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玮告诉部下道:;我扔下牛羊,吐蕃军队就不会杀回马枪而消耗体力。这一去一来,他们毕竟也是百里之遥!我如下令与远道而来的吐蕃军立刻交战,他们会挟奔袭而来的一股锐气,拼死一战,双方胜负难定。只有让他们在行军疲劳后,稍微休息,腿脚麻痹、锐气尽失,再开战,才能一举将其消灭。
曹玮任秦州知州的时候,渭州有十多名士兵叛逃去了西夏。守卫前来报告,曹玮正与宾客下棋,没有回答。守卫一再陈说,曹玮怒斥道:;他们是奉我之命令去的,你要再三说明吗?西夏听说,以为降兵是曹玮派来偷袭诈降的兵士,将他们全数处斩。
后来因为边境安宁,曹玮调任副枢密,当下坐堂问案,只问怀政罪状,不愿株连其他人。怀政也挺身自认,毫不胡乱攀污。曹玮于是具案复上奏,只有怀政一人获罪。丁谓等大失所望,密启刘后,想兴大狱。
刚好赵恒病情稍好,刘皇后不便擅自行事,只上乘及怂恿赵恒。赵恒上朝,面谕群臣,欲彻查太子的情弊。群臣面面相觑,没有人敢发言。只有李迪上前跪奏道:;陛下有几子,才有此旨?臣敢保太子并无二心!
赵恒听了,不禁点头,于是只命将怀政正法,随即退朝。丁谓还是不肯罢休,又与刘后通谋,告发朱能、怀政,伪造天书,是由寇准欺主入陈。寇准于是遭贬为太常卿,出知相州,又遣使抓捕朱能。寇准受诏之后,暗自叹息道:;不遇大祸,还算幸事。丁谓!丁谓!你难道能长享富贵吗?
寇准当即打点行装,前往相州。谁知朱能竟然拥众拒捕,遭到官军围剿,最终他惶惧自杀。寇准又连带获罪,被贬为道州司马。这些诏旨,都是由刘皇后一人擅行,到赵恒病愈以后,对群臣说道:;我为什么很久没有见到寇准?仿佛做梦。左右告诉他寇准已经获罪被贬。赵恒才知道是刘后矫诏,但也是叹息了一番而已。
丁谓掌权用事之后,与李迪很合不来。李迪生于开宝四年,其家族先居赵郡,后来移居幽州。其曾祖父李在钦,为躲避五代战乱,又移住濮州。李迪深厚稳重有才学,曾带自己所作的文章拜见柳开,柳开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并予以;公辅之才的评价。
景德二年,李迪中进士甲科,状元及第。考中状元后,李迪被授职将作监丞,历任徐州、兖州通判。赵恒泰山封禅时,李迪任兖州通判。因为解送开封府进士失当,被贬为海州监税。赵恒巡幸亳州时,李迪任留守判官。
赵恒听说亳州盗贼横行,于是命李迪知亳州。李迪明察暗访,探知盗贼据点,派勇士将其捉拿,并斩首示众。李迪回京后,适逢河湟地区吐蕃首领李立遵等势力强盛。赵恒忧虑关中形势,在长春殿召对李迪,将其升为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永兴军城中有许多游手好闲的人,常常作乱犯法。李迪上奏捉拿首领,将其送往朝廷。调任陕西都转运使,入京任翰林学士。
李迪曾于假日回家省亲,忽然接到朝廷诏令问对于内东门。赵恒拿出三司使马元方上奏的每年朝廷收入和支出的数目,给李迪看。这时每年都要发生虫灾和旱灾,赵恒询问用什么办法来补救损失,李迪请求拿出内藏库所藏,来资助国家急需,那么赋税征敛宽松,百姓不会感到烦劳。
赵恒说道:;朕打算让李士衡接替马元方,等李士衡到任后,朕会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道:;天子的财产没有内外之分,希望陛下下诏将金帛赐予三司,以此显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赵恒十分喜悦。李迪又说道:;陛下东封泰山时,下敕令所过之处不要砍伐树木、清除道路,将驿舍或州治的官署作为行宫,仅仅派人修饰休息罢了。到巡幸汾州、亳州,土木劳役,超过往年百倍。如今虫旱之灾,大概是天旨意警告陛下。赵恒深以为然。
李立遵于大中祥符九年率军三万多人,准备侵宋。边关谣言纷纷,形势紧张,边帅曹玮疏请求增兵固防,但赵恒反而认为他是害怕,准备派人替换他,将其斩首。李迪力陈曹玮有勇有谋,是忠臣良将,他日定能边关奏捷,赵恒这才作罢。同年,曹玮于三都谷之战中大破李立遵部。
天禧二年,赵恒立赵祯为皇太子。寇准被丁谓诬陷罢相,赵恒想以李迪为相,李迪坚辞不受。于是赵恒任命李迪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丁谓擅权独断官员的升降,很多不让李迪知道。李迪愤然对同僚说道道:;我从布衣到宰相,受恩深重。如果有可报国之处,死也不怕。又怎能够党附权幸,只顾自己呢?于是留心观察,不让丁谓妄自行为。这时陈彭年已死,王钦若已经外调,刘承珪也失宠,五鬼中只有林特一人,还混迹在朝班。
丁谓想任命林特为枢密副使,李迪不肯答应。丁谓悻悻不悦地和他争论,李迪于是入朝当面弹劾,上奏道:;丁谓罔上弄权,私结林特、钱惟演,还与曹利用、冯拯相为朋党,搅乱朝事。寇准刚直,竟被远谪,臣不愿与奸臣共事,情愿同他罢职,交给御史台纠正。这话说得太过激烈,惹恼了赵恒。
赵恒竟然命翰林学士刘筠草诏,令李迪知郓州,丁谓知河南府。次日丁谓入朝谢罪,赵恒道:;身为大臣,为何和李迪相争?丁谓跪对道:;臣怎敢争论!李迪无故骂臣,臣不得不辩解。如蒙陛下特恩赦免,臣愿意留侍朝廷。赵恒煊道:;卿果然矢志无他,朕何尝不想留卿。丁谓谢恩而出,竟然自己去传口诏,又到中书处管事;还命刘筠改写诏命。
刘筠答道:;诏书已经写好,除非奉了特旨,不便改些。丁谓于是另召学士晏殊草下,于是又复丁谓相位。刘筠得知之后,慨然道:;如今奸人用事,我怎能和他一同任职?于是上表请求外任,奉命出知庐州。
不久,赵恒下诏道:;此后的军国大事,取旨如以前。其余的都委给皇太子同宰相枢密等人,参议施行。太子固辞不了,却没有得到许可,于是开资善堂议政。太子当时才十一岁,就使天纵聪明,毕竟少不更事。此诏书一下,刘皇后权力大增。丁谓气焰更加嚣张,内外勾结,形势且益危险。
王曾被召回汴京,任参知政事。他不动声色,暗中对钱惟演说道:;太子年幼,非中宫不能立。中宫非倚太子,人心也未必归附。为中宫计,如果能加恩太子,太子自然平安。太子得到了平安,刘氏还有什么担忧吗?
钱惟演答道:;像参政所言,才是国家大计。当下禀告刘后。刘后也深信不疑。原来钱惟演善于逢迎,曾将同胞妹子,嫁给刘美为妻,因此与刘后是间接亲戚。他的禀告,容易得到皇后的亲信。王曾不告诉他人,只告诉了钱惟演。
过了天禧五年,赵恒又改元乾兴,大赦天下,封丁谓为晋国公,冯拯为魏国公,曹利用为韩国公。元宵这一天,赵恒亲临东华门观灯,非常欣慰。但是乐极悲生
,不久,赵恒旧病复发,连日不愈。
赵恒急忙遣使去祷祀山川,病情没有减轻,反加剧。不久,赵恒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诏命太子赵祯即皇帝位,又嘱咐刘皇后道:;太子年幼,寇准、李迪等人,可托以大事。说到这里,已不能说话,溘然死去。赵恒在位二十六年,五十五岁。
刘皇后召来丁谓、王曾等入直殿庐,拟写遗诏,并说奉大行皇帝特命,由皇后处分军国重事,辅太子听政。王曾立即提笔起草,对于皇后处分军国重事间,加入了一个权字。丁谓道:;中宫传谕,并没有权就的意思,这权字如何能添入!
王曾正色说道:;我朝从来听说过没有母后垂帘的故事。因为皇帝年幼,特地从权处理。增减制书,本相臣分内事,祖制原是特许。公是当今首辅,岂可李老单。郑重将事,自乱典型?丁谓默然。
草诏拟定之后,丁谓派人送到宫内。刘皇后早已知道他们。赵恒不便改议,把这诏书颁示中外。中书枢密两府,因为太后临朝,乃是宋朝创制,会集廷议。我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侧,垂帘听政。
丁谓说道:;现在皇帝年幼,凡事须由太后处置 只是让他但教每月朔望,由皇帝召见群臣。遇有大政的时候,由太后召对,辅臣议决。如果寻常小事,即由押班传奏禁中,盖印颁行就可以。王曾勃然大怒道:;两宫异处,柄归宦官,岂不是隐藏珍珠?
丁谓不以为然,群臣也纷议未决。哪知丁谓竟然暗中勾结押班内侍雷允恭,密请太后的手敕,竟如谓议颁发下来。大众不敢反对,丁谓很是得意。幸亏还有王曾正色立朝,宫廷内外,尚无他变。【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