回京,彭犀带着关巡、施宝方等人留在了雍邑。

  议事的时候没了荣、单二人,公孙佳有了一点不适应,多看了单宇两眼才定了神,对彭犀道:“现在可以开始了。”

  彭犀道:“选调官员急不得,还请先移文知会霍相公。”

  “好。”

  元铮道:“陛下以后每年都会来‘避暑’?”他把“每年”两个字咬得很重,单宇听出来了,这个意思就是,皇帝也挺重视这儿的,不是就把雍邑直接扔给公孙佳了。

  这也是应有之义,以雍邑建成之后的位置,哪有皇帝会把如此重要的一座枢纽出钱出力出人建好了,完全交给一个大臣去折腾呢?

  亲儿子都不带这样的!封王都不带往这儿封的!

  这里驰道一旦修成,快马两天一夜就能把京城的消息送到这里来。大军沿着大道开拔,一路皆是比较富饶的地方,有人有粮,路又好,行进速度也快,小半月就能兵临京师城下。将来战事平息,这里也会成为国家的另一个中心。

  这种地方需要心腹大臣掌管,公孙佳算是心腹大臣,但是战争需要,这里又多了一些寻常大城没有的机构。不设半套中央官署还则罢了,设了,中枢、皇帝就不能完全放心。

  当然,也是因为要统筹战事,公孙佳才能争取眼前这段时间。一旦战争有了眉目,除非京城是一个傀儡皇帝,否则断不会允许有大臣继续掌握雍邑——至少也要把这半套官署裁撤了,而众所周知,增加是很容易的、裁撤是非常困难的。

  “每年避暑未必,他也没那个精力,但是会时常留意是真。战事有了眉目之后,我恐怕也不能在这里久留。”公孙佳说。

  她得抓紧利用好这段时间,把雍邑的篱笆打牢,弄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是要争取民间的口碑,这个她做得还不错,二就是培植势力、在雍邑官员里安排“自己人”。

  任用官员要知会霍云蔚、吏部一声,她就先把侍奉过先帝的郑须调到雍邑来掌管雍邑的行宫,她让人带上几封空白的文书:“交给郑翁翁,他想带谁过来,就写谁的名字。”

  等郑须回来了,她就可以与郑须商议,再征一些粗识文字的女子充作宫中女官了。选的不是宫女而是女官,这是公孙佳自己的私心在内。她想趁机为自己也选几个合用的女官。

  不等郑须到雍邑,公孙佳却先收到了京城亲友们送来的大礼包——人。

  先是延安郡王,此人手快,听了女儿章晴的描述之后,飞快把一个庶子给公孙佳送了来——你随便安排。

  接着是容尚书,此君比延安郡王略慢了一点是因为他家路上走得不如延安郡王家快,他使人送了书信过来,请求安排自己的幼弟、容逸的亲叔叔容泓。容泓已出仕,身上有个散官,但是容逸铁了心要安排一个自家子弟到雍邑来掺一脚,请求公孙佳把他调动一下。不用公孙佳出手,只要她点头,京城的事容尚书父子自己活动。

  公孙佳晃晃手里的手札,笑道:“这是怎么了?一个一个的,都要凑这个热闹?”

  元铮从她手里抽出札子,执一团扇慢慢给她扇风:“看着你把这儿建得好。人往高处走,也往富处走,雍邑看着就很好,总要往你身边凑个热闹。”

  “是吗?”

  元铮笑笑,话语间有了点刻薄的意思:“难道要直说,看着那位太子不太像样儿,京城眼看要乱起来,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想把一大家子分一枝过来保个底?他们这是托孤。”

  公孙佳道:“那敢情好,我就不急了,这些可算得上是‘质子’了。”说到质子,她心情又糟糕了起来,这些人是质子,她亲娘算啥?

  她问:“赵家有信儿吗?”

  “还没有……”

  “赵家来信了!”单宇捏着一封信从外面走了过来,“像是那一位的手笔。”【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