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科幻灵异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219章 科举制度
  “之前可算是把俺整惨了,俺好歹也是个王爷,过的还不如乡下的土财主。”

  朱棣一边撕扯着羊腿,一边控诉着之前的种种遭遇。

  之前的日子确实过得惨,现在虽然比不上在北平当王爷的时候,但总要比之前好上太多,最起码顿顿有肉吃。

  陈松狠狠的撕扯下一大块肉,用力的咀嚼着。

  肥油顺着嘴角流下,落在地上,陈松没有任何在意。

  之前当了那么长时间的和尚,吃了那么长时间的粉条,这次开了荤,又怎么可能会松懈?

  不仅仅是陈松和朱棣,营地的上方飘荡着阵阵肉香味儿。

  至于那些俘虏,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吃的不过是一些剩饭剩菜,有时候还会饿上他们几顿。

  不让俘虏吃饱饭是有讲究的,要是让他们吃饱了,他们可就有力气逃跑了,而且还能省一点粮食。

  就算俘虏们没有这个心思,但也不得不防。

  几十匹战马朝着边墙飞奔,这里是大同境内的边墙。

  边墙上的守军看着草原上飞起的几道烟尘,顿时警惕起来。

  虽说如今乃儿不花已经撤兵,可难保他不会卷土重来,为了安全起见,小心一点总是没错。

  可是,等到边墙上的守军能看清这些人时,才发现这些士兵竟然穿着明军的士兵。

  边墙上的这些守军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些士兵是什么来历。

  不知道是谁,提醒了一声,说有可能是陈松和朱棣的兵马。

  这才让城墙上的这些士兵反应过来。

  核查身份,这些士兵被放进了边墙。

  这些士兵正是陈松和朱棣派遣出来,汇报战果的,这些士兵身上携带着陈松和朱棣的奏折。

  进了边墙稍作休整,换上精力充沛的战马,又朝着应天府狂奔。

  此乃八百里加急,路上的驿站必须无条件更换战马。

  就这样,换马不换人,在短短几天之内终于赶到了应天府。

  这十几个士兵骑着战马从应天府的城门中飞过,便大声的呼喊起来:“封狼居胥,追亡逐北,大获全胜。

  击破鞑子老巢,斩获无数!”

  士兵的声音略显沙哑,可这个时候依旧扯着嗓子不停大喊。

  京城中的百姓政治敏感是非常高的,他们知道之前乃儿不花进逼边墙之事。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陈松和朱棣杀上草原。

  还以为这是徐达率领着边墙的士兵立下的功劳。

  这些士兵朝着皇宫方向不停狂奔,马蹄声响在了皇宫外面。

  不大时间,朱标手捧两份用火漆封的严严实实的奏折,面带兴奋脚步,急促的出现在御书房外面。

  他的呼吸有些慌乱,刚才那些士兵所言,让朱标到现在还没有缓过劲来。

  “父亲,大胜,大获全胜!”朱标带着呼喊声,连禀报都没有,直接冲进了御书房。

  朱元璋唰的一下站了起来,看向朱标,“什么?大获全胜,可是老四和常青的奏折。”

  朱元璋快步从上面走下,咽了一口唾沫,一脸兴奋地从朱标手中接过那两份奏折。

  将火漆撕开,朱元璋迫不及待的将奏折取出来。

  短短十几个呼吸,朱元璋将这两份奏折快速的过了一遍。

  他一拍自己的大腿,声音有些颤抖,说道:“果然没错,之前的猜测果然没错,成了,竟然真的成了,大获全胜,斩获无数。”

  朱元璋兴奋的在原地转了几圈,然后仔细的看着手中这两份奏折。

  俘虏前元枢密院知院捏怯来,俘虏前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的后宫妃子无数。

  俘虏前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手下大将……,俘虏前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手下大臣……,俘虏前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

  俘虏……

  走着上面说着斩获,朱元璋的呼吸开始紊乱,这是因为兴奋而引起的。

  他不停的大口喘息,因为兴奋,两颊通红。

  “啪!”

  朱元璋狠狠的一拍自己的大腿,随即狂笑出声:“哈哈哈,果然,果然是俺的种,老四悍勇,有俺几分风范。

  常青也厉害,真的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没有想到,竟然俘虏了脱古思帖木儿这货的次子,脱古思帖木儿为了逃命,竟然将自己的儿子和女人都扔了,还将自己的那些亲戚全都扔了,啧啧啧,此战扬大明之国威,俺倒是要瞧瞧,脱古思帖木儿以后还敢不敢南侵!”

  朱元璋的声音在御书房中此起彼伏的响起。

  他将这两份奏折又交给朱标,一脸笑容的吩咐道:“将这两份奏折抄录,明发六部,再明发天下!

  同时,传俺的命令,此战乃国之幸事,从今天起取消宵禁,一直持续到大军归来之日!”

  朱标一脸高兴的从朱元璋手中接过奏折,“孩儿明白!”

  朱标手捧奏折,走了出去。

  朱元璋还没有从兴奋中回过神来,在御书房中不停的走来走去,回味着刚才奏折上的那些内容。

  根据奏折上的那些内容,朱元璋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了这场战事的大概经过。

  三千兵马奔驰在草原上,冒着风沙,不畏严寒,突然出现在捕鱼儿海附近,突然出现在脱古思帖木儿的军中。

  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种强大武器齐发,将脱古思帖木儿打了个措手不及。

  然后脱古思帖木儿开始逃跑,将自己的儿子与女人全都扔了。

  朱元璋砸着嘴,喃喃说道:“就是可惜没有将脱古思帖木儿这货抓住,要是将他抓住,那可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这样也不错了,前元小朝廷损失大半。经此一战,想要恢复元气,恐怕需要很长时间!”

  ……

  六部衙门也都收到了朱标发下来的奏折。

  六部衙门当中的这些官员,有的高兴,有的愁闷。

  这些官员大都是文官,而陈松又和文官不对付,可以说是死敌,现在陈松立下如此功勋,这对于文官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兵部尚书赵仁任坐在自己的班房中,他看着手中的奏折,脸色比外面的冷风还要冷。

  他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不停的嘟囔着:“这个脱古思帖木儿怎么如此无能,竟然被三千人击破了老巢,真的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下让陈松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那他的新学可不得肆无忌惮的扩张?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除了赵仁任之外,礼部尚书任昂比他还要难受。

  礼部掌管科举,可如今科举断绝多年。

  近年来,官吏的选用大都通过国子监。

  现在又突然多了一个新学学堂,尽管朱元璋尚未下达从新学当中挑选官员,但却有这个趋势。

  这次新学的创始人陈松,又在草原上立下这样一个大功,那他的威望将会再次升高,那么,他所创办的新学就会变得炙手可热。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得想办法将科举弄出来!”

  任昂坐在礼部的班房中,看着手中的奏折,暗暗想着。

  科举制度可要比国子监制度强悍很多。

  它最强悍之处,就是在于那些同乡同年。

  文官就会以这些东西开始聚集,这就是党争的雏形。

  这个东西还有一个最为强大之处,那就是能将松散的文官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皇权。

  明朝中后期,内阁加上这个,开始了对抗皇权之路。

  朱元璋虽出身贫寒,但也能看得清这里面的道道,所以就禁止了科举,改为国子监制度。

  但国子监制度并不是万能的,也有很大的瑕疵。

  洪武初年之时,国子监制度相对公平公正。

  洪武后期,国子监就每况愈下。

  尤其是那些荫监生的出现,使得国子监监生良莠不齐,最后也不得将科举拿出来作为补充。

  “这个陈松现在立得如此大功,那不如趁着现在陛下高兴,上书奏折,说不定倒也可以!”

  任昂这样想着,放下了手中的奏折,开始书写贺表。

  将课表写完之后,任昂又开始写自己的奏折。

  奏折的主要内容就是,让朱元璋将科举制度拿出来。

  任昂不愧是个玩弄笔杆子的高手,他竟然拐弯抹角的将此次战事的胜利,和科举制度联合了起来。

  他在奏折上先将陈松夸了一遍,说陈松是万世不出的人才。

  然后又扯到陈松的新学上,然后又说陈松的新学非常好,去过朝廷能化为己用,倒是一件好事。

  可如今这个架势,学习新学的人才很难入朝为官。

  所以任昂提议,将科举制度拿出来,然后让儒家理学的学子和新学的学子一起考试,然后择优录取录取。

  这个办法看起来是为新学学子入朝为官提供了一个途径,可最终目的还是让朱元璋将科举制度拿出来。

  只要将科举制度拿出来,而科举又归礼部管,到时候录取不录取,还不都是由礼部说了算。

  不得不说,任昂这小算盘打的确实精妙。

  只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现在的新学学子数量太少,能参加考试的也不过陈松的那四个学生,至于其他的,大多还没有完成基础教育,谈何考试。【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